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華堂,賓主儘歡。
石越見此,心中有數,遂在席間盛稱慕容評之德,並讚燕主之仁。
慕容評大喜,自以為得計。尚書郎高泰私下諫道:某觀石越言語虛誕而目光視遠,乃觀釁之態,其主必伺隙而有所圖謀。太傅宜耀兵強馬壯,以折其謀,何乃示之以奢?
慕容評聞而不悅,不聽其諫。高泰見此,次日便稱病離朝,還歸故裡去了。
尚書左丞申紹不滿太傅治政,上疏朝廷:天下未寧,西有強秦,南有遺晉,皆為敵國,以俟我國之隙,無時無刻不欲圖之。陛下宜精選守宰,並官省職,存恤兵士家眷,使公私兩遂,節抑浮靡,愛惜用度,賞必當功,罰必當罪。如此則東晉桓溫、西燕王猛可勝,兩國可為我所取,豈但保境安民而已哉!
奏疏複落慕容評之手,不予回複。
石越在鄴城盤桓十數日,四處拜客應酬,遍訪燕國朝中權貴,儘觀其國釁蔽,於是辭彆慕容評,複拜彆燕王,還歸本國,回報秦王。
苻堅聞報大悅,決意伐燕,問於王猛:燕國慕容評攬政,極儘豪奢,不問兵事;又用人唯親,上下離心,其國可伐矣。奈我既與其結盟,師出當以何為名?
王猛笑道:出兵之由,尤其現成。前番請我出兵相助之時,燕王允晉兵退後許我以虎牢關以西之地,今遣使討之,其必反悔。廢諾悔約,不攻而何?
秦王大喜,於是再遣石越複返鄴都,索取燕王所許之地。
燕王與慕容評商議,自然不舍,於是遣使與石越同至長安,呈國書於秦王:前番所許,乃使臣失其辭也。自古鄰國分災救難,理之常事,豈可輕易以國土酬之?
秦王觀書,故作大怒,當場將國書撕碎,令斬來使。
王猛急勸: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況盟國之間乎?
於是燕使被亂棒打出,抱頭鼠竄,回報燕主去了。
燕使既出,秦王笑不可抑,對王猛道:先生神算,常人不及。我欲出兵伐燕,彼國主便將出兵口實親自送上門來,其聽話如此,莫非亦先生所教使之耶?
王猛亦大笑,於是親撰討燕檄文,然後請旨出朝,親引大軍五萬東出伐燕。
出兵之前,忽思前因屢勸秦王誅殺慕容垂而不肯,於是思得一計,故請慕容垂之子慕容令從征伐燕,兼為向導官。秦王不疑有他,欣然許之。
王猛得到秦主許可,卻又秘而不宣,突然造訪冠軍將軍府,來向慕容垂辭行。慕容垂留住飲酒,賓主宴歡,約為兄弟,親熱十分,不分彼此。
酒至半酣,王猛笑謂慕容垂道:此去因是伐兄故國,故秦王恐我兄為難,便命小弟勉為其難,代為領兵,未知勝負如何,幾年方回。既我二人已為兄弟,則兄長臨行何以贈我,以為軍旅之次,睹物思人耶?
慕容垂是個直性漢子,不知王猛欲為陷害,聞此遂解肋下佩刀贈之,說道:此刀隨愚兄征戰南北二十餘年矣,就贈賢弟。
王猛受而佩之,酒罷告辭而去。
來日五鼓,秦王親至城外相送,王猛祭了大旗,率步騎精兵五萬,以梁成、鄧羌為將,慕容令為向導官,浩浩蕩蕩殺奔洛陽。
燕國洛陽守將乃是燕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築,聞秦軍大至,急使人回朝搬兵。燕主慕容暐覽武威王告急之書大驚,急宣太傅商議拒敵之策。
慕容評奏道:陛下高枕無憂,臣自遣兵點將,去救洛陽,並退秦兵。
於是點起精兵二十萬,親自掛帥,以樂安王慕容臧為先鋒,來救洛陽。慕容臧進駐新安,卻先發一萬步兵,進屯滎陽。
王猛聞報,不由笑道:此真是癡兒學用兵,笑煞薑太公。
乃遣梁成及鄧羌各引五千兵前往,急趨滎陽之北迎之,一陣便將慕容臧殺得大敗。
樂安王首戰受挫,此時複又懼敵如虎,不敢支吾,急引新安大軍敗回鄴城。因為逃得勁疾,反而衝動慕容評後續援軍,一齊返身敗退。
武威王慕容築被圍洛陽,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及聞慕容臧大敗而回,隻得開門出降。
王猛引兵入城,遂得洛陽,關東大震。
洛陽既下,王猛命大軍休整三日,其間遂令心腹秘密尋訪慕容垂故時親隨,遂訪得舊日侍衛金熙於坊間,引入帥帳來見。
王猛先以金熙家眷性命脅之,後又贈以厚金,威逼利誘,定下栽害慕容垂毒計。
金熙全家性命握於他人之手,此時不容不從,於是依照王猛所教計策,持慕容垂臨行前所贈佩刀,前往慕容令帳中,以刀示之。
慕容令見金熙持父佩刀前來,不由大驚,便問:你這是從何而來,有何話說?
金熙:小人是奉主公之命,自長安而來,向少主傳說幾句要緊口信。因恐少主不信,主公特賜小人持此寶刀,以為證據。
慕容令:我父命你傳甚口信?
金熙:主公因寫書不便,故命我牢記口信,對少主說知。彼雲我父子當初來投秦國,是萬般無奈之舉。今觀王猛疾我父子如仇,屢有相害之意,而秦王寵信王猛,今後一旦反目,我闔家休矣。今可趁秦軍攻燕之際,你我父子複歸故國,將功贖罪。你可尋機先回鄴城向天子投誠,為父亦借圍獵之請,率全家東還。
慕容令雖然多智,疑慮不定,但見來者果是父親故舊親隨,且又言之鑿鑿,無可驗其詐偽,隻得受父佩刀,連夜出營,走奔燕國。
王猛早就派下暗哨,聞報慕容令中計而去,心中大喜,於是急修書遣使送至長安,呈遞秦王,訴說慕容令棄軍逃燕反狀,又故令慕容垂得知。
慕容垂聞說兒子叛逃,不由大懼,隻得率全家趁夜東逃,至於藍田。
秦王苻堅得到王猛奏疏,又聞報走了慕容垂,於是急遣心腹帶兵追之,並囑令好生請冠軍將軍回來,不得刀兵相見。
心腹領命追至藍田,見到慕容垂,言明秦王相請之意,並再三說明並無相害之心。
慕容垂因見全家婦孺皆在秦國境內,自料無法脫身,隻得心懷戰怵,隨使者複歸長安,來見秦王,跪地請罪,聽天由命。
苻堅先釋其全家回府,又置酒相待慕容垂,勸慰道:卿因家國失和,委身投朕,乃朕之幸也,豈肯相疑?令賢子複歸燕國,亦乃是心不忘本,亦人各有誌,非為過也。然燕國將亡,豈賢公子一人能令其複存?惜其此去,徒入虎口,於事無補。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為過懼,而狼狽如是乎!
慕容垂見秦王如此推誠相待,淚如雨下,拜彆回府,安居長安如故,不生遁逃之心。
慕容令還國,未至鄴城便被守令捉住,禁於沙城,令人嚴加看守。
王猛即得洛陽,知道伐燕大計非一日之功,乃使鄧羌留守金鏞,桓寅屯守陝城,自引軍還於長安。
秦王犒賞三軍,並設盛宴與王猛賀功,命群臣陪酒,慕容垂也在座中。
此時方知慕容垂複被秦王追回留住,不由暗歎:想是其命不該絕,天意難違。
於是隻得暫寢繼續陷害之事。
秦王詔拜王猛為司徒,錄尚書事,封平陽郡侯。王猛固辭道:今燕、晉尚未平定,戎車方出,始得一城,若遽受三職之賞,若複克殄二寇平定天下,則何以加封?
苻堅笑道:苟不使卿稍抑朕意,則何以顯卿之謙光之美哉!
遂暫罷司徒、尚書之封,隻給金帛重賞。
慕容令在沙城聞說秦軍退兵,而父親不見歸國,已知是中了王猛離間之計。自忖終不能免於慕容評誅戮,於是密謀起兵複反。
因沙城中屯守數千人皆為父親舊部,於是加以厚撫,引眾東襲威德,下而據之。
周圍諸屯守兵聞說吳王公子慕容令起兵,群起而應。幼弟慕容麟聞兄長在威德,亦引部從五百人從龍城奔來相見。
慕容令既問其弟:威德太小,且乃四戰之地,不足以屯軍。龍城乃北部重鎮,我欲取之;弟從龍城而來,可知彼處虛實如何?
慕容麟:龍城守將乃渤海王慕容亮,隻有五千軍駐守,取之是也。但龍城堅固,易守難攻,我兄無攻城之具,急難得下。不如小弟潛歸龍城,與兄裡應外合,打開城門應之。
慕容令毫無懷疑,即派弟潛歸,並約好日期,來日計取龍城。
慕容麟見兄長聽信己言,心中大喜,遂複留五十人與兄,令為向導,慕容令喜而納之。
慕容麟回至龍城,即刻入見從兄渤海王慕容亮,出賣親兄慕容令,說如此如此,某已安排奸細在慕容令身側,來日必能斬之。
慕容亮大喜,二人計議已定。
數日之後,到約定之期,慕容令果然率軍前來,攻打龍城。
慕容亮引兵出城迎戰,不敵慕容令之勇,隻一陣敗回城內,扯起吊橋,閉門不出。
當夜,慕容麟引部從登上城樓,依照事先約定信號,點燃三堆篝火,令人打開城門。
慕容令在城外見到篝火,知道兄弟已經得手,不由大喜,遂親引軍前來奪城,使慕容麟所留五十名騎兵緊隨身後。
待到城下之時,隻見城門大開,一個守軍也無。慕容令愈信兄弟誠心助己,遂將馬一縱,直入城門。那五十騎隨之而進,身後步軍跟入不及。
慕容令方入甕城,忽聽一聲炮響,火把大舉,照如白晝。
慕容亮引軍三麵排開,將慕容令及五十騎圍在當中,笑道:叛國之賊!你今自投羅網,已入我甕中,還有何說?
慕容令大驚,高聲喝喊:我弟慕容麟何在?
話猶未了,身後一人應聲答道:奉慕容麟之令,殺你之人在此。
人隨話到,刀隨人落,已將慕容令揮於馬下,瞬時身首異處。
來者非彆,正是慕容麟所留五十騎中首領,自也武藝不俗,刀法精奇。
慕容麟在城上見斬了兄長,這才下城言道:父親向來寵愛於你,說你足智多謀,遠非我等兄弟能比。今日如何,還不是死於我手?
慕容亮聞得此語,厭恨不已,不去理他,隻將手中大刀向空中一舉,代替軍令,引三千部眾殺出城外,將慕容令首級高挑於旗杆之上,向城外諸軍叫道:慕容令謀反,已被斬殺!爾等還不歸降,更待何時?
眾兵見果是主將首級,不由一哄而散。
畫外音:王猛一生光明磊落,所用之計亦都堂堂正正,唯因妒忌苻堅對慕容垂寵信,用此離間之計害之,算得上是陰毒至極。故亦因此傷了陰德,致令自己折卻不少壽算,英年早逝。論說此計必是百發百中,絕無失算;爭奈秦王苻堅乃寬容愛才之君,竟至對慕容垂推誠相待,絕不信其造反,方未中計,留了慕容垂一命。即便如此,以慕容令之聰智,畢竟還是終未識破,複又攤上這樣一個奇葩兄弟,可歎身死。王猛毒計如此,乃其一生之短。
鏡頭轉換,按下秦燕,複說東晉。
秦王派王猛伐燕,攻克洛陽,消息早已傳至江南。
晉大司馬桓溫聞報,急聚部下問道:秦國伐燕,公等以為究竟如何?
司徒長史車胤道:鄴必亡矣!我之家屬皆在河北,茲亦將為秦虜。
桓溫驚問:公何如此言之鑿鑿?
車胤答道:某嘗學星占,且好驗古。昔吳國伐越,史墨曾道:“不及四十年,越必吞吳,隻因越得歲星臨照。”杜預注道:“此年歲星在吳、越分野,而吳先興兵,故受其殃。”其後越果滅吳。歲星乃東方木精,蒼帝之象,所在之國不可伐,但可以伐人。今福德在燕,而秦興兵伐之,必滅其國。然秦雖得誌,而燕國複興,亦不過一紀之間耳。
桓溫雖通易卜之術,但聞車胤妙論,便即無語以對。於是又問郗超:若果如車公所雲,今王猛伐燕,則勢在必得。倘其破燕,必有窺覦江南之意,我則以何計防之?
郗超:可發徐、兗二州民夫,築長城於揚州廣陵沿江之地,明公親率重兵鎮守廣陵,則秦雖有百萬之眾,亦不能飛渡。便是當年曹操、曹丕父子,亦隻能望而興歎者是也。
桓溫因前番不聽郗超再三勸諫,以至北伐大敗,一直深自愧悔。此時聽罷此計,深然其妙,即遣使發徐、兗二州役夫兩萬,使築長城於廣陵,未經百日而就。
桓溫觀長城於江上,心甚喜悅,於是引領眾將徙鎮廣陵,以防秦軍來犯。
當時長城雖修築完成,但因征役頻繁加之癘疫並發,民夫死者近半,因此百姓無不怨嗟,於前番北伐兵敗之後再次歸罪於桓溫。
時有秘書監孫盛字安國,奉晉簡文帝之命作《晉春秋》,直書時事。因見桓溫枋頭之敗,又作廣陵長城,使百姓苦役難當,於是直書其事於《晉春秋》之中。
桓溫聞之而懼,喚從事王珣前去長沙巡按,收孫盛父子前來。
王珣領命,帶隨從至於長沙,稱孫盛收受百姓賄賂,以檻車收其父子送至廣陵。
桓溫私見孫盛,問道:卿作《春秋》,貶我不堪。某與你向來無仇,何敢直書我失!
孫盛毫無懼色,昂然答道:我作《春秋》,乃奉天子之命,以正王法,安敢稍憑私意?昔韓信輔漢,亦嘗敗於楚軍;孔明佐蜀,亦曾敗於吳國。枋頭一失,不掩明公大功於國,何故因某直書,而發怒耶!
桓溫無辭以對,遂釋其綁縛令出。
卻留其子孫放於帳中,說道:枋頭一戰,委曾失利,但何乃如令尊所言如此不堪!若此史得以刊行於世,則卿之三族,恐不能保全。卿且回見令尊,慎思議之。
孫放駭然,再拜致歉:明公息怒,待某回去與家父說知利害,請其改易此段。
桓溫臉色稍霽,於是囑其改易放歸。孫盛父子還於長沙家中,孫放日思桓溫恐嚇之語,心驚膽顫,憂慮如焚。因知父性極其方嚴,不敢輕易啟唇勸諫。
躑躇數日,終於思得一計,便率諸弟子侄齊至廳堂,共請孫盛升坐,稽顙號泣於地:桓溫乃世之奸雄,儘人皆知。大人若不改書《春秋》中枋頭一事,則被其報複,我家百餘口必遭其害,死無噍類矣。
孫盛眼見子孫滿堂,皆為自己所累,亦甚哀憫,但不為所動,正色道:若改其事,則此史無用,後人將罵我百世。某寧死,決不更改!
孫放無奈,隻得私自改之,使人送書稿與桓溫閱看,桓溫方始轉怒為喜。
秦王苻堅聞說東晉在廣陵築城自守,並無北進之圖,於是大喜,再無南顧之憂,乃命王猛為帥,統大軍兵出長安,大舉伐燕。
大軍東行,秦王親送至灞上,執王猛之手囑道:朕今委卿以關東之任,當先破壺關,平上黨,長驅直取鄴城。兵法雲迅雷不及掩耳,正此謂也。大軍前發,孤當親率萬眾隨後繼賢卿,舟車糧運水陸俱進,卿勿為後慮。
王猛拜謝道:臣仗陛下威靈,奉必成之算,蕩平殘胡,如風掃落葉,則不煩鑾輿親犯塵霧,但速敕有司諸官,早為布置鮮卑歸降之後,其降民分派居所可矣。
苻堅聞言大悅,即率百官而返。
晉太和四年,西元三六九年,夏六月。王猛率軍至於壺關,來征燕國。
燕國守將田明聞秦軍到來,引兵屯於城外拒之。
王猛命先鋒大將楊安挑戰,田明遂出營列陣,揚鞭罵道:逆賊,焉敢屢次犯我邊境!
楊安大怒,挺槍躍馬而出,鬥不數合,將田明挑於馬下。
燕兵大敗潰走,王猛大驅兵馬而進,奪了壺關,繼往北行,所過郡縣皆望風降附。九月,王猛一路高歌猛進,至於潞州。
燕王慕容暐聞報大驚,急使太傅慕容評舉傾國之兵,以四十萬大軍迎之。
慕容評乃舉全國之兵,至潞州先立營寨,聚眾將而言:我燕兵雖眾,而勇猛不如秦軍;則秦軍雖然精壯,糧草不如我軍。秦軍遠來,利於速戰,我兵有靠,利在堅守。今王猛既懸軍深入,我若持久以待,趁其糧儘擊之,秦兵不敗而潰。爾等宜各引本部堅守險隘,不許擅自出戰,違令者斬。
議罷喝令散帳,自去飲酒歇息。
便有部將不服,密報與燕主。慕容暐聞奏,遂使人至潞州大營,催令出戰。
王猛見慕容評堅守不出,笑道:此效司馬懿用疲軍之計,欲待我糧草吃儘退兵時舉兵掩之,冀獲不戰之勝也。區區伎倆,拾人牙慧,焉能瞞我?
遂令楊安自領一軍,前去攻擊晉陽。
楊安得令引兵而去,但因晉陽城高池深,久攻不下。王猛聞知,乃潛離中軍至晉陽相助,當日到了楊安軍營,令休聲張,先繞城一圈觀其地勢,已有計較。
當夜,遂令大將張蠔帶一千掘子軍,暗掘地道入於城中,後率五百敢死軍潛入,大呼斬關,於黎明時引秦軍進入晉陽。
守軍懵頭轉向之際便失了城池,大部作了秦軍俘虜,剩餘殘軍隻得運用三十六計之走為上計,連日帶夜不停,逃回鄴城。
王猛安排部將撫民守城,當日複又返回潞州大營,慕容評絲毫不知。王猛欲尋燕軍主力決戰,於是派出將軍徐成,令其前往哨探慕容評中軍所在,期以日中時回報。
徐成迷其方向,未能探得敵軍底細,至日昏而返。
王猛欲依軍令斬之,鄧羌急至營求情道:徐成乃羌族悍將,久隨我主。今雖失機當斬,願公敕之,令其效死戰以贖前罪。
王猛冷笑道:某初投秦王之時,連宗親諸王尚且不懼,連殺二十餘人。徐成區區一介武夫,某何愛之?明日午時三刻必斬,公勿多言。
鄧羌色變,拂袖而去。
次日一早,鄧羌嚴鼓勒兵,將欲來攻王猛中軍大營,以救徐成。
王猛大驚,急令放了徐成,使其還於鄧羌之營。
鄧羌於是釋其部眾,前來中軍向王猛謝罪。
王猛執鄧羌之手而笑言道:某昨日之語,是相試將軍耳。今觀將軍對於部將尚且如此情篤,況對於國家君王乎?
那鄧羌是個直性漢子,聞王猛能如此虛己待人,於是再拜認罪,誠心歸服其管。
王猛設酒待之,問道:將軍向處關中,頗知燕國君臣底細,可知那慕容評為人如何?
鄧羌答道:據某所知,慕容評乃貪鄙之徒。自其攬政,障固山泉,鬻樵及水,積錢帛如山,士卒怨恨,皆無鬥誌。
王猛大喜道:既是如此,燕軍雖四十萬眾,又何懼焉!
即喚將軍郭慶帥入帳:將軍可率輕騎五千,趁夜抄出慕容評大營之後,放火燒其後營。
郭慶帥領命依計而行,果趁夜儘焚燕軍輜重,火光衝天,鄴城雖在百裡之外見之。
慕容暐聞潞州大營火起,急問是何緣故。
近侍出宮打聽明白回報:隻因太傅障固山泉,鬻樵及水,積錢帛如山,士卒怨恨。既引軍出征,儘帶家財輜重而往,被秦軍偵知,派兵燒之。
慕容暐遣使持詔至營,責備慕容評道:國家府庫之積,朕與王共之,則何憂於貧?若國家一旦喪亡,王既持財帛如山,將何所置乎?詔命悉將財帛散於軍士,急令出戰。
慕容評聞詔大懼,遂命撲滅大火,將餘財分予將士,使人前去秦營約戰。
王猛笑道:不想一把大火,倒將這老烏龜燒出巢穴。
遂令陳兵渭源,與諸將相誓:王景略受秦王大恩,任兼內外之重,今與諸公深入賊地,當竭力至死,有進無退,共立大功,以報國家。得成大功,與諸公受爵於明君之朝,稱觴於父母之室,不亦美哉!
諸將聽罷,眾皆踴躍,願破釜沉舟,大呼競進。
次日兩軍並進,相遇渭源,各自隊圓,射住陣角,列成陣勢。
王猛望見對麵燕軍隊伍齊整,殺氣彌空,回顧鄧羌說道:某觀今日陣勢非同小可,非將軍不能破此勁敵,望將軍勉之。
鄧羌觀兵冷笑道:以某觀之,燕軍雖眾,皆土雞瓦犬耳。若公能以司隸校尉之職委我,此小可之敵,公無以為憂。
王猛見其於陣前勒肯,不悅道:此非我所能主,必須陛下許之方可。且此重職豈能輕易許之?若將軍破此強敵,則某必以安定太守、萬戶侯相授。
鄧羌不答,勒馬還退己營。此時對麵燕軍陣中鼓響三通,大軍進擊,兵交難解。
王猛見情勢危急,忙使傳令官前去召喚鄧羌迎敵,鄧羌卻佯病寢於帳中,不應其召。王猛震怖,急馳入鄧羌臥帳,從被窩裡一把扯起鄧羌,親將司隸校尉一職許之。
鄧羌聞此,嗬嗬大笑,乃從臥起,披掛已了,喚張蠔、徐成豪飲,各運長矛跨馬出營。臨戰之際,複令左右各將二壺美酒送至馬前,三人一飲而儘,精神百倍。
鄧羌顧顧謂二將道:今日一戰,成則同享富貴,敗則一死而已!
於是齊撒戰馬,各抖轡環,呼盧大叫,直衝入燕軍陣中。三騎到處,各挺長矛衝突直撞,燕將人迎人死,馬遇馬亡,如入無人之境。搴旗斬將,所向無敵,殺傷極重。
鄧羌於燕軍陣中隻尋主將而戰,到處尋覓對方主將慕容評帥旗。
燕將李已來迎,未至一合,被鄧羌挑於馬下;又殺入陣,遇著燕將吳進,戰上二十回合,複一槍刺中咽喉,立時了帳。
混戰一日,鄧、張、徐三人各殺燕國上將十餘人,偏將數十,步卒無算。燕兵雖多,不能當其勇猛,於是呼兄喚弟,回身便敗。
慕容評見前軍大敗,止喝不住,急引兵走還潞州西坪,收軍檢點人馬,見損折過半。正欲下令傳餐,鄧羌引得勝之兵追至,又大戰一陣,俘斬燕軍五萬餘人。
燕軍殘兵無心戀戰,各自望風潰逃,慕容評被殺得單騎逃命,被王猛大驅人馬,連更帶夜追到鄴城。離東門五裡外屯紮,次日大軍齊至,四麵圍住。
慕容評奔入鄴城,入見燕王慕容暐報說:秦兵強盛,不能抵當,致被其殺傷眾軍,臣僥幸逃脫回來,好不厲害!
慕容暐暗道:我聞敵兵隻有五萬,你領四十萬大軍,還好說甚麼秦兵強盛!
但此時不好多說,於是問道:似此怎好?
慕容評昂然道:陛下勿憂,臣便火速調撥人馬,堅守鄴都,待其糧儘擊之,必獲全勝。
言猶未了,各門軍士入報:秦兵已四麵圍城,鐵桶相似。
慕容評急急辭帝出殿,點兵緊守各門,不敢出戰。
王猛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紮住大營。因見鄴城牆厚池深,一邊打點攻城,一邊遣使回長安,向秦王報捷。
秦王聞報大喜若狂,遂使李威輔助太子監國,自率精兵五萬,使權翼為先鋒,慕容垂合後,浩浩蕩蕩奔赴鄴都。
前軍至於安陽,忽報三軍大帥王猛帶百騎由鄴城軍營而來,前來見駕。
苻堅急令請進,問道:昔在細柳營之時,周亞夫不出軍門迎接漢文帝,而將軍於大敵當前之時,遠離軍隊輕裝來迎於朕,是何意耶?
王猛答道:周亞夫不朝見皇帝,是為沽名釣譽,臣不重其為人。況燕國乃垂死之敵,釜中之魚,再無翻身入海之能,陛下不必過慮。臣所擔心者,乃是太子年幼,而陛下大駕遠出,倘使京城發生不測,則追悔莫及矣。陛下難道忘記,臣在灞上所說之言乎?
苻堅改容相謝道:未也。朕恐卿孤軍深入,鄴城堅固難下,兵不足用,故前來接應。長安之事,卿其無憂。
次日王猛先行,秦王後繼,率大軍直趨鄴城。
王猛回至中軍,率闔營將佐出迎秦王,並使軍士擊鼓吹號,使城內守軍得知,秦王已親引大軍而至,以震駭其誌。於是共迎秦王入中軍大帳,參王拜駕已畢。
秦王升座,王猛奏道:臣托陛下洪福,諸將虎威,先克洛陽,後拔壺關,所過郡縣,皆望風投降。今圍燕都鄴城,需待陛下龍威,親擒燕主,以成不世大功。
秦王大喜道:先生一路克捷,連下關隘,且未損兵折將。縱觀古之善用兵者,雖諸葛武侯,亦不過如此也。
王猛遜謝,安排筵宴,與主公接風洗塵,大聚諸將。飲至夜深,各歸帳歇息。
次日升帳,秦王高坐中軍,謂諸將道:慕容評大敗,城中守軍俱已喪膽,諸卿應趁此火速攻城,早成大功。
王猛說道:陛下隻管望安。看臣等並不用陛下所帶兵馬,隻用原帶舊部攻下鄴城,並借陛下龍威,以成大功。
於是安排原帶舊部,四麵圍城攻打。
城內慕容評聞說秦主親來,不由膽裂。但思此時家財被燒了一半,又分散給眾兵一半,已無後顧之憂,反而激發起無邊鬥誌,隻得作困獸之鬥,全心全意率軍守城。
說來煞是奇怪,慕容評此時再無財產之累,頭腦卻突發靈光,機智百出,妙計頻現。當時穩定心智,具備守城之械,引眾上城,親自督戰,並無懼怯。
但見秦兵便如蟻聚,中軍立起三丈高台,王猛在坐於台上,懷抱令旗指揮。
王猛傳令:裝起雲梯四十架,四麵豎起,每梯可容數十軍士,周圍以木板遮護,下裝車輪推之,靠近城牆斜倚其上,鼓噪攻城。
慕容評冷笑道:此乃郝昭當年守陳倉時,武侯諸葛亮所用雲梯也,用時費工耗力,又最易破,有何出奇!令四百弓手分守四門,各執火箭,專射雲梯!
眾將聽令,各揮部眾發射火箭,登時將雲梯燒著,秦軍便不能上。
慕容評又命揀選軍中力士四百名,立於弓手身側,向城下投擲巨石。秦軍登梯者無處藏躲,上麵中石跌落,複將下麵軍士砸倒,紛紛落地,骨斷筋折,慘叫連天。
不到半個時辰,四十架雲梯儘被火燒斷,秦兵便無法攀牆而上。
王猛怒道:好狗賊,倒有破我雲梯之法。某尚有衝車,你需無法阻擋!
於是揮動令旗,令放出八部衝車,衝撞四門。
秦軍在城上望見此龐然大物,無不駭然失色。慕容評冷笑不懼,急命運城內各家百姓院中石盤、石磨上城,各門分立兩根巨木,以藤繩穿其石盤、石磨洞眼,懸石於巨木之間,以力士推而下城,其聲如雷,命曰“雷石”。
雷石飛擊衝車,其車儘成廢鐵散木,軍士骨斷筋折。
王猛又命運土填壕,在城外堆起土山,使弓手登高俯射城中,慕容評命在城中豎起木柵重牆以禦;王猛使人於夜間暗掘地道,透牆而入,慕容評又命軍士在城牆內橫掘壕塹待之,秦國钁子軍剛一冒頭便被石塊砸死,屍體複填所掘壕溝。
鄴城大戰,這邊王猛怪招迭出,那邊慕容評針鋒相對,攻守二十餘日,鄴城穩如磐石,秦國攻城軍士損折近萬,乃自出兵東征以來,折損最為嚴重者。
王猛坐於帳中懊惱,暗道:某所造攻城之械,乃仙師諸葛靚所授匠門秘籍,世人不知。慕容評此賊,卻是從何處學得破解之法?
正在納悶之間,忽見人影一閃,慕容垂入帳,笑道:賢弟,何必坐困愁城耶?自前番在敝舍暢飲,賢弟風采無時或忘,今複得見,不亦快哉!休思攻城不下憂煩之事,快些置酒,我兄弟再謀一醉,何如?
王猛忽見慕容垂突現,不由心中打一個突,如見鬼魅。當即起身相迎,執手笑道:早聞我兄隨陛下引兵而來,因戎馬倥傯,未得拜見。不意我兄親至於此,休怪怠慢。
急令親隨衛士置酒,一邊觀察慕容垂神色。三杯落肚,確定其未知自己施計陷害之事,這才心安,重複談笑風聲,相問彆來之情。
後又提起慕容令之事,王猛言道:侄兒糊塗,不知為何人所惑,致令偷逃歸國,弟有負賢兄重托,愧悔無及。
一邊說著,腮邊早已落下淚來。
慕容垂淡淡笑道:此其自為,與賢弟何乾!
王猛聞此,心下始安。
酒至半酣,慕容垂見王猛怔忡不定,神不守舍,以為憂慮攻城之事,於是笑道:賢弟休得煩悶,某此來是為解你心事者。今將鄴城獻於賢弟,以為晉見之功,賢弟以為如何?
王猛大為驚喜,問道:此話何來?
慕容垂不答,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來,置於案上,說道:此書是從城上射入我營門外,被巡哨軍士拾得,特來獻予賢弟。
王猛拆書而觀,見是燕王手下散騎常侍徐蔚所發,約定是夜三更打開北門投降。
不由大喜若狂,叫道:若果如此,大事定矣!此徐蔚乃是何人?
慕容垂笑道:此人乃某帳下故將,因受某棄國外逃連累,屢被慕容評逼勒威迫,早有出逃之意。今聞某領兵前來攻打鄴城,探知我紮營所在,故此射書通信,願為內應。
王猛大喜若狂,再拜致謝,一麵喚中軍入帳,令傳諸將聚齊,一麵忽對慕容垂心生愧意,如芒刺在背,悔不當初。
慕容垂於是告辭回營,自去裝束披掛,提刀上馬,引親軍以為前鋒向導;王猛立即升帳,分兵派將,各令回營披掛,安排奪城。
當夜三更,城內發動。
徐蔚與部眾四五百人嚴裝飽食,至二更時俱各上馬,大喊一聲,殺至北門。
守門軍將剛要動問來者何人,早被一陣槍挑刀劈,殺個乾淨。徐蔚掄起手中開山巨斧,斬關落鎖,打開城門,舉起火來。
慕容垂引領家將殺到,與徐蔚彙合,不勝之喜。
王猛率諸將早在壕邊埋伏伺候,聞城門內叫嚷之聲,又見火舉,便令吹起號角,隨徐蔚殺進城去,迅速分占各門。一時城中大鬨,早有人飛報太傅。(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