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孫權立下了不少功勞,可官職和地位還是不及陸遜。
沒辦法,孫權也知曉,自己的才華與陸遜相差甚遠。
自己想要追趕上陸遜,還得多立功勞才是。
孫權晃了晃腦袋,對孫山道:
“莫管其他人如何,你考上了就好。
以你的能力,參加省試或許無法考中進士,不過這不要緊。
你隻需以舉人之身入仕,在我照拂之下,也可平步青雲。”
孫山聞言喜道:
“如此便多謝家主了!”
孫權擺手道:
“都是孫家之人,應該的。
可惜…孫策那逆賊一心與主公為敵,成了我孫家的叛徒,最終落得個身死名滅的下場。
否則以孫策逆賊的武藝,或許會成為主公的心腹愛將。
我孫家在大乾的地位,就更高了。”
孫山對孫權拍馬屁道:
“有家主在,孫家便能蒸蒸日上。
逆賊孫策,又如何能與仲謀相提並論?
孫家之主,我隻認仲謀。
仲謀才是孫家最傑出的家主,沒有之一!”
“哈哈哈哈…
名山兄,你說得好。”
楊修捏著胡須,仰頭觀看榜單,自語道:
“顧家的人、陸家的人、張家、孫家…
各大豪族子弟,皆在榜上有名。
寒門和百姓中舉者,連半數都不到。
這就是底蘊不足啊…”
這時楊修耳邊突然響起一道聲音,對楊修道:
“太子雖然收走了世家的土地和特權,可隻要他們底蘊尚在,依舊可以找到一條出路。
大部分的世家,還是會淩駕於寒門與百姓之上。
在大乾不會再有以土地和私兵為基礎,把持地方的世家。
卻會出現以科舉入仕朝堂,門下子弟儘皆為官的新世家。”
楊修轉過頭,見來人身穿白衣,長著一張長臉。
楊修對此人笑道:
“如此,大乾已經勝過大漢多矣。
畢竟官員的權力來自於天子,任用或罷免,隻不過是天子一句話的事情。
官吏世家或許會有爭鬥,卻再也無法似過去那般割據一方,謀逆作亂了。
若有明君在朝,大乾吏治清明,必將迎來盛世。”
長臉青年對楊修拜道:
“仁兄見識不凡,不愧為金陵解元。”
楊修亦還禮道:
“琅琊諸葛瑾,也是名不虛傳啊!”
“哈哈哈哈…”
兩人相對而笑,眾多學子都對他們投去羨慕的目光。
省試之期很快便至,大乾的上千名舉人,有半數以上都選擇參加省試。
隻有一小半人放棄了考進士的機會,直接選擇從郡吏開始出仕。
大乾進士,要選拔的是真正頂尖的人才,角逐也異常激烈。
一千名舉人之中,唯有三十人能夠脫穎而出,獲得進士的功名,殿前麵君。
這三十人,便是大乾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經過嚴格的考核之後,三十位大乾進士脫穎而出。
他們的名單,也被送到了袁耀麵前,由袁耀先行審核。
在進士的名單上,袁耀看到了不少上一世熟悉的名字。
“楊修、諸葛瑾、費禕、蔣琬、顧邵…
除了楊修,都是前世蜀國和吳國的重臣啊!
這些人皆有大才,都被自己納入囊中了?
隻憑這些人才,這科舉就辦得值!”
收了這麼多賢才,袁耀很興奮。
可他們之中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楊修。
楊修不但考中了進士,還是省試的頭名會元。
楊修能做到這些,袁耀一點都不奇怪。
此人狂是狂了點,天賦和才華絕對沒得說。
連禰衡那嘴臭猖狂之輩,都不得不承認楊修有才。
而且楊修經曆了不少事情,整個人變化頗大。
以楊修如今的勢頭,當真有可能連中三元,成為大乾的第一位狀元。
“範慎…”
再往下看,袁耀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範慎之名出現在名冊上,讓袁耀頗感意外。
範慎絕對算是人才,而且是了不得的大才。
隻是他出現的時機,完全出乎了袁耀的預料。
範慎字孝敬,乃袁耀上一世時的東吳重臣。
他與孫權的長子孫登交好,算是東吳後期的人物。
孫登命胡綜著《賓友目》,曾以‘學究甄微,夏遊同科’盛讚範慎,可見範慎才華橫溢,學識不凡。
範慎在大吳先後擔任侍中、武昌左部督等要職。
在孫皓為帝時,遷任大吳太尉,位列三公。
這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物,年輕時名聲不顯。
沒想到自己開科舉,讓範慎年紀輕輕就出山了。
袁耀仔細琢磨,覺得範慎年輕的時候不是不想出山,而是實在沒有機會。
上一世的東吳,完全就是一個股份製的帝國。
孫氏是董事長,江東各大世家是大股東。
所有的權勢和向上通道,都把持在世家豪門手中,範慎出身低微,如何能有他出頭的機會?
哪怕範慎才華大過天,也得老老實實窩著。
袁耀猜測,範慎最後能出頭,應該是憑借才華交好世家子弟,成為一方名士。
而後以名士的身份,結交孫登,得到大吳太子孫登的賞識,一步步走上仕途。
其中之艱難,自不必說。
如今範慎能走科舉入仕,對他來說簡直是捷徑中的捷徑了。
這也正是袁耀開科舉的目的。
讓天下人才,皆能為己所用。
而不是因世家的關係被壓抑,最後自己隻能任用世家子弟,坐看士族坐大。
袁耀將進士名單遞給尚書令李儒道:
“名單沒什麼問題,儘快安排殿試吧。”
李儒躬身應道:
“臣遵命。”
十日後,大乾天子袁術與太子袁耀在登龍殿召見大乾進士,開殿試。
殿試之中,當選出前三甲,也就是大乾的狀元、榜眼、探花。
學子們入殿之後,同時對袁術拜道:
“吾等拜見陛下,陛下千秋無期!
萬歲,萬歲,萬萬歲!”
“哈哈哈哈…”
袁術身披皇袍、手捧玉璽,樂得合不攏嘴。
這麼多天下頂尖的人才向自己朝拜,太子這科舉辦得好啊,以後還得辦啊!
“眾卿平身,都起來吧!”
說是殿前麵聖,其實主要考核這些學子的人,還是袁耀。
袁術自從看錯了楊弘之後,覺得自己選人的水平實在是不太行。
他現在隻信親兒子袁耀,彆人說什麼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