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四十五章 頭功建得三軍動

第四十五章 頭功建得三軍動(1 / 1)

推荐阅读:

寒風從西北方向卷動而來,從對峙的兩軍陣間刮過。

敵我數萬將士雖被軍紀約束,為保持體力,坐在地上,不準起身,此時,尤其竇軍的三陣中,卻也成群的兵士,情不自禁地起了身,拄著矛,蹺起腳,緊張地觀望陣間的這個戰團。

但見得,蘇定方與出戰的兩百李軍精銳,成功地脫離了竇兵將形成的包圍後,保持著一定的陣型,向南撤退;而從竇兵陣中追出的五十甲士,緊追在後不舍!又見賴大雄將餘下竇兵的陣型從圓形換回方形後,親馳馬於前,率此餘下部曲,大呼不已,亦展開追擊!

竇軍陣中,潮水似的歡呼聲響起,戰鼓聲愈加激昂。

突然,正在撤退的蘇陣兵士,隨著蘇定方所持小旗的指揮,不再撤退,原地立定,旋即轉身,後排變前排,兩翼向中靠攏,迅速地組成了一個方陣。方陣才剛組成,追擊的那五十竇兵甲士已經追到!長矛對陌刀加長矛,激烈的廝殺再起!喊殺聲再度響起在這片兩陣間的戰場上!

南邊數裡外的李軍諸陣將士望見。

蘇定方引銳士十餘,從新組成的方陣側翼殺出,尖刀也似地直撲向那五十個竇兵甲士與賴大雄等之間。卻這五十個竇兵甲士追得太急,與賴大雄等之間出現了約一裡開外的空隙。

北邊數裡外竇陣的歡呼聲頓止,南邊李陣響起了震天價的助戰呼聲!

賴大雄大驚失色,若被蘇定方與那十餘蘇陣銳士插入空隙,即便能將突殺於前的那五十個竇兵甲士救回,他們勢必也會出現折損,——再南邊不遠處,就是蘇定方留下未動的那兩百李軍精銳,這兩百精銳再若趁勢加入戰團,這一場陣間的戰鬥,賴大雄部就將失利。

慌亂之下,賴大雄一疊聲催令部曲趕往救援,自驅馬急進,大呼著:“快退回來!快退回來!”

“等的就是你賊廝來救!”蘇定方看起來是向前邊五十竇兵與後邊賴大雄等之間的空隙馳去,實際上他的注意力一直在賴大雄身上,見他果是為急於救援,單騎趕來,大喜叫道。

兩下相距,已不到一裡地。

蘇定方撥轉馬頭,徑馳向賴大雄。兩人都是騎馬,速度很快。轉眼,就已相遇。一個有備而來,一個心憂前邊的本部部曲,雙馬交錯,長槊互刺!一合鬥過,勝敗已分。敵我數萬將士,明明白白地望到,賴大雄滾落墜馬。蘇定方轉回馬,換槊為鐧,俯身砸在了他的頭上!

“殺!”

何須再等蘇定方下令?那兩百被留下的李軍精銳依然未動,卻出戰的這兩百銳士,人人奮勇,呼叫著向前進擊。賴大雄是主將,交戰身死,出鬥的這四百竇兵甲士頓時大亂,被殺了個人仰馬翻。竇軍陣中,早沒有了歡呼之聲,南邊李軍陣中的歡呼聲,如似滾雷,震動遠近!

……

這一場陣間戰鬥,戰鬥的時間不長,雙方出動的兵馬也不多。

但兩邊陣型轉換,乍進乍退,雙方主將各施計謀,一個“誘敵深入”,另一個“佯敗反攻”,卻令人目不暇接,端得精彩,堪可列入小規模部隊對戰的上等範例!

竇軍,中陣。

將台上,竇建德身邊的諸將、諸文士麵如土色!

四百對二百,不但敗了,主將還被陣斬,這對竇軍將士的士氣,將會造成更大的打擊。

“傳我將令,救出鬥部曲回陣;告知三軍將士,樂壽援兵數萬已渡永濟渠,至胡蘇、東光,兩日內便可與我軍會師,今日此戰,我軍當上下齊心,先挫李軍銳氣,候援兵至,再殲滅之!”

樂壽援兵壓根尚無消息,何來的已到胡蘇、東光?竇建德此令,無非是振作士氣。

……

“明公,可以進擊了!”於誌寧歡喜說道。

李善道摸著短髭,眺望竇軍陣型,沉吟稍頃,說道:“賴大雄雖戰敗身死,竇軍陣型尚頗嚴整。還不到進擊的時候。宜先以一部擊之,若能動其陣腳,然後可以大舉進擊。”

薛世雄憂色儘去,以為然,說道:“明公慧眼,所言極是。竇騎在其右翼,老夫愚見,可先令我軍右翼發起攻勢,擾動其陣,同時吸引竇軍注意力,再以左翼夾擊,如是布局,必可使竇軍左右難以兼顧,其之陣腳自將亂矣,之後再調動中軍精銳,衝擊其之中陣,可一舉破之!

——“竇騎在其右翼”,所以竇軍的右翼步陣不好進攻。如果進攻竇軍的右翼步陣,竇騎肯定上前幫忙,這樣一來,進攻竇軍右翼的李軍左翼步卒就將陷入竇軍步騎的夾攻,是故,要想動竇軍的陣腳,首先可以進攻的方位,就隻能是令李軍的右翼步卒,攻竇軍的左翼步卒。

李善道微微頷首,對薛世雄的計策表示讚許。

不愧是疆場老將,深知戰機所在。

當即便李善道傳令下去:“令文相兄調右翼精銳兩千先擊,爭取動搖竇陣左翼,令右翼我軍騎兵待戰;待竇陣左翼動搖,令陳敬兒等率我左翼進擊,攻竇軍右翼!令高延霸、焦彥郎等中軍各部備戰,候竇陣左右兩翼為我撼動,即展開衝鋒,直搗竇建德中軍!令三軍,視我旗號進止!我旗飆時,有進無退,敢退者,斬!我旗收時,不可戀戰,敢不退者,斬!”

李善道軍步卒三陣的主將,右陣是李文相,左陣是陳敬兒,中軍由李善道親自指揮。其參與今日此戰的全軍兩萬步騎中,最精銳的部隊如高延霸、焦彥郎等部,皆在中軍。

號角聲起,戰鼓隆隆。

傳令兵馳馬各陣間專門留出,用作傳令的通道,將李善道的將令,下達給了各陣將校。

先是右陣數千將士,紛紛從地上起身,整頓軍容;接著左陣數千將士,也從地上起身,開始熱身活動,以及陣型的整理;唯中軍將士和位列三陣之後的預備隊陣的將士暫仍還坐地。

如從半空望下,這時可以看到。

寬一兩裡、長三四裡的李軍各陣,其之兩翼,被兩翼將士熱身、整陣所帶起的塵土彌漫,伴隨著旗幟、軍將軍令的號令,著紅、黃、黑等色戎裝的萬餘將士,如同油彩,又像波浪似的,整齊劃一地鋪展開來;中軍和其後的預備隊陣地,相對的靜如止水,猶如蓄勢待發的猛虎。

……

竇兵,中軍。

高台上,竇建德肅然而立,注視著數裡外李軍陣地上的動靜,下令說道:“李善道要展開進攻了。其中軍未動,料是他欲先以兩翼攻我。我軍騎兵在右翼,右翼他定不會首先攻之,他先攻的必然是我軍左翼。傳令曹湛,嚴陣以待,準備好應對李軍的衝擊。傳令高雅賢,也做好戰鬥的準備;傳令右翼騎兵,隨時等待我的命令進戰!傳令中軍,無我將令,禁止妄動!”

竇軍三陣的主將,分彆是左翼主將曹湛,右翼主將高雅賢,中軍也是由竇建德親自指揮,另有王伏寶也在中軍。此外又有驍悍的騎將數員,統帶其陣右的數千騎兵。

宋正本建議說道:“大王,賴大雄敗了一仗,我軍士氣或已受挫。李軍現在士氣高昂,其右翼一旦向我左翼發起進攻,我左翼可能會處於劣勢,仆愚見,可令我中陣左翼做好支援準備。”

竇建德認同宋正本的判斷,但中陣位處三陣之中,卻在李善道軍的中陣未動之前,絕對不能擅動,否則如被李善道抓住戰機,趁機催動他的中陣來攻,恐怕竇軍的中陣就會抵擋不住,進而導致三陣潰亂,此戰他就將要兵敗了,因他補充令道:“宋公言之甚是。然中軍至關重要,不可輕舉妄動。令預備隊調精卒千人,轉移至我左翼陣後,做好援助之備。”

三萬餘的竇軍步騎聞令而動!

……

戰鼓聲,響徹了這片原野。

後世時間,下午兩點多鐘,不到三點鐘時。

李軍中陣,將台邊上的李善道的大纛,向右前揮動了三次;緊隨著,右翼陣裡李文相的將旗向正前揮動;隨之,在“石”、“劉”兩麵將旗的帶領下,約兩千的右翼精卒出陣,前排盾手,後為矛兵、弓弩兵,踏著鼓點節奏,開始向前推進,將士步伐一致,保持緊密的陣形。

石,是石鐘葵;劉,是劉豹頭。這兩千精卒,分是他兩營的精銳。

李軍與竇軍相距數裡之遠。

石鐘葵、劉豹頭兩部出了陣地,行到將入竇軍的弓弩射程內時,略微停了一下,對陣型做了個調整,將戰鬥行軍的方陣,調整為了進攻所用的魚鱗陣。

所謂“魚鱗陣”,就是將作戰部隊排成類似魚鱗的形狀,分作為若乾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後陣較厚,各小方陣緊密相聯,一則,可在進攻時按照梯次,接連發起攻勢;二則,當前邊小陣的精銳戰士將敵陣撕開之後,後續的主力能夠迅速跟上,擴大戰果。

長矛如林,盾牌緊列!

石鐘葵、劉豹頭兩部組成的這個魚鱗陣,分成的梯次不多,總共隻分了三個梯次。石鐘葵親在第一個梯次的前排;劉豹頭身處在第二個梯次和第三個梯次間。

隨著陣型的調整完畢,這兩千精銳繼續前行,因接下來就將進入竇軍弓弩的射程,比之適才的前行,速度明顯得以了加快。李軍陣中的戰鼓聲,亦愈激昂,仿佛在催促士兵勇往直前!

竇軍前列的盾牌手,已然組成了盾陣。

曹湛軍令下達,弓弩齊發,箭矢如雨般向著石鐘葵、劉豹頭兩部逼近的李軍將士傾瀉射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