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孟德新書(1 / 1)

推荐阅读:

回到住處之後,楊修便開始思索科舉之事。

今日在狀元樓,他也得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大乾科舉,分為經論、實策兩科。

經論以理論為主,這個對楊修來說沒什麼難度。

他自幼便熟讀四書五經,博覽群書。

各種經義理論、聖人之言信手拈來。

倒是實策這一科,包羅萬象,考核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能在實策上取得高分的學子,必然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不過楊修也不懼,他楊德祖本就有才華,而且這段時間用心學習,實力更是突飛猛進。

他珍而重之的從包裹中取出幾本書。

這幾本書除了一本為紙質之外,其餘皆為書簡。

書簡略顯陳舊,很顯然楊修最近沒少翻閱。

第一本書,是郭嘉傳給楊修的《太公兵法》。

此兵法有郭嘉的批注,讓楊修的用兵之能暴漲了一大截。

雖然隻是紙上談兵,可楊修好歹是經曆過戰陣之人。

現在讓楊修統兵,楊修也會把士兵帶得頗有章法。

第二本書簡沒有名字,是楊修父親楊彪贈給楊修的為官心得。

楊修之前對此卷書簡嗤之以鼻,認為父親的經驗都是老一套的東西。

現在時代變了,父親的經驗早已跟不上時代了。

可自從楊修說胡‘雞肋’之言,險些被曹操斬殺後,他的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楊修又將父親的心得拿出來細細品讀,感覺收獲非常大!

如果能早些品讀父親這卷書簡,楊修甚至不會犯那麼多錯誤。

第三卷書簡就有意思了,書簡上篆有《孟德新書》四字。

沒錯,這卷書簡正是曹孟德所著。

儘管曹操差點斬了楊修,可楊修對曹操的才華還是十分佩服。

曹操不論在軍事還是政治,甚至是在文學上,都有不俗的造詣。

熟讀曹操所著《孟德新書》,楊修收獲頗豐。

唯一的一本紙質書,則是楊修自己抄錄下來的書籍。

書冊上,楊修親筆題下《荀公政略》四字。

荀彧,是曹魏內政領域的頂級強者。

他幾乎靠著一己之力,支撐起曹魏政務,讓曹操有能力統帥大軍東征西討。

楊修成為郭嘉的書吏後,便開始如饑似渴地吸收各種知識。

他搜集了不少荀彧所著的書籍,還厚著臉皮親自向荀彧請教,最終總結出了這本《荀公政略》。

吃透這本書後,楊修感覺自己的內政能力飆升,對待政務的理解,也與過去完全不同。

楊修神情複雜的看了這些書籍一眼,這幾本書,都是值得自己讀而又讀的。

以自己的能力,在大乾科舉之中奪魁,應當不是太難的事情。

這並非自大,而是源自於對自身實力的自信。

同時楊修心中也頗為感慨,自己當初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就知道耍小聰明…

就算能揣摩出魏王的心思,能隨意說出來嗎?

那可是犯了魏王大忌!

若不是自己出身弘農楊氏,恐怕早就是個死人了。

以自己那點能耐,還妄圖跟司馬懿掰手腕,簡直可笑。

楊修實力越強,越了解司馬懿的可怕。

經他現在複盤來看,司馬懿出手對付自己,恐怕隻是隨意為之。

他根本沒把自己當成對手。

司馬懿展現出來的實力和野心,恐怕隻是冰山一角。

“司馬懿…

原來你一直小覷於我。”

楊修輕聲自語道:

“終有一天,我會站在你麵前,與你分個勝負。

一定會有那麼一日…”

……

金陵城,太子府。

袁耀設一小宴,宴請幾位心腹謀臣。

宴會之中,數名美貌侍女載歌載舞,袁耀舉杯對眾人笑道:

“再過幾日,我大乾科舉的縣試就開始了。

想不到這楊修還真有幾分本事,現在大乾內外,都知弘農楊氏嫡子來我大乾參加科舉。

連四世三公的楊家,都認可我大乾科舉,天下學子還不對科舉趨之若鶩?”

周瑜亦舉杯道:

“主公興科舉,乃是造福天下學子與百姓。

就算沒有楊修,待科舉的好處顯現出來之後,全天下的學子也都會認可我大乾。

到時候敵國的士族與百姓,矛盾必然會更加尖銳。

我大乾想要擊破這些矛盾重重的敵國,也會容易很多。

楊修對主公來說,隻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袁耀笑道:

“既是錦上添花,便看楊修這花添得如何。”

數日後,大乾科舉縣試如期舉行。

楊修果然不負眾望,在縣試之中奪得‘案首’之位。

有趣的是,顧邵與楊修分在同一考區,卻依舊不是楊修的對手,隻位居第二。

經此一事,楊修名聲傳得更響亮了。

連遠在許都的曹操,都聽說了楊修的事跡。

曹操躺在病榻之上,聽說了楊修的事跡,臉色變得更加難看,還劇烈咳嗽了起來。

“咳…咳咳…

楊修賊子,竟然背叛大魏,去參加大乾的科舉!

孤當初就應該殺了他!

扶孤起來!”

謀臣程昱連忙上前,將曹操身軀扶起,靠坐在床上,口中還關切地對曹操道:

“大王,切勿動怒而傷身啊…”

曹操環視守在身邊的眾臣,沉聲開口道:

“楊家四世三公,世受皇恩,而其嫡子楊修卻公然叛國,攀附逆賊。

吾想以謀反之罪,誅楊家全族,諸卿以為可否?”

“父王,萬萬不可啊!”

曹操話音剛落,曹植便急聲道:

“楊修有罪,那也是他一人之過。

楊家門生故吏甚多,若是因楊修而誅楊家,豈不是要讓朝堂陷入混亂?

依兒之見,父王應該隻追究楊修的罪責,而寬恕楊家。

如此,才能彰顯父王仁主風範。”

曹植與楊修關係最為要好,楊修還在的時候,曾經想扶持曹植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

現在楊修人雖在大乾,可曹植對他的情誼並未因此而淡去。

“嗯,子建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

聽了曹植的勸說,曹操氣消了一些。

對於曹植這個兒子,曹操還是很欣賞的。

曹植文采斐然,天下少有人及。

也就是開創了大乾詩詞之風的袁耀,能在文才上與曹植一較高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