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械鬥(1 / 1)

推荐阅读:

趙振國最煩這種說話說半句留半句的人,可眼前這老頭,歲數大輩分高,給他當爺都綽綽有餘,當太爺都不過分。

他臉都綠了,又不能發作,麻溜地給老爺子遞上一根煙,點上。

等老爺子舒舒服服吐了個煙圈,他才開口問:“您說的是?”

老村長慢悠悠地說:“聽你說的這些,有點像是狗蛋…”

趙狗蛋?趙晏寧?這倆名字跟畫風差了十萬八千裡,能是一個人麼?

老村長看出了趙振國的困惑,長歎一口氣,說:

“要是狗蛋的話,也就說得通了。他是咱村子裡第一個剪辮子的人,還說要鬨革命,你們老趙家怕他連累全家老小,就把他從族譜上除名了,就當從來沒這個人。”

趙振國問這是哪一年的事兒,老村長搖搖頭,無奈地說:

“記不清了,聽長輩無意中說起過這事兒時,我才七八歲,他應該比我大個六七歲。算起來,他應該是你堂太爺。”

夜幕如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沉沉地壓在了小山村上。白日裡的喧囂早已消散,隻剩下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在寂靜的夜空中回蕩。

趙振國還想從老村長嘴裡再擠出點故事,這堂太爺太厲害了,不知道當初把他除名的那位趙家祖宗,後不後悔把這麼一個大英雄給除名了。

也不知道這人後來怎麼就音信全無了,這樣一個人到了延安,也不可能是個無名之輩

可還沒說幾句,王栓住就像被鬼攆了,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扯著嗓子喊,“不好了!不好了!”

兩人心裡一“咯噔”,趕忙圍了上去。

王栓住喘著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考古隊、考古隊跟村裡人打起來了!”

考古隊挖的日子也不短了,從山腳一路挖到了村裡,就差沒把村裡的房給刨了。

眼瞅著播種的時節就要到了,好不容易分田到戶的村民急眼了。

一個個都愁的要命,但有些坐得住,有些可是坐不住了。

李二牛等幾戶人家一合計,決定夜間偷挖田壟,先把地整好,把小麥種上再說。

有這麼耕地的麼?一挖挖半米,那是種地麼?簡直是刨墳,瞎幫忙!

夜深人靜,月黑風高,村裡一群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拿著鋤頭、鐵鍬,偷偷摸摸地來到了山坡。

打算趁著考古隊不注意,趕緊把田壟挖好。

而考古隊那邊,為了防止有人破壞挖掘現場,安排了隊員守夜。

這些隊員,一個個年輕氣盛,責任心也強,他們拿著手電筒,在山坡周圍來回巡邏。

當村民偷偷摸摸地來到山坡開始挖田壟時,守夜的隊員很快就發現了動靜。

他們趕緊跑過去,手電筒的光直直地照在村民身上,大聲製止:

“你們不能在這兒挖,這是考古現場,受保護的!”

村民哪肯聽啊,李二牛梗著脖子,借著微弱的月光,瞪大眼睛說:

“你們不是說來幫忙耕地的麼?咋又成啥考古了?”

隊員意識到自己情急之下說錯話了。

李二牛看對方被自己噎得說不出話來,更覺得自己有理:

“我們種自己的地,關你們啥事兒!莊稼耽誤不得,你們彆在這兒瞎搗亂!”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肯讓步,氣氛越來越緊張。

一個村民揮舞著鋤頭,想要強行挖田壟,一個隊員眼疾手快,伸手去攔,結果兩人一下子撞到了一起,肢體衝突瞬間爆發。

其他村民和隊員見狀,也都紛紛圍了上來,場麵一度十分混亂。

有人喊著:“彆打了,彆打了!”

可在這混亂的局勢下,根本沒人聽得進去。

村民們的吼聲、考古隊員的喝罵聲交織在一起,鋤頭、鐵鍬與考古工具碰撞出清脆又雜亂的聲響,人影在月光下胡亂糾纏,仿佛一群失控的野獸在撕咬。

就在這時,老村長拄著那根磨得發亮的拐杖,腳步匆匆卻又帶著幾分沉穩,趕了過來。

王栓住和趙振國緊緊跟在後麵,滿是焦急與無奈。

趙振國也沒想到這次考古發掘的時間會這麼長,以至於村民們等不及了。

而楊教授和賈教授也一路小跑,氣喘籲籲地加入了這場混亂的“調解”之中。

老村長一到現場,便猛地跺了跺拐杖,拐杖在地上發出“咚咚咚”的悶響,他扯著嗓子,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都給我住手!你們這是要翻天呐!”

村民們聽到老村長的聲音,動作不自覺地緩了下來。

他們熟悉這聲音,也敬畏這聲音背後的權威。

那些原本揮舞著鋤頭的手臂,漸漸垂了下來,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慌亂和不知所措。

楊教授也衝到了考古隊眾人麵前。

他漲紅了臉,額頭上青筋暴起,大聲喝道:“都停下!你們這是乾什麼?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打架的!”

賈教授扶了扶眼鏡,語氣急切地說:“大家冷靜點,有問題好好說,動手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考古隊員們原本緊繃的神經,在兩位教授的嗬斥下,漸漸鬆弛下來。他們鬆開了揪著村民衣服的手,放下了手中用來防禦的工具,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和懊悔。

月光下,老村長的臉顯得格外陰沉。

他說道:“你們這是乾啥呀!考古隊是為了保護咱國家的寶貝,咱村民種莊稼也不容易,可咱不能這麼衝動啊!這事兒得好好商量,不能動手啊!”

一場風波暫時平息了下來,但矛盾並沒有徹底解決,像一團烏雲,籠罩在村民們的心頭。

楊教授、賈教授、王栓住、老村長和趙振國圍坐在趙家堂屋裡,商量對策。

這時候還沒有文物保護法,並沒有青苗補償的概念

趙振國也沒想到自己老家前腳搞包產到戶,後腳居然就挖出了文物了。

跟剛剛分田到戶的村民因為挖出來國寶,地不讓種了?

信不信今晚上趙家就該被人圍了。

倆教授也知道,民以食為天,包產到戶也是大事。

老村長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眉頭皺得跟老樹皮似的,“振國娃,你腦子活泛,這事兒你有啥主意不?”

趙振國問:“旗爺,這冬小麥最晚啥時候種啊?”

“霜降。”

趙振國說:“兩位教授,咱們挖到霜降前兩天,等明年糧食收了再挖行不行?”

楊教授略微思考,就同意了。

眾人準備明天一早就給村民宣布這個消息。

誰也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挖掘現場呼呼啦啦跪了十幾個老頭。

王栓住以為他們是為了種地,沒想到他宣布了村裡的決定,他們還是不肯起來。

嘴裡還喊著,“這可是龍王爺的蛋,動不得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