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圖是個聰明人,看到桌上那塊烏黑的令牌,他瞬間就明白了諸葛亮是什麼意思。
大燕占據五州之地,蜀漢隻有一州半。
不論領土還是百姓,大燕都完全碾壓蜀漢。
可大燕強盛不假,麵對的敵人也是空前強大。
乾國太子袁耀親自率軍北伐,看他這架勢,不把大燕攻下來誓不罷休。
雖然郭圖不相信占據五州之地的大燕會被袁耀滅掉,可萬一呢?
從袁耀出道起,攻伐天下諸侯,幾乎都是速勝。
萬一大燕亡了,他郭圖該如何自處?
投靠大乾?
根本不可能
袁耀對世家豪族的手段有多狠,郭圖可早就見識過了。
更彆說他這種敵國的貪官汙吏,負麵buff都疊滿了,正是袁耀打擊的對象。
所以一旦大燕有變,蜀漢就是郭圖最好的選擇。
蜀漢雖弱,卻有蜀道天險,自保沒有問題。
郭圖逃到蜀中不出來,照樣可享一輩子榮華富貴。
這塊令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諸葛亮給他那一箱黃金更加重要。
想到此處,郭圖對諸葛亮更加熱情了,開口笑道:
“諸葛丞相知我,哈哈哈
丞相放心,你掌兵之事,圖必鼎力相助!”
“那亮就多謝公則先生了。”
諸葛亮對郭圖施禮一拜,郭圖的反應,就在諸葛亮的意料之中。
在郭圖之後,諸葛亮又如法炮製,去拜訪了許攸。
許攸除了態度比郭圖傲氣一些之外,諸葛亮去交涉的結果,與郭圖並沒有什麼不同。
這兩人都是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之輩,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隻要能保證他們的利益,讓他們出賣大燕都不成問題。
更不用說,隻是幫諸葛亮掌兵破敵這種小事。
聽諸葛亮所言,由他掌兵還有利於大燕,那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數日後,袁紹端坐於行宮之中,召蜀漢丞相諸葛亮上殿。
諸葛亮踏入行宮之內,朗聲對袁紹拜道:
“外臣諸葛亮,拜見大燕皇帝陛下。”
袁紹抬眼望向諸葛亮,隻見諸葛亮身材修長,麵容俊朗,雙手握著一柄羽扇,當真是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袁紹是顏控,看諸葛亮賣相這麼好,當即就對諸葛亮升起了好感。
“諸葛丞相不必多禮,起身敘話吧。”
“多謝陛下。”
袁紹對諸葛亮問道:
“朕聽說玄德派你前來,是要與我大燕聯手抗乾。
不知玄德打算如何跟朕聯合,派多少精兵猛將、帶多少糧草軍械來助朕啊?”
諸葛亮微笑道:
“大燕沃野萬裡,民殷國富,
且擁兵百萬,能征慣戰之將不下千員。
精兵猛將,糧草軍械陛下都不缺。
陛下缺少的,是一個可與袁耀並駕齊驅的統帥。
還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謀臣。
這便是我大漢,與陛下合作的基礎。”
“哈哈哈”
袁紹一拍龍椅,笑道:
“諸葛丞相,你說的話確有幾分道理。
可你憑什麼認為大漢能在統帥和謀臣上幫助朕?
朕麾下河北四庭柱,皆統兵良將!
韓瓊老將軍,更是百年難遇的帥才!”
“至於謀臣,朕麾下郭圖、許攸、田豐、沮授、審配、荀諶等奇佐不下百人,個個都是智謀之士!
難道朕麾下的人才,還比不上你們大漢嗎?
你所說的統帥、謀臣又是何人?
朕倒想聽聽!”
聽了袁紹一通嘲諷,諸葛亮靜靜地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他知道,袁紹乃是極為自負之人。
現在是兩家談合作,袁紹稱大漢而非蜀漢,已經算是夠客氣了。
諸葛亮若是自誇,反而會惹得袁紹不喜。
不過他對此事早有謀劃,自有人會為袁紹舉薦他諸葛亮。
隻見重臣沮授率先出列,對袁紹道:
“陛下,大漢最強的統帥與謀士,正是孔明先生。
孔明先生乃大漢丞相,漢帝入主西川,皆來孔明先生之功。
漢帝能將孔明先生派到我大燕,足見其誠意。”
田豐也說道:
“諸葛丞相師從隱士高人水鏡先生,有管仲、樂毅之才。
田豐對孔明先生之才心悅誠服,自愧不如。
若是有孔明先生統帥我大軍,為陛下出謀劃策,則我大燕何懼乾軍?”
沮授、田豐二人算是袁紹麾下最靠譜的兩個臣子。
袁紹也知道,他們對自己的忠心毋庸置疑。
他們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難道諸葛亮真如他們所說,能助大燕取勝?
嗯能輔佐劉備稱帝,想必有些能耐。
袁紹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對郭圖問道:
“公則,你覺得諸葛丞相的如何?”
郭圖乃是自己的寵臣,在朝堂上與田豐、沮授勢同水火。
曆來田豐、沮授讚成的東西,郭圖都一定要反對,這讓袁紹一度很惱火。
可他今日倒想聽聽,郭圖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諸葛亮被田豐、沮授二人稱為管、樂之才,郭圖的反對意見又該如何說?
袁紹看著郭圖,靜靜等候郭圖出言譏諷諸葛亮。
袁紹也好從中分析一下利弊,思量下這諸葛亮該不該用。
哪知一向發揮穩定的郭圖這次卻語出驚人,對袁紹施禮道:
“陛下,孔明先生通陰陽、曉八卦、奇門術數、兵法謀略無一不精!
圖以為,稱孔明先生為當世最強謀士也不為過!
若得孔明先生統兵,定能助陛下擊破乾賊。
而陛下願意用孔明先生,乃是知人善任,為千古明君!
千百年後,世人定會讚頌孔明先生之才,與陛下您的英明神武!”
聽了郭圖之言,袁紹有點發懵。
雖然郭圖一如既往地拍自己馬屁,可孔明當真那麼好嗎?
竟然讓田豐、沮授與死對頭郭圖同時舉薦
若不是知曉田豐、沮授乃自己死忠,袁紹都要懷疑他們的目的了。
不光袁紹不明白,審配、逢紀等謀臣也覺得奇怪。
郭圖今日這番言論,不是他的風格啊
他們要不要站出來駁斥一下郭圖,給諸葛亮上點壓力?
審配等人仔細想了想,覺得這樣做不妥。
諸葛亮雖是外臣,可若讓他得了指揮大軍的權利,那他們這些謀臣們也得聽諸葛亮號令。
如果諸葛亮伺機報複,他們豈不是要遭老罪了?
還是靜觀其變,看陛下怎麼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