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帶著昏迷的張飛玩了命地逃跑,一路上損兵折將,狼狽不堪,終於在傍晚的時候回到了南鄭。
進入南鄭之後,龐統趕緊下令關閉城門,把城內僅剩的數千士兵全都安排到城牆上進行防禦,又抓緊時間征調民夫,協助城防。
為了讓這些僅剩的士兵和民夫用命,龐統乾脆把本就不剩什麼東西的府庫打開,用糧食、金銀財帛鼓舞士氣,要求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守住南鄭!
除此之外,龐統又趕緊給關羽寫信,他打算把這裡的情況完完全全地告訴關羽,讓關羽趕緊帶兵過來支援,但是寫到一半的時候,龐統又突然把信撕了。
陽平關已經被攻破了,如今隻剩下南城,而且還岌岌可危。
這個時候讓關羽過來救援,有什麼意義?
再說了,關羽在荊州和曹仁對峙,本身就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如果這個時候讓關羽分兵,曹仁趁機南下,劉備可能連最後這荊南三郡都保不住!
更何況周瑜還在江夏屯兵,若是周瑜這個時候生出一些特彆的心思,趁著關羽分兵的機會,和曹仁一起進攻荊州,劉備就徹底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龐統很清楚,周瑜當初給孫權獻計,提出來的戰略規劃就是二分天下。
以長江為界,北邊是曹操,南邊是孫權。
在周瑜的計劃裡,根本就沒有劉備的地盤。
荊州和益州,都是孫權的。
隻有得到荊州和益州,孫權才有能力和曹操抗衡。
所以荊州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周瑜和孫權,真的有可能做出背刺盟友的事!
所以,關羽不能動,也不能分心!
想來想去,龐統重新給關羽寫信,就說張飛在戰鬥中受傷,但是漢中的情況暫時無礙,劉備讓他親自帶人護送張飛前往荊州養傷,讓關羽不要分心,認真應對荊州戰事。
雖然一封信裡除了張飛受傷是真話,彆的都是假話,但龐統也沒有辦法。
他隻能用謊話穩住關羽,穩住荊州的局勢,不能把劉備最後這點基業也丟掉。
龐統讓信使抓緊時間把信給關羽送過去,然後找來軍醫給張飛包紮傷口。
戰鬥時候還不覺得有什麼,但是給張飛脫下鎧甲之後,龐統還是發出一聲驚呼,哪怕他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張飛渾身上下都沾滿了鮮血,完全就是一個血人,胳膊和腿上有十幾道傷口,血肉外翻,龐統根本不敢想,張飛是如何頂著如此重的傷勢繼續作戰的。
張飛的身體雖然有鎧甲保護,但全身上下幾乎布滿了淤青,他的鎧甲更是嚴重變形。
如果沒有鎧甲的保護,張飛肯定早就死了!
軍醫仔細查看過張飛的傷勢之後,忍不住搖頭。
“張將軍身披近百創傷,肋骨折斷大半,肺腑出血,恐怕……”
“彆跟我說廢話!!給我想辦法!要是張將軍死了,你也要陪葬!!”
龐統第一次亂了陣腳,因為他真的無法接受張飛死在這裡。
讓張飛活下去,帶著張飛逃出去,去找關羽會合,這就是龐統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如果張飛死了,他還有什麼臉麵去見關羽,去見劉備?
如果他連唯一活下去的意義都失去了,那他除了以死謝罪,還有什麼選擇?
所以當軍醫說張飛傷勢嚴重,可能無救的時候,他終於爆發了。
誰能理解他這幾天是怎麼過來的?
作為軍師,他不能提前察覺蕭尋的計謀,眼睜睜看著劉備進入蕭尋布置的陷阱之中,無法脫身;
就連劉備交給他的任務,防守陽平關都無法做到,被蕭尋打得狼狽逃竄;
如今張飛又身受重傷,而他卻無能為力。
內心的憋悶、無助和絕望徹底爆發,讓他徹底失態。
軍醫看到龐統如此表現,嚇得不敢說話,趕緊讓人去燒水,先給張飛清理身體,希望張飛命硬一些,能夠堅持住。
雖然他是軍醫,但是麵對張飛這樣的傷勢,除了簡單包紮,塗抹一些藥草之外,他什麼都做不了。
在軍醫給張飛包紮傷口的過程中,張飛突然睜開雙眼,一把抓住軍醫。
“大哥呢?大哥在哪?”
軍師被張飛死死抓住,隻覺得胳膊都要斷了,根本無法反抗,隻能向龐統求助。
龐統看到張飛醒過來,心裡驚喜,急忙說道:“張將軍不用擔心,咱們雖然沒有攻破陽平關,但主公也沒有落到蕭尋手裡,他們肯定是朝著彆的方向逃跑了。我相信主公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會有事的!”
彆看龐統信誓旦旦,但這些話說出來,他自己都不信。
劉備深陷敵營,想要逃出來,難度不下於登天!
但在張飛麵前,他必須這麼說,要不然依張飛的性子,隻怕還要爬起來去攻打陽平關。
張飛雖然傷重,但心裡最記掛的還是大哥,哪怕是迷迷糊糊之中,嘴裡問出來的也是大哥在哪,所以在聽到龐統這麼說之後,驀然鬆了一口氣,噗通一聲躺了下去,嚇得軍醫趕緊上去查看,確定張飛沒有死掉,這才放下心來。
龐統見狀,也稍稍放下心來,正要出去查看城防的時候,突然一名士兵來報,說典韋和龐德已經率領騎兵來到了城下,隨時可能進攻。
龐統心中苦澀,他知道蕭尋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一定會趁機攻擊南鄭,但卻沒想到蕭尋是一點準備的時間都不給他,讓典韋和龐德一路追擊來到了南鄭城下。
就城內這幾千士兵,還有剛剛征調的民夫,怎麼收?
根本就是必死的局麵,守不守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南鄭,遲早要落入蕭尋手中。
想到這裡,龐統心中黯然,也沒有心思去理會城牆上的防務。
反正有幾千士兵在,在龐德和典韋打造出攻城器械之前,想要攻破南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有這幾天的緩衝,張飛的傷勢應該能恢複一些,到時候他就帶著張飛逃出去。
至於漢中,就不要在想了。
有蕭尋在,他覺得他這輩子都不會再打漢中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