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逢紀等人沉默不語,謀臣許攸卻出列道:
“陛下,我大燕與乾軍作戰這些時日,一直是敗多勝少。
且不論孔明之才如何,他這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既然其自負大才,陛下何不讓他試一試?
萬一孔明能助我軍取勝,那便是陛下之幸,大燕之幸!
就算他做不到,咱們也沒什麼損失。”
許攸這番話,倒是說到了袁紹心裡。
一直被乾軍壓著打,袁紹心中也憋著一口氣。
他大燕就如此不堪,被袁耀欺上門來,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如今眾人皆稱諸葛亮是賢才,那對袁紹來說還真是個機會。
若是他袁紹慧眼識珠,用人得當,或許當真可以反敗為勝。
袁紹最後轉頭望向韓瓊,這個袁紹最為信任,最不會背叛他的老將軍。
“韓老將軍,你以為如何?”
韓瓊當即對袁紹抱拳道:
“陛下,孔明統兵之能,勝臣十倍!
若問天下還有何人能勝過袁耀,那必是孔明無疑了。”
見自己最信任的老將軍都為諸葛亮說話,袁紹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沒有了。
一個人誇讚孔明,還能說此人與孔明有私交。
現在所有人都稱讚孔明之才,這其中還包括那麼多自己的死忠之臣,那就證明諸葛亮真有本事。
袁紹掃視周圍文武,正色道:
“既然諸位都認可孔明先生,那與大漢結盟之事,朕答應了。
從今日起,命孔明先生為軍師!
輔佐驃騎將軍韓瓊統禦大軍,共破乾賊!”
即便要用諸葛亮,袁紹也是很謹慎的。
諸葛亮隻是軍師,並無統兵之權。
大燕將士,還是袁紹最為信任的韓瓊所掌控。
能做到如此,也是諸葛亮預期之中的最佳效果了。
諸葛亮也沒有辦法,讓袁紹真正信任自己個外人。
諸葛亮對袁紹拜道:
“亮定竭儘全力,助大燕破敵!”
諸葛亮入昌邑,被袁紹拜為軍師,此事很快傳到袁耀軍中。
袁耀握著戰報,自語道:
“這個劉大耳,還真是賊心不死。
孤就知道,孤與燕軍作戰,他會想辦法插手。
在不出兵的情況下,把諸葛亮送到昌邑,倒是好計策。”
謀臣徐庶對袁耀道:
“主公,孔明確有奇才。
由他統兵,恐怕對我軍不利。”
“無礙的。”
袁耀按下戰報,聲音平靜道:
“諸葛亮有智謀不假,可他當年兵出荊州,亦铩羽而歸。
這次來助燕國,又能有何作為?
天下大勢,在我大乾。
即便是諸葛亮統兵,孤亦不懼!”
“通知三軍將士,明日攻城!
孤要親自會會那諸葛孔明!”
一個人的智謀再強,也很難改變天下大勢。
在袁耀上一世,諸葛亮數次出兵北伐,終究是無功而返,不可逆天改命。
換到如今也是一樣,袁耀有信心,大乾一統天下之勢,勢不可擋!
翌日,袁耀率大軍出戰,直奔昌邑。
燕軍一直以來都是龜縮城中,依靠堅城防守,今日倒是很罕見地出城迎戰了。
而且幾乎是傾巢而出,迎戰乾軍。
燕軍軍陣正中,有一輛華麗戰車,燕國皇帝袁紹就站在戰車上。
而在寬大的戰車上,還停著一輛四輪車。
羽扇綸巾的諸葛亮悠閒地坐在戰車上,揮動令旗排兵布陣。
他乘坐的這輛四輪車,是袁紹命人連夜打造出來的。
對袁紹來說,隻要能夠取勝,諸葛亮的任何要求,他都可以滿足。
兩軍列陣衝鋒,廝殺在一處。
這次大戰,對大乾將軍們來說,與以往完全不同。
燕軍的單兵素質和裝備雖然不如乾軍,卻被指揮得如臂指使。
諸葛亮充分利用燕軍兵多的優勢,對乾軍薄弱之處展開進攻。
大乾的大攻車不是厲害嗎?
騎兵繞後會被弩兵阻擊,那就派步兵上,不計傷亡地對乾軍衝殺。
這樣損失雖大,卻當真阻攔了大攻車的攻勢。
似呂布、馬超這等絕世猛將,也被諸葛亮以人海戰術針對。
士卒如潮水般湧向乾軍猛將的大纛,殺了一批又一批,根本殺不完。
眼見自己士卒成片倒下,袁紹眼中卻無任何不忍。
一將功成萬骨枯,隻要士卒傷亡能起到效果,那就是值得的。
兩軍戰到日暮,方才各自罷兵。
袁紹清點戰損,驚奇地發現,大燕傷亡的將士,竟然比之前的戰鬥少了許多。
將士們的傷亡率,至少下降了三成!
袁紹驚訝地對諸葛亮問道:
“孔明先生,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諸葛亮輕搖羽扇,對袁紹笑道:
“陛下,此事還是讓季子老將軍來說吧。”
韓瓊對袁紹施禮道:
“陛下,我軍之前與乾軍作戰,戰陣排布不夠嚴整。
敵軍隻需猛攻一點,便會引得周圍將士潰敗。
似呂布、童飛那樣的猛將,就可以在我軍之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
“而孔明這次進攻,看似與之前並無區彆,實則是以陣套陣,將我大軍之勢連成一片。
我軍士卒雖有傷亡,卻不會潰亂而逃。
將士隻要不向周圍逃竄,就還能保持戰力。”
“乾軍士卒精銳,裝備精良,可他們也是血肉之軀。
在我大軍衝擊之下,也一樣會有傷亡。
這一戰我軍將士傷亡減少,乾軍的傷亡卻增加了。
此消彼長之下,或許當真能讓乾軍知難而退!”
即便有諸葛亮統兵,燕軍想要將乾軍殺得全軍覆沒依舊不太可能。
諸葛亮有謀略,懂兵法。
人家大乾的謀士李儒、賈詡一樣精於排兵布陣。
隻不過之前自家軍陣和乾軍差距太大,被乾軍全方位碾壓。
諸葛亮接手之後,可以彌補指揮策略的不足,發揮出大燕兵多的威力。
一直這麼打下去,燕軍的傷亡肯定還在乾軍之上。
可乾軍也會因損傷過多難以為繼,而選擇退兵。
想通了這些,袁紹臉上顯出興奮之色。
這劉玄德,當真是給朕派了一位大才過來啊!
蜀漢的丞相不錯!
不知朕能不能把這位人才留在大燕?
若是諸葛亮樂意投效,袁紹甚至不介意讓諸葛亮來坐大燕丞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