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天,偵探社陸續送彆了分頭前往兩個辦事處的探員團隊,剩下的成員們便又各自忙碌了起來。
韋恩這邊主要是盯著工坊的進度,順便拉著大廚帕克一塊,使用新工具勉強開始小規模地試驗“批量化生產”。
不得不說,當工具發生變化之後,很多看似相同的事情,往往就是會變得大不一樣,
比如在磨坊外最快被搭起來的簡易車間裡,用大號的油鍋(其實是鐵製的小油池)試著給留守探員們少量炸肉餅,前期升溫賊慢,油溫夠了以後火力又顯得賊猛,
不但調溫控溫的難度加大,這玩意你還“端不起來”,如果按照使用家庭爐具的經驗,等“火候正好”的時候才開始把肉餅給往外撈,前後的時間差距不過幾十秒,它們中的一部分往往就已經“不行了”。
類似的小問題還有不少,像大廚帕克之前已經研究出來的一些配方,在餐館裡複刻還沒問題,放到“工坊”裡就也會變味,
有些配方並不能簡單地“等比例放大”,同樣的工序也需要在細節方麵具體改進。
前者的例子就比如說再生芝士,不想辦法額外加料的話,成品的色澤和緊實度都和小鍋裡做出來的不一樣,
後者的例子就比如說醬料,換大鍋之後,光是在熬煮的時候簡單的“持續攪拌”,就是個能把不少人累癱的體力活,需要設計一些看起來不像“廚具”的專門工具來配合才行。
此外產量一旦提升,保質期便也成了很現實的問題,
不光是肉類奶類過來要趕緊加工,生產工序需要認真設計,成品的狀態也必須穩定——家庭熬煮的醬料和半成品可以放幾天就壞,因為很快便能吃完,但餐館要想開到各地的話,幾天時間東西都還不一定能送到當地呢。
午餐肉和再生芝士也同理,二次加工以後,成本固然是下去了,但性質也不如火腿培根或者原生芝士那麼耐保存,哪怕沒有發酸發臭,隻要顏色和味道出現明顯變化,某種意義上都算“變質”,
偏偏這年頭美利加的化工產業還約等於沒有,就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好在最初級的防腐工藝,門檻其實也不高,
往玻璃瓶子加軟木塞、馬口鐵容器加蓋,再放到溫水裡煮一段時間,就是極簡版的“罐頭”,或者說是草台班子版的“巴氏消毒法”,甚至直接往配方裡添加富含維生素c的原料,都可以成為最簡單有效的防腐劑。
可惜高溫熬煮會破壞維c,工藝流程就需要因此改變,額外的原料又會導致味道變化,配方也需要重新調整——頗有一種“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的味道。
所以說,美利加這年頭還不存在“罐頭”和“醃製”、“釀造”之外的食品加工業,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掌握點關鍵的科學原理和技術,還真沒辦法把它給搞出來。
學院那邊的請假倒是被批準了,韋恩“涉嫌殺人”的事情都上了報紙,參加完主教葬禮和新主教按立典禮回去的本地教授和學生也都可以間接佐證,這邊一封信件過去,沒兩天同意的信件就回來了,
但有點麻煩的是,陸續回來的信件其實足足有“一遝”,有些教授表示自己可以聯名為韋恩發表關於指紋研究的學術論文,有些教授打探韋恩有沒有彆的研究成果,還有些教授,則催韋恩早點回去繼續上數學課,或者讓韋恩彆耽誤人家天才少女的學習……
韋恩還真的有點想把艾瑪給送回去,這小蘿莉跟利亞姆認識的時間也不算長,性格方麵學得卻挺快,頗有一種“皮完了之後天不怕地不怕,我隻管老實挨打就行”的韌性,
來到裡士滿之後,她連作業都不必再被戴蒙·麥奎迪那隻“招潮蟹”壓著寫,簡直是“一念天地寬”了。
伊妮莎對“工坊”這邊的建設也很上心,她監督的內容,主要是這一帶的整體布局和建築安排,
會提出一些諸如“這個位置要蓋間木屋”、“那個屋頂不能高過多少”之類的要求,感覺像是在玩塔防遊戲似的,外邊的人一眼看不透內部狀況,不熟悉路的人估計闖進來就要吃虧。
順便伊妮莎還對韋恩和帕克在搗鼓的“食品工業”挺感興趣,時不時地就會過來湊熱鬨,一副虛心向學的模樣,還能幫忙試吃最新的成品,
她在草藥和狩獵方麵的一些知識也派上了用場,比如韋恩就可以從她想到的草藥裡,尋找富含維生素c的種類嘗試改良配方。
而有些被認為有毒的動物內臟,比如說在美利加不算罕見的駝鹿或者黑熊、野狼、馬匹的肝臟,則富含維生素a——濃度太高,人直接吃容易過量攝入導致中毒,適當加到肉製品裡卻也可以延緩變質,並且還自帶“肉味”,
有些獵人在野外烹煮這些肉類的時候,就也會切一小塊肝臟進去一塊煮,風味往往會變得更佳,屬於“不提倡普通人輕易模仿、但清楚原理就並無風險”的小秘方。
琳娜則變成了這段時間合夥人中看起來最忙的一個,一部分探員們暫時分流去了辦事處以後,剩下的人本就不算多,她還帶著“軟化”他們整天往外跑,
按照韋恩“想要在裡士滿及時掌握各方動向”的想法,琳娜大致有了方案以後,便去找了伊妮莎,一口氣從偵探社的賬上支走了5000美金。
韋恩知道的時候都有點服了:“……就安排‘軟化’他們幾個外圍成員平時在城區裡多走動,順便收買一些街頭報童什麼的,希望能夠及時了解一下消息,至於花這麼多錢嗎?”
“搞情報哪有不花錢的。”
琳娜反而覺得韋恩有點大驚小怪,“這些錢也不是全部都要立馬花光啦。我這幾天拜訪了一些之前在舞會上認識的夫人小姐,順便借著工坊和餐館修繕的機會,讓‘軟化’他們給了一部分工匠‘小費’,還跟城裡的那些街頭孩子和一些固定商販加深了一下友誼。反正多備著一些現金總沒錯,我心裡都大致有數的。”
行吧……
隻要目標能達到,就還是相信專業人士的判斷。
而且哪怕不提琳娜“賣鏡子”才弄來那三萬美金的事情,5000美金其實也就是兩個辦事處幾個月平穩運行就能賺回來的數,如果能起到作用的話,那偵探社還負擔得起。
關鍵還是要在裡士滿穩住腳跟,確保教會和羅素先生那邊彆“變天”,順便慢慢把碼頭區那邊的黑幫給清理掉,
那樣不僅能開發後續的辦事處,餐館和工坊也有機會成為新的贏利點。
總不能還像之前那樣,柯裡昂主教都去世了,偵探社還要等看了報紙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