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朕就是萬曆帝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扶植爪牙

第一百四十七章 扶植爪牙(1 / 1)

推荐阅读:

沈萬象長話短說,直奔主題,把與波斯聯手,在月氏河以南地區扶植兩到三個汗國,以及科達班沙赫需要大明派遣軍官教導隊和政治顧問,這兩個最要緊的問題講給徐渭聽。

徐渭默然沉思了一會,抬頭答道:“第一件事,對安定我月氏河到蔥嶺邊境非常重要!炸了窩的野蜂不好收拾,隻有把它們變成有主的蜜蜂,才好馴服。

本督也一直在籌劃著扶植一兩家汗國,穩住河南的局勢。隻是我們的影響力太差,又剛剛跟這些人結下死仇,很難拉住大部分人。

扶植新汗國,必須籠絡住大部分人,站穩腳跟,才能成為我們的爪牙,幫我們穩住邊境的局勢。

如果是扶不起的阿鬥,不僅不能幫我們穩住邊境,還要我們費心費力地去保護,結果弄巧成拙!

如果波斯參與進來就好說。

他們在月氏河以南地區稱雄數百年,素有威望。我們拉攏一部分,他們拉攏一部分,加在一起就能籠絡住大部分人,這樣才有效果。”

沈萬象點點頭:“徐督,學生和明受也是這個意思。”

徐渭捋了捋胡須,繼續往下說:“至於向波斯派遣軍官教導隊和政治顧問一事,跟前麵那件事不同。

前麵那件事是綏靖邊境,是本督的職責所在。後麵這件事”

徐渭沉吟不語。

沈萬象和王用汲對視一眼。

兩人擔心的就是這個。

拍板向波斯派遣軍官教導隊和政治顧問,徐渭是需要擔責任的。搞不好會有言官彈劾他私通外國。

這個罪名可不小。

徐渭繼續說:“本督出京時,皇上有聖意交代,將三邊安危托付給臣,也授予了便宜行事之權。

機緣巧合,千鶴和明受出使波斯,正好遇到他們朝局動蕩。你們二人殫精竭力,扶持科達班為新沙赫,為的就是我大明西邊邊境的安定。

波斯倒向我大明,聯手壓製,我大明西線南側固如金湯,就能全心全意在北側遵循皇上戰略部署,繼續向西挺進!

烏拉爾山和伏爾加河以西地區,是廣袤無際的大草原和黑色土地。那裡來來去去,曆練無數的部族居住,在大明看來,是天賜的無主之地。”

徐渭抬頭看向窗外。

夕陽晚照,橘紅色陽光讓大宛城像是浮在在一團光暈上,無邊無際的土地在晚霞中變得生機勃勃。連綿起伏的山脈,仿佛是隨風晃動的麥浪。

“地理學會測繪的世界地圖,我震洲和兌洲是連在一起的大陸。

皇上在大陸地圖上畫了一個圈,該我大明的必須要納入版圖,不管是天教也好東教也罷,他們都留不住,叫他們的上帝來也沒用。

我大明皇帝的話,他們的上帝也得老實聽著。

該他們的就留給他們,安分守已,兢兢業業,繼續在他們的一畝三分地過他們的小日子。”

徐渭在空中虛畫了一圈,“皇上把這個圈已經畫好,現在東邊、北邊、南邊,以及西線南側都已經圈好,隻剩下西線北側這一部分。

所以穩住西線南側是當務之急。穩住了,西線陸軍才能全力西征,腹地的資源才能分出大部分支援西征。”

徐渭說到這裡,不再遲疑,當機立斷地說:“本督決定了,從月氏都司抽調一個連的士兵,以及四十名士官長,二十名尉級軍官,十名校軍官,組成一個軍事教導隊,幫科達班沙赫訓練新軍。

再從三邊總督府屬員抽調十名官吏,組成政治顧問組,幫科達班沙赫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

軍事教導隊和政治顧問組,一起出發。”

沈萬象遲疑地說:“徐督,學生對向波斯派遣軍事教導隊和政治顧問組心存憂慮,一直猶豫該不該跟徐督說。”

徐渭擺了擺手,“千鶴的擔心本督知道。

勇於任事,是皇上對本督的期待。這點擔當都沒有,那就是辜負了皇上的期望。你們也不用擔心,現在不是前朝,現在是萬曆朝,天子聖明!”

沈萬象和王用汲長舒一口氣,是啊,而今天子聖明。

過了十天,派遣波斯的軍事教導隊和政治顧問組人選都定好了,沈萬象從使節團隨員選了四名誌願者,包括通譯肖六寶,加入到顧問組。

他們有的懂阿拉伯語,有的懂拉丁語,對波斯和奧斯曼的情況非常了解,可以為教導隊和顧問組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稍作準備,教導隊和顧問組馬上出發。

又過了一個來月,王逢猛率部回來了,先帶來了教導隊和顧問組順利進入波斯境內,快要抵達伊斯法罕的好消息。

其次帶來了與納哈馬爾丹的協商結果。

兩人聯手鏟除了河南地區最凶殘囂張的幾股殘餘勢力,把十幾萬布哈拉人、希瓦人趕往了阿富汗地區。

兩人也選中了三位合適的人選。

第一位是雅爾劄尼伯,他是阿斯特拉罕汗國雅姆古爾切伊汗的孫子,來自伏爾加河流域的小王子。

1554年,莫斯科公國派兵攻打阿斯特拉罕汗國,殺死了雅姆古爾切伊汗,劄尼伯和他父親一路倉皇南逃,穿過哈薩克汗國,來到布哈拉汗國投奔伊斯坎德爾汗。

阿斯特拉罕汗國是從金帳汗國分出來的,汗室是金帳汗國建立者,術赤長子拔都的後裔。

建立布哈拉汗國的昔班尼是術赤第五子昔班的後裔,論起來都是親戚。

伊斯坎德爾汗就把女兒嫁給劄尼伯,還撥給他幾百帳部眾。

大明西征,收複前漢唐舊地,兵鋒橫掃七河地區、天山南北和費爾納乾穀地。

伊斯坎德爾汗聯合希瓦汗國以及阿富汗諸多部族,集結了七萬兵馬北擊,結果在大宛城附近被大敗。

伊斯坎德爾汗戰死,七萬兵馬隻有不到兩萬人逃回河中地區。

隨即數萬明軍南下,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了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數十萬希瓦人和布哈拉人倉皇南逃。

劄尼伯見機快,帶著部眾先跑到月氏河以南,途中還不停地收攏了眾多布哈拉人。

他是伊斯坎德爾汗女婿,在伊斯坎德爾汗本人以及子侄都在戰事中死於非命的情況下,許多布哈拉人都奉他為布哈拉汗的繼承人,紛紛投奔他。

劄尼伯也很有能力,帶著收攏的數萬布哈拉人退守八米俺(巴米揚),井然有序,逐漸恢複生機。

在亂成一鍋粥的河南地區,真的是一朵閃閃放光的奇葩。

現在越來越多的布哈拉人,乃至希瓦人慕名去投奔他。

劄尼伯老早就派出使者,向明國和波斯輸誠。

他是阿斯特拉罕汗國汗室的後裔,跟他有滅國之仇的是莫斯科公國。

布哈拉汗國被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現在他隻想在兩位大佬的庇護下,安安穩穩過日子,不想再跑了,也沒親戚能投奔了。

第二位人選是法裡德蘇爾。他是蘇爾王朝創始人舍爾沙的侄孫。

舍爾沙出自阿富汗蘇爾部落,很早就在莫臥兒汗國巴布爾汗麾下當兵。

因作戰勇敢、才乾出眾而獲得“舍爾汗”稱號,並成為印度東部阿富汗部族領袖,封地在比哈爾。

巴布爾汗去世後,舍爾沙起兵,帶著印度東部的阿富汗部族兵馬,連敗巴布爾汗之子胡馬雍,把他趕出了德裡,建立了蘇爾汗國,取代莫臥兒王朝。

後來舍爾沙戰死,胡馬雍在波斯沙赫塔赫馬斯普一世支持下,卷土重來,打敗了舍爾沙的子侄,搶回了德裡,重建德裡蘇丹國和莫臥兒王朝。

法裡德蘇爾的父親見在印度待不下去,帶著法裡德蘇爾逃回了阿富汗蘇爾部族。

忍辱負重二十多年,一直圖謀著反攻德裡,重建蘇爾王朝。

想不到北邊一聲雷響,強盛一時的布哈拉汗國沒了。

法裡德立即搶占了加茲尼城,拚命地收攏南逃的布哈拉人、希瓦人和哈薩克人,然後向明國和波斯派出使者,大喊兩位義父,請助孩兒一臂之力。

孩兒要殺回印度!

第三位叫霍拉桑,他是阿富汗坎大哈附近一個部落的首領,精明能乾、做事公道,在周圍部落中威望很高。

看到北邊的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滅亡,心裡也起了心思,率先派人去波斯在阿富汗的統治中心赫拉特,表明忠誠,希望像胡馬雍一樣,得到波斯的支持。

徐渭召集沈萬象、王用汲、王逢猛,再三商議,最後決定,扶植劄尼伯在梅爾夫建立新汗國。那裡在前唐被叫做木鹿,現在恢複叫木鹿城,新汗國叫木鹿汗國。

劃出來的疆域從裡海東岸,沿著欽察草原南部邊緣,以及月氏河南岸一直向東到阿富汗西北山區(大約是現在的土庫曼斯坦),主要收攏哈薩克人、希瓦人和布哈拉人。

扶植法裡德蘇爾建立喀布爾汗國,收攏逃入阿富汗的希瓦人和布哈拉人,俯視印度河中上遊。

扶植霍拉桑建立赫爾曼汗國,收攏受到波及的阿富汗人,俯視印度河下遊地區。

徐渭和納哈馬爾丹忙著聯手扶植三個汗國,鞏固各自邊疆地區的安寧。

沈萬象和王用汲帶著使節團,在王逢猛的陪同下,踏上東歸的道路。

大家騎著馬,走在真珠河穀(費爾乾納盆地)的乾道上,六輛馬車跟在後麵,一行人蜿蜒近一裡。

沈萬象開口問:“王大校,你也要回京?”

“是的,我也要回京,述職後先到洪武軍事學院進修學習,再行分配新職務。”

沈萬象和王用汲一臉欣喜,拱手恭賀:“恭喜王兄高升啊!”

“大校升一級,就是少將了!以後見了王兄要稱呼一聲將軍了!”

王逢猛臉上笑開了花,“都是僥幸立了少許功勞,還需再努力,才不負聖恩期待。”

三人說說笑笑,王用汲無意間目光一掃,不由一驚,指著前方說道:“王大校,那裡怎麼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