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北魏永安二年,西元五二九年。
魏孝莊帝下詔,命濟陰王元暉業兼任行台尚書,統領丘大千等人鎮守梁國。三月壬戌,詔令上黨王元天穆討伐邢杲,命費穆為前鋒大都督。
元天穆奉詔欲行,忽聞北海王元顥來犯。於是召集文武商議,應以征伐何人為先。
鏡頭閃回,說明元顥來伐原因。
字幕:元顥,字子明,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北海平王元詳長子,孝文帝元宏之侄。
元顥少年時期意氣風發,父親死後繼承爵位,受封北海王,累次升遷為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徐州刺史,不久被禦史彈劾而除名。
孝昌三年,宿勤明達、叱乾麒麟聚眾造反,侵擾豳州、北華州。朝廷起用北海王元顥,使其為西道行台,率軍征討宿勤明達等叛賊。
元顥揮師轉戰前進,頻頻擊破叛軍,解豳、華之圍,以功增封食邑八百戶,進號征西將軍,授為尚書右仆射,不久又進遷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孝昌四年,元顥受命前往鄴城抵禦葛榮叛軍,恰逢爾朱榮攻破洛陽,廢黜北魏幼主元釗,發動河陰之變,大殺皇親宗室,致令朝局動蕩。
元顥為求自保,乃率部眾投降南梁武帝蕭衍,受封為魏王。
當年十月,梁武帝為造成北魏內亂,遂允元顥回國複仇之請,由飆勇將軍陳慶之率七千甲兵護駕,踏上北歸征程。由此首戰便克銍城,致令魏室震動。
閃回結束,書接上文。
上黨王元天穆問計眾將:天子命我征討邢杲,北海王又至,當以征伐何人為先?
諸將皆謂:邢杲軍力強盛,宜先討之,複以得勝之兵,南禦北海王元顥可也。
行台尚書薛琡卻道:愚以為不然。邢杲軍隊數量雖多,皆乃偷雞摸狗之徒,並無遠大抱負。元顥則是皇室近親,此番前來號稱義舉,其勢難測,應先滅除,否則必為大患。
元天穆難卻諸將眾論,兼且聞報元顥僅有數千人馬,勢孤力弱,不足為慮,乃決意先平齊地邢杲叛亂,於是率軍東進。
畫外音:元天穆隻道南梁軍少,卻未留意打聽帶兵者乃是陳慶之,以至作此決定,終致葬送北魏江山社稷,悔之不及。
字幕: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人,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親軍。
陳慶之雖因武藝絕倫深受武帝信任,但十數年使隨侍帝側,未建大功,世人不知其能。其後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方以帶兵有方,善撫軍士顯其治軍之才。
梁大通元年十月,陳慶之初次領兵,與領軍將軍曹仲宗進攻北魏渦陽。武帝蕭衍同時詔命尋陽太守韋放領兵,與曹仲宗等會師合擊。
韋放營壘未立,北魏散騎常侍費穆率軍突然到達。韋放僅有數百衛隊,但士卒殊死奮戰,以一當十,終將費穆軍擊退。
魏孝明帝元詡複派將軍元昭率軍五萬增援渦陽,前鋒抵達距渦陽城四十裡駝澗。陳慶之意欲前往迎戰,但韋放認為敵人前鋒必是精銳,恐其失利,影響全軍士氣。
陳慶之說道:魏兵遠方跋涉而來,定已疲憊不堪。且離我軍甚遠,必無防備,我趁其陣未列往擊,必當挫其銳氣。又出其不意,絕無不勝之理也。
韋放猶豫,不肯聽從其諫。
陳慶之見韋放膽小,冷笑出帳,集齊麾下二百輕騎,當眾說道:當年東吳大將甘寧以百騎襲劫魏營,何其壯哉!今魏兵遠來不備,且我聞其營寨附近樹林茂盛,故定不會夜出,正是天賜良機,使我與諸公建立奇功。諸公若懷顧慮,則我單騎獨往可也!
說罷綽刀上馬。二百騎士齊聲道:願隨將軍,水便水裡去,火便火裡行!
於是乘夜出發,不一時已至魏軍大營,隱於林中。陳慶之命兩個親軍下馬,潛蹤往探敵營,瞬時回報,寨中更鼓不明,燈火闌珊,轅門亦不設崗哨,果然絲毫無備。
陳慶之大喜,打個呼哨,二百騎似狂風般從林中突出,直至魏軍大營,以長矛挑開鹿角,自西門殺入,趁風放火。
魏軍遭遇突襲,一陣大亂,不知來敵多少,自相紛擾,各處尋盔覓甲,摸刀捉槍。
不料魏軍統帥元昭亦是個積年領兵老手,急命親軍擂鼓吹號,集合諸將,複命左軍將軍專門負責救火,不必理會作戰之事;再命前鋒將軍整頓本部人馬,出營列陣,以待敵人後軍前來破襲大營。乃自上戰馬,與諸將來尋劫營者廝殺。
然而不待元昭安排完畢,陳慶之率其二百精騎早已穿透魏軍左營,複自北營門殺出,殺敵數百,放起二三十處火頭。回顧自家兵將,不曾折損一人一騎。
待要整軍再闖營時,見敵人瞬間列陣齊整,亦不由佩服對方統率之能,遂打一個呼哨,引軍往回而走,親自拖刀殿後,從容而退,絲毫不亂。
元昭見對方退去,聞報隻有二百馬軍,不由大怒,急使前鋒將軍出戰,自帶親兵自後急追。往南追了十餘裡山路,看看趕上。
陳慶軍大喝一聲,又打一個呼哨,二百輕騎忽然一齊撥轉馬頭,迎麵直擊,複殺入魏軍隊中,各奮全力,猶如砍瓜切菜,望風披靡。
陳慶之一邊揮刀砍殺,一麵自報名道:我乃白袍陳慶之也!
魏軍初來乍到,地理不熟,因見兩側山林掩映,風吹樹響,且是夜間,更不知敵軍究有多少藏於暗處。不敢力戰,複返身而逃,擁塞道路,堵住元昭來路,不能前行。
陳慶之遂破其前軍,複斬首數百,緩緩回馬而退。魏軍震恐,不敢追擊,元昭隻得收軍回營。經此一戰,魏軍皆知陳慶之大名。
陳慶之引二百精騎返回本寨,又與各軍連營西進,背靠渦陽與魏軍對峙。
將近臘月,傳來魏軍在梁軍陣地之後修築營壘消息,梁軍軍心開始動搖。曹仲宗等恐怕腹背受敵,便欲撤軍。
陳慶之豎立天子節仗於軍門,向各位主將慷慨陳詞:我等來此逾年,耗費軍資巨大,隻為聚集一處,搶劫而已乎?諸公皆欲退兵,豈為上報朝廷養士之恩,下為建不世功名哉!我聞置之死地而後生,需俟敵軍聚集,後與之決。我有天子密詔,諸公將欲抗旨耶!
曹仲宗等不知虛實,於是聽從其意,不複敢議退兵。
當時魏軍建築城塞十三座,以此控製梁軍。陳慶之重施故伎,乘朔日無月,借疏星夜色掩護,再次出動騎兵突擊魏軍,至天明時連克四個營壘。
北魏渦陽戍主王緯聞訊,以為梁軍援兵大至,遂以全城降梁。
當時魏軍其餘九城,兵甲猶盛。韋放便在投降魏軍中挑選三十餘人予以釋放,讓其回去,到魏軍各營壘報告渦陽陷落消息。陳慶之則率軍跟隨被釋魏軍士卒之後,擂鼓呐喊攻擊。
魏軍所餘九座城堡先聞陷城驚訊,後又遭梁軍淩厲攻擊,便各無鬥誌,先後潰敗。
梁軍乘勢追擊,大敗魏軍,俘斬甚眾,渦水為之斷流,又降各城壘中三萬餘人。
梁武帝聞報大喜,詔令以渦陽之地設置西徐州,梁軍乘勝進至城父。
陳慶之振旅還師,梁武帝聞說其數度戰績,不由讚道:卿真乃孤之子龍也。
於是滿朝皆以趙雲視之,呼為白袍將軍。
北海王元顥降梁,並請梁朝出兵為拓跋宗室複仇,梁武帝許之,遂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七千護送元顥北歸。
閃回結束,由此書接前文。
元顥聞魏師東去,不由大喜,乃與陳慶之乘其空虛,從銍城進發,先率軍攻占滎城,隨後進至睢陽,來攻梁國城。
魏將丘大千率眾七萬分築九城,抵禦梁軍。
陳慶之率兵攻打,從辰至申,攻下三壘。丘大千大懼,率本部數萬大軍並梁國九城請降。
元顥大喜,見以七千破敵七萬,不謂陳慶之善戰,反以為得天之助,遂迫不及待登壇燒柴禱告,在睢陽城南登基即魏天子位,並改年號為孝基。
因陳慶之一路征戰之功,封其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陳慶之自謂身為梁臣,因此固辭不受。
魏孝莊帝聞說梁國已陷,急詔命濟陰王元暉業為帥,率羽林軍二萬來援。元暉業遂進屯考城,四麵環水,守備嚴固。
陳慶之聞說魏國援軍到至,毫不驚慌,命部下在水麵築壘,攻陷其城,全殲二萬魏兵,並俘元暉業,獲輜重七千八百輛。
梁軍乃乘勝直趨大梁,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
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虎牢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顥占據梁國,命陳慶之繼續督軍西攻滎陽。
魏左仆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七萬守滎陽,以拒梁軍。
魏軍兵鋒甚銳,更兼滎陽城堅,陳慶之強攻不克。當時上黨王元天穆已攻破邢杲,率其大軍將至,先遣驃騎將軍爾朱兆領胡騎五千、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九千,增援楊昱。
又遣右仆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一萬,進據虎牢。
至此魏軍共計三十萬人,對七千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兆相繼而至,魏軍旗鼓相望,連營似海。
鏡頭閃回,敘述元天穆東征北海邢杲經過。
邢杲其人出自河間大姓,部曲甚盛。孝昌三年,北魏河北主力軍被葛榮擊敗,河北豪強帶其宗族、鄉裡、部曲紛紛南渡,邢杲也隨之來到青州北海郡。
朝廷為安撫流民,下令流民所聚之處設置河北僑郡縣,即令豪強充當守宰。
邢杲不堪守宰欺壓,遂率部曲造反。
河北流民因受青州土著豪強欺淩,早已懷恨在心,一聽到邢杲起兵,頓時風起雲湧,遠近奔赴。邢杲乃於北海自稱漢王,年號天統,不到旬月時間,竟發展到十餘萬部眾。
北魏朝廷命征東大將軍李叔仁統率軍隊,討伐邢杲。雙方交戰多次,相持不下。
此時北魏朝廷正欲全力撲滅河北義軍,爾朱榮、元天穆、楊椿等名將皆在河北,山東地區相對空虛。邢杲起義次月,泰山太守羊侃亦起兵反魏,加劇山東局勢惡化。
羊侃起兵,從兄兗州刺史羊敦據城抗拒。羊侃攻城不下,遂在周圍築壘,進行圍困。
北魏朝廷此時無力對付山東流民之亂,隻好安撫羊侃,命為驃騎大將軍、泰山公、兗州刺史。未料羊侃當場斬殺北魏使者,拒不接受朝廷任命。
招撫羊侃不成,魏帝又派征虜將軍韓子熙招降邢杲。
邢杲先是詐降,繼而重創魏軍,在濰水又大敗李叔仁。
此時北魏已鎮壓河北義軍,即命行台尚書左仆射於暉等率數十萬大軍,開赴山東,進攻羊侃於兗州瑕丘。羊侃向南梁求援,但於暉團團圍住瑕丘,內外十重,梁軍無力接應。
羊侃營中糧絕,隻得率軍突圍南下,且戰且行一日夜,終於脫離魏境,進入南梁。
於暉擊敗羊侃,大軍立即轉頭進攻邢杲。
就在此時,葛榮餘部韓樓再度起義,占據幽州。於暉部將彭樂率部逃亡,投奔韓樓。於暉不敢進軍討伐邢杲,率部退回。邢杲乘機西進,攻占濟南。
北魏朝廷聞報大驚,急令上黨王元天穆率兵討伐邢杲。
永安二年四月,邢杲一戰而潰,在濟南兵敗被俘,被送往洛陽斬首。元天穆這才率得勝之軍,前來圍攻陳慶之梁軍,以解滎陽之圍。
閃回結束,兩軍就此交鋒。
陳慶之久攻滎陽城不下,又見魏兵四集,遂對部下諸將說道:我等自離建康到此,沿途屠城略地,諸公皆殺魏國平民無數,與元天穆乃是不共戴天仇敵。今我隻有七千人,敵有三十餘萬,若是就此退兵,魏軍自三麵兜截而來,如何逃得?且我等皆為南軍,不能與北人騎兵在平原交鋒,其勢甚明;今宜破其城壘以守,等待天子發兵來援,方為萬全之策。諸公且勿自相猜疑,宜聽我令而行。
諸將聽罷,因前番有七千破七萬戰績,皆信主將之能,於是齊聲應諾,再無二心。
陳慶之見諸將齊心,知道可與魏軍決戰,於是上馬引軍出營,親自擂鼓攻城。
隻一通鼓罷,梁軍勇士宋景休、魚天湣率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登,繼而奪其城門,放下吊橋。陳慶之急率中軍一湧而入,於是攻占榮陽,俘虜守將楊昱。
元天穆等諸路兵馬皆至,分彆領軍前來圍城,水泄不通。
陳慶之乃留六千軍士守城,自率三千精騎出城背池而戰,複又擊破魏軍圍攻。
魏將魯安在陣前倒戈投降,元天穆、爾朱兆等皆棄其眾,獨自帶領從騎逃跑。陳慶之乃儘驅魏軍散眾,收繳散棄輜重以充滎陽儲備,得牛馬穀帛不可勝計。
在城中歇兵五日,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接戰,棄城而逃,梁軍遂俘魏東中郎將辛纂,繼而進逼京師洛陽。
魏孝莊帝元子攸聞報虎牢關失守,大驚失色,見京中已無可用之兵,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出洛陽,逃至長子。
北海王元顥遂入洛陽,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出降。元顥登臨太極殿,改年號為建武,大赦天下,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其餘北魏舊部升賞有差。
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兵入梁、宋。
陳慶之聞知,率軍東出洛陽掩襲,兵鋒所到之處,魏軍複不堪一擊,望風皆降。
元天穆為陳慶之所逼,打算北渡黃河,便對行台郎中、濟陰人溫子說道:公想去洛陽,還是隨我北渡黃河?
溫子答道:今因虎牢失守,天子才如此窘迫。元顥新來,民心未定,明公如去攻擊,定會成功。平定京邑之後,再奉迎皇帝大駕,此乃齊桓、晉文之舉也!大王舍此不為,卻要北渡黃河,臣竊為惜之。
元天穆深以為然,但不能采納,於是率軍渡河,以避陳慶之兵鋒。費穆攻虎牢即克,忽聞此信,以為再無後繼之力,遂向陳慶之投降。陳慶之進擊大梁及梁國,複攻占之。
陳慶之以七千之眾,從銍縣直至洛陽,前後作戰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無不皆克,所向無敵。因其與部下皆穿白袍,洛陽城中童謠故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楊椿當時在洛陽,弟楊順為冀州刺史,侄楊侃為北中郎將,皆跟隨孝莊帝流亡河北。
元顥忌恨楊椿,但懼其家世顯赫,擔心失去眾望,故未敢殺之。
有人勸說楊椿:今洛陽陷於北海王之手,公為其素日所忌,尚留洛陽,危乎殆哉!
楊椿說道:我家老小百口,能逃到何處?隻有聽天由命罷了。
元顥後軍都督侯暄鎮守睢陽以為後援,北魏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聞知,率軍急速前往睢陽,包圍侯暄,晝夜猛攻。戊寅日,侯暄突圍逃走,被北魏軍擒殺。
元顥未知退路已絕,尚命黃門郎起草檄書給孝莊帝:朕泣懇梁朝發兵,誓在向爾朱榮問罪。我所獲民土,皆取自爾朱榮,本不屬卿所有。今如上天助我成功,則大魏可再次中興;若不能,則對爾朱榮謂福,於卿為禍。卿若率眾歸降,榮華富貴可保,仍不失封王之位。
寫罷檄書,卻不知孝莊帝何在,於是遍發中原諸郡。
齊州刺史、沛郡王元欣接到元顥手詔,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北海王和長樂王皆為皇室近親,皇位並未落入外人之手。孤欲接受元顥詔敕,諸位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