英國願意退讓的三個地方,除了休戰諸邦之外,剩下的兩個卡洛都不想要。
在上次關於加裡曼丹島的衝突中,西班牙已經占領了庫台蘇丹國。要是再往南部擴張,西班牙可就接管了荷蘭在加裡曼丹島的所有土地。
如此一來,加裡曼丹島的局勢就從西班牙,荷蘭殖民競爭,英國置身於世外變成了英國與西班牙的直接競爭。
卡洛可不想在這麼遠的地方與英國有殖民競爭,光是來返於本土和加裡曼丹島所需要的時間,就已經是相當巨大的花費了。
新幾內亞島也是同理。卡洛讓菲律賓殖民地派出殖民隊加入新幾內亞島殖民的原因,是為了拖延其他列強殖民新幾內亞島的速度。
如今西班牙在新幾內亞島的殖民已經很有成效,要是再有英國人的支持,拿到半個新幾內亞島都不誇張。
但問題是,新幾內亞島和加裡曼丹島有著同樣尷尬的處境,那就是距離西班牙本土太遠。
再加上西班牙人口不多,卡洛在短期內沒有任何開發這些土地的打算。
維持這些殖民地也需要巨大的開支,因此卡洛真正看重的,也就隻有英國的第三個條件,休戰諸邦。
不過西班牙對休戰諸邦的看重並不能直接表現出來,需要采取一種類似於無奈的妥協來獲得這片地區。
要是西班牙主動的索要這片地區,英國人就會懷疑西班牙的動機。要是讓英國人發現了中東半島的大片油田,此時的西班牙是守不住已經占領的中東土地的。
隻有被動接受這片土地,英國人才不會懷疑西班牙政府的動機,西班牙才能積蓄力量來保護這片土地。
隻要能夠扛過一戰,一戰後的西班牙是絕對有能力能守住這片土地的。到時候經曆了世界大戰的歐洲列強在短時間內根本不會恢複元氣,哪怕是強大的大英帝國,也無力再發動一次列強級彆的大戰了。
卡洛並未和英國大使會談多久,隻是確定了西班牙和英國在剛果南部土地的衝突應當保持理智和退讓的態度。
至於後續英國人應該付出哪些補償,那是西班牙政府應該去和英國人商談的事情。
雖然西班牙和英國對於剛果南部的土地歸屬達成了妥協,但對於葡萄牙,雙方默契的沒有提及。
彆看兩國達成妥協似乎有修複關係的趨勢,實際上英國和西班牙政府都明白,這樣的妥協隻是無奈之舉。
而在妥協達成之後,接下來兩國對葡萄牙政府的拉攏將成為兩國政府的主要政策。
英國方麵不願意看到葡萄牙倒向西班牙那邊,西班牙則要抓緊機會繼續離間葡萄牙與英國之間的關係。
經過英國和西班牙政府長時間的談判,雙方終於就剛果南部土地問題達成了妥協。
葡萄牙已經獲得的盧恩達王國和布翁達王國仍然屬於葡萄牙,這也算是完成了當初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殖民地置換時所達成的提議。
西班牙獲得盧恩達王國北部的庫巴王國,葡萄牙獲得盧恩達王國東部的盧巴王國,這算是對葡萄牙的另一種補償。
至於最關鍵的巴羅瑟蘭王國,穆瓦塔卡曾貝王國,馬拉維王國以及葉克王國則被英國人拿下,去構建英國計劃中的開羅開普敦連線。
為了補償西班牙,英國還需要付出休戰諸邦,同時允許西班牙的商人和移民自由進出剛果南部的土地。
當然,葡萄牙人也是同理。這也算給了葡萄牙政府一點麵子,讓葡萄牙政府不至於什麼也得不到。
在兩國達成一致意見之後,柏林會議關於剛果南部土地的爭論也就很快結束。
本來這場爭論就是因為英國和西班牙的競爭所引起的,既然兩國的競爭已經不存在,那這個議題自然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其他的列強對於英國和西班牙所達成的妥協並未有絲毫的乾涉,他們也不會在這樣的小事上得罪英國和西班牙。
在第一個議題結束之後,柏林會議也很快迎來了第二個議題,那就是關於瓜非非洲的議題。
歐洲各國對於非洲都有自己的殖民計劃,在柏林會議上,各國都分彆提出了自己的殖民計劃,其中也有很多衝突之處。
為了避免列強國家在非洲殖民中的衝突,德國首相俾斯麥提出了關於有效占領的規定。
所謂的有效占領,即與會各國今後在非洲沿岸土地建立殖民地或者建立保護國時,需通知其他參與會議的國家,以便其他國家提出自己的要求。
同時,各國想要建立殖民地,必須確保自己擁有可以保護歐洲各國現有權利的統治力量,並且確保在必要時刻遵守規定條件下的貿易自由與過境自由,隻有遵循以上條件才被視為有效占領,也就是所謂的合法殖民地。
而這樣的合法殖民地會得到所有參與會議的國家的承認,任何國家不得破壞其他國家的合法殖民地,需尊重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
俾斯麥首相所提出的有效占領原則得到了許多歐洲國家的支持,但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這樣的提議影響還是很大的。
眾所周知,目前占領非洲土地最多的國家就是大英帝國。
在其他國家對非洲的占領還隻局限於海岸的時候,英國已經建立了開普殖民地和埃及殖民地,且已經深入非洲內陸的蘇丹。
如果按照俾斯麥首相所提出的有效占領原則,實際上英國現有的三大非洲殖民地都不滿足合法殖民地的要求。
雖然也沒有不開眼的國家會在這三個地方和英國展開殖民競爭,但這種名義上的不合法,也始終會讓大英帝國遭受限製。
已經占領的埃及,南非和蘇丹地區還好,英國已經形成有效的統治,其他國家也很難破壞英國的殖民地。
但在非洲大陸的其他地方,英國將和其他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大家都需要建立合法的殖民地才能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
這也代表著英國將麵臨以德法為首的歐洲列強的正麵競爭,還沒有被確立殖民統治的非洲海岸,也將會迎來更加激烈的殖民與爭奪。
縱使英國代表據理力爭,他們也無法反駁有多個國家支持的有效占領原則。
德國和法國在其中都看到了好處,有著德法兩大列強支持,英國除非獲得同等級列強的支持,否則是無法阻止有效占領原則被加入條約當中的。
但問題是,俄國因為和英國在中亞地區的矛盾,是不可能支持英國的。
而奧匈帝國又是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盟友去支持英國。
剩下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更不可能支持英國,前者剛剛和英國爆發了殖民衝突,衝突解決才沒幾天的時間。後者和英國沒有絲毫利益聯係,而且意大利同樣也是殖民非洲的強力國家。
不知不覺間,英國在柏林會議上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最終的結果也很明顯了,英國代表根本無法阻止有效占領原則被加入條約當中,他們也隻能尋求更多的有利於英國方麵的條款。
卡洛也隻是在西班牙政府和英國政府談攏之後略微關注了一下柏林會議的局勢,隨後就不再關注會議的談判情況了。
關於非洲的瓜分還需要談判很久,畢竟涉及到多個列強以及歐洲國家,大家都不願意嘴中的肥肉被其他人搶走。
估計這場會議最快也要等年底才能結束,慢的話甚至要拖到明年才能有結果。
對於卡洛來說,倒也並不著急等待柏林會議結束。在這場殖民地衝突事件中,卡洛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已經算得上是收獲滿滿了。
休戰諸邦那邊,卡洛暫時不打算派兵征服。
反正英國人已經許諾西班牙可以殖民這片土地,早一些征服晚一些征服都是一樣的,反正在石油發現之前這片土地也沒什麼價值。
晚一點拿到這片土地還能讓英國人看到西班牙的不情願,他們對西班牙占領休戰諸邦的防備自然也會降低。
根據皇家安全情報局對葡萄牙國內局勢的關注,到目前為止,葡萄牙和英國之間的關係可以說被嚴重破壞。
柏林會議已經開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葡萄牙國內還是時不時會爆發民眾遊行。葡萄牙人高舉著“反抗英國殖民訛詐”的橫幅,浩浩蕩蕩的走在葡萄牙的大街小巷。
這樣的遊行獲得了許多葡萄牙人的支持,甚至葡萄牙在一夜之間還多出了許多個反對英葡同盟的黨派。
這些葡萄牙人認為,所謂的英葡同盟嚴重破壞了本該聯合在一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關係,這是英國人對伊比利亞半島的強行乾涉。
在英國搶走葡萄牙剛果南部殖民地以前,英國就已經強行搶走了西班牙的直布羅陀,這是有前科的。
葡萄牙政府不能再信任英國,應該和英國政府保持距離,防止葡萄牙的殖民地進一步被英國吞並。
這次衝突事件中作為西班牙國王的卡洛高調支持葡萄牙的態度贏取了許多葡萄牙人的好感,這也讓葡萄牙人中有許多人開始支持伊比利亞主義,就是所謂的伊比利亞聯合思想。
伊比利亞主義也稱泛伊比利亞主義,之前主要在西班牙國內存在,目前已經廣泛傳播到了葡萄牙國內。
伊比利亞主義最早是由西班牙鷹派主義者提出,目的是為了統一伊比利亞半島,將葡萄牙納入西班牙的統治範圍。
傳入葡萄牙國內之後,葡萄牙知識分子對其思想進行了一定的修改,但也差不多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聯合起來組建聯邦的思路。
支持伊比利亞主義的葡萄牙學者認為,光靠葡萄牙的力量很難與英國這樣的列強抗衡。唯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聯合起來,組建一個強大的伊比利亞聯邦,才能抗衡外界類似英國的乾擾因素。
這些學者很有文化水平,他們並不是張口就來,而是拿出了很多數據證明伊比利亞聯邦的強大。
如果西班牙和葡萄牙真的能組建聯邦,這個聯邦將擁有超過2700萬的人口,並且幾乎獨占整個伊比利亞半島。
這個新的國家將擁有世界第五的陸軍,世界第五的海軍以及世界第二的殖民地,工業和經濟水平也是世界前五。
如此一來,傳統的歐洲五大列強就會變成歐洲六大列強,甚至這個伊比利亞聯邦的綜合實力還會超過奧匈帝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等列強。
葡萄牙國內的伊比利亞主義者所提出的各項數據是相當合理的,這個所謂的伊比利亞聯邦所展現出來的實力更是相當誇張的。
也正因為如此,伊比利亞主義在葡萄牙瞬間成為備受關注的思想。有許多著名的文學家都表達了對這種主義的支持,在葡萄牙政府和王室軟弱無能的背景之下,支持伊比利亞主義似乎也成了一種潮流。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葡萄牙新成立了很多有關於伊比利亞主義的黨派。
在這些黨派當中,有兩個黨派已經發展出了一定的規模,分彆是大伊比利亞黨和聯邦黨。
大伊比利亞黨由那些支持伊比利亞主義的葡萄牙文學家號召創立,目前已經得到了葡萄牙文學界的支持。
而聯邦黨則由葡萄牙政壇的反對黨成立,他們對於建立葡萄牙西班牙聯邦的欲望並沒有那麼強烈,更像是借著這樣的風口拉攏更多的葡萄牙民眾支持自己。
國內不斷興起的伊比利亞主義讓葡萄牙政府很是頭疼。得知消息的路易斯一世麵色鐵青,他猜測葡萄牙國內不斷湧現的支持聯邦的知識分子有可能是西班牙出資支持的。
但問題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他也不可能平白問責西班牙政府。
最多隻能讓政府將這些支持伊比利亞主義的人抓起來,但這麼做有些時候隻會釀造更大的麻煩。
目前葡萄牙國內的遊行浪潮還沒有冷卻,要是再爆出葡萄牙政府強行抓捕伊比利亞主義者,隻會再次點燃民眾的遊行浪潮。
民眾在這次事件中對政府和王室的失望已經溢於言表了,要是路易斯一世再做什麼傻事,還真的保不齊民眾中會有激進主義者,強行推動革命來促進聯邦的形成。
彆看那些知識分子一個個喊著組成聯邦有什麼什麼好處,路易斯一世明白,隻要西班牙和葡萄牙組建了聯邦,葡萄牙政府將喪失所有話語權。
西班牙國王卡洛還是很有手段的,要是讓他兼並了葡萄牙,葡萄牙未必能像上一次被吞並那樣,找到機會還能再次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