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我們大力推動商事,是想要憑借商人的力量帶動整個大明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提高百姓們的收入,又能增加稅收,還能占據海外市場。
我們廢除了曆朝曆代對商人的壓製、歧視等等,給予他們優惠,又提供了諸多先進的技術等讓他們踏足海外,賺到足夠的財富,
按理來說,他們應該感謝朝廷,但人心都是自私的,趨吉避凶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但是他們真的願意和大明共存亡嗎?
臣有些擔心,還請陛下賜教!”
聽著畢自嚴的擔憂,群臣也是連連點頭。
崇禎搖了搖頭:“不大可能,但是我們不是一直在努力的將商人與大明捆綁在一起嗎?”
“首先,我們從根上解決了他們的身份問題,所有人皆可入學,雖然規定商人嫡係三代不得為官,但他們的旁係和親朋好友呢?
隻要有人為官了,那他們就與朝廷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區彆。
其次,商人子弟在三級學校讀書的九年裡,接受大明的教育,灌輸的是忠君愛國、有國才有家的思想。
國都不在了,家還在嗎?
在肯定是還在的,但被欺壓、擔驚受怕等等中渡過的還算是曾經的家嗎?
有了這種思想的灌輸,他們今後接手家族企業的時候也會將這種思想延續下去的,當國家遇見危機的時候,他們會幫助國家的。
當然了,這隻是我們教育中最理想的狀態,實際上在他們經商的過程中,商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各類誘惑之下,能有一兩成保持初心就不錯了。
所以,我們還要通過其他方式,將他們與大明國運深度綁定在一起,諸如承建官道、碼頭等等,隻要他們本金沒有收回去,是不是就和朝廷綁定了?”
眾人愣了愣,豁然發現官道的承建還有這一方麵的功效在這裡麵。
大明官道有多少?誰都不知道。
商人有多少?很多,但是有能力承建官道的不算多。
隻要朝廷控製好開放的速度,以目前的效率,五十年內都不可能修完的。
但是總有修完的時候,即便是修補、維護等,那也耗費不了多少的,到那時怎麼辦?
第(1/3)頁
第(2/3)頁
看著眾人疑惑的神色,崇禎繼續道:“朕想到了一個方法,開放國債,顧名思義,就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以……”
正準備繼續說著,崇禎忽然發現群臣的臉色有些難看,好奇問道:“你們這是什麼表情,是不認同朕的做法,還是認為不可能綁定?”
“陛下,您這個想法很好,但不太現實!”
畢自嚴沉聲道:“這種做法,曆朝曆代都有,但都失敗了。”
“哦?你是想說債台高築呢,還是想說漢順帝、漢桓帝,或者說安史之亂的借商令?”
畢自嚴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眾人也是一臉的疑惑,既然皇帝能點出這麼多史料,那就是有所了解的,怎麼還提這個方法。
戰國末年,周郝王為聯合六國抗秦,向洛陽百姓和富商借銀子,但戰爭失敗了,無力償還,隻能躲進高台,形成了債築高台的典故。
東漢順帝時期,為應對地震和匈奴叛亂,下詔‘貸王、侯國租一歲’,即以諸侯國一年地租為抵押借款。
漢桓帝時期,對羌作戰時采取‘減公卿以下奉,貸王侯半租’為軍餉,大致意思就是扣減官員俸祿和借貸諸侯半數地租,後用皇室私庫償還。
劉宋文帝時期,為對抗北魏,向富戶和僧尼強製借銀子,大約為財產的征收兩成半,承諾戰後歸還,但最終未兌現。
安史之亂時,朝廷沒有銀子了,唐肅宗計劃向富商借超萬貫的閒置資金;
“朕來說說曆史上的這幾個案例吧,首先周郝王,當時的周王朝實際統治地域就是洛陽周邊,借款對象局限,更像是君主私債,以及漢桓帝用私庫償還。
這兩者都是發行主體不明確,君主、國家分不清楚。
主體都不清楚,明明是救國的,為什麼找君主要,沒道理吧!
其次,都是臨時性質的,有了戰爭的時候才想起來借款,沒有形成可持續性,換做是你們,你們會借嗎?
借了,那不是很明顯的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嗎?
不借,朝廷會不會找個理由直接清算一下?
朝廷是缺銀子,但那也不是一個商人能抗衡的。
那些借銀子的商人有幾個是在借出去的時候是心甘情願的、想著朝廷一定會歸還的?以朕估算,一個都沒有。
第(2/3)頁
第(3/3)頁
最後,償還信用太低了,周赧王、劉宋等案例均出現違約,損害朝廷的信用。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誠信,更何況是朝廷,信用丟失了那就等於喪失了民心。
上麵所列舉的案例總結出來就是危機驅動的臨時籌資,而非係統性財政策略,具有低信用、強壓迫性的特點。
朕總結的這些,諸位認可嗎?”
眾人連連點頭,皇帝總結的非常到位。
隨即眾人又好奇了起來,既然皇帝知曉這些借款的問題所在,那麼皇帝還未解釋完的國債估計是可行的,那麼怎麼與國家綁定呢?
“而朕所說的國債是將這兩點排除在外的,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可持續性、百姓自由購買的方式。
如果說國家信用很好,諸位想想,他們為什麼要購買?”
“大明的未來,大明發展的越好,他們在海外的安全就能賺到更多的銀子。”
“可靠的保證,大明強大,他們在海外的安全就能得到保證。”
“有利可圖,諸如商鞅變法時從百姓借糧,到期後一石還一石半。”
……
“很好!”
崇禎點了點頭:“因為看中了大明的潛力以及可帶來的利益,這個利益有很多,諸如稅率、利息、優惠等等,隻要沒有涉及底線和國家安全,都可以給。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國家的信用,唯有國家的信用足夠,朕剛剛所說的國債才是有可能實行的,諸位覺得現在的大明的信用夠不夠?”
眾人沉默了,眼中精光閃爍著,似乎是在衡量著。
第(3/3)頁
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