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 > 第四百七十九章 封功飲馬!【月初求票】

第四百七十九章 封功飲馬!【月初求票】(1 / 1)

推荐阅读:

晨光初綻。

曹操從帳內出來。

外邊已站滿了等候的文武。

郭嘉,荀攸,龐統等人,還有外出回來的趙雲,關羽,張飛。

隻馬超,龐德,麹義,魏延等將,在外追敵未歸。

高地下則全是草原部族的人,軻比能位於所有人最前列。

這些草原部族,都是他帶來觀禮並宣誓效忠的。

《左傳》上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曆代王朝都將祭祀的重要性,排在軍事活動之前。

戰爭獲勝後的祭祀,也是一次對天地宣封功勳的過程。

眾武將皆穿戎裝,甲胄鮮明。

文臣穿官衣,寬袍博帶。

氣氛莊重。

“陛下!”

曹操一出來,眾人齊聲執禮。

寅剛咽下去一塊狼肉,抿著嘴角的血小跑過來,站在眾文武最前邊,表示自己才是曹老板的頭號狗腿。

這幾日,它都在周邊自己捕獵。

曹操拍拍虎頭,示意眾人平身。

前方有甲胄擦洗的鋥亮的重騎,作為儀仗開路,啟程趕往祭祀地點。

其位置就選在附近地勢最高,王帳以北的山上。

曹操從王帳的高地上下來,上馬往北側行去。

眾文武隨行左右。

諸葛亮稍稍靠前。

他負責接管草原諸事,趁機奏報道:

“陛下,戰後的物資清點,已經出來了。”

“攻克鮮卑,占領其中央草場,除牛羊等畜牧外,馬備資源最為豐沛,初步統計,可為我大魏裝備十五萬騎,而不會形成額外負擔。”

諸葛亮呈給曹操一本小冊子。

其上寫滿了各類戰後繳獲,牛羊,肉類和乳製品,牧草,多不可計。

草原上的牧草,包括堿草、針茅、苜蓿、冰草等百多種,是牲畜最好的食物來源,所以這裡格外適合養馬。

曹操心下盤算。

大魏拿回河西,西域以後,又得烏孫,大宛等馬備資源天下聞名之地。

如今再得到草原這座龐大的天然牧場,曹軍足可裝備出三十萬騎兵。

三十萬騎兵,是什麼概念?

隻有巔峰期的匈奴能一比。

後世的鐵木真,最鼎盛時也不足二十萬騎兵。

三十萬騎,足可飲馬萬裡,懾服天下。

疆域大了,騎兵的機動性,遠途作戰能力,尤其重要。

不過三十萬騎的甲備消耗,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想真正組建出來,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曹操回頭道:

“子龍,得草原之後,我大魏北關,將延推至北海以北,真正的拓土萬裡。

北關戍邊統帥,由你來擔當。”

“朕過幾日要歸朝,這草原我們剛打下來,後續有些動蕩難免。文有孔明,武有你來鎮守,朕才能放心。”

趙雲催馬上前,大聲領命。

“朕領大軍來這草原,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如今攻守易形,非兵事而無以重威。”

“子龍守邊關,當謹記戍邊之責。

外族臣服,是因我大魏的武功,而非懷柔。想久治,首要立威,令其不敢反複。”

一乾人邊走邊談,曹操做了些叮囑,遂問道:

“鮮卑人尊為神祇的阿伏於,還沒有消息?”

“抓俘後審訊過一些人,都說最後見到阿伏於是在我軍來之前,往東去了。”

“後來證實他是去招來了禿發部僅存的一支精銳,被子龍將軍阻擊,殺其將領,其餘兵馬被我軍擊潰,少部分往西逃竄,還在追繳中。”

“阿伏於從那之後,不知所蹤,再沒露過麵。”負責情報的賈詡說。

阿伏於不見蹤跡的原因,很簡單。

他必是看出一己之力,露麵也是送死。

鮮卑全族皆敗,他一人已算不得大患。

曹操估計,他要麼就此覓地藏匿,再不出世。

如果還想報複,則隻剩下借助他人的力量一個途徑,比如去貴霜。

這時,眾人來到王帳以北的山下。

那山上設了祭壇。

周邊全是大魏精銳,足數萬軍在山上山下,執兵而立。

曹操下馬,在萬眾矚目下,沿著石階,直通山上。

鮮卑,匈奴都信奉薩滿,每年春秋兩季皆有祭祀,就位於王帳北側這座山上。

這座山在草原被稱為博格達山,是一座聖山。

草原上的王,世代居於此,重大祭祀,多發生在這裡。

山勢不高,曹操登階來到山巔。

戰後大勝而設祭,也是為了祭奠為征戰而死的魏軍,對天宣魏軍之功。

曹操走到山上時,朝陽初升,天地沐浴在一片金黃之中。

山上擺放著各類禮器,地麵鋪有獸皮。

中間有一長案,放著獻祭的一應用品,包括獻祭的‘人’!

軍功武祭殺俘,是祭祀項目。

祭壇後方,就壓跪著近些時日,陸續擒獲的一些鮮卑餘孽,人人惶恐驚懼。

舉目望去,博格達山下,站滿了其他來觀禮的草原部族。

“朕登基建國時,曾許宏願,要征討四方,打下大大的疆土,吞並四夷,掃平北部邊患。”

曹操在山巔矚目山下的草原部族,緩緩抽出腰間佩劍,斜指山下:

“朕親自來,就是要問問,還有誰,想試我大魏的劍鋒!”

聲音如潮,往山下衝去。

張飛在後邊低聲對關羽道:

“掃平四夷,誰敢試我劍鋒!這話真是帶勁!”

關羽皺眉:“噤聲!”

山下,軻比能帶頭下跪:“魏帝親征,威加海內。鮮卑已潰,餘部皆懾服陛下神威,服於大魏兵鋒,願追隨陛下,永無二誌。”

這個過程,大抵就是曹操打完了人家,問人被打服沒有。

草原諸部稱臣。

“大魏建國,延武三年,朕令兵北發,與鮮卑接戰,勝,斬敵十萬眾。生擒鮮卑小王、相國、祭司,將領四百餘。

我大魏兵馬,損一萬七千四百三十二人。今告天地以正,我魏軍英魂不熄……”

曹操一板一眼的開始念祭詞,內容有著嚴格的規定,時間,地點,戰事雙方等等。

“今朕告天地敬知,封我魏軍之功,禪於博格達山,飲馬土拉河。

自今起,草原八千裡山河,儘歸我大魏。

朕待重定國境,告天地列祖共知……”

老天爺也不給個麵子,一點異象都沒有……曹操掃了眼天空,暗自吐槽。

老天爺沒動靜,朕自己來得了……曹操低喝道:“起!”

他的嘴開過光,聲音方落,風雲乍現!

蒼穹上,異象如熾火流光!

……

貴霜一直在嚴密注意鮮卑和大魏開戰的過程。

大月氏之主,波調多次傳令邊防,尋找機會,如魏軍疏於防守,或抽調兵力往北去參戰,貴霜會視情況而定,要不要再次出兵。

其間貴霜有過數次小規模試探,都被魏軍擊退。

大魏和鮮卑戰,波調派出多隊哨探,探查戰況。

戰報一條條的送過來。

鮮卑慘敗,拓跋詰汾,大祭司,八大王部酋首,陸續被殺。

此時,波調坐在王座上,又看了一遍這段時間搜集到的消息:

“魏軍在鮮卑王帳高地下,挖萬人葬坑,屠鮮卑精銳,半月未曾停止。”

“鮮卑八大王部以外,草原以百計的部落,經軻比能整合後投魏,成為魏之附庸。”

“此役後,大魏將吞並草原的疆域,人口…”

波調看到最後這一句,便感覺字跡刺眼,太陽穴突突直跳。

大魏吞並草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魏的國力,馬備,戰略縱深,等等,都將暴增。

波調首次生出一種挫敗後的驚悸感。

鮮卑就這麼敗了,且敗的如此徹底……波調皺眉良久:

“來人,擬本王諭,派一支使節攜禮出使大魏,本王欲與魏皇修好。”

侍從當即下去安排。

波調從宮殿裡出來,抬頭往東北,萬裡外的草原方向眺望。

……

曹操佇立山巔,伸手虛招。

傳國璽頓時升空,紫暈鋪天,化出神州山河地脈的氣象。

昂——

大地震動,隱然有龍吟聲響起。

這一幕似曾相識,早前曹操在昆侖山汲取地源之氣。昆侖山的變化,便引起地脈動蕩,氣運沸騰,化出祖龍。

山上山下的人,紛紛扭頭往南向的天空看去。

天上的雲氣,正彙流化出一顆巨大的龍頭。

在昆侖墟,曹操的帝王真龍,便是吸收了部分地源之氣,才得以飛速進化。

那之後,他的帝王真龍,和天地間最核心的一股氣運,聯係愈發緊密,同出一源。

當曹操以帝王真龍,來推動誘發天象,立即便出現了和昆侖墟類似的變化。

神州氣運所聚,南向的蒼穹上,一顆巨大的龍首,正張開龍口,似乎在吞納草原氣運。

又或者說,將其氣運覆蓋延伸到了草原上。

山下的一眾草原部族,不由得驚呆了。

曹操用祖龍給草原人加戲,納土開疆萬裡的祭祀過程,真有天兆響應!

且是如此驚人的氣象!

如果說此前的草原各部,是迫於武力而屈服,現在則是真有了想順應‘天意’的打算。

這就是祭祀在當下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於告訴世人,奉天承運,大魏統領草原是天意!

草原上風起雲湧,龍吟聲激蕩四方!

曹操在山巔引燃了多卷簡書,上邊寫的是大魏陣亡將士的名單。

典韋,許褚,將一旁的鮮卑俘虜拉上來,以敵人首級,進行軍祭,祭奠陣亡將士!

一應祭祀結束,已臨近中午。

十月下旬,曹操啟程南歸。

諸葛亮,龐統,趙雲,軻比能等人皆來相送。

天上飄著小雪。

曹操在一應兵馬護持下,漸漸遠去。

而此時,曹魏大捷,破鮮卑之戰,經近月時間的傳播,已在大魏傳開。

得知魏軍大勝,就此將不再受北方牧族之擾,尤其是邊關地區,民眾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曹操在十一月中,靠近北關,天氣已寒。

卻是見到北關外,黑壓壓的人群,來接他歸魏。

s:求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