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榮當然也考慮到了敵人在橋的上遊或下遊偷渡。
他讓李雲傑帶兩名特戰隊員去上遊查看,讓江沁蘭、戈玉婷去下遊查看。
一會兒,李雲傑回來報告,銅關大橋上去一公裡處,即銅關鎮西北上去一百多米的地方,有幾百南鄰人在江邊打樁架木板,好像要搭浮橋過江。
吳尚榮說,中間沒有木船,他們要想架浮橋恐怕不容易。
當然也可以紮大木筏放在中間搭上木板。
吳尚榮將李雲傑了解的情況向雷興富、熊兆華、張元傑等人作了溝通,征求大家的意見。
大家剛討論一會兒,江沁蘭和戈玉婷就從下遊折返回來了。
江沁蘭開始向幾人彙報探查到的情況。她說,她和戈玉婷沿著銅河西岸一路南下,一直走了三公裡多路,才在一個原來的廢棄渡口對岸,發現了一千多的南鄰士兵。但並沒有看見他們有搭浮橋的跡象,隻看見不斷有人往江邊運送木板。
吳尚榮道:“那裡的南鄰人要多得多,應該是他們重點突破的地方。你們認為呢?”
熊營長道:“吳隊長分析得有理,銅關鎮那裡公開搭橋的隻有五六百人,銅關大橋這裡也隻有幾百人牽製我們,唯獨下遊離我們稍微遠點的地方,反而人最多。
這是典型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們運了大量木板去河邊,莫非是想拿木板來做木筏?
但沒有專業的木工無論做木筏還是造船都是不可能的。
“他們會不會把大木盆或大木桶釘在木板上。然後把木板翻轉來放在水麵上,把他們當成簡易的小船或木筏用?”戈玉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會,如果隻有少量人,順水漂流則可以,要把上千人引渡到對岸,這種方法幾乎不可能。”
“因為用木板做成的簡易渡河工具,很不好開動,就算是老船工駕起來都不一定順利前行。”
張元林家世代是行船的,對水上的那些運輸工具,在座的人中他最有發言權。
吳尚榮道:“我們現在暫時不管那些木板有什麼用,先分兵去下麵監視他們,看到他們要過河了,就把他們打回去。”
“這樣吧,銅關橋上麵那些人,雲傑帶五名隊員和一個排去上麵監視他們,看累了可以練練槍法,打對岸的移動活靶子。”
“我和江上尉、戈上尉帶五名特戰隊員和兩個排去下遊,剩下的這些人,就由熊營長、張教導、雷教導員負責,看大家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大家都表示沒有意見,同意吳隊長的安排。
於是,吳尚榮另外選了五名隊員,一連長現在手下隻有一個排的輕傷士兵,熊營長讓三連長給了他一個排。
一連長就帶著兩個排跟著吳尚榮去了下遊。
不得不說,南鄰人鋪橋的速度確實快。
從戈玉婷她們上來,到返回去,加上中途開會討論,前後不過一個半小時,南鄰人的簡易木板浮橋,已經超過了中流,直逼對岸了。
為了增加浮橋的浮力,他們在鎮上的人家戶找來幾十個裝糧的大木桶捆綁在浮橋下,一下就解決了人多浮力差,橋中間易斷的問題。
吳尚榮他們在河的拐彎處看見,再過一會兒,南鄰人就要把簡易浮橋搭上岸了。
戈玉婷說,我們何不衝過去,把河中搭橋的南鄰人挨著用槍把名點了,他們的橋就搭不成了。
吳尚榮用傳音入耳的聲音對她說,如果我們等南鄰人把橋搭好了,鑽到橋下去等他們。
等到敵軍大部分人都走到了橋上,猛地幾刀把橋砍斷成幾截,他們上千人到時就會跌落水中,這時大家再衝過去打水上的移動靶,是不是就一勞永逸了。
戈玉婷也是一位極聰明的少女,一點就通:“你是說到時利用避水珠和赤焰劍來完成這件事嗎?”
“這當然好,你這招應該叫什麼呢?我看就叫請君入水吧。”
“嘻……嘻。”戈玉婷用傳音入耳說完,一下就笑出了聲來。
江沁蘭見二人嘴唇微動,知道他倆在用傳音入耳交談。不知道二人在說什麼好笑的事情,竟然令婷姐忍不住笑出了聲。
便開問道:“戈上尉想起什麼令人興奮的事情了,竟然忍不住笑出了聲來?”
戈玉婷對她同時也是對大家說道:“吳隊長想了一條‘請君入水’的計策,他說讓敵人把浮橋搭好,他先潛水去敵人的橋下等著,待他們上了浮橋後,看到最前麵的準備上岸了,抽出刀把浮橋攔腰砍成幾截,橋上的敵人就會全部跌落水中。”
江沁蘭笑著說:“果然是好計。我做一些補充,到時不是他一個人跳進水裡,而是我們三個人跳進水裡。我負責中間,你戈上尉負責這邊,隊長負責東邊橋頭。三處一齊砍斷,讓他們一個都上不了對岸。”
於是他們一行百餘人就在河彎這邊原地休息。吳尚榮趁這段空餘時間,又把一連長和五名特戰隊員叫來,把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
最後,吳尚榮說,根據江上尉和大家剛才的補充意見,我現把這一仗的要求再具體說一遍。
當南鄰人的浮橋要到岸上時,我和江上尉就開始跳入水中,向目標潛遊過去。
等到我們這邊固定浮橋的繩子栓好,敵人就會爭先恐後地從浮橋上跑過來,這時戈上尉帶五名特戰隊員,一連長衝出去,對浮橋上的敵人展開火力打擊。
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等到他們要衝上岸了,我發出長嘯聲,兩邊一齊動手把繩子砍斷,浮橋兩頭失去了拉扯之力,又有上千人站在上麵,立即就會翻入水中。所以,我經過再三考慮後認為,潛水去浮橋中間就大可不必了。因為浮橋中間沒有船固定,掉入水中就不起作用了。
作戰計劃確定,吳尚榮下令,全體指戰員喝水、吃乾糧,休息一會兒,等著大戰的到來。
又過了一個小時,安南人費儘千辛萬苦的簡易浮橋已經接近尾聲,兩道人影在他們百米之外的上遊河道拐彎處,躍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