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法國的最後通牒的時候,突尼斯政府是懵的。
首先是突尼斯邊境兩個大型土著部落的衝突,就連突尼斯政府目前還沒有收到消息,法國政府是怎麼知道的?
其次,歐洲人在非洲就是妥妥的一等公民,就連摩洛哥、埃及這樣的大型土著國家都不敢挑釁歐洲人,更彆說是突尼斯人了。
這年頭不是隻有歐洲人殺非洲人的份嗎?法國人又是怎麼被突尼斯人殺害的?
雖然突尼斯政府擁有種種疑問,但很明顯法國政府可不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明白其中的細節。
法國政府隻給了24小時的時間,24小時的時間能用來乾嘛呢?連通知突尼斯名義上的宗主國奧斯曼帝國都無法做到。
是的,突尼斯和奧斯曼帝國之間並沒有任何電纜連接,就連奧斯曼帝國政府都沒有大量使用電報作為交流方式,更彆提距離奧斯曼帝國首都1600多公裡的突尼斯了。
突尼斯前往君士坦丁堡隻有兩種方式,要麼走陸路穿過利比亞和埃及,沿著巴勒斯坦地區往北進入小亞細亞半島,隨後穿過整個小亞細亞半島並且渡過海峽抵達君士坦丁堡。
海路的話沒有那麼麻煩,從突尼斯的最大城市突尼斯出發,穿過地中海和愛琴海之後,再橫跨整個海峽就能抵達君士坦丁堡。
雖然這其中的路途並不遙遠,但突尼斯自己的海軍力量等於沒有,也造成了突尼斯相對於奧斯曼帝國掌控的其他土地相對封閉,在這種情況下近乎無解。
當然,相信就算此時突尼斯政府能夠聯係到奧斯曼帝國政府,奧斯曼政府也隻會義正言辭的表示,突尼斯已經和奧斯曼沒有任何關係了。
雖然俄土戰爭中沙俄所獲得的收獲很少,但這並不代表奧斯曼就損失小了。
除了巴爾乾半島的土地損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徹底暴露了奧斯曼帝國的衰弱。
對於此時的奧斯曼帝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休養生息,謀求改革,而不是為了偏遠的土地和歐洲列強再次爆發矛盾。
再者,此時的奧斯曼也沒有能力再和歐洲列強進行戰爭了。
法國的綜合國力比俄國還要更加強大,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自然是能躲就躲。
好消息是,也不用突尼斯政府去考慮該如何處理法國的最後通牒了。僅僅過去了十多個小時的時間,阿爾及利亞已經蓄勢待發的法國軍隊浩浩蕩蕩的向東挺進,兵分兩路南北夾擊突尼斯。
北路軍團由大約四萬法國軍隊組成,其中包括兩個臨時組建的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和一個炮兵團。
而南路軍團則隻有一個臨時組建的步兵師,總人數大約一萬人。
北路軍團之所以規模較大,除了突尼斯的重要城市幾乎都在北方之外,還有就是如果意大利軍隊會乾涉戰爭,他們也隻可能進攻突尼斯的北邊。
南路軍團更重要的作用是從魯代伊夫往東南方向占領突尼斯南部重要城市加貝斯,從而徹底杜絕突尼斯往東南的利比亞逃離的可能。
隻要南路軍團能夠占領加貝斯,突尼斯半島就會陷入法國軍隊的包圍圈。除非突尼斯人都會遊泳,能自己遊過地中海前往奧斯曼帝國,否則他們是斷無逃脫的可能的。
作為突尼斯北部地區最靠近阿爾及利亞的城鎮,卡夫就成了就成了第一個遭法國軍隊毒手的突尼斯城市。
對於這個人口隻有不到兩萬人的城鎮來說,整整四萬大軍壓境,那絕對是大姑娘拜天地——頭一回。
畢竟是正式的城鎮,相較於零零散散的部落來說,卡夫擁有大約兩百人的“正規軍隊”,這也是維持城鎮治安的重要力量。
但在法國的四萬大軍麵前,這兩百人的軍隊能乾什麼呢?
彆說抵抗法國軍隊的進攻了,在看到法國大軍壓境的第一時間,這些所謂的守軍就已經四處潰散了。
是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四處潰散。
非洲的土著可不會修建什麼城牆和堡壘,有數不清的土路連接城鎮之外的森林和河流,這些土著士兵也是從這些道路上逃離的。
至於城鎮內的居民,就不是這些士兵該考慮的了。
更在乎家人的土著或許還會著急忙慌地趕回家中,帶著家人一起逃命。
更在乎自己小命的,則是什麼都不管的朝著城鎮外的森林裡跑去。森林是他們世代狩獵的場所,隻要能夠跑進森林,法國人大概率是找不到他們的。
要說這些守軍還能在第一時間逃跑的話,那麼卡夫城內的土著們,隻能畏畏縮縮的躲在自家的“房屋”外,透過木板門縫,緊張不安的觀察著正在逐漸靠近的法國軍隊。
好消息是,法國人並沒有在這座小城鎮停留太久。確定整座城鎮已經沒有任何反抗力量之後,法國軍隊留下了大約一個營的兵力暫時性的維持秩序,等待阿爾及利亞那邊派出官員和警察來維護治安。
剩下的大部隊則繼續浩浩蕩蕩的向東前進,在卡夫以東大約幾十公裡的地方,就有一座名為布阿拉代的小城鎮。
而法國軍隊的目的地,也就在布阿拉代東北不到100公裡的地方。
為了在意大利政府反應過來之前就占領整個突尼斯,法國軍隊自上而下下達了命令,要求這次作戰必須要快,不惜一切代價節省更多的時間。
正因為陸軍部門下達了死命令,負責指揮這支軍隊的法國將軍絲毫不敢浪費時間。
一路上除了占領城鎮花費了些許時間,其他的時間法國軍隊都在浩浩蕩蕩的快速前進,顯得整齊且有序。
從卡夫這座小城鎮開始,四萬人的法國軍隊就選擇兵分兩路。
一路軍隊往北出發,占領巴傑,馬特爾和布爾吉巴營等小城鎮之後,將會抵達他們的目的地比塞大。
他們將會在比塞大構建防線,防備意大利人有可能的偷襲。
剩餘的主力軍隊則會繼續往東,並且以較快的速度包圍突尼斯。
隻要拿下了突尼斯地區的首府突尼斯城,這場戰爭也就基本上能夠宣告勝利。
法國在突尼斯地區並非沒有遭遇抵抗。
作為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的從屬王國,突尼斯也是有著自己的統治者和政府的。
和奧斯曼帝國一樣,突尼斯貝伊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薩迪克曾經也嘗試過西方化,並且推行了一係列包括改善基礎設施,修建鐵路和公路,提升教育並且著力發展經濟的改革。
但奧斯曼帝國都沒有成功的改革,突尼斯就更加做不到。
本身就是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小國,再加上突尼斯內部部落林立,政治製度相對腐朽的原因,每年能夠上繳到突尼斯政府的稅收簡直少的可憐。
大部分稅收都被那些部落首領把控,隻有突尼斯掌控的城市才能收上來稅收。
這導致突尼斯的改革幾乎沒有任何成效,除了突尼斯的統治者建立了一支人數大約2000人出頭的軍隊之外,改革後的突尼斯和改革之前的突尼斯沒有任何區彆。
法國軍隊所遭受的唯一阻礙,也正是這支由突尼斯統治者一手建立的新軍。
雖然人數隻有2000人出頭,但因為是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薩迪克一手打造的軍隊,再加上這場戰爭是保護自己國家的戰爭,因此這支新軍麵對人數數十倍於自己的法國軍隊並沒有被嚇破膽,反而英勇的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但現實很快破滅了他們的夢想。
法國軍隊除了數量比他們更多之外,還擁有更多的騎兵和火炮,步槍自然更不用多說。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數隻有2000人出頭的突尼斯軍隊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反抗。
第一輪衝鋒就讓突尼斯軍隊人數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一,連續兩輪衝鋒之後,突尼斯軍隊幾乎沒有了戰鬥力。
法國軍隊解決突尼斯新軍之後,距離法國正式挑起戰爭也已經過去了好幾天的時間。
哪怕歐洲各國再遲鈍,此時也早接收到了相關的消息。
當突尼斯被法國入侵的消息傳回意大利,立刻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高度重視。
相較於法國來說,意大利在突尼斯的殖民投資更多更大,如果被法國占領了突尼斯,也就代表著意大利這些年的殖民投入將會全部作廢。
這是意大利絕不能接受的,因此在接收到消息的當天,意大利首相貝內德托·凱羅裡就召開了緊急內閣會議,並且邀請了意大利現任國王翁貝托一世參加。
在內閣會議上,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向翁貝托一世介紹了召開緊急內閣會議的原因,並且表示目前的法國軍隊已經離突尼斯城不遠了。
“國王陛下,諸位。是時候做出最終的決斷了,如果突尼斯放棄抵抗,我們這幾十年在突尼斯所做的努力將徹底白費。”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一臉慎重的說道。
作為列強,意大利和德國是比較特殊的。兩國都沒有殖民地,綜合實力完全靠本土的積攢。
德國倒還好一點,因為之前普法戰爭傲人的戰績,再加上德國也在積極參與殖民非洲以及其他地區,取得的成果是要比意大利更多的。
意大利目前沒有獲得任何殖民地,意大利丁上的突尼斯和利比亞地區同樣也在法國人的殖民計劃當中。
如果就此放棄突尼斯,不僅代表意大利之前在突尼斯的殖民投入將會全部白費,也代表著意大利的殖民將會徹底失去目標,將會成為列強中唯一一個沒有殖民地的國家。
“該死,法國人是什麼時候入侵的突尼斯。”此時的翁貝托一世一臉驚訝和詫異,意大利自上而下都沒想到過法國會這麼突然的入侵突尼斯。
“他們明顯早有準備,陛下。”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無奈的搖了搖頭,歎息道:“如果我們不及時進行應對,或許突尼斯真的會離我們遠去。”
“英國和德國的態度呢?難道英國人和德國人願意讓法國占領突尼斯嗎?”翁貝托一世繼續詢問道。
“法國挑動戰爭已經過去了好幾天的時間,到目前為止,英國和德國沒有表達出任何反對的態度。
或許我們可以推測,英國和德國就算不會支持法國的戰爭,他們也極有可能會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不會對法國的戰爭行為強加乾涉。”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繼續搖了搖頭。
“該死,難道他們就沒考慮過意大利的意見嗎?我們在突尼斯投入了這麼多,絕不允許法國就這麼占領突尼斯!”翁貝托一世憤怒的站了起來,剛剛成為國王不久的他是有著極大的雄心壯誌的,怎能接受自己的強國計劃還沒實施,意大利就要喪失唯一有希望殖民的土地的現實。
“首相,先向法國表明意大利的態度,我們絕不可能接受法國就這麼占領突尼斯。”翁貝托一世沉默了幾秒鐘的時間,隨後對著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吩咐道。
看到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點頭之後,翁貝托一世這才將目光看向了意大利陸軍大臣,繼續吩咐道:“軍隊需要動員起來,在這件事情沒有完全解決之前,軍方需要做好和法國開戰的準備。”
陸軍大臣同樣也點點頭。先彆管意大利軍隊能否打得贏法國軍隊,此事事關榮辱,他隻要敢拒絕,麵對的可就是罷免外加追責的處罰了。
“陛下,或許我們還有一定的希望。”貝內德托·凱羅裡首相站出來打氣道:“雖然英國和德國很有可能會保持中立,但我們還是有希望獲得西班牙的支持。
西班牙和英國置換殖民地之後,他們將會和法國在西非地區展開更加激烈的殖民競爭。
相信西班牙也絕不願意看到法國占領突尼斯,等法國全部占領北非之後,法國人絕對不可能放棄對摩洛哥的覬覦。
隻要我們能夠獲得西班牙的支持,我們兩國聯合起來,就不用擔心法國人的威脅。
甚至,如果局勢焦灼起來,德國人也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就算他們因為一些因素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了中立,相信他們也絕對願意看到法國在戰爭中吃虧。”
翁貝托一世點了點頭,目光看向了外交大臣,吩咐道:“和西班牙政府聯係的任務就交給外交部門了,我希望你們能夠儘力打動西班牙政府。
我會以王室的名義聯係卡洛,尋求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突尼斯對意大利來說十分重要,內閣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如果法國人並不願意退讓的話,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手段來讓法國人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