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家奔馳汽車公司進入葡萄牙市場的同時,葡萄牙也在進行著自己的殖民行動。
之前也提到過,根據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政府的約定,雙方對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地達成了初步的置換協定。
隻要葡萄牙能在西班牙的幫助下拿下剛果南部地區,葡萄牙就願意付出自己除了佛得角之外的所有西非殖民地。
這份約定達成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葡萄牙人早就經過了精心的準備,發動了對剛果南部各土著國家浩浩蕩蕩的殖民行動。
剛果南部存在著大大小小近十個土著國家,其中比較強大的土著國家有盧恩達王國,布翁達王國,巴羅瑟蘭王國和穆瓦塔卡曾貝王國。
葡萄牙政府經過了精心策劃,最終選擇盧恩達王國作為第一個殖民入侵的國家。
葡萄牙人選擇這裡作為第一個目標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這裡位於剛果盆地靠北的地帶,正好能夠和西班牙的剛果領地進行分隔。
很明顯,葡萄牙政府也在擔心西班牙說話不算數,害怕西班牙政府在葡萄牙發動殖民入侵之後強行接管葡萄牙所殖民的土地。
自己開發可是要費心費力的,但搶奪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可就不需要那麼麻煩了。
隻要動用軍隊軍事占領即可,在兩國較大的實力差距麵前,西班牙哪怕占領了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政府大概率也是不敢說什麼的。
這也再次印證了那句至理名言:“弱國無外交,小國無主權。”
盧恩達王國雖然是剛果南部較為強大的土著國家,但對於葡萄牙來說,這所謂的國家就顯得有些可笑。
和困擾英國人許久的阿散蒂聯邦不同。因為處於剛果盆地這片非洲大陸內部的原因,這裡的土著國家和勢力並未接觸過先進的科技,正處於最原始和落後的時代。
葡萄牙的鋼槍大炮對這些土著來說是完全的碾壓,他們根本無力抵抗葡萄牙的殖民進攻。
葡萄牙動員了大約5000人的軍隊,從西非殖民地浩浩蕩蕩的東進,用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完全占領了盧恩達王國。
為什麼是三個月的時間呢?這還得從盧恩達王國的地理位置說起。
因為這片土地位於剛果盆地邊緣的原因,原始森林密布,充滿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危險地形和病菌。
葡萄牙軍隊占領盧恩達王國的幾個大部落隻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全部用在了穿行原始森林以及尋找土著的足跡上。
如果不是西非殖民地的剛果人中出現了叛徒,有一部分剛果人給葡萄牙軍隊帶路的話,恐怕葡萄牙軍隊連穿過這片原始森林的能力都沒有。
總之不管怎樣,葡萄牙軍隊確實完完整整的占領了盧恩達王國,並且將其並入了西非殖民地。
占領了盧恩達王國之後,葡萄牙的西非殖民地和莫桑比克殖民地之間的最短距離已經不足600公裡。
這也讓葡萄牙人為之興奮不已,他們信誓旦旦的認為兩個殖民地合並的時機已經到來,葡萄牙即將在巴西之後建立另一個超大型殖民地。
甚至葡萄牙政府內部已經在商議這個大型殖民地的命名了。葡萄牙國王路易斯打算將這一個大型殖民地命名為葡屬非洲,並且和卡洛一樣大肆宣傳自己在這個大型殖民地成立之前做了哪些貢獻。
卡洛通過一個剛果領地徹底鞏固了自己的王位,這讓同為國王的路易斯羨慕不已。
光是開拓一個剛果領地帶來的貢獻,就足以確保薩伏伊家族在西班牙的統治傳承下去。
目前葡萄牙的政治局勢比較混亂,路易斯也有這樣的想法,他也想讓葡萄牙的政治局勢穩定下來,讓自己的王位順利的傳給自己的兒子。
不過在葡萄牙繼續進行殖民行動之前,他們有一個承諾需要履行,那就是和西班牙進行殖民地置換。
在和西班牙達成殖民地置換協議的時候,雙方就已經約定過。等葡萄牙完全占領剛果南部任何一個土著國家或勢力之後,葡萄牙就需要將自己西非殖民地除了佛得角之外的所有土地全部轉交給西班牙。
隻有這樣,西班牙才會許可葡萄牙繼續在剛果南部進行殖民。
西班牙也不怕葡萄牙言而無信。隻要葡萄牙政府敢撕毀之前約定的協議,西班牙就能隨時發動戰爭奪回剛果南部的土地,甚至還能強行占領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
雖然兩國的殖民地置換協議是秘密簽約的,但也都是有文件和當時兩國官員簽字的證據的。
葡萄牙作為小國敢主動毀約,那就相當於遞給西班牙政府一個宣戰的借口。
葡萄牙政府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他們也並不打算毀約。
首先是葡萄牙政府並沒有毀約的實力,強行撕毀之前的約定隻會讓葡萄牙的籌備功虧一簣。
其次就是這次殖民地置換對葡萄牙來說並不虧。如果能夠獲得一塊整合在一起的超大殖民地,收獲遠遠比西非那幾個小型殖民地要大。
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雖然數量很多,但這些殖民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地小人少。
最大的殖民地是葡屬幾內亞殖民地,麵積也隻有三萬平方公裡出頭,人口更是隻有可憐的十萬人不到。
這些殖民地能夠提供給葡萄牙政府的經濟價值實在有限,遠遠比不上葡萄牙的東西非殖民地合並後帶來的收獲。
葡萄牙唯一擔心的是西班牙會不會撕毀條約,既要葡萄牙的西非殖民地,又要葡萄牙剛剛占領的剛果南部土地。
不過他們也沒有拒絕轉交殖民地的膽子,隻能儘量拖延殖民地主權轉換的時間。
對於葡萄牙政府提出的依次轉移殖民地的提議,西班牙政府並沒有拒絕。
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在西非海岸,一次性接收確實也比較麻煩。西班牙也知道葡萄牙政府的疑慮,卡洛並沒想著撕毀條約,自然也不在意晚一點拿到葡萄牙的殖民地了。
當然,葡萄牙政府有資格提出條件,西班牙政府自然也有資格提出條件。
葡萄牙政府提出依次轉交自己的西非殖民地之後,西班牙政府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葡屬幾內亞殖民地必須作為第一個轉交的殖民地。
幾內亞殖民地是葡萄牙在西非最大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這片土地和西班牙的岡比亞殖民地相連。
越早拿下幾內亞殖民地,也就越早能讓兩個殖民地合並,加快岡比亞殖民地的農業開發計劃。
原本岡比亞殖民地隻有三萬多平方公裡的麵積,農業開發的規模始終是有上限的。
但要是和葡萄牙的幾內亞殖民地合並的話,兩塊殖民地加起來的總麵積就已經接近七萬平方公裡,這麵積可一點都不小了。
當然,和幾內亞殖民地緊挨著的濟金紹爾殖民地,自然也是要同時轉交給西班牙的。
至於剩下的威達殖民地以及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殖民地,可以按照葡萄牙政府所提議的暫緩一段時間再轉交主權。
剩下的這兩個殖民地麵積都不大,什麼時候轉交主權對西班牙來說基本也不會有影響。
麵對西班牙政府的要求,葡萄牙政府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國政府關於殖民地主權移交的行動很快開始。
在1882年7月,西班牙政府正式獲得了葡屬濟金紹爾殖民地和葡屬幾內亞殖民地,並且立刻宣布將兩個殖民地與岡比亞殖民地合並,建立西屬西非殖民地。
要說西班牙的官員中最高興的,可能就是原來的岡比亞殖民地總督哈裡森了。
本來岡比亞殖民地就因為西班牙的西非開發計劃而備受矚目。在和葡萄牙的兩個殖民地合並成立西非殖民地之後,新的西非殖民地更是西班牙重點開發的殖民地。
作為原來的岡比亞殖民地總督,哈裡森自然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新的西非殖民地的總督。
就西班牙政府重視的力度來看,西非殖民地可以說是僅次於剛果殖民地和菲律賓殖民地的第三大殖民地,殖民地總督這個位置自然相當有含金量。
要知道,西非殖民地這個名字可不是亂起的。未來西班牙的塞拉利昂殖民地,黃金海岸殖民地都有可能與西非殖民地合並,合並後的主體當然是西非殖民地。
哈裡森作為西非殖民地的總督,未來有可能成為堪比剛果領地總督般的存在。
在西非殖民地的總督寶座上任職幾年的時間之後,哈裡森有很大的希望調回西班牙國內,擔任殖民地事務大臣或者農業大臣。
畢竟他在西非殖民地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搞殖民和農業工作,這兩樣工作所對應的正好是殖民地事務大臣和農業大臣。
從葡萄牙的手中接管了幾內亞殖民和濟金紹爾殖民地之後,西班牙政府加大了對葡萄牙殖民剛果南部的力度。
對於卡洛來說,葡萄牙政府越早占領剛果南部的土地,英國人也就會越早乾涉葡萄牙的殖民行動。
隻要英國人選擇乾涉葡萄牙的殖民行動,摧毀葡萄牙全國上下都萬分期待的大非洲殖民地期望的時候,葡萄牙和英國之間的關係自然會出現裂痕。
雖然不足以讓葡萄牙和英國人決裂,也會極大程度的破壞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讓葡萄牙更可能倒向西班牙。
彆看葡萄牙國內上到國王路易斯,下到政府的每一個官員和許多民眾都在期待東西非殖民地的合並。
實際上卡洛相當清楚,葡萄牙沒有任何可能合並這兩個殖民地。
除非英國人丟失了埃及或者開普殖民地,否則葡萄牙的殖民計劃和英國的殖民計劃就有著天然的衝突。
對於此時的葡萄牙來說,現在的期望越大,未來被英國人粉碎期望之後的失望也就越大。
他們不僅會對粉碎自己夢想的英國人惱羞成怒,同樣也會對懦弱的葡萄牙政府和王室失望。
對政府和王室失望的葡萄牙人自然會情不自禁的和自己的鄰國西班牙進行對比,這時候卡洛所展現出的強勢態度也就有了回報。
光是意大利和法國的突尼斯殖民地衝突,就足以讓葡萄牙人感受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外交態度的不同。
意大利之所以能從法國的口中搶下兩塊土地,背後可少不了西班牙的支持。
和葡萄牙政府在英國乾涉之下放棄殖民地的行為一對比,西班牙這樣不畏強國的表現也就更加可貴。
到時候再加上一些輿論宣傳的力量,葡萄牙國內的局勢會怎麼發展可就說不準了。
隻要能引導葡萄牙的輿論往仇視英國的方向發展,對於卡洛來說這樣的謀劃就是不虧的。
要是能讓葡萄牙人對政府和王室徹底失望,從而像西班牙一樣推翻革命重選君主的話,那簡直是再好不過。
如果卡洛無法通過選王的方式成為葡萄牙國王,那就隻能依靠戰爭或者其他手段,強行吞並葡萄牙了。
不過這終究是最壞的打算。隻要能通過和平的方式吞並葡萄牙,卡洛是絕對不會考慮動用武力的。
畢竟動用武力吞並隻會破壞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關係,從而加劇同化葡萄牙人的困難性。
在吞並魯恩達王國之後,葡萄牙並未選擇與盧恩達王國和莫桑比克殖民地相連的穆瓦塔卡曾貝王國,而是選擇了盧恩達南部的布翁達王國。
雖然征服穆瓦塔卡曾貝王國可以直接連接葡萄牙的西非殖民地和莫桑比克殖民地,但這樣的連接並不牢固。
穆瓦塔卡曾貝王國位於整個剛果地區的東部,周邊除了葡萄牙的莫桑比克殖民地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土著國家和勢力。
占領這裡確實會讓葡萄牙強行連接東非和西非兩個殖民地,但也會讓周邊好幾個土著國家聯合在一起反抗葡萄牙的殖民行動。
葡萄牙和西班牙可不一樣。西班牙擁有高達2000多萬的人口,本土就可以組建上百萬的軍隊。
這也讓西班牙擁有對抗其他列強的底氣,至少不是那麼懼怕和其他列強撕破臉。
但葡萄牙不一樣。葡萄牙的本土人口到現在也沒超過500萬人,動員軍隊的極限大概在2,30萬人左右。
更重要的是,葡萄牙的這些殖民地也沒有太多的人口,西非和莫桑比克兩個殖民地加起來的人口還沒有葡萄牙本土的人口多。
這也導致葡萄牙無法像西班牙那樣組建大規模的殖民地軍隊,當地的剛果人和莫桑比克人也沒有那麼順服於葡萄牙的統治。
葡萄牙要是盲目的組建大規模的殖民地軍隊,隻會引起這些由土著人組成的殖民地軍隊的嘩變,從而讓葡萄牙的殖民地變得更加危險。
既然無法大量利用土著人力,葡萄牙就隻能靠自己人組建的軍隊來征服土地。
但葡萄牙本土的人口並不多,這也形成了死循環。雖然這些土著不會對葡萄牙的殖民計劃造成太大的威脅,但要是周邊的土著勢力聯合在一起,葡萄牙想要拿下這些土地肯定是要付出不小的傷亡的。
對於一個人口不足500萬的國家來說,能夠避免的傷亡肯定是要避免的,這在有些情況下比開拓疆土還要重要。
葡萄牙本身能夠動員的軍隊就有限,要是因為殖民剛果南部的土地再損失幾萬人的兵力,那還怎麼去防備列強國家對葡萄牙本土的覬覦呢?
雖說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殖民地置換達成了各自的目的,但這不代表伊比利亞兩個鄰國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友善和睦了。
西班牙國內對於重新吞並葡萄牙的想法一直沒有打消,葡萄牙國內也在一直防備著西班牙這個強大的鄰居對自己的覬覦。
對於現在的葡萄牙來說,如何在不損失太多人力的情況下征服剛果南部的土地,這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任何有可能造成大量損失的軍事行動都需要儘量避免,畢竟國與國之間可沒有永久的良好關係,自身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為這些種種的原因,讓葡萄牙最終放棄了對穆瓦塔卡曾貝王國的殖民計劃,選擇了更靠近西非殖民地的布翁達王國。
當卡洛得知葡萄牙人的殖民計劃選在了布翁達王國的時候,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
因為如果葡萄牙人選擇征服穆瓦塔卡增貝王國連接自己的兩個殖民地,那麼英國人肯定會在不久後強行乾涉。
但葡萄牙人選擇了布翁達王國,就算能夠引起英國政府的關注,英國政府也不一定會在此時強行乾涉。
畢竟在布翁達王國和莫桑比克殖民地之間,還是有著大片的土地未被殖民的。
在葡萄牙的殖民計劃和英國的殖民計劃未完全衝突之前,英國人也不會強行乾涉葡萄牙的殖民。
畢竟這種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會在無意間將葡萄牙往西班牙的方向逼迫。
要是葡萄牙政府因此倒向了西班牙政府,組建一個伊比利亞同盟的話,那玩笑可就開大了。
5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