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七十一章伐蜀粗略

第二百七十一章伐蜀粗略(1 / 1)

推荐阅读:

“詔令布露於民,不知百姓有何反饋?”

廊道上,張虞負手緩行,郭圖、賈詡二人隨行左右。

“稟陛下,百姓既知三等七級製之令,無不歡喜慶賀,言陛下體貼民心,是為仁君爾!”郭圖恭惟道。

賈詡瞄了眼郭圖,說道:“百姓雖說歡喜,但亦有暗憂。憂慮被評為上戶,需多出賦稅。”

“人心如此!”

張虞感慨了聲,說道:“艱難之時,人能為五鬥米折腰,何況數石米哉?”

說著,張虞謂二人,說道:“為求少納賦稅,必有人欲評下戶。故七級戶製能否施行,關鍵在於州郡官吏核查。”

三等分戶製不是沒有弊端,張虞想為基層百姓減輕負擔。但百姓可不甘心,為了能少輸賦稅,必然想儘辦法繳納賦稅,如以中戶財產去繳下戶的賦稅。

“是為吏治之事!”

郭圖說道:“圖以為當廣遣官吏巡查州郡,及廣詔天下士民,準許檢舉上報不實家資之戶。如有中戶虛報為下戶,上戶虛報為中戶,則依律法懲治,並治罪相應郡縣官吏。”

張虞微微蹙眉,說道:“估算家資之事非一時所能成,何況中國去歲初安,不宜用猛藥治之。”

停頓了下,張虞說道:“今歲估算家資,各郡每月需將進展上報,以便朕與尚書台評估情況。遣禦史巡查州郡可,但百姓檢舉之事不急。”

“諾!”

趁郭圖安排屬下傳令,賈詡進諫說道:“陛下,民間百姓生變頻繁,一朝患病返貧者眾,故陛下當開恩典,準許地方隨機應變。”

“卿之意,朕豈會不知。但恐有大豪勾結官吏,向上虛報戶級!”張虞擔憂道。

賈詡笑道:“今歲準許隨機應變,但明歲準許民眾督察檢舉,豈不可乎?”

“況鄉亭之中有鄉賢,並告誡鄉賢如核查資產不實,一並問罪治下。然若檢舉有誤者,當受誣告罪。”

張虞臉上露出煩惱之色,依照家資交稅太難了。畢竟農業社會返貧之事不少,如家中發生變故,或家中遭遇災害,都有可能讓小康之家返貧。但若不依資產交稅,怎能做到公平呢?

沉吟良久,張虞說道:“百姓如若生變返貧,由裡長與鄰長手書,上呈至鄉、亭,再由郡、縣二級統計。下等之家由縣自理,中等之家降至下等之戶需由郡、縣督辦。依二卿所言,明歲起準百姓檢舉家資,如有差級而隱瞞者,依律治罪。”

“以上之事交由丞相、尚書台商榷!”

“諾!”

鄰長為裡長下轄人員,五戶為一鄰長,鄰長之上為裡長。鄰長為最小行政官,主要職責包括糾察鄰裡過失、登記戶籍遷移、協助政令執行。

所謂皇權不下縣之語,其實值得商榷。畢竟不能因縣級官吏流動,便認為皇權權利隻到縣。實際上因為鄉、亭、裡、鄰等一級套一級的基層行政體係,確保了皇權能夠了解基層戶籍變遷。而基層行政體係能否良好運轉,與郡縣二級官吏關係莫大。

縱觀古代中國大變法,前有商鞅變法、武帝算緡,後有唐宋變革、明清新稅,其之變法或變更稅製,哪一條沒有觸及到帝國下百姓?

因此皇權不能下縣,何來商鞅變法、唐行兩稅之故事?

因此新稅法在製定之初需從宏觀考慮,在推行期間需從微觀考慮。並且因微觀情況而打上補丁,以免有因此得利之徒。

“陛下,將軍徐晃求見,言為伐蜀之事。”侍從彙報道。

“詔徐公明覲見!”

“諾!”

為了便與徐晃談事,張虞尋至廊道上的露台稍坐,郭圖、賈詡陪坐,餘者侍從站立服侍。

“臣晃拜見陛下!”

徐晃虎步生風,向張虞拜行大禮。

張虞笑著扶起徐晃,謂左右說道:“朕之周亞夫至矣!”

受到張虞的盛讚,徐晃神情愈發嚴肅,說道:“陛下,據晃命人探聽軍情,巴蜀自孫策病亡以來,州內多生動蕩,更有兵將反叛。孫權率兵征討雖說已平,但卻可知蜀人心浮動。”

“依晃與樞密院諸公商議,竊以為今伐巴蜀,如能兵破險關,驅兵直入蜀,破其軍,敗其師,將能傳檄而下。”

“好!”

張虞欣慰點頭,說道:“孫氏驟喪孫堅、孫策二君,兵無久據之心,民無抗拒天師之念,故朕不憂公明野戰破其軍。然蜀道之險,非常人所能逾越,如漢中至蜀中有白水關之險。而白水之後,有葭萌之險關。故公明率兵南征,恐敵以此而據我。”

“先時,朕欲假迎親為民,襲取白水,但恐孫氏有所戒備,奇襲白水不成。且縱使襲白水成功,沿途另有重重險關,不知卿有何方略?”張虞問道。

徐晃屈膝微坐,上身直立,拱手說道:“漢中至蜀中有三道,自西向東為陰平、金牛、米倉三道。其中金牛道為大道,陰平、米倉沿途崇山峻嶺,需經蠻夷之地,方能至巴蜀。”

“臣如伐蜀,當遣大軍出金牛,直取白水、葭萌,及求下梓潼。梓潼如破,則蜀中人心必然大恐,沿途郡縣當傳檄可下,甚至孫權會因懼而降。”

“若兵阻於金牛,偏軍出米倉道,張魯為天師道之主,賨人舊時多服之,故可以張魯隨軍。以張魯威望聯絡賨人,並以賨人為向導,沿途助運糧,直擊岩渠。如岩渠告破,順岩渠水(今渠江)直下,可取巴郡。巴郡降服,兵馬西進,直擊蜀中,可破蜀軍矣!”

徐晃伐蜀之策不難理解,無非是兵分兩路,一路為主力走金牛道,一路為偏軍走米倉道,二道並行如有一路破敵,便能長驅直入,最終兩軍彙合。合軍下蜀郡,再降孫氏。

張虞沉吟少許,問道;“陰平道與隴右相連,卿何故不趨陰平以入巴蜀?”

徐晃搖頭說道:“我國雖有陰平,但因多生羌居住,故少有經營。且陰平道險峻,路比米倉、金牛二道更遠,兵糧周轉不便。今我國有上庸、漢中二郡,另有關中軍民轉運,走米倉、金牛便捷。”

頓了頓,徐晃遲疑說道:“除非二道兵馬皆阻,方可遣奇兵出陰平,繞行至蜀中!”

“文和呢?”

賈詡說道:“樞密院與臣商討,以為兵出二道便可。其中金牛道雖說險關重重,但米倉道因人煙稀少之故,其中隱秘小道眾多,或能出奇製勝。”

見文武達成一致,張虞本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則,決意不再乾涉。

“公明與樞密院既無異議,那伐蜀之策便依卿所言!”

“臣必不負陛下之望!”徐晃沉聲道。

s:前頭張渭、張漳混淆,已全部更改。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