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出馬,威不可當。
陳慶之擊破侯景,收其輜重而還。蕭衍聞報大喜,進號陳慶之為仁威將軍。
是年冬,豫州發生饑荒。陳慶之奏請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使大部災民得以生存。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準。
大同五年十月,陳慶之病卒,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戰功卓著,追贈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
南梁大同三年春正月,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高歡欲征西魏,先遣使向南梁請和,梁武帝許之。
當年關中饑荒,高歡乘機發兵西征:以司徒高敖曹領兵攻上洛,大都督竇泰攻潼關,親領兵直趨蒲阪。令於黃河上架三座浮橋,將欲渡河西進。
宇文泰聞報,擊鼓升帳,聚集眾將道:高歡架橋示渡,實為牽製我軍,欲使竇泰軍得以西入。我聞竇泰帳下皆為精銳之卒,向因屢勝而驕。我宜先擊竇泰,則高歡不戰自退矣。
諸將皆大驚道:賊中軍在前,我卻舍近襲遠,倘有蹉跌,悔之何及?
宇文泰搖頭道:我料高歡前番潼關獲勝,今謂我軍亦當自守,必不設備。雖作浮橋,非旬日可就,此時未能徑渡;我則趁此突出奇兵,不過五日,取竇泰必矣!
行台左丞蘇綽、中兵參軍達奚武聞罷,擊節稱讚,深以為然。
諸將因此計過於大膽冒險,皆懷恐懼,猶自議論不休,意見不一。宇文泰見不能說服眾將,則率騎六千自廣陽回至長安,征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見。
宇文深分析道:我若先攻高歡,竇泰必然趕赴來救,我軍則腹背受敵。但我若以輕銳潛出小關先擊竇泰,高歡為三軍主帥,必然持中軍為重,且浮橋尚未造成,亦難以分身出救。竇泰兵敗,高歡兵勢自沮,我再回師擊之,可獲全勝。丞相勿疑。
宇文泰撫掌笑道:人謂英雄所見略同,今日是也。我意已決!
遂自長安潛軍東出,兵至小關,卻令人揚言退保隴右,以迷惑東魏軍。竇泰猝聞西魏軍出其不意而至,不由驚惶失措,急自風陵南渡迎擊。
宇文泰則出馬牧澤,縱兵襲擊,迅即大破之。
竇泰兵敗自殺,傳首長安,所部被俘萬餘人。高歡聞報大慟,當時見浮橋未完而不能渡,又因黃河冰薄難以赴救,隻得命撤浮橋而退。
高歡大軍甫動,早有西魏軍哨探報與丞相,宇文泰複集眾將商議。
眾將到此時皆看出便宜,便請出戰。於是宇文泰一聲令下,大軍自後追擊而至,勢如狂風。高歡見敵軍追來,便命主力加緊渡河撤橋,使大將薛孤延殿後。
吩咐完畢,尚未轉身之時,忽聽左右大嘩:主公請速上馬,賊至矣!
高歡唬了一跳,果見敵軍百騎衝上長堤,相距不到五十步。
都督薛孤延時在身側,將高歡攔腰抱起,置於馬上,複加一鞭,大叫一聲:丞相得罪!
那匹寶馬隻一跳,便即竄上浮橋,向對岸跑去。薛孤延乃引五十精騎一齊上馬,返身衝入西軍陣中,挺刀衝突縱橫,勢不可擋。
這一場好戰!從午至晚,隻殺得紅塵滾滾,人頭滿地。薛孤延直砍壞十五把鋼刀,環顧身側隻餘五人,忖度丞相高歡已渡河去運,這才涉河而去。
高歡回師晉陽,乃重賞薛孤延,遷其為梁州刺史。檢點諸將,因見三路大軍隻剩高敖曹孤軍未歸,便急遣使前去傳令,命其自上洛撤軍。
鏡頭閃回,複說高敖曹。
高敖曹被命為西南道大都督,率軍攻打上洛。大軍起行,在渡河之時,高敖曹於岸上祭拜河神,口中念念有辭,祝道:爾河伯是水中之神,我高敖曹乃地上之虎。今經公之地盤,便請借道一行,待某得勝還師之時,可與公痛飲一番,絕不食言。
眾將聞其祝語皆笑,於是渡河進軍。山道峻隘,又有巴寇堅守,高敖曹轉戰前進,雖行軍緩慢,但一路勢如破竹,無人可擋其鋒。
兵抵上洛之時,西魏守軍以為神兵天降,無不恐慌悚懼。城中有上洛人泉嶽、泉猛略,順陽人杜窋等,因早聞高敖曹大名,欲密謀出城響應。
上洛刺史泉企獲知其謀,遂擒殺泉嶽、泉猛略,杜窋翻城逃脫,投奔高敖曹大營。
高敖曹便以杜窋為向導,圍城攻打十餘日,終破上洛堅城,引兵而入。刺史泉企引兵巷戰,力儘被擒,來見高敖曹,立而不跪。
高敖曹:公既城破兵敗,何不投降?
泉企嗔目叫道:我雖力屈被執,非心服也。
高敖曹賞其剛烈不屈,笑而釋之,由此以禮勸降,命杜窋代其為洛州刺史。高敖曹攻陷上洛,又欲進兵藍田關之時,竇泰兵敗訊息忽然傳來,丞相高歡所派令使隨後亦至。
來使暗傳丞相高歡之囑:竇泰全軍既沒,軍心恐有浮動,公宜速還。但因路險賊盛,將軍可棄三軍,隻身而歸可也。
高敖曹雖得丞相密令,但不忍拋棄眾將,遂率全軍力戰而還。
降將泉企、泉元禮父子隨營而退,次子泉仲遵因傷重難行,留於上洛。泉企密誡二子:為父生平誌願,不過為一令長足耳。幸逢聖運,位亞台司,乃為刺史重職。今爵祿既隆,年齒又暮,被擄敵國,前途夷險,抑亦可知。汝等誌業方強,足堪立功報效朝廷。且忠孝不可兩全,此去鄴城途中宜各為計,勿相隨陷於敵寇之手。但得逃脫回來,汝等亦當致力本朝,為父便無餘恨。此後努力奉侍朝廷,不得因為父在東魏,遂虧臣節。爾其勉之!
二子泣拜領命,泉仲遵既在上洛養病,泉元禮隨高敖曹東歸鄴城。元禮因父有言在先,便於東歸途中隨時留意,終得尋機逃還上洛。
泉、杜二姓雖皆為上洛土豪,但經過高敖曹征伐一事之後,鄉人皆輕杜氏而重泉氏。泉元禮逃歸之後,與弟仲遵陰結本城豪右,襲殺杜窋,再舉城複降西魏。
西魏孝文帝詔命嘉獎,以泉元禮子孫世襲洛州刺史。
泉企自此被羈於東魏,終身不得返鄉,最後卒於鄴城。
高敖曹經一路奮力拚殺,終於透破西魏重圍,帶全部兵馬退回。每當衝陣之時,高敖曹必要一馬當先,故身中流矢多處,突圍後傷勢嚴重,躺於車中。
諸將繞車衛護,無不下淚。高敖曹自謂不治,對部將說道:我自隨丞相鄴城起兵以來,南征北戰,殺敵無數,今死於沙場,並無遺憾。隻可惜不得見我四弟季式,官封刺史。
說罷昏厥,被諸將載歸。
高歡得知高敖曹臨危此語,立即任命高季式為濟州刺史。不過高敖曹命大,幾度昏厥複蘇,終未斃命。將息數月,竟傷好如初,且不損武藝,仍能上馬馳驟,勇力不減。
高歡不勝之喜,使任軍司、大都督,統領七十六位都督,與侯景、任祥在虎牢練兵。
小關之戰至此結束,西魏軍完勝。東魏大將竇泰陣亡,損失慘重。
高歡在晉陽命全軍掛孝,為竇泰致祭舉喪,厚加殯葬。表奏朝廷追贈為大司馬、太尉、錄尚書事,諡號武貞。
字幕: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西元五三七年,關中大饑。
宇文泰乘勝用兵,攻占弘農,取倉廩以給軍食。休養五十餘日,軍士體力方得稍複。
高歡乘此之際,為與竇泰報仇,親率大軍二十萬兵出晉陽,進攻西魏。又令高敖曹率兵三萬出河南,以為接應。
謀臣薛琡諫道:關西大饑,人以樹皮草根為食,宇文泰故冒死去攻弘農糧倉。今我隻需以大軍圍住弘農,將其軍民逼進關內,西魏求戰不能,求糧不得,不是餓死,即生嘩變。何勞丞相深入險地,冀望戰場僥幸之勝耶?
高歡不聽,堅持出兵。
侯景進言:不如分前後兩軍相繼而進,互相照應,避免一戰失利,不致全軍崩潰。
高歡亦不聽從,乃率軍自壺口經蒲津渡黃河,進屯許原西,直指長安。
宇文泰聞報高歡又來,親率萬人自弘農回師渭南,征召諸州之兵迎戰。為阻東魏軍逼近長安,不待州兵齊集,即令架橋渡河,進至沙苑,與東魏軍僅距六十裡。
雙方各自紮住人馬,分彆派出信使,約期決戰。
宇文泰親自出營,仔細看過戰場地形,複派部將達奚武帶領數騎,前往偵察敵情。
達奚武領命,率領兩個隨身侍衛,改扮成東魏軍士戎裝,一陣風似地去了。
宇文泰看過地形,成竹在胸,喚過大將趙貴:卿可率五千步兵,皆持短刃,在沙苑以東十裡渭曲葦叢中設伏,聽我擊鼓為號,齊出伏擊。
趙貴:葦叢中泥濘不堪,如何必於此處設伏?
宇文泰笑道:將軍不知,兵法雲出其不意,無有不勝。我選於此處設伏,除蘆葦高密能儘伏步兵大軍之外,亦因此處地形逼仄,葦深土濘,不利於東魏騎兵展開作戰也。
趙貴大悟,應命去了。
宇文泰安排伏兵已畢,便親帶兵出迎,自為中軍背水列陣以待。
回顧不遠處河灘上樹林掩映,其地儘為砂礫,利於騎兵奔馳,心中一動,又喚過部將李弼:我分給你騎兵四千,作為奇兵置於右翼,藏於樹林之中。聽我號角之聲,便從側翼殺入敵軍陣中,截斷其軍,使其不能首尾相顧。
李弼應諾,亦領命去了。
此時中軍隻餘二千老弱,皆都衣甲不整,軍哭破損。宇文泰命就地露營,來日大戰。
次日平明,達奚武偵察而回,叩營還報:末將三人化裝成東魏軍士,昨日傍晚混入高歡營內,偵知其軍中口令。查明高歡軍中部署,如此如此,返回複命。
宇文泰奇道:彼軍中諸將,竟無懷疑卿者乎?
達奚武答道:某隻管昂首揚鞭,假作巡營督察官,將其各部軍營都轉了一圈,看見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紀兵士,還上前舉鞭亂打一頓。轉了個通宵,並無一人懷疑。
宇文泰大笑,心中已有計較,乃命擂鼓聚將,分撥已定,下令列陣迎敵。
說話之間,隻聽馬蹄雜踏,震動河嶽,高歡引眾大至,在沙苑渭曲對麵列陣。三通鼓罷,雙方分彆射住陣角,留出中間三百步空地以為戰場。
東魏兵將見西魏軍少兵弱,不由信心大增,各欲衝陣,以建大功。
都督斛律羌舉忽向高歡建議:丞相不可急於交鋒!其隻有三二千兵馬,若非有計,怎敢與我二十萬大軍相持?丞相不如引軍在此與之相持,末將分精騎數萬,去襲長安。
高歡:今觀勝負之局已定,何必多此一舉?
斛律羌舉:即便我軍獲勝,宇文泰敗回長安,據城而守,不得全功。今宇文泰既被我軍牽製於此,長安必定空虛,可一戰而下。敵巢既破,宇文泰可不戰可擒也。
曆史真相:若是高歡納此奇計,則西魏必亡,東魏複可統一江北。當時從地勢上觀之,高歡軍在西,宇文泰軍在東;而長安亦在西邊,其時已成兩軍互斷對方歸路之局。而其南邊就是渭河,構成天然行動障礙。此時高歡若分兵沿渭河西進長安,必然破城,宇文泰無計可施矣。前有東魏十餘萬主力大軍對峙,宇文泰欲從戰場撤走回救長安,談何容易?且軍陣一動,局麵必然不可收拾。無奈高歡為前番分兵致敗所驚,仍不肯從。
高歡雖不願分兵,但其臨陣常有奇計,此刻見蘆葦草深,於是突發奇想,對諸將說道:諸公請想,相比分兵襲擊長安,與在此地火攻相比,何則穩妥?我軍在西,宇文泰軍在東,今乃隆冬十月天氣,西北風烈,燒之如何?
話音未落,身側眾謀士無不動容,齊稱妙計。
高歡大喜,便欲下令,忽惱了身後二將,齊聲說道:丞相不可!
眾人看時,見是定州侯景與猛將彭樂。
侯景見丞相看向自己,於是揚聲叫道:宇文泰另立朝廷,分裂魏國,其罪滔天,豈可如此便宜燒死?今其兵少,一鼓便可擒之,付以廷尉,定車裂之刑,以儆叛臣可也。便請丞相下令,末將願為先鋒,擒此逆賊!
曆史真相:侯景此論,顯然彆有用心。因其自覺英雄無用武之地,如宇文泰被滅,則自己永無出頭之日。但若留宇文泰養寇自重,自己方有應時而起之機,故此不欲其被燒死。
高歡沉吟不語,又問彭樂:公謂火攻不可,卻是甚麼道理?
彭樂好飲,一路上已連飲半囊十餘斤烈酒,當時已是沉醉,在坐騎上東倒西歪答道:我等兵眾多出西兵十數倍,若是大火燒著,西風不起,豈非儘燒我軍?我二十萬大軍皆擁擠一處,旗甲刀杖皆易燃之物;彼皆騎兵,轉身即可逃走,我實無必勝之算。丞相不必空費火種,某請一支將令,率本部兵衝擊,必擒宇文泰來見!
此言方罷,身側諸將皆欲斬敵建功,齊聲道:彭將軍之言是也。我眾賊寡,百人擒一,何憂不克?便請丞相下令!
高歡為諸將士氣所感,揚鞭大笑,向前一指:如此爾眾即可鳴鼓,群起而攻之!
諸將各欲爭功,未等列陣,便爭相率部進攻。
宇文泰見東魏軍輕敵如此,當即下令擊鼓吹號,全軍出擊。
趙貴聞聽鼓響,立即起於蘆葦叢中,直插入東魏軍陣;李弼聽到號角,亦率鐵騎橫擊而至,衝撞東魏主力中軍,頓時將高歡大軍截為兩段,戰於沙苑。
這一場激戰非同小可!西魏兩路伏兵儘起,宇文泰率二千軍複又殺回,三麵夾擊。東魏軍直逞伸頭挨宰之勢,毫無還手之力。
從早至晚,河灘上人頭滾滾,屍體橫塞河道,東魏軍馬直被臨陣斬首六千,陣前倒戈投降者二萬餘人。西魏軍皆忘饑渴,可謂廢寢忘食,直追至河上,再次大破東魏後軍。
兩次混戰,共俘虜東魏軍七萬餘人,繳獲鎧仗十八萬件。東魏二十萬主力精銳,一戰損折過半。高歡連夜跨乘駱駝,逃往黃河西岸。
東魏全軍潰敗,諸將紛紛追隨高歡渡河,逃跑惟恐不及;惟有彭樂因為酒醉,絲毫不知懼怕,反引本部軍直殺入敵陣深處,呼喝酣戰不退。
西魏大將宇文護率部來迎,將彭樂圍裹在內,布陣十重。
彭樂部將見已入死地,拚力作戰,一時不分勝負。當時彭樂乘醉深入,雖然心內不懼,但手腳卻不似清醒之時靈便,幾番衝殺下來,便被敵刃刺得肝肚俱出,身受重傷。
彭樂大叫一聲,以手將流出肚腸重新納入腹內,扯斷身上戰袍裹住勒緊,複入陣而戰。
宇文護兵眾無不大駭,不敢攖其鋒芒,紛紛後退,自相踐踏,枕籍死者無數。
彭樂酒醒,忍不得劇痛,隻得殺出重圍而逃。此時西魏驃騎大將軍於謹率六軍皆至,李弼複率鐵騎橫擊,東軍不及渡河者皆棄兵投降。
太師賀拔勝亦從斜刺裡殺出,一直追到黃河邊,見走了仇人高歡,頓足嗟歎不已。
殺至申末酉初,夕陽如血,沙苑戰鬥結束。
宇文泰令自戰俘中挑選精壯二萬人,其餘五萬人皆令釋放,令將士每人在戰場上種植柳樹一株,以記戰功。於是設宴昆明池,為諸將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