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 第454章 對倭最終解決方案

第454章 對倭最終解決方案(1 / 1)

推荐阅读:

李世績深吸一口氣,踩踏在島國的土地上,心中感懷萬千。

他便是此戰的主帥。

神皇陛下任命他這員大唐降將為金城道行軍大總管,將吊民伐罪的重任、以及從國庫裡摳出來的寶貴家底交給他。

不是因為他比李靖能力強、更忠誠,更不是因為他比李靖帥。

單純是因為他比李靖年輕,不怕在異國他鄉嘎嘣嗝屁。

今年四十出頭,正是大明的“青年乾部”,最適合上島曆練一番。

“呼……”

他微微呼出一口濁氣,抖擻精神,不怒不喜地詢問副手:

“陛下囑咐我等,跨海補給不易,需要雷霆一擊、速戰速決。

“也就是說,要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

金城道行軍副總管薛仁貴對他的意思心領神會,道:

“我軍反複搜查,確保沒有倭人能將我軍登陸的信息傳遞出去。”

軍事行動要不被當地人發現,一般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大明天兵選擇的是第二種。

隻要沒有活人發現天兵天降,四舍五入就等於“沒有人”發現了嘛。

畢竟屍體不算人。

“很好。”

李世績讚許地點頭道:

“我軍將沿海岸線向東,繼續這麼推進,穩紮穩打,先在海港附近建立牢固的後方大本營。

“若被敵人察覺,則立即該換戰術,向敵國都全力奔襲,優先將倭酋斬首!”

跨洋作戰,派一支尖兵執行特種作戰,給倭人來一次“布拉格之春”式的快速政權更迭,是節約成本和時間的最優解。

就像老虎捕獵,先悄無聲息地接近難波城,然後猛然躍起,對獵物的脖頸發起致命一擊。

“這其中,契苾何力所率領的機動騎兵乃是重中之重。你的步兵隊伍要和他銜接配合好,不要拖了騎兵的後腿。”

李世績再三叮囑道。

和普遍印象中暴躁的大將軍不同,老李其實是一位十分細致的官僚型人才。

薛仁貴重重地點頭:

“屬下知道了。為確保萬無一失,再派人巡一遍山!”

便領命退下。

“薛仁貴……是個好青年。”

李世績讚許地點點頭,緊繃著的神經總算能稍稍放輕鬆了一些。

本次出戰,以契苾何力和薛仁貴為左右副總管,作為李世績的左膀右臂。

不為彆的,就因為這兩人脾氣最儒雅隨和,能聽從李世績的命令。

要是換上李道宗、侯君集、薛萬徹那樣的老資格。

李世績這個半路出家的降將,是絕對指揮不動的。

而出征倭國,因為實力絕對碾壓,所以謀略是其次。

紀律才是最緊要的。

所以李明親自插手人事,做了此番安排。

除了將領人選,連軍隊人數也是下了相當一番苦功。

兵力不能太多,否則補給和指揮難度直線上升。

可是兵力也不能太少,倭國畢竟不是百濟新羅這樣的小國,人數不足是沒法一波莽穿的。

獅子搏兔,亦儘全力。

為了確保征倭之戰萬無一失,大明官庭上下著實做了相當一番苦功。

全國的目光都集中在這裡,全國的財政盈餘也都集中在這裡。

不容有失。

“我也不容有失。”李世績心中躊躇。

作為敗軍降將、李衛公的代餐,李世績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如果這戰沒打好,他就一輩子也彆想翻身了。

被倭人禍害過的國人不會放過他。

所以,他的每一步都力求穩、準、狠。

大規模登陸作戰,是很難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

李世績硬是做到了。

方法就是把附近的村民都變成鬼。

起手就是騎兵迂回包抄,輔以步兵正麵推進。

連正規軍都遭不住這麼一手,殺百姓那就是降維打擊。

倭人村民不論男女老幼,被儘皆屠戮,一個不留。

這是最高級彆的保密措施,保證明軍登陸的消息不會走漏出去。

至於說,用軍隊屠殺無法反抗的倭人是種什麼感受。

泡在黃河水裡的廣大中原百姓點了個讚。

“接下來,是繼續沿海岸線向東,進攻‘石見國’……”

李世績收攏思緒,從兜中掏出一本地圖,仔細地研究了起來。

大明對倭國的情報工作,不能說知根知底吧,隻能說是儘在掌握了。

因為半島和列島之間“繁榮”的民間交流,韓人已經將倭國滲透成篩子了。

寶貴的政治、地理、乃至軍事情報,被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

而不像倭國對大明,整天聽一個隻會鍵政的和尚瞎咧咧,整一個就是單向透明的狀態。

“倭國雖然多山,但是從長門國到大和國一帶,地形還算平坦,騎兵一日可行五百裡……不,保守起見,還是得按日行三百五十裡計算。

“這樣的話,最好在率軍抵達‘因幡’國之前,部隊需要全程保持低調,不被發現。

“過了因幡,向難波發起衝刺,就能打倭酋一個措手不及。

“隻是強行軍能夠攜帶的軍糧有限,這個後勤……”

麵對著研究了無數個日夜的地圖,李世績進行著複雜的計算,又雙叒叕在腦海裡將戰役計劃推演了一遍。

冷不丁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誰?!”

老李虎軀一震,下意識地按住腰際的劍柄。

定睛一看,隻見一位頭戴鴞翎冠、眼大如銅鈴的漢子,有些吃驚地看著他,顯然被他一驚一乍的反應嚇到了。

“哦,是薛萬徹尚書啊。”

李世績很絲滑地把握住劍柄的手向上提,自然而然地拱了拱手。

“不知有何吩咐?”

是的,儘管朝廷並沒有讓薛萬徹作為李世績的部下出征。

但是薛萬徹還是上了前線。

隻是他的任務不是來打仗的。

而是來打灰的——

他以工部尚書的身份,來親自監督倭國的“再造工程”。

所以他和李世績不是上下級關係,李世績管不到他。

甚至於從某種程度上,薛萬徹反倒是他的上級。

因為李世績此戰的一大任務,就是配合薛萬徹和他手下的“施工團隊”。

而對於不能直接披掛上陣、手刃仇敵,打灰佬薛萬徹雖然多少感到有些遺憾。

但是對李明陛下分配過來的任務,他仍然充滿了工作熱情。

“長門這個地方真不錯啊,離海岸這麼近,海水還這麼深,可以輕易地停泊我們的巨艦。

“韓人的情報真沒錯,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嗐,可惜!”

說到這裡,薛萬徹就氣得直拍大腿。

“這麼好的風水寶地,倭人居然隻弄了個破漁港出來,真是暴‘珍’天物!”

“是暴‘殄’天物。”李世績沒忍住,糾正了文盲的讀音錯誤。

“薛蠻子”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冒犯,兩手一攤,喉嚨梆梆響:

“你聰明!長門港你來擴建,後勤補給你自己來解決咯!”

李世績立刻就跪了,委曲求全地哄著對方:

“不好意思,是我弄錯了,你的讀法才是對的。”

老薛的臉色立刻就靚麗了起來,甚至向李世績禮貌地拱了拱手,道:

“我是來通知李總管,臨時海港馬上造好,你就等著軍糧裝備源源不斷地運上岸吧。”

“哦,謝謝。”李世績禮貌地表達感謝。

但薛萬徹明顯被吹捧得心情不錯,繼續唾沫橫飛地誇下海口:

“李總管,你就管放心大膽地向前進!

“你的部隊走到哪兒,我手下的兄弟們就鋪路鋪到哪兒,保證你的後勤就和靠著海港一樣,每天都能吃到大陸運來的新鮮葵菜!”

“哦是嗎,那可太有勞工部尚書了。沒有薛尚書的運籌帷幄,我軍隻怕要和半島上的倭人一樣,就地籌糧了。”李世績禮貌地誇讚幾句。

薛萬徹被捧得飄飄然起來,感覺自己好像找到了知己,開始喋喋不休地和“知己”抱怨起來:

“嗐!如果在大陸,哪裡用得著邊打仗邊鋪路?

“還不是倭島這地方,基礎建設太爛了,根本沒有可堪一用的港口。

“隻能在長門這離他們國都還有好幾百裡的地方登陸,隻能讓我們從離王都幾百裡的長門出發,一路帶兵推過去。”

如果能直接登陸難波,哪還用這麼麻煩?

黑船來襲,遊戲就結束了。

隻是沒法這麼玩。

登陸作戰是很困難的,就算倭人再菜,強行在人國都玩搶灘登陸,也肯定會損失慘重。

而至於其他港口,又因為倭人稀爛的基建,根本沒法停泊大船。

所以隻能選擇長門。

平白增加了陸上補給的距離。

這讓薛萬徹很是上頭,有事沒事就蛐蛐倭人的建設水平。

李世績的耳朵都聽出繭子了,謙虛客氣地打斷了對方的吟唱:

“所以,我軍能取得此戰的勝利,全仰賴薛尚書了。”

“哈哈哈!有眼光!彆人都不親近你李世績,我還以為你脾氣古怪呢。這不挺機靈嘛!”薛萬徹被捧得心裡很舒坦,照例開始了口胡。

“總之,有本尚書和本尚書的兄弟替你負責後勤,你和你的軍隊就安心等著吧!”

薛萬徹咧嘴一笑,便回港口招呼他的兄弟去了,一路扯著大嗓門罵罵咧咧地嚷嚷著:

“喂!搬磚哪有你們這麼懶懶散散的,是沒吃飯麼?給老子加把勁兒!”

是得等著你啊……李世績望著港口方向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心裡嘀咕著。

征倭一戰,他是軍事行動的主帥。

可並不是整次“行動”的主帥。

薛萬徹和他的民夫才是主角。

這便是李明陛下的所謂“再造工程”。

或者說,“無害化工程”——

讓倭島從此以後永遠也無法對華夏造成威脅。

一時的無害化,依靠的是軍隊。

而永久的無害化,就需要施工隊了。

具體方略是:

先以軍隊發動閃擊戰,對倭國國都難波及其酋首實行斬首。

根據情報,倭國正在進行所謂“大化改新”,正是中央從地方部族收攏權力、但又沒有完全收攏的階段。

在這之前斬首,倭國各部就像九頭蛇一樣,斷一個最大的腦袋也沒什麼影響,地方該抵抗還是抵抗。

在這之後斬首,對方擁有了有組織的國力,再打就不容易了。

現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正是征倭的最佳時機。

隻要把那難波宮的小朝廷端了,這國家就群龍無首了,地方也一定陷入混亂。

這是第一步。

如果就此打住,那隻會春風吹又生。

倒了一個孝德天皇,又會出來個什麼什麼天皇。隻要倭島的自然風土不變,過個幾年又會像蟑螂窩一樣,重新爆一波倭寇出來,為禍中原。

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倭人問題,這就需要用到薛萬徹和他的施工隊伍了。

給倭人來一個公元七世紀版本的“去農業化”,把這片蟲巢拆回原始社會。

經過重建,這片土地就能徹底無害化了。

倭島這地方,雖說有點人口和資源,但是對華夏文明來說,隔著一片大海,根本無法控製。

而因為在大洋的邊緣,這鬼地方甚至連作為航運中轉港口的價值都沒有。

全是壞處,沒有好處,還是直接讓這鬼島寸草不生得了。

軍隊治標,工程治本。標本兼治,製成標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薛萬徹才是李世績的上司。

而李世績隻是這支“拆遷辦”的貼身保鏢。

以刺頭的薛萬徹為李世績的“兄弟單位”,讓薛萬徹的另一半邊大腦契苾何力、大明的原始股東薛仁貴為李世績的副手。

讓李世績當主帥了,但好像又沒完全當。

“皇帝陛下的情報抓得好,時機抓得好,連這一番人事安排,也是講究的很啊。”

李世績深切感到了新任領導那老辣的政治手腕。

心裡隻有敬畏。

“大總管。”

契苾何力和薛仁貴再度巡山回來了,一齊向李世績回報道:

“經過斥候多番偵查,確定沒有任何倭人村民能將我軍的動向傳播出去。”

短短一行字,就意味著這一帶的倭人基本被滅絕了。

“甚善。”

李世績選擇相信這兩位最兢兢業業的得力乾將。

“全軍紮營,生火造飯。白晝休息,夜間行軍,向東!”

…………

就這樣,在倭國的腹地。

一支上萬人的軍隊,就這麼在沒有任何當地(活)人目擊的情況下,安頓了下來。

如同死神的鐮刀一樣,兵鋒指到哪裡,哪裡的村莊就突然被夷為平地,人口突然滅絕。

他們的行動很有方向性,靈活地穿插於倭人稀疏的城塞之間,隻在郊外活動,保證自己不被發現。

根本不像是遠道而來的侵略者,對當地地形熟悉得像是本地人一樣。

而在這萬人大軍的背後。

幾乎十倍規模的民夫緊隨其後,如同一條大血管,將長門港卸載的後勤物資源源不斷地“泵”到軍中,為他們提供著充沛的能量。

與此同時。

倭國的國都。

倭酋孝德天皇對迫近的陰影懵然不知。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