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從大明王朝開始橫推諸天 > 第十二章 先天地而生,血肉衍生,煉魂成神!(7100)

第十二章 先天地而生,血肉衍生,煉魂成神!(7100)(1 / 1)

推荐阅读:

聽到這極具侮辱性質的言語,夢神機也無多少反應,隻是深深看了虛無一一眼,長袖一拂,破開虛空,徑直去了。

他這次來,還以為是妖神洞一方的強者在追殺冠軍侯,卻不曾想,竟然會撞上虛無一!

虛無一雖是小輩,但一身實力在中央世界,可以說是坐二望一,比起他父親虛易也差不了多少,早早修成了“血肉衍生”,天賦才情堪稱當代第一。

其實,巔峰人仙和造物主相比,手段不夠變化多端、神出鬼沒,隻是在純粹的攻擊力上占優,但這種優勢又很容易被種種道術抵消。

所以如果雙方都不動用法寶,隻憑自身修為交手,七次雷劫的造物主可以戰勝“一竅通百竅”的巔峰人仙,八次雷劫、煉魂成神的強者,付出慘重代價,可以戰勝“拳意實質”的人仙。

但是當武道強者修煉到“血肉衍生”,可以滴血重生、化身億萬的境界後,卻更勝過九次雷劫、半陽神的巔峰鬼仙。

夢神機雖是練就了三大元神,在八次雷劫中足可以稱雄,但若真是同虛無一對上,也是十死無生。

好在,這位氣王一向是為武道癡狂、瘋魔,對鬼仙興趣不大,夢神機才得以脫身。

等到夢神機走後,虛無一才回過頭,看著洪易、塗山桑,拂袖一掃,將冠軍侯遺留的諸多法寶,交給兩人,淡淡道:

“易兄,與你同行一場,虛某受益良多,這些法寶就交予你,算是全了你我之情。

不過,相交一場,虛某還是勸你一句,修武修道,皆在乎純粹,一味貪多,恐成負累。”

洪易看著“盤皇生靈劍”、“天芒角神鎧”等絕世法寶,不由得深吸一口氣,可他仍是抬起頭,直視虛無一,發問道:

“開心大哥,你到底是誰?”

聽完夢神機和虛無一的交流後,以洪易的心智自然猜得出來,此人來曆不凡,且已明悟前塵,知曉自身跟腳。

虛無一坦然道:

“我名為虛無一,乃是天外天中央世界、盤星領袖之子,這次前來大千世界,正是為了尋你的祖師,應證一生所學。

這冠軍侯楊安,乃是太古五大神王之一,不朽神王仿照我的像貌、身形捏造的棋子。”

虛無一、天外天……

虛無一提到不朽神王,似又想起了什麼,回過頭來,看了眼洪易,仔細感受著他身上的氣息,問道:

“易兄這個易字,可是那位取的?”

洪易搖了搖頭:

“是我母親夢冰雲所取。”

“夢冰雲?”

聽到這個名字,虛無一目中流露出一抹了然神色,又道:

“你這個易字,大有玄機,昔年盤皇之師,長生大帝有過一番預言,乃是六個字‘易道出,人道改’,我父虛易正是以此為名。

或許那楊安並未看錯,你的確是有大氣運在身之人,今後時代,易道爭鋒,你和虛易究竟哪個才能代表‘易道’,猶未可知也。”

雖然談及自家父親,虛無一的語氣也沒有多少波動,洪易甚至感覺,他還要更看好自己一點,不由得疑惑道:

“開……虛兄,既為人子,何故……”

洪易話還沒說完,就聽虛無一大笑一聲:

“倫理綱常,都是怯懦者的把戲,他們沒有自信掌握一切,才要用這種手段,禁錮天下人的思想,我氣王虛無一,從來不屑如此!

在求道的路上,這些花巧都是多餘的產物!

我的道,逢祖殺祖,逢神殺神,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以執著的道心,殺出一個真正的自我,殺出一個自由自在的我!”

虛無一這番話說得鏗鏘有力,可謂字字珠璣,縱然洪易不能完全認同,卻也不得不承認,彆有一番道理。

尤其是關於綱常倫理之說,更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回想洪玄機、楊盤的所作所為,不正是如此嗎?

洪易正思索間,就見虛無一雙手一扯,便將身前虛空撕成一個幽深黑洞,邁步走了進去,唯有餘音縈繞,回蕩莽荒大陸,久久不絕。

“虛某從易兄身上,已經見識過了天魔的武道,現在虛某就把自己的拳法,儘數傳給你,等你回山,你家祖師自然明白虛某的意思。”

虛無一說完,洪易眉心一震,識海中那尊金翅大鵬佛陀相旁,忽又多了一個人形。

這人相貌身姿同虛無一一般無二,隻是通體透明,渾身上下光彩絢爛,更有足足一千一百九十七個光點,綴成一片,仿若銀河。

洪易一見就知道,這是人仙武道中,至關重要的煉竅法,就連自家祖師,經過二十年苦功,也不過剛開辟出來七百二十個。

虛無一將如此重要的功法傾囊相授,難不成其中有詐,想要暗算祖師?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就被洪易自己否決。

他不認為以祖師的武道造詣,會分辨不出來煉竅法的真假,更何況,他也不認為虛無一會是那種人。

兩人雖然隻相處了短短一個月,且虛無一彼時還未徹底明悟前塵,但洪易仍是深為佩服這位大哥那種自負平生卓絕的氣度。

或許也隻有如此人物,才配當祖師的對手!

洪易想到這裡,不由得搖搖頭,胸中感懷,也沒忘了將眼前的法寶收入囊中,他回過頭,看向同樣驚訝的塗山桑,沉聲道:

“小桑姑娘,還請你駕馭‘元魁兵符戰車’趕回東海,告知祖師虛無一之事,至於乾坤布袋和‘現在如來經’總綱,交由我一人負責便好。”

塗山桑也意識到事關重大,並不和洪易客套,隻是點點頭,祭出青銅戰車,化為一條經天長虹,橫越莽荒大陸,直朝東海而去。

雲霧山。

自從徐行等人自龍之墓地回歸後,印月便安排人手,把龍牙米種了下去。

敖鸞、龍魂,以及白子嶽等鬼仙,又聯手布置了許多陣法,積攢靈機,培育龍牙米,不過月餘時光,這天地靈根就有了成熟的跡象。

至於那千餘龍柱,則是被統統打碎,那些天龍的鱗甲、屍骨,以及最重要的龍珠都被抽了出來,仿照“皇天始龍鎧”,煉製成一件又一件戰甲。

這個月的雲霧山,完全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種田、煉器、修行,萬餘大力金剛神猿都被調動,投入種種工作中,沒有一頭能夠閒下來。

但感受著龍牙米的靈機、天龍戰鎧的強大,以及自身實力的增長,這些神猿沒有絲毫怨言,甚至恨不得這種生活持續到永遠。

徐行在這個過程中,也抽出手,小試牛刀,根據閻浮大陣的陣圖,在雲霧山重新布置了一座護山大陣,籠罩萬裡方圓。

縱然是七劫造物主,沒有“皇天始龍鎧”這一級數的法寶護身,想要強行闖陣,也唯有形神俱滅一途。

做完這一切,他又回到洞府中,繼續參悟祖龍、始龍的精氣之秘,嘗試煉魂成神,將先天五太的道理,徹底融入己身。

夢神機的確為徐行指明了一個很好的方向,他現在最苦惱的就是武道修行,必須要用水磨工夫,一點一點地去開辟竅穴。

但若是能夠將竅穴天地,重新複歸為太易、太初階段,返歸先天,窮究萬象之宗,開辟小竅穴便能一氣嗬成,自然而然。

其實在“上清大洞真經”中,也有著對先天五太的描述,所謂:

“先天為炁,後天為氣。氣出太虛,太初始見,太始有形,太素有質,而太極微分,生陰陽兩儀……是故太虛一氣,神之寄,形之勝,質之本,體之充,物之載,浩浩乎若象之帝,綿綿乎為天地母……”

在上個世界的玄門世界觀,亦或者說天綱體係中,氣為天地宇宙的根本,先天地而生者為炁,後天地而生者為氣,先有炁,後有形,再有質,由此衍生出無窮無儘的狀態屬性。

天綱體係,正是將氣的形態,用符籙的形式確定了下來,令它隻能展現出陰陽兩儀五行八卦等屬性。

所以真仙修行之道,所求的“真”,就是要洞穿這番根本道理,以自身靈昧,凝聚一枚符籙,融入天綱體係中,再循跡而行、拾階而上,方能破空飛升,抵達玄妙無邊方廣世界。

在“上清大洞真經”中,這又叫做根本氣,乃是更上一層的修行功果。

天庭諸位帝君,則是將根本氣修煉到了複歸先天的境界,自炁中衍化神真之體,如此方能與“玄妙無邊方廣世界”同在,稱尊做祖,壽與天齊。

但是這個世界的修行道途,卻偏偏不注重根本氣,人仙、鬼仙之路,乃是分彆從精、神入手,修煉到最後,二者合一,才有衝擊彼岸的資格。

陽神世界也有著名為真氣的力量,但是這種“真氣”,乃是天地元氣的一種,人仙、鬼仙隻是將真氣作為補充,而非是修行根本。

徐行雖也修行人仙武道,但他的煉體之路,不是如人仙一般,隻是通過拳意來激發,也有諸多元氣的催化,甚至帶有強烈的元氣特征。

這是以煉氣手段,來反推、求證煉體之道。

這也是為何,陽神世界的武道人仙,要到了“千變萬化”境界,才能轉化自身血脈,達到化形的效果,而他調教的西山狐族,卻是在武聖境界,就可以化形成人。

這都是因為氣的參與。

但也正因為自己的肉身,在某種程度上,具備與“元氣”相似的特性,徐行才能夠以人身為天地,衍化玄門宇宙,走先天五太之路。

想清楚這一點後,徐行又取出暗皇道人的永夜元神,觀摩其中意境,為重開肉身秘境做準備。

永夜元神乃是上古陽神大聖、玄天道尊參悟冥古宙、寒武紀元的景象,方才創出來的元神秘法。

徐行透過永夜元神法門,亦能窺得這兩個時期的奧秘,反推天地初開的模樣。

徐行參悟修行之道時,始終坐於妖神洞中,不動不搖,周身卻氤氳出一片灰蒙蒙的氣團,氣團不斷向外擴張、延伸。

十五天過去,方圓數萬裡的雲霧山秘境,都已被這灰霧所籠罩,霧氣翻湧,攪動不休,好似將陰陽未分、清濁未判的混沌之氣,從遠古年間接引而來。

印月矗立於另一峰,眺望妖神洞,卻也根本看不清內中真相,隻能隱約感受到,徐行的肉身、拳意、神魂,都已融入這萬裡混沌氣中。

按道理說,這本該是“千變萬化”之境界,才能有的表現,可教主連全身竅穴都不曾練滿,這又是何故?

他不由得皺起眉頭。

徐行的十二萬九千六百個念頭,如今已不能被稱之為念頭,連同肉身一起,真正意義上地化身億萬,彌散天地。

他那一點先天靈昧中,卻回蕩著仿佛來自天宮道境的綸音:

“元氣於眇莽之內,幽冥之外,生乎空洞。空洞之內,生乎太無。

太無變而三氣明焉。三氣混沌,生乎太虛而立洞,因洞而立無,因無而生有,因有而立空。

空無之化,虛生自然!”

忽然間,天穹處響起一道震天撼地的轟雷聲,雷霆筆直如劍,刺破混沌氣團,帶給雲霧山這半月來的第一抹光亮。

但也正是這道雷光,令玄玄冥冥的混沌氣團,終於有了變化。

在這一刹那,雲霧山上下的全部強者,都感覺到,自己似乎在那混沌氣團正中,看見了一個存在。

但那個存在,介於有無之間,既像是先天地而生,又像是萬物終末之源,甚至不能用模糊來形容,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形相。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個無比神聖、無比尊崇的存在,說看見其實不準確,這根本就是一種冥冥中的預感。

就像是它對森羅萬象的宣告,一切有情眾生,隻要身處其間,皆能心有所感。

於此同時,又有一陣道音,自冥冥中響起。

“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宗無祖,幽幽冥冥……”

緊接著,那個混沌氣團中,終於出現一點先天靈昧,亦或說是神意,但比起出現,印月覺得倒不如說這一點神意,乃是從天外之天降臨。

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

太易,神之始而未見氣也!

氣流湧動,雖未成形,卻象征那個先天地而生的存在,已經邁過了“有”、“無”之界,跨越“真”、“幻”之境,出現於此!

都有名無實,雖變有氣,而未有形,是曰太初。

太初,氣之始而未見形者也!

湧動氣流凝聚,那是一尊模糊朦朧、不辨相貌的神明,氣象衍化生變,這尊先天神明依然於空洞中沉睡,未見覺醒之態。

太始者,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是曰太始。

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

不知過了多久,這個象征天地之初的混沌空洞中,忽地出現了光亮,那尊先天神明雖仍然沉睡,卻已然能夠被清晰可感。

正因這一變化,雲霧山上方的虛空,似乎都震了一震,顫了一顫,就像是一張柔韌的大網,忽地承受了強烈衝擊,向中心凹陷。

正因這種坍縮現象,那尊先天神明更像是天地之中心,為萬物之初始,極道之宗元。

太素者,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

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

虛空中,道音再起: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湛湛空成……”

萬裡氣團倏然收縮,六千裡、三千裡、八百裡、三百裡、十裡、三裡……

到最後,唯有雲霧山穹頂上,才懸有一方混沌世界,成渾天之狀,如雞子卵中之黃,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

現如今,眾人終於能夠看見,在混沌世界之外,雷霆奔騰,正是雷劫之相,觀其威勢,就連印月亦無法靠近,儼然正是第八次雷劫!

混沌元氣中,驟然升起一輪明月。

徐行的靈昧,亦寄托於這輪明月中,端坐於天地之外,靜觀這個混沌宇宙的演變,無念無想、無彆有親,隻是默默體悟,並不施加任何乾預。

這正是夢神機修成太初、太始之後,還要練成太上元神的原因,他需要這份太上忘情、居高臨下的出離心境,來體察這一切。

但這種無情無義、絕心絕性的做法,也讓他始終無法體會到先天五太的精義。

若不能融入其中,縱然推演出完整宇宙衍化過程,也隻能借取其中意境,而不能真正化身為這片天地宇宙本身。

當然,夢神機的選擇也不能說是錯的,因為若是貿然融入,縱然能夠得到億萬倍於之前的感悟,但也必然會失去自我,就此道化。

徐行卻不願如此作為,所以他將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了進去。

與夢神機這種觀察者不同,徐行從踏上旅途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他全身心地投入,正因為他熱愛。

熱愛這自然萬靈,一切有情眾生,隻因他們都是構成這個精彩宇宙的一份子,也是令徐行這段旅途熠熠生輝的因素之一。

若是將衍化先太五太的這個混沌世界視為熔爐,夢神機便是用太上忘情的心境,將自己牢牢地包裹起來,隔絕熱力,觀察火勢變化,體悟其中道理。

徐行則是將自己化身成火,一種與爐火不同,卻同樣具備破壞力的火。

但看到頭來,究竟是誰同化誰?!

混沌未分的世界中,黑暗籠罩一切,一個蒙昧靈識在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的轉化中,逐漸萌發,積蓄著力量,感知周遭一切。

隻是這無窮大的天地中,混沌實在太過強悍,將這靈識一次又一次地挫敗,更是無孔不入,試圖將之同化,令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可是在一片混沌中,卻始終有一線月光,懸照而下,落在那靈識正中,令它不至於徹底陷入沉淪,卻也無法真正掙脫出去,獨立自主。

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衝擊後,那靈識終於明白了這一點,忽地萌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情緒。

那是震怒,繼而奮起!

但這一步邁出去,它在憤怒之外,又感受到了一種恐懼,那是來源於未知的恐懼。

它隻是知道,若始終保持現狀,那麼它可能也無法獨立出去,隻能被這混沌牢牢束縛,可這一變,又會是如何景象,會不會比現在更壞?

憤怒、恐懼,兩種情緒相互碰撞,迸濺出無數火花,其中更滋生出種種信念,不甘、猶豫、無奈、委屈、悔恨、寂寞……

到最後,隻聽一聲長嘯。

嘯聲中,一切情緒就此消失。

唯有勇氣!

唯有勇氣!!

唯有勇氣!!!

一道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無象無形,無色無緒,無音無聲的氣機,自混沌中衝出,劈開一切,成了天地!

無論是印月這種造物主,還是敖鸞、龍魂這樣的六次雷劫高手,亦或是任何一頭大力金剛神猿,亦或是任何一頭西山純狐,在此刻都有同一個感觸。

天上地下,唯有此光,真實不虛!

與這一道光比起來,他們的存在已不隻是黯然失色,根本就是夢幻泡影,但凡略微觸碰,就會坍塌崩毀,潰散於無形。

這道光帶動著整個世界,直衝入雷雲中,八次雷劫,一穿而過,天地意誌貫入其中靈識,化為一段段經文,淌過心頭。

“混洞之前,道氣未顯。於恍莽之中,有無形象天尊,謂無象可察也……

太初有道,神與道同……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直到此時,徐行才真正清醒過來,正視迎頭劈落的第八次雷劫,心中更是泛起明悟。

——原來,這就是煉魂成神!

十二萬九千六百個融入混沌元氣的念頭,這一次又重新組合起來,不斷盤列,演變轉化,好似辰宿列張、鬥轉星移。

被徹底分開的混沌元氣中,那尊先天地而生,為天地根源、萬道初始的神明,亦豁然開眼,目中流露出一片濃鬱赤金,身形撐開,將這座新生世界融入體內,真正誕生!

神魂、肉身,徹底融為一體,竅穴小天地亦完成了重塑,也預示著徐行已邁過“一竅通百竅”境界!

以太上道秘法為引,模擬先天五太的變化,為自己塑造元神後,徐行的積累可謂豐厚到極限,渡過第八次雷劫後,亦沒有絲毫虛弱。

經過這樣的模擬後,現在的他,在生命本質上,已經近似上個世界那些由元氣顯化的帝君們,足以登上“玄妙無邊方廣世界”。

而人仙武道,又令徐行能夠根據凝練完成的竅穴,重新凝聚成唯我真身,發揮出舉世獨尊、舍我其誰的無邊霸道。

徐行矗立原地,細細體悟肉身變化。

他忽地一抖身子,又成了一團元氣,隻是其中亮著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光點,如旋轉星雲,彼此勾連、重迭,自成一片宇宙太虛之景。

自從得到玄天館的武學,以及祖龍屍骸後,徐行對於人仙武道的認識又進一步,已經成功開辟出了九百九十九個竅穴,成就“血肉衍生”,亦或者說“元氣衍生”境界。

隻不過,對如今的他來說,無論是元氣,亦或是肉身,都沒有任何區彆,隻是祖炁的形、質、體、態等諸般屬性的組合而已。

他隻要需要以靈昧為宗旨,按照不同的方式,組合成不同形態,便會產生不一樣的反應和變化。

徐行更抬起頭,望向雷雲正中,那最神秘也最強大的九重雷劫圈子,其中隱藏著這個世界最本源的秘密。

隻有參破這一切,才能成為元神純陽、化雷為水的半陽神強者,有了衝擊陽神,突破一元限製,化身中千世界的資格。

徐行知道,在“陽神世界”還有一位超越陽神境界,被譽為最接近彼岸的存在,正端坐於起源之地,俯瞰人世,等預言中的“易子”出世,完成與中古諸子的賭約。

這人正是上古聖皇之師,太古第一人,長生大帝。

他不確定,自己衝擊九次雷劫,觸摸此界根源的行為,會否引來這位長生大帝的注意。

所以徐行準備先回到雲霧山,將全新力量儘數掌握,種種變化推演至圓融境界後,再來嘗試渡過九次雷劫。

徐行正要回到妖神洞,心頭卻忽然一動,神念一轉,已望見了洪易、塗山桑的現狀。

五次雷劫的鬼仙,都有心血來潮之能,徐行如今的神通,豈止勝過五劫鬼仙千百倍,當然能時刻關注自家弟子,不虞洪玄機之流下黑手。

“虛無一,邀我一戰?”

徐行對虛無一這個名字,自是印象深刻。

縱觀整個陽神世界,唯有此人乃是專精武道,以自己的肉身,一路修行到粉碎真空境界,且從來不用任何法寶。

對徐行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對手。

更何況,虛無一代表的不隻是他一個人,而是天外天從太古時代至今,積累下來的武道傳承。

要知道,自從盤皇破空飛升,化為盤星以來,天外天的傳承便不曾斷代,薪火相傳,武道發展之深廣,不知道比大千世界強出去多少倍。

徐行若是能夠得到,定然能夠突破血肉衍生境界,躋身千變萬化,甚至有了衝擊粉碎真空的資格。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