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 第424章 朝貢是結盟的高級形式

第424章 朝貢是結盟的高級形式(1 / 1)

推荐阅读:

“哦,是嗎?百濟國王沒有背叛我,搞壞事的是朝內的奸臣,以及海外的倭國,是嗎?”

唐州,國務衙門。

李明將屬下呈上的情報文書一收,考校地看著兩位情報總監。

“情報來源可靠嗎?”

尉遲循毓言之鑿鑿地回答道:

“可靠!扶餘比流乃是義慈王的親舅舅,又同樣出自扶餘氏族,是第十一世百濟王的後裔,因此最受義慈王的信任,擔任職位最高的內臣佐平。

“他是我們在百濟國的王牌,也是世界上最貼近義慈王的人。

“如果他的情報來源都不可靠,明哥,我都不知道誰人能更可靠了。”

黑炭頭說得喉嚨梆梆響,明顯底氣十足。

李明卻是不置可否,目光移向了另一位情報總監,問道:

“仁傑,你怎麼看?

“此次縱火案是你主查,發現凶人疑似與百濟官方勾結的也是你。由你來統一把握。”

狄仁傑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著頭,先下意識地微微扭頭,偷眼瞧了瞧身旁的尉遲循毓,有些怯生生的。

尉遲循毓被這位小同學、小夥伴兼小競爭對手給逗得哭笑不得,扭過頭去,儘量不給這小子造成太大的壓力。

狄仁傑舒了一口氣,道:

“扶餘比流確實位高權重,可是他本人是否可靠?

“倘若這是他與外甥義慈王一起做的局,這種可能性又該如何排除?”

這個懷疑是有道理的,人心隔肚皮,枕邊人的心思都未必能琢磨得透,更何況是隔著一片大海的異國人呢。

李明轉向尉遲循毓,笑嗬嗬地問:

“黑炭頭,你怎麼看?”

尉遲循毓依舊是自信滿滿,砰砰地拍著胸脯:

“無需擔心,我也沒有把寶都押在一個人身上。

“除了扶餘比流,我在百濟朝中也安插了其他奸細。

“多人多方可以互相印證,證明扶餘比流沒有說謊。”

對這個答案,狄仁傑依舊不甚滿意,道:

“我不是懷疑所有的密探都暗中站在對方那一邊。

“可是,扶餘比流乃是官員之首,他完全可以在朝中散步假情報,短暫地蒙蔽所有人。這樣的假情報,同樣經得起多方驗證。

“更何況,扶餘比流將幕後黑手指向了倭國,這是隻有他才掌握的孤證,無法得到交叉映證。

“綜上,並不能完全排除百濟王和百濟內臣的嫌疑。”

尉遲循毓下意識地皺了皺眉。

老實說,對於小同僚的詰難,他心裡是有些不服氣的,覺得狄仁傑未免在雞蛋裡挑骨頭。

但是,他硬是把這股不服氣給咽了下去,冷靜思索了一番,還真沒辦法反駁對方。

誠然,他的細作個個身居高位,以至於讓整個百濟朝廷都依賴內鬼運行了。

可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密探的職業太集中,消息來源其實是相對狹窄的。

尤其是扶餘比流這個層級的內鬼,即使放在華夏大地也是個頂個的人精,這樣的人才,會容易控製嗎……

“狄仁傑,你的疑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尉遲循毓低聲承認道。

就算他再怎麼不情不願,但是事關大明中樞的安全,不是意氣用事的場合。

必須實事求是,這是明哥一直強調的。

“兩位說的都有道理。”

李明還是笑嗬嗬的,對兩位小夥伴兼心腹重臣的回答都很滿意。

一個銳意進取,一個心細如發,都是當臣子的好料子。

兩位人才也算是培養出來了。

“但是明哥,這問題還沒有解決啊。”雖然被莫名其妙地表揚了,但是尉遲循毓一點也不感到開心。

“是啊,明哥陛下。接下來該怎麼做?”狄仁傑也抱持著同樣的疑問。

李明抱著胳膊,略一思索。

臣子有建議權和執行權,至於最終的決策權,那本就不是臣子的職權所在。

而是他這位主君的責任。

如果把什麼事情都推給手下去做決策,自己隻管人事就妄想“垂拱而治”,那他這個皇帝還是趁早改行去做hr算了。

“我覺得……”李明沉吟道:

“尉遲循毓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可以相信扶餘義慈和扶餘比流。

“百濟的統治階層和整個國家沒有出問題,有問題的是倭國。”

兩人異口同聲:“何以見得?”

李明微微一笑,從袖子裡掏出了一封密報:

“因為除了你倆,我還有另一道情報來源,可以作為旁證。”

兩人眼皮一跳,一齊圍了上去。

“果然,是他……”狄仁傑喃喃。

“是的,是他。”李明點頭道:

“執失步真。他手下的商會成員在各地經商,這些地方自然也包括百濟和倭。

“他們發現,倭國正在興建海船,征募水手和士兵。而百濟……”

李明頓了頓,揉了揉鼻梁,有些哭笑不得地說:

“百濟人則在全民養雞。”

戰爭是大規模的組織活動,一個國家在開戰之前,是不可能不向其社會釋放出某些信號的。

而商人接觸的是一個社會的三教九流,最擅長的就是捕捉這類信號。

“一個準備和超級大國對對碰的國家……應該不至於沉迷於養雞不能自拔吧?

“相對應的,倭國的動向就很值得懷疑了。

“他們剛剛結束了內部政變,現在突然大造艦船是為了什麼?他們想打哪兒?”

李明沉吟道。

“而綜合你們兩人得到的情報,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這次縱火案的幕後黑手,就是倭人。他們聯合百濟的叛臣,計劃將包括我在內的大明高層斬首,製造混亂。

“自己則趁機渾水摸魚,從海上登陸,攻占三韓故地,推到平壤、東北,乃至於……”

李明沒有繼續說下去。

狄仁傑和尉遲循毓是真的被氣笑了。

就像一頭螞蟻伸出腿,試圖絆倒一頭大象一樣。

雖然毫無破壞力,但是暴露出來的狼子野心,是真的壞啊。

“貪得無厭,又喜歡鋌而走險,隻有小聰明而沒有大謀略。倭人原來是這般本質。”狄仁傑感到惡心透頂。

尉遲循毓憤恨地以拳擊掌,道:

“儘管倭人的花招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後果,但是其心可誅!

“一定要對他們重拳出擊!明哥,下命令吧!”

李明拍拍他的肩:

“稍安勿躁,我早就下達了命令,訓練水師,大建可以遠洋的船舶。

“隻是……”

他看了看窗外。

“隻是現在天公不作美,正在鬨台風,戰船航行過去會有危險,再等等吧。”

寥寥數語,倭國被毀滅的命運,就此確定。

不過在場的兩位小夥伴並沒有發出多少感慨。

隻是多了一個被滅的國家而已,此事平平無奇。

狄仁傑卻是注意到了另一個華點:

“明哥陛下,你的意思是……在此案實錘之前,你就認定倭國有問題了?”

案子是今天才正式彙報的,可聽李明的意思,遠洋戰船是之前就開造了的。

征百濟用不著這麼多船,廉價步兵就足夠碾壓,如果能以現役無敵艦隊在仁川登陸,那真是讓百濟人死都值回票價了。

同樣的,周邊一圈蠻夷,哪個不和大明有陸路相同?哪個需要大明呼叫艦隊降維打擊?

想來想去,也就隻有倭國一國了——

離得夠遠,體量也夠大。

所以,這隻能證明一年——

李明一早就想滅倭了。

“明哥陛下,您……早就發現了倭人的不臣之心?”

“是的,扶餘比流很早就和我單獨上報過倭人的動向。”

李明若有所思道。

狄仁傑不解:“然後你就信了?”

李明大大方方地點頭:“是的,我接觸過扶餘比流,我覺得他是值得信任的。”

這話說的,不但狄仁傑難以苟同,連尉遲循毓的心裡都打起了鼓。

“明哥,人心隔肚皮啊。你怎麼知道那老翁一定可信呢?”

李明摸著下巴,反問道:

“你們說,那老大臣為什麼願意當大明的線人呢?”

“這……”這一問,把親自發展這個重量級下線的尉遲循毓給問住了。

是啊,老人家圖什麼呢?

“為了錢?可他已經很有錢了,靠向我們出賣情報所換取的報酬,對他來說連塞牙縫都不夠。

“難道為了權?他已是百濟為官的了,而且他也知道,我們不可能為了他而推翻正統王室,讓他當那個國家的真正統治者,頂多是個傀儡,比現在當內臣佐平憋屈多了。”

“可若不是為了錢與權,扶餘比流又是圖什麼呢?”狄仁傑忍不住問。

“不知道,可能是理想吧。”李明自嘲地笑笑。

大明當然有大明的問題,但是和同時代的貴物相比,那是不折不扣的地上神國。

都是神了,那自然會吸引一群海外的狂信徒。

說他們是慕強也好,師明長計以自強也罷,對大明有所向往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扶餘比流,以及百濟的其他官員,恐怕也是懷有這樣的心態,才甘願為大明提供情報的吧。

他們是真心覺得,靠向大明,就能讓自己國家像大明一樣富強。

“倭人先放一邊,島國的問題遲早都能解決的,也不急於一時。

“現在,既然百濟忠心可鑒,那我作為他們的神皇,自然也不能辜負他們。”

李明的神情輕鬆了一些。

形勢和人心都沒有出問題,壞的隻是一小撮敵對分子,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以說很圓滿了。

對於壞狗,自然是要殺了吃肉。

而好狗也不能虧待。

“百濟事大國以誠,應該要賞賜一番。”李明說道。

一個彈丸小國,能貢獻出這麼多名貴的雞,不容易。

當今不比現代,沒有二十八天速成飼料雞,吃口雞肉不容易的。

“明哥打算怎麼賞賜他們呢?”尉遲循毓問。

李明嘴角一勾:

“賞賜,當然是給錢咯。”

“錢?什麼錢?”

“當然是我們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紙錢……不是,紙幣咯。”

“哦哦哦~”

君臣三人會心一笑。

古往今來的朝貢體係,其實是一套微妙的經濟體係。

藩屬國象征性地獻上一些當地的土特產,而中央王朝則賞賜價值不菲的錢帛,看似是當了冤大頭。

可事實上,中央王朝正是通過這種方法,向藩屬國大量輸出本國貨幣,從而掌握了對方的鑄幣權。

而這套玩法迭代到大明,就逐漸演變成了,大明用不要錢的紙換來了實實在在的貨物。

而對方拿到了海量紙幣,又必須大明的產成品。

就這樣被一步步納入大明的經濟金融體係,最後不分你我,完成吞並。

大興安嶺森林體係了屬於是。

能夠無痛加入地上神國,對扶餘氏來說,對三韓的百姓來說,應該是不錯的結局了吧。

“你們倆,還有在外的執失步真,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三方通力協作,才能將這起無頭案查得水落石出。”

李明勉勵地拍一拍兩位同學。

“哦……哦,明哥明哥陛下過獎……”

狄仁傑和尉遲循毓都不敢邀功。

雖然具體的事兒是他們查的沒錯,可是整起案子自始至終,都有一隻看得見的大手在有力地推動著。

設立國內、國外和民間三重情報機構,互相牽製、又互相印證。

原來這才是如此設計頂層架構的初衷麼……

“接下去的事情,我會安排。兩位可以先放鬆一下,歇息歇息。”

李明說著,便背過身去,麵對著牆上掛著的巨幅堪輿圖。

二人知道領導要思考重要議題了,不便打擾,便識相地告退。

聽著房門輕輕合上的聲音,李明的臉色漸漸沉了下去。

“百濟,是條好狗。

“可是對於另一條野狗,就不能無痛地處置它了。”

他的眼神飄過大海,落在東海邊緣的那座列島上。

地方是個好地方,可惜長了人。

穿越而來,李明不是沒有動過“留島不留人”的心思。

但是嘛,那鳥地方的體量比新羅百濟大多了,地形複雜,又隔著一整個東海,補給十分困難。

彆說在公元七世紀,就算在十三世紀,大漢可汗忽必烈也在倭國列島吃了苦頭。

甚至到了二十世紀,米英鬼畜在飛機大炮的加持下,都不敢貿然登島。

投入產出不匹配,李明隻能當那地方不存在,眼不見為淨。

隻是沒想到,對麵居然主動跳臉……

“就這台風季過去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