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紅色戰甲的老將韓瓊,一直護在袁紹的戰車旁。
見袁紹六神無主,老將韓瓊開口道:
“陛下,讓焱龍騎出戰吧。”
“焱龍騎…真的要動用焱龍騎嗎?”
袁紹聲音之中,頗有幾分不舍。
焱龍騎不是尋常的騎兵,那是袁紹的禁衛精騎。
這支騎兵一共就隻有五千人,是袁紹從百萬大軍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每一個有資格加入焱龍騎的士兵,都必須有百人將的實力。
五千焱龍騎由韓瓊一手訓練,親自教導他們武藝。
焱龍騎的裝備,也是大燕最強。
這支騎兵除了袁紹之外,不會聽任何人的命令。
包括一手將焱龍騎訓練出來的韓瓊,也無資格調動這支騎兵。
隻有大燕皇帝袁紹給韓瓊指揮權的時候,韓瓊才能指揮焱龍騎。
這支騎兵,在正麵作戰時甚至能擊潰數萬大軍,硬撼十倍於自己的敵人。
有焱龍騎坐鎮大燕國都鄴城,任何宵小都不敢放肆。
袁紹的聖旨,即為天意!
現在韓瓊想請這支騎兵出戰,袁紹朕舍不得。
焱龍騎死傷一個,想彌補回來都是千難萬難。
若是損傷大了,鄴城還能如之前那般穩如泰山嗎?
“陛下,若無焱龍騎出戰,呂布就要來了!”
聽到‘呂布’之名,袁紹終於妥協了。
焱龍騎死傷可以想辦法補,雖然困難一些,也不是無法彌補,隻是消耗的時間長了些。
如果讓呂布殺過來,那袁紹現在的安全都成問題。
“老將軍,速速率焱龍騎為朕擋住呂布!”
“末將得令!”
呂布率領並州狼騎猛攻敵陣,正殺得興起,突然見前方如潮水般湧來一片火紅之色。
呂布仔細觀察,才發現是一支騎兵衝殺而來。
這支騎兵之前一直藏在袁紹大軍之中,沒有出戰。
現在衝殺而出,所有的士卒全都身披紅色戰甲,披著紅色戰袍。
這樣的裝備,似乎不是為尋常士卒準備的。
燕軍這騎兵十分怪異,好似一支儘數由武將組成的部隊。
“這是燕軍最強的騎兵嗎?
有點意思…”
呂布嘴角泛起一絲弧度,不論麵對怎樣的強敵,呂布都不怯戰。
敵軍越強,呂布越興奮!
呂布對並州狼騎高呼道:
“兒郎們,強敵來了!
我們終於有對手了!”
“噢!噢噢!!”
並州狼騎也發出興奮的呼喊聲,不知畏懼為何物。
有呂布的並州狼騎,和沒有呂布指揮的並州狼騎,完全是兩支截然不同的部隊。
並州狼騎,那就是一群狼,呂布就是他們的狼王。
隻要狼王不怕,帶著狼群往上衝,狼群就敢拚命衝鋒。
騎兵的行進速度很快,並州狼騎和袁紹的焱龍騎瞬間碰撞在一處!
比裝備,並州狼騎跟焱龍騎相差不大。
大乾國力強盛,將士們的衣甲裝備都出自鑄造局。
尋常士卒的裝備,要比燕軍好很多。
但是焱龍騎乃天子禁衛,他們的裝備也是大燕舉傾國之力打造,並不遜於乾軍。
而且焱龍騎的兵源,比並州狼騎要優秀一些。
畢竟並州狼騎也沒有甄選百人將為兵,都是尋常士卒訓練出來的。
可並州狼騎人數更多,戰起來,也比焱龍騎更加瘋狂。
在頭狼呂布的引領下,並州狼騎悍不畏死,幾乎彌補了單兵作戰實力上的差距。
兩支騎兵相互廝殺,一時間勝負難分。
焱龍騎的主將韓瓊,也與呂布戰在了一處。
韓瓊一杆赤炎槍,槍法端得老辣。
呂布揮戟猛攻,一時間竟不能將韓瓊拿下。
在袁紹軍中,一對一能擋住呂布的猛將實在不多,韓瓊算是最強的一個。
韓瓊練了一輩子槍,當了數十年的大宗師。
他對武的理解,遠超天下武者。
與呂布一交手,韓瓊就有種莫能當之的感覺。
呂布的戟法,猛烈霸道,與韓瓊的一位故人非常相似。
當年那位故人戟法霸絕天下,舉世無敵,被天下武者奉以‘戟霸’的尊號。
不論是槍王韓瓊、槍神童淵,亦或是兩位用劍的頂尖高手劍聖王越和劍魔司馬絕,實力都比這位用戟的強者遜色半分。
呂布身上,便有此人的影子,甚至比之更強。
韓瓊突然想起,那位故人有一位義子,天賦卓絕,曾被其譽為會成為天下最強的武者。
呂布,應該就是老友的義子吧…
呂布畫戟劈下,口中喝道:
“老匹夫,實力倒是不差。
袁紹麾下諸將之中,你是最強的一個。
不過你想擋住我呂布,那還是不可能!”
呂布說罷,攻勢變得越發犀利,用上了盤龍戟法中的殺招。
在呂布猛攻之下,韓瓊就如狂風暴雨中的一葉扁舟,雖然看起來岌岌可危,卻始終能夠抵擋住呂布的攻擊。
兩軍鏖戰到日暮,方才各自收兵回營。
大軍團作戰,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燕軍有兵力優勢,袁耀的將士更精銳,裝備更加精良。
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分出勝負。
不過通過這一戰,也能看出些許端倪。
袁紹麾下的猛將,不如大乾猛將犀利。
士卒的戰損比,也比乾軍高了不少。
尤其是大攻車碾壓之下,燕軍傷亡足有數千之眾,可謂傷筋動骨。
在接下來數日的時間,燕軍和乾軍每日都在戰場展開廝殺。
袁紹的智囊團給他出了很多妙策,許攸、郭圖、田豐、沮授等人紛紛獻策。
可即便如此,依舊無法改變燕軍的頹勢。
他們的計策,被袁耀麾下的李儒、賈詡、徐庶、魯肅等謀士所化解。
不論是突襲之策還是埋伏之計,都很難取到良好的效果。
每日的戰損報上來,袁紹都眉頭緊鎖。
七十萬大軍是不少,可也架不住每天都有死傷啊!
袁紹禦駕親征,率領七十萬大軍一戰破敵,擊破袁耀的策略,貌似是很難實現了。
袁紹甚至有一種感覺,莫說是擊破乾軍,想擋住乾軍的進攻,讓乾軍知難而退,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袁紹坐在天子大帳內,歎息道:
“這幾日與乾軍鏖戰,將士們每日損失不少。
戰報你們也看到了,可有良策助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