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漆盒中有五份書信。”
“一是柔佛諸國圍殺淡馬錫海外三國的戰報,二是柔佛諸國接下來的計劃,三是柔佛國王阿都拉馬雅沙的親筆書信,四是從海外三國俘虜口中得到的情報,五是陳謙指揮使的稟報!”
李若漣打開漆盒後取出盒中的書信一封封查看著信封上的名字。
“那就按順序念吧!”
“臣遵旨!”
李若漣抽出第一封信,取出裡麵的內容:“柔佛諸國聯軍於崇禎七年七月初四巳時從新山分三路橫渡柔佛海峽,
但未曾想到海外三國製造了戰船衝擊……巳正時刻全軍渡過,巳時末將海外三國圍困於河口城,午時三刻淡馬錫南岸六座炮台被攻陷,在攻擊炮台時……
此戰共戰死將士八千四百人,傷九千四百六十九人。”
咦……
崇禎、林弈等人皆是驚咦了一聲。
實在是海外三國的表現讓他們側目,新造戰船突襲、駐地陷馬坑、墳頭掩護突襲、炮台周邊賣火藥、城牆下方佛朗機炮與弓箭拋射配合等。
每一個都是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打的柔佛諸國是防不勝防。
實在是很難想象這是海外那群直來直去的紅毛怪能想出來的招數。
倒是後麵的肉盾、奸淫、焚燒等等殘暴手段很是符合他們的個性,將野蠻、血腥展現的淋漓儘致。
不過倒是達到了朝廷謀劃的目的。
“陛下……”
李若漣臉色陰沉:“陛下,雖然達成了我們消耗柔佛諸國的目的,但依舊是出了點意外,
信中說海外三國劫持的肉盾有七成都是華人百姓,被侵犯的百姓中九成是華人百姓,死於焚燒的百姓中九成都是大明百姓。
死亡、侵犯的百姓人數多達三千餘人。”
呼……
嘶……
崇禎呼吸急促了幾分,剛剛目的達成的喜悅瞬間被陰冷代替。
一邊的虎豹營千戶林弈雙目怒爭,雙手因為用力青筋暴跳:“陛下,臣……”
“林千戶,稍安勿躁!”
李若漣低聲喊了一聲,然後輕聲道:“你若是想請命率軍橫掃柔佛半島,為百姓報仇這就著了海外三國的當了。
你想想那邊是華人百姓多還是柔佛本土百姓多?為什麼他們偏偏是擄走了華人百姓?
因為他們想嫁禍給柔佛諸國。
無論怎麼說,都是柔佛諸國沒有儘到保護的任務,人都是他們殺的,這是事實。
我們一旦暴怒大軍橫推,那麼柔佛半島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哪怕是知道最後是全軍覆沒,也一定會奮起抵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在反抗的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柔佛半島的數萬軍隊會不會在最後時刻將華人百姓抓起來奸淫、屠戮來泄憤,到那個時候柔佛半島必然是生靈塗炭。
即便是將諸國都給砍了,我們接管之後想要恢複秩序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且無論是本土百姓還是華人百姓都會對我們有仇恨和抵抗,更不利於我們的統治。
這就是海外三國的真實目的,所以我們要冷靜。”
“那你的意思是我們的百姓就白死了?活該被侵犯?”
“不,諸國已經達成了共識,願意補償百姓,戰死的百姓補償給家眷白銀五百兩,且有柔佛立書著卷為它們正名。
被侵犯的百姓給一千兩白銀並負責他們遷移到陌生地域沿途所需銀兩和安家費,若是丈夫接受不了被侵犯,那就由官府出麵和離,補償白銀百兩,然後兩不相欠,百姓們都同意了。”
“這……”
林弈語遲了。
天下間就沒有銀子辦不到的事兒,若是辦不到就是銀子不夠。
對肉盾和侵犯這件事兒上,銀子依舊可以辦到。
一個普通人從事勞作,即便是收成好,一年頂多也就是十到十五兩銀子,除去衣食住行等等,基本就落不下幾個子兒。
一千兩銀子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窮其一生都無法達到了。
換一個地方,蓋一座三合院,隻要自己不提,那就沒有人知道,就不會出現閒言碎語,有千兩白銀在,日子會過得更加如意。
能活著,而且還是滋潤的活著,誰想死呢?
不得不說,柔佛諸國的處理還是很到位的。
“李愛卿分析的很對,此事的確不能將責任強加給柔佛諸國,我們也是有責任的。
若是商隊穿過淡馬錫海峽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陸柔佛,圍困新山,或許在最後時刻海外三國依舊會拿城中百姓泄憤,但估計會少死一些吧。”
崇禎也是歎了口氣,擔心柔佛諸國抵抗拿百姓泄憤,沒想到最後被海外三國給算計了一道。
歎氣過後,崇禎看向李若漣:“不過,此事兒是由海外三國引起的,那就要承受瘋狂的代價!
等鄭芝龍回來後送給他,告訴他遠征勢必要血腥一些了,告訴所有勢力,敢打大明百姓的主意,那就做好被我們亡族滅種、犁庭掃穴的後果。”
“臣遵旨!”
李若漣立刻躬身回應,然後抽出第二封信,快速的掃視了一眼,嘴角滿是笑容。
“陛下,第二封的大致意思是,柔佛諸國願意徹底歸附大明,具體事宜還需要我們派使者去柔佛或者柔佛諸王到京商談。”
“咦……”
崇禎輕咦了一聲,眼中滿是意外之色。
柔佛半島將徹底的納入大明的疆域,這是誰來都無法改變的事情。
大軍橫陳柔佛邊境,又是下達片木不得入海禁令,又是逼著諸國與海外三國決裂,謀劃的就是讓諸國主動的、徹底的臣服。
在他的估算中,諸國肯定會臣服,但沒有想到竟然會這麼乾脆,倒是省了很多事情。
思索了幾息後,崇禎繼續道:“既然願意歸附那就讓他們隨商船一起進京吧,若是沒趕上,那就讓南海艦隊派幾艘戰船去護送他們進京。
通知內閣和軍機處,讓他們根據錦衣衛提供的情報,商議談判的條件。”
“臣遵旨……”
“等一下!”
崇禎叫住了李若漣,眉頭皺了皺:“還有一事,一並告知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