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明顯看得出來,意大利政府對於突尼斯的重視是無與倫比的。在得知法國政府已經入侵突尼斯之後,意大利政府不僅沒有選擇放棄,反而還緊急部署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以逼迫法國政府退讓。
意大利政府充分調動了民間輿論。
說起意大利的統一曆史,和歐洲大陸上的德法奧三國是密不可分的。
德國的統一間接性的促進了意大利的統一,因為德國統一的兩個最大敵人奧地利帝國和法國也正是阻礙意大利統一的兩個罪魁禍首。
當時的奧地利帝國占據了維尼托、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和特倫蒂諾上阿迪傑三個地區,法國政府則幫助教皇國掌控了羅馬附近的大片土地。
撒丁王國在德國先後對奧地利和法國發動戰爭之前一直沒能找到意大利統一的機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兩個列強相較於撒丁王國來說太過強大。
這也導致意大利自統一之後和法國的關係一直算不上太好,這次突尼斯事件直接點燃了意大利的民間輿論,許多意大利人自發的走上街頭,舉起條幅展開關於要求政府武力乾涉突尼斯戰爭的遊行。
意大利政府還獲得了加裡波第的支持。哪怕加裡波第已經臥病在床,他還是強撐著寫了一份關於守備突尼斯之重要性的文章,並且發表到了太陽報上。
卡洛還是公爵時期所建立的報社,經過意大利王室十多年的經營之後,已經成為意大利北部地區最重要的報社,根本就沒有之一。
加裡波第也會偶爾在報社上發表一些有關於意大利建設的文章,這些文章經過王室的審核之後,一般都會在報社上發表。
也正是加裡波第的巨大人氣,讓太陽報迅速成為意大利最大的報紙。意大利王室也憑借著太陽報的規模擴張每年能夠獲得很多的收入,同時能夠直接影響到意大利民間的輿論。
如果說之前還隻是意大利民眾自發的遊行,那麼等到加裡波第的手稿照片被刊登到太陽報上的時候,法國入侵突尼斯的事件立刻引起了絕大多數意大利人的關注。
到此時為止,突尼斯事件已經不再是小事。如果意大利政府處理不好的話,他們所挑起的民憤很有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政府負責挑動民間情緒的時候,翁貝托一世已經向遠在西班牙擔任國王的弟弟卡洛發去了電報。
當卡洛收到電報的時候,加裡波第的手稿已經刊登在意大利太陽報上了。
既然意大利已經知曉法國入侵突尼斯的行動,那麼這件事就不再是歐洲列強和土著國家之間的爭端,而是列強與列強之間的爭端。
表麵上看,意大利和法國與西班牙都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而且法國提供給西班牙的資金和相關工業支持比意大利更多。
但對於西班牙來說,考慮到法國占領突尼斯之後的北非局勢也是很有必要的。
意大利占領突尼斯對於西班牙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要是法國占領突尼斯,對西班牙的影響絕對是很大的。
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國家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和埃及這五個。
法國已經占據阿爾及利亞,要是再讓他們占領突尼斯的話,北非的平衡局勢就會被打破。
到時候的法國隻有兩個擴張方向,要麼往西占領摩洛哥但會得罪西班牙,要麼往東占領利比亞但會得罪英國。
雖然此時西班牙和法國的關係還算良好,但卡洛自己代入一下,也會覺得得罪西班牙比得罪英國更好。
按照目前的歐洲局勢來看,法國不管是得罪西班牙還是得罪英國,終究都是兩瓶毒藥。
但若是從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角度考慮,得罪英國肯定比得罪西班牙更加致命。
因此,從西班牙自身考慮,卡洛肯定會更加偏向意大利。更何況,卡洛本身就出自意大利王室,和意大利現任國王翁貝托一世更是親兄弟。
在翁貝托一世親自發電報求助的情況下,卡洛該給的幫助還是要給的。
當天稍晚些時候,卡洛就以私人名義向自己的哥哥翁貝托一世發去了電報。
卡洛先是再次闡明了兩國王室的血脈相連,並且也提到了在父親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在位期間兩國簽訂的同盟條約,表示西班牙會在衝突中站在意大利這邊。
得到卡洛態度鮮明支持的翁貝托一世立刻大喜,並且向政府說明了這個好消息。
卡洛的大力支持讓意大利方麵鬆了一口氣,他們也更有信心進行接下來的行動。
至於卡洛願意大力支持意大利,甚至不惜與法國一戰的原因,除了之前所提到的法國占領突尼斯帶給西班牙的威脅之外,還有就是考慮到法國政府目前的處境。
說白了,法國確實有一挑二大戰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實力。問題是,為了一個突尼斯和兩個列強之間爆發大戰,這對法國來說有什麼好處嗎?
往死裡得罪西班牙和意大利隻會讓法國的外交處境變得更加糟糕,隻要法國政府明智一點,就不可能和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爆發戰爭。
當然,也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生。
不過這場戰爭注定不是全麵戰爭,如果有必要的話,讓西班牙的士兵們見見血也是很好的。
就算爆發了戰爭,列強肯定也會在合適的時候調停的。畢竟對於英國人來說,不管是法國還是意大利勝利,都會影響他們在歐洲的地區平衡政策。
獲得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政府氣宇軒昂,他們也決定縱容國內的民意,任由國內的遊行發展。
此時的羅馬街頭,憤怒的意大利人聚集在一起,他們一邊高呼“法國人滾出突尼斯!”的口號,一邊高舉“政府必須阻止這場邪惡戰爭!”的橫幅,浩浩蕩蕩的在羅馬的街頭遊行。
一開始還隻是遊行,但等到遊行的隊伍路過使館區,看到某座大使館的房頂上那隨風飄揚的法國國旗的時候,不知是誰慫恿了一句,憤怒的人群立刻衝向法國大使館。
如果不是大使館內也有衛兵保護,恐怕在第一時間,這座曾經金碧輝煌的大使館就會被憤怒的意大利人破壞個一乾二淨。
大使館內,法國大使此時的麵色可謂是一陣青一陣紫。法國人從來沒想到意大利人會這麼應激,突尼斯也不屬於意大利,意大利人從哪來的這麼多憤怒情緒?
驚訝歸驚訝,作為正統的法國人,法國大使當然明白這群聚集在一起的憤怒的意大利人破壞性有多麼誇張。
這次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先不說法國和意大利的關係怎麼樣,他作為法國大使肯定是不能完整的走出大使館的。
“快給意大利政府發電報,他們怎麼能縱容這些民眾衝擊使館區?該死的,意大利人是想要挑起戰爭嗎?”法國大使先是顫顫巍巍的通過窗口看了一眼外麵的情況,發現衛兵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之後,隨後連忙向自己的從屬下達命令。
隨著一陣噠噠噠的聲響,一連串電報內容也被發向意大利政府。
“哈哈,法國人終於知道著急了。”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看完了所有電報內容之後,先是將電報原文交給了翁貝托一世,隨後這才笑著對著內閣成員們說道。
“首相閣下,看來我們的猜測是對的。法國人應該沒有與我們決一死戰的底氣,他們也在擔心德國人帶給他們的威脅。
既然如此,我認為可以請西班牙作為中間人,要求法國政府和我們一起談判。
除非法國不惜以戰爭為代價,否則相信突尼斯事件也能得到良好的解決。”意大利外交大臣微笑著對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說道。
誘導民眾衝擊法國大使館正是意大利政府的一次謀劃,用來試探法國方麵的態度。
法國當然明白意大利重視突尼斯的程度,他們敢於發動對突尼斯的入侵,肯定也會對意大利的反應進行預估,並且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果法國不惜以戰爭為代價,法國駐意大利大使肯定會接到相關的消息,甚至會在關鍵時刻遞上宣戰書。
這也代表著法國大使會相當強硬,根本不會擔心和意大利撕破臉皮。
當然,為了防止弄巧成拙,意大利政府也提前準備了一部分衛兵。隻要法國大使館的衛兵堅持不住,這些衛兵就會一擁而上,確保法國大使館的安全。
畢竟說白了,大使館對外就是國家的尊嚴和臉麵,是不容侵犯的。要是意大利政府縱容意大利民眾摧毀了法國大使館,甚至連法國大使都沒能幸免於難,那法國就算再不想發動戰爭,也必須得向法國民眾負責了。
從法國大使發給意大利政府的電報中就能夠看出,法國政府的態度並沒有那麼強硬。
這也代表著法國入侵突尼斯這件事情是可以談判的,隻要意大利再強硬一點,法國也該考慮徹底撕破臉皮的代價了。
“加派人手保護大使館的安全,同時動用警察儘可能疏散遊行的人群。注意不要動用武力,如果人群無法和平疏散,那就先讓他們待在那裡吧。
正好也能告訴法國人,憤怒的並不止意大利政府,意大利民眾對他們無端侵略突尼斯的行為更加憤怒。”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笑了一會兒之後,這才下達了命令。
法國大使館肯定還是要保護的,要是大使館遭到了破壞,這和直接扇法國政府一耳光沒什麼區彆。
隻要法國政府還在乎臉麵,還在乎國際地位和威嚴,就不可能對這樣的行為無動於衷。
但話說回來,法國大使館重要,不惹惱意大利民眾同樣也很重要。
要是意大利政府選擇武力鎮壓民眾的行為,隻會激起民眾更大的憤怒,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畢竟此時意大利人憤怒的是法國入侵突尼斯的行為,對自己的政府並沒有太大的不滿。
要是意大利政府主動武力鎮壓,反而會把民眾的仇恨全部吸納到自己的身上。意大利政府可不會替法國政府吸仇恨,至少在事件平息之前不會。
讓法國大使感受到意大利人的憤怒之後,意大利政府也聯係了意大利駐法大使,要求駐法大使質問法國人戰爭行為的目的,並且宣告意大利政府和意大利民眾的態度。
當受到意大利駐法大使的質問的時候,法國外交大臣甘貝塔也感覺十分頭疼。
此時事情的發展明顯超乎了法國的預料,法國軍隊在意大利政府發現之前並沒有全麵占領突尼斯。
這也代表著,法國和意大利之間即將展開一場激烈的外交爭端。除非有一方能夠主動退讓,要不然這場外交爭端極有可能演變為一場戰爭。
甘貝塔作為法國外交大臣,自然清楚法國在歐洲的外交處境。這件事處理不好對法國來說並不止一場戰爭那麼簡單,甚至有可能會讓法國的外交處境走向極端。
歐洲大陸上滿打滿算也就七個列強,除了保持中立的英國以及法國拉攏之後保持中立的俄國之外,也就隻有西班牙和意大利還沒有旗幟鮮明的加入孤立法國的德國外交同盟當中。
要是通過突尼斯事件徹底得罪西班牙和意大利,這也代表著法國除了英國和俄國之外,再也不可能與其他歐洲列強國家達成親密的合作。
至於遠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則完全不在法國的考慮範圍之內。畢竟美國距離歐洲大陸太過遙遠,先不說美國的綜合實力,光是這段距離就足以確定美國無力影響歐洲局勢。
心中暗自歎息一聲,法國外交大臣甘貝塔麵帶和善的微笑,信誓旦旦的向意大利駐法大使保證:法國對突尼斯並沒有戰爭的野心,法國的戰爭行為隻是對突尼斯政府展開報複,同時確保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公民免受突尼斯邊境土匪和土著的襲擊。
當駐法大使將法國外交大臣甘貝塔的原話傳達回意大利時,意大利政府徹底鬆了一口氣。
法國外交大臣甘貝塔的態度也能再次證明法國並不想和意大利爆發戰爭,這對意大利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隻要能夠坐上談判桌,意大利是完全不怕法國的。畢竟意大利有著西班牙的支持,在數量上是要勝於法國的。
雖然法國不知道花費什麼代價獲得了英國和德國對於法國入侵突尼斯的默認,但在這種談判的情況下,英國和德國幾乎不可能旗幟鮮明的支持法國。
對於意大利來說,隻要能讓法國走上談判桌,也就代表著法國不可能獨吞突尼斯。
最好的結果,自然是法國放棄入侵突尼斯,意大利加大對突尼斯的殖民投入,在未來幾年內完整占領這片土地。
中等的結果就是意大利和法國共同瓜分突尼斯,這也是意大利能夠接受的底線。
至於法國獨占突尼斯,這是意大利政府絕對不能接受的。意大利首相貝內德托·凱羅裡更是向國王翁貝托一世進行過彙報,如果法國鐵定心要獨吞突尼斯,意大利政府隻能選擇發動戰爭,要不然憤怒的民眾就會向政府發動戰爭。
這就是引爆輿論帶來的雙麵性。意大利政府確實會在對法國的戰爭方麵獲得極大的支持,但缺點就是意大利政府必須一條路走到黑,中間可沒有反悔的餘地了。
眼見局勢發展的差不多,西班牙政府也覺得差不多到了自己該出場的時候了。
在意大利政府向西班牙政府求助之後,西班牙首相卡諾瓦斯召見了意大利和法國駐西班牙大使,並且表達了西班牙願意作為中間人,幫助意大利和法國和平談判的態度。
對於西班牙的態度,法國大使肯定是要重視的。
今時不同往日,法國越來越衰弱,西班牙通過改革卻變得越來越強大。
雖然西班牙的綜合國力還沒有超過法國,但法國同樣也不敢忽視西班牙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西班牙加意大利的綜合實力,哪怕比不過法國,也能將法國拖入戰爭的深淵。
法國駐西班牙大使的態度相當恭敬,他表示自己無權代表政府決定談判事宜,需要征求法國政府的意見之後再做決定。
卡諾瓦斯首相點點頭,他的目標也隻是給法國政府一定的壓力,讓法國明白西班牙並不支持法國占領突尼斯而已。
至於意大利大使,早在卡諾瓦斯首相提出和平談判的第一時間,他就麵帶微笑的同意了卡諾瓦斯首相的提議。
畢竟和平談判對意大利來說是好消息,意大利是完全能接受的。
法國大使也沒讓卡諾瓦斯首相等多長時間,僅僅是在第二天,他就向卡諾瓦斯首相表達了法國政府的態度,那就是願意進行和平談判。
法國政府當然也明白,獲得了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已經不是好解決的了。如果法國政府一意孤行,說不定意大利人還真的有膽量發動戰爭。
這其中法國駐意大利大使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不得而知,反正法國政府是通過他的描述切身感受到了當時意大利人的憤怒,這讓法國政府聯想到了巴黎人憤怒起來的場景,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5100字二合一章節,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