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 第444章  朱棡言辭含壯誌,尚書話語露鋒芒

第444章  朱棡言辭含壯誌,尚書話語露鋒芒(1 / 1)

推荐阅读:

晨曦透過斑駁的宮牆,灑在巍峨的宮殿之上。

給那雕龍畫鳳的飛簷鬥拱,都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芒。

朱元璋端坐在那龍椅之上,龍袍的紋路在光影裡越發顯得威嚴莊重。

隻是他麵色沉穩之中,眼神深處卻藏著一絲對諸多國事的憂慮。

猶如那平靜湖麵下暗流湧動,讓人難以察覺卻又真實存在。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聲通傳:“晉王殿下到——”

隻見朱棡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奉天殿來。

他身著一身華服,腰間束帶佩玉,舉手投足間儘顯藩王的氣度。

此番朱棡就是來彙報揚州之事的。

朱元璋原本嚴肅緊繃的臉,在見到朱棡的那一刻,終於如冰雪初融般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恰似冬日裡撥開重重烏雲,灑下那暖人心扉的暖陽,讓整個大殿的氣氛似乎都跟著緩和了幾分。

朱元璋微微欠身,對著朱棡說道:“老三啊,此次你在揚州辦的事兒咱都聽說了,做得著實不錯。

看來這財政之事啊,就得多摸索,不斷嘗試和完善,方能找到契合咱大明的法子。

爹這心裡,可甚是欣慰呐!”

朱棡趕忙恭敬地躬身行禮,行了個標準的大禮後,一臉謙遜地回道:“多謝父皇誇獎,兒臣哪敢居功呀。

這其間著實是經曆了諸多波折,個中艱辛,真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起初兒臣也是一頭霧水,碰了不少釘子。

幸得父皇庇佑,讓兒臣能有機會繼續嘗試。

還有諸多同僚相助,這才好不容易有了些許成效。

今後兒臣定當更加謹小慎微,全力以赴為大明的興盛添磚加瓦。

絕不敢有絲毫懈怠,定不負父皇的期望啊。”

這話音一落,朝堂之上的氣氛,瞬間就變得微妙起來了。

仿佛有一陣無形的風輕輕吹過,撩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眼神交彙之間,似有千言萬語。

卻又都默契地將那些心思藏在心底,各自在心裡權衡著這一係列事件背後的利弊與關係。

其實朱棡與粟恕之間的矛盾,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積攢下來的。

且不說彆的,單就這財政之事上,兩人的想法那就是南轅北轍,時常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實際上早在之前,朱棡與粟恕之間就已經有了些嫌隙。

粟恕身為戶部尚書,掌管著朝廷的財政大權。

在這朝堂之上,可謂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為人謹慎保守得很,平日裡做事那都是嚴格遵循著華夏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一絲一毫都不敢出錯。

就好似那守著寶庫的老管家,眼睛時刻盯著。

生怕有個閃失,丟了庫裡的寶貝一般。

在粟恕看來朝廷的財政那是關乎國本的大事,就如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精密機關,容不得半點馬虎呀。

而朱棡年輕氣盛,腦子裡滿是各種新奇的想法。

他一心想著要為大明的財政,尋出些新的變革之路來。

朱棡總覺得守著舊法,難以讓大明的財政更進一步,更彆提讓整個大明更加昌盛了。

所以對於朱棡這種總想搞些新花樣的藩王,粟恕向來是心存忌憚的,心裡時刻提防著。

怕他一個不小心,就把這好不容易維持平穩的財政給攪和亂了。

這不下了朝之後,粟恕和幾個平日裡交好的大臣走在一起。

幾人麵色各異,或眉頭緊皺,或若有所思,那模樣一看就是各懷心事。

粟恕忍不住小聲嘀咕起來,他皺著眉頭,滿臉不悅地說道:“哼,這晉王殿下啊,仗著自己是藩王,老是想弄些個新花樣。

他也不想想這財政之事,哪能如此輕易變動?

那可都是關乎國本的大事呀,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萬一出了岔子,這天下的錢糧可都亂了套了呀,到時候這亂子可怎麼收拾喲。”

旁邊的戶部左侍郎韓德,趕忙湊上前去。

他微微弓著身子,滿臉諂媚地附和道:“粟大人說得是啊!

您一直把這財政大權把控得穩穩當當,那可都是為了咱大明的安穩呐,這朝堂上下誰不知道您的用心良苦呀。

那晉王殿下雖說也是一片好心,可畢竟年輕,想法太冒進了些。

這財政之事,哪能由著他這麼胡來呀。

這幾年若不是您殫精竭慮,宵衣旰食地操勞著,這朝廷的財政哪能如此平穩呢!

咱可得守好這來之不易的安穩局麵呐。”

粟恕微微點了點頭,可臉上的憂色卻並未褪去,反而愈發濃重了。

他又接著說道:“老夫就是擔心晉王那些舉動,會打亂我精心維持的財政秩序啊。

這財政上一旦出了事兒,那責任可都得算到咱頭上啊。

到時候,老夫在朝堂上這多年積攢下來的地位和威望,怕是都要付諸東流了呀。

這朝廷上下,多少雙眼睛盯著呐。

可不能出半點差池啊,咱們可得多留個心眼兒呀。”

而朱棡呢,對粟恕的那種古板、保守的行事風格也頗為不滿。

他覺得對方就像那老古董一樣,隻會墨守成規。

守著那點兒老辦法,一點兒都不懂得變通。

在朱棡看來,這大明的天下日新月異。

如今的局勢和以往可大不一樣了,若不做出些改變,如何能讓大明更加昌盛呢?

對於這些事情,他私下也曾和身邊的親信抱怨過。

那日在王府的書房裡,朱棡皺著眉頭,一臉無奈地對親信方文耀說道:“哼,那粟恕就隻知道守著舊章程!

如今這天下形勢變化如此之快,若不做出些改變,如何能讓我大明的財政更上一層樓,進而讓咱大明更加昌盛呢?

可這個粟恕倒好,孤王說什麼,他都覺得不穩妥。

處處阻攔,真是讓人頭疼啊!”

方文耀在一旁趕忙勸慰道:“殿下莫要氣惱,這粟大人也是謹慎慣了。

一時難以接受殿下的新想法,也是情有可原。

不過殿下您的法子,那都是為了大明好。

時日一長,想必粟大人也能明白殿下的苦心呀。”

朱棡卻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明白這矛盾怕是沒那麼容易化解了。

兩人之間的矛盾,就在這朝堂的權力博弈和財政理念的分歧中,像那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逐漸積累起來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成了朝堂上眾人私下裡常常議論的事情。

再看其他大臣,那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有的與粟恕交好,其中一部分人是為了維護戶部尚書的權威

另一部分官員,則隻想著自己在朝堂上的利益關係。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