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人數少,帶上十天半個月的乾糧,然後以戰養戰,在草原待個三五個月絕對不是問題。
或者調一個衛所的禁軍押送軍需和糧草,一個四輪大車載糧十五石,用四馬牽引在草原之上日行三五十裡不是問題。
八名軍士一輛大車,一衛禁軍至少能押運兩千輛,當然為了保證糧食的安全,七成運糧三成裝飛雷炮、佛朗機炮等火器。
七成就是一千四百輛,合計是三百一十五萬斤糧食,按人均每天三斤糧食算,足夠押送禁軍和勇士營五十天所需,加上沿途的以戰養戰,三個月問題不大。
東西蒙古歸附,拉車所需的戰馬再多上一倍也不是問題。
有暗線留下線索,三個月還沒有將外喀爾喀給乾掉,那勇士營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三成的火器在運輸隊伍內,蒙古諸部若是敢來劫糧,那正中押運隊伍的下滑,三百輛火器火器的大車放在外圍阻擋騎兵衝擊。
將劫持糧車的騎兵放到大車十米附近時,掌心雷、飛雷炮不要錢的扔出去,然後佛朗機炮遠程進攻潰散的騎兵,押運軍士能將劫糧的蒙古騎兵給徹底打廢。
三百輛大車能運多少火器他們不知道,但將一兩萬騎兵給打殘問題不大。
“陛下,有暗線在,加上三大騎兵,這兩部在自己領域內不大可能會逃脫的!”
侯恂出班了,但眉頭微皺:“可兩部如是察覺到不對,繼續北撤入乞兒吉思部、布裡亞特部,或者西進葉爾羌、吐魯番呢?
前腳有烏斯藏願意徹底的歸附,後腳外喀爾喀、衛拉特又歸附,那烏斯藏會不會也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眾人怔了一下,眉間滿是思索之色。
現在他們基本可以認定外喀爾喀和衛拉特表麵是想和大明談判,穩住大明,實際上暗地裡卻是積蓄實力,準備反抗大明的。
“侯尚書,烏斯藏應該不大可能,他們可不像這兩部逐水而居,打不過可以逃走,茫茫草原自有生存之地。
烏斯藏雖然貧瘠,但主體還是農耕,他們沒辦法後撤,且生存環境比之兩地惡劣太多了,即便是他們當地人搞不好就會被凍死或者其他因素死亡,
我們大軍推進之下,他們要麼據城堅守,但會被我們的火炮給轟平,若是撤走,就失去耕地和補給,不用我們打他們就自己玩玩了。
重要的是他們日常所需還是要依靠我們的,隻要我們將那七處茶馬司給關閉了,然後讓榜葛剌(孟加拉)、尼婆羅(尼泊爾)等接壤國家斷絕給他們的貿易。
這幾國與烏斯藏的貿易全部由大明接手,保證他們不會吃虧,有中南半島覆滅在眼前,這幾國腦子若是沒問題,那就絕對不會跟我們對著乾的。
沒有了日常所需的補給,不用我們打他們自己就會土崩瓦解了。
隻要他們不蠢,就不大可能跟我們玩心眼。”
“侯尚書,畢尚書所言極是,烏斯藏沒有那個膽子的!”
工部尚書範景文也出班了:“至於說外喀爾喀繼續後撤或者西進,那我們就一起打了,
反正葉爾羌、吐魯番、乞兒吉思部、布裡亞特這些曾經屬於大明疆域的諸部早晚也是要打的。
葉爾羌和吐魯番雖然也是蒙古諸部,但他們經過數百年發展,已經成為了半耕半牧的民族,也是有數座城池的,到時候直接攻城就是了,就看他們守不守的住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