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對埃弗特上將的評價比較隱晦,將他的不配合說成是“對勝利沒有信心”。
實際埃弗特上將這麼做大多是因為私心。
多年來俄國的東線戰事一直由埃弗特上將指揮,且都在失敗中。
他在失敗中結合了西線的戰事,最終得出結論:“隻有防禦才是唯一正確的戰術。”
這看起來是貝當一派,但更多的是對俄軍的不自信,因為俄軍總是在在逃跑,想把他們控製在戰線裡防禦都很困難,更彆說進攻了。
因此,當布魯西洛夫提出反攻時他極力反對,認為這是荒唐的想法,尤其聽說布魯西洛夫要改造馬車為其裝上馬克沁後,更是極力反對:
“這無法取得勝利,相信我,它沒有任何希望。”
“我們將付出慘重傷亡,就像英國人在索姆河戰場上一天傷亡十萬人一樣。”
“難以想像,已經有如此明顯的證據擺在我們麵前,依舊有人打算盲目的發起進攻,用的還是馬車。”
“難道你們忘了嗎?英國人也用了騎兵!”
……
埃弗特上將完全沒考慮到俄國與索姆河之間的差異:
俄國地形複雜到處是冰雪,春夏季冰雪融化就一片泥濘甚至轉為沼澤,德奧軍很難像索姆河一樣構築起幾十米深的完備的地下工事。
其次,馬車裝上馬克沁的戰術與騎兵是兩回事。
騎兵雖說有速度但幾乎沒有火力,在奔跑的馬匹上開槍誰也打不中,他們更多的是用馬刀近身作戰。
而馬車馬克沁卻能在步槍射程之外遠距離輸出,重要的是還可以機動作戰。
結果所有人都知道,布魯西洛夫取得了勝利,而且還是前所未有的大勝。
埃弗特本該帶領俄軍主力對德軍發起猛攻使其無法增援奧匈軍團,再派出兵力從布魯西洛夫打出的缺口包抄德軍防線。
如果這樣,崩潰的就不隻是奧匈軍團,同盟軍將全線崩潰。
但埃弗特卻有意拖延,他在正麵不痛不癢的佯攻,側翼也沒有派出軍隊增援。
直到一個多月後,當布魯西洛夫的攻勢已經被擋住時,他才裝模作樣的派出援軍,但這時已於事無補。
很明顯,此時如果埃弗特協同布魯西洛夫擴大戰果,那不就是幫著布魯西洛夫打自己臉?
夏爾知道這些,所以很清楚目前“大好”的形勢不過是曇花一現,同盟國遠沒有到全麵崩潰的時候。
這時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德約卡接起電話,是卡米爾打來的。
“家裡來客人了。”卡米爾的聲音有些緊張:“是個,女人,她是來找夏爾的。”
“女人?”德約卡疑惑的望了夏爾一眼。
“是的。”卡米爾回答:“她說她叫瑪麗,看起來,跟夏爾的關係……。”
德約卡轉頭問夏爾:“你認識一個叫瑪麗的嗎?”
“不。”夏爾很乾脆的回答。
隨後忽然想到王後就叫瑪麗,趕忙改了口:“是的,怎麼了?”
德約卡無語,他狠狠的瞪了夏爾一眼,聲音中帶著訓斥:“她找上門了,去解決這個麻煩吧!”
“不,父親。”夏爾辯解:“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明白。”德約卡打斷夏爾的話:“她在家裡等你,解決好就不會有問題。”
接著又壓低聲音補了一句:“不要讓盧西亞知道,動作快。”
夏爾:……
……
因為德約卡手頭上還有些事暫時無法離開,夏爾獨自一人回家,坐洛朗中校的車。
到家時發現卡米爾正在客廳裡招待瑪麗王後。
卡米爾似乎也有德約卡同樣的誤會,她的表情有些尷尬,反而是瑪麗王後不知聽到了什麼,笑得前俯後仰。
當看到夏爾回來時,瑪麗王後搶先問:“那是真的嗎?你朝哈麗開槍了?差點打死了她?”
夏爾愕然望向卡米爾,不明白卡米爾為什麼會跟瑪麗說這些。
瑪麗王後給卡米爾解了圍:“不,是我問起的。我隻是想多了解一點你的風流韻事,沒想到卻聽到了這個。”
說完朝夏爾眨了一下眼。
夏爾明白了,源頭是瑪麗王後,是她有意讓卡米爾誤會,這才讓自己解釋不清。
“我還有些事。”如釋重負的卡米爾挎起菜籃找了個不太合適的借口:“我忘了和鄰居約好了。”
離開前還狠狠的給了夏爾一個眼色,似乎是說:“想想盧西亞,你這個混蛋!”
夏爾隻能回以冤枉的表情。
“有事嗎,王後?”等卡米爾離開後,夏爾回身問瑪麗:“我想我在電報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幫不了你。”
瑪麗沒回答,隻是從椅子上拿過挎包,取出一份文件輕輕的放在桌麵上,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要不,你先看看這份合同?”
接著又開起了玩笑:“我相信你不會像對哈麗一樣對我。”
夏爾氣苦,拿過文件翻了開來,然後吃驚的望向瑪麗王後:“普洛耶什蒂油田50的股權?”
瑪麗王後輕輕點頭。
普洛耶什蒂油田是羅馬尼亞最大的油田。
此時整個羅馬尼亞年產石油大概200萬噸,普洛耶什蒂油田產油100多萬噸,占全國一半還多。
而瑪麗王後大手一揮,就把它一半的股權讓給了夏爾。
(注:一戰時對石油的需求量不大,因此石油產量不高,二戰時已翻了幾倍。)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夏爾揚了揚手中的文件。
夏爾聽說過普洛耶什蒂油田,現代時聽過,二戰時美軍對其展開過大轟炸,因為它供應了德國50的用油需求。
這個油田現在產油100多萬噸,但二戰時就已擴大到了1000萬噸,是德軍的命脈。
如果自己能握它一半的股權,是不是意味著資產至少翻十倍?
“當然知道。”瑪麗王後端起麵前的咖啡小喝了一口,舉止優雅從容,與之前的慌亂判若兩人。
放下咖啡杯,她望向夏爾的眼神帶著戲謔,像是在玩一場遊戲:“我想知道,如果你簽下這份合同,是否還會坐視德國人衝進羅馬尼亞把油田搶走?”
這是一筆劃算的交易,瑪麗王後想,用石油換取羅馬尼亞的安全。
而如果不付出這些,我們很可能什麼都沒有!
(上圖為二戰時美軍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大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