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帶著鐵路到大明 > 第506章 為何不遷都?崇禎之用人【求追訂】

第506章 為何不遷都?崇禎之用人【求追訂】(1 / 1)

推荐阅读:

回過神來,朱元璋問:“你可知那崇禎為何最終沒有遷都南京,舍棄北方?”

對朱元璋追問此事劉寬並不意外,他道:“微臣認為主要有三方麵原因。”

“其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崇禎沒想到順軍會那麼快打到北京城下——李自成正月初一在西安稱帝,二月初二才發兵出陝西,隨後一路勢如破竹,三月十七便打到了北京城下。”

“可以說,從崇禎皇帝到朝臣,都沒有想到順軍來的如此快。至於為什麼這麼快,自是因為一路上除了屈指可數幾部明軍拚死阻敵,大多數明軍都直接投降了順軍。”

“甚至就連派出去督師的內閣大學士、督軍太監等,也降了順軍,還幫著李自成過來勸降崇禎。”

雖然劉寬沒講明詳細過程,但朱元璋聽了卻隻是微微皺眉,並不覺得意外。

一個王朝如果到了末世,確實很容易產生垮塌式的軍事失敗,軍隊成建製投降敵人也是有的——大明在北伐蒙元時,便有一些這樣的例子。

為何曆朝曆代總喜歡歌頌那些為王朝儘忠守節的人?因為那樣的人太少了,那樣的品德也太難得了。

多數人哪怕世受皇恩,在改朝換代的大勢明朗之際,也會選擇投降新朝,比如說那個成國公朱純臣。

劉寬繼續道,“一個多月的時間,崇禎朝的君臣大部分時候都在考慮如何派兵抵擋順軍,而等順軍打到河北,他們實際已經錯過了遷都的最佳時候。”

“然後便到了第二個原因,朝中有部份出身江南的大臣,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反對崇禎前往南京,甚至反對崇禎派太子前往南京。”

“當然,他們不會說這麼做有礙於自身利益,而是用大義來影響崇禎的決定。”

“譬如,大明當時有‘天子守國門’的說法,當年也先帶領瓦剌大軍攻打到北京城下,君臣們也差點遷都,結果於謙力主不遷都,決心死守,頂住了瓦剌的進攻,也等來了勤王之師,便讓大明轉危為安。”

“若崇禎都沒抵抗順軍,就帶著滿朝文武拋棄北京,逃到南京去,誰敢說不是等於將北方拱手送給順軍?這個鍋誰來背?”

聽到這裡,朱棣略有不解。

他問:“妹婿說部分江南出身的官員不願崇禎遷都南京,這是為何?”

沒等劉寬回答,朱元璋便道:“老四,虧你建立藩國數年,竟然還沒領悟都城的真正作用?”

“咱為何要將都城定在金陵,並且將直隸範圍劃的如此之大,幾乎囊括了江南精華之地?”

“因為都城在哪裡,朝廷對哪裡的掌控力便最強。與之相對的,朝廷對一個地方掌控力強了,當地地主、士紳就得老實很多,不僅不好欺壓良善、違反律法,甚至各種稅賦也得老老實實上交。”

“原曆史上,你小子舍棄京師,遷都到北平,固然有防禦草原諸胡、繁榮北方的考量,但也等於自行削弱了對江南的控製。”

“倘若都城仍在京師(南京),掌控著江南膏腴之地,朝廷財政再差也不會差到崇禎需要向朝臣借錢的地步!”

“哼哼,隻是不知道那時遷都北平是你小子自己的主意,還是被哪幾個出身江南的大臣給忽悠了。”

聽了朱元璋這番話,朱棣先是恍然大悟,隨即想到自己在原曆史遷都北平可能是受人蠱惑的,他又不禁一陣羞愧。

但他卻忍不住嘴硬道:“父皇,兒臣也未必就是受人蠱惑——說不定那時候遷都北平更有益處呢?”

朱元璋道:“怎麼,你還想遷都北平?”

這句莫名其妙的話讓朱棣愣了下,隨即打了個激靈,忙跪了下來,喊道:“兒臣不敢!兒臣冤枉!”

朱元璋道,“行了,起來吧,你如今也是一國之君了,何至於被咱一句話就嚇得跪下?劉寬,你繼續講。”

劉寬在旁看得清楚,朱元璋貌似隨後一說,實際就想借機敲打一下朱棣——誰讓目前海外諸蕃中朱棣離大明直轄地域最近呢?

不過這種事他是不可能摻和的。

聞言,他便接著道:“崇禎沒能及時遷都的第三個原因其實跟第二個原因相關聯,那就是後世總結的崇禎性格一大缺點——沒有擔當。”

“他之前在應對農民軍及後金的戰事上,就總喜歡甩鍋給任事的大臣,推卸自身責任。”

“用人初時,他往往考察不深,便給予過分的信任;而一旦所委派差事之進展稍稍不如人意,他對該大臣的信任立馬直線下降;若是該大臣最後功虧一簣,他甚至會不問青紅皂白、不顧念該大臣絲毫的過往功績,對其進行近乎報複式的懲罰。”

“這裡麵有幾個典型的例子,如崇禎即位之初,袁崇煥為謀督師之位,向他承諾‘倘皇上假臣便宜,計五年而東夷可平,全遼可複’。”

“崇禎在對袁崇煥了解不足、對遼事了解亦不足的情況下就相信了,給予了袁崇煥很大權力。”

“然而等到崇禎二年,他便因為清虜入寇打到了北京城下,將袁崇煥治罪並處以淩遲極刑。”

“雖然袁崇煥在遼事上確實有過錯,比如說私自斬殺了毛文龍;且當時皇太極還用了反間計,讓崇禎誤以為袁崇煥有反意。”

“但崇禎對袁崇煥處以極刑的做法,仍是令不少大臣寒心——在袁崇煥之前,已經有經略遼東的熊廷弼因兵敗及黨爭被斬首且傳首九邊。”

“且後麵,崇禎皇帝對諸如盧象升、孫傳庭等文臣巡撫、督師,都是類似的做法——一旦戰事失利,輕則丟官下獄,重則直接被斬首。”

“甚至到了後期,作為督師的楊嗣昌更是因為圍剿農民軍的戰略徹底失敗,想到可能到來的下場,活生生被嚇死。”

“對於武將,那些奮力拚殺以至於折損了兵馬的將領,他棄之如敝履,乃至加以怪罪懲罰;而對那些遇戰逃跑保留了兵馬的將領,他則寬容有加,最初隻是輕罰,到最後不僅不罰反而加官進爵。”

“如此用人,自是讓滿朝文武逐漸看透了他沒有擔當,欺軟怕硬,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脾性。”

“所以,那些有意阻攔遷都的朝臣,很容易就是利用其性格,拖延了遷都之事。”

講到這裡,劉寬停下來了。

因為關於崇禎的事太多,他怕自己忍不住牽扯出更多的事件,然後講也講不完。

朱元璋、朱標、朱棣此時則麵麵相覷——他們這才明白,崇禎作為一個皇帝,性格中的缺陷對其治國影響有多麼惡劣的影響。

想想崇禎對文武大臣的用法,隻怕他們到了崇禎手下,也不願再為朝廷效力。

甚至這麼一看,崇禎這麼用人,大明竟然還能堅持十七年,已經算是底子過硬了。

回過神後,朱元璋問:“沒了?”

劉寬無奈道,“陛下,微臣不是說了麼,崇禎年間的事太多了,要是一一細講,幾天幾夜都未必講得完。”

“而且那些事對您和太子殿下、燕王殿下都沒什麼參考意義,實在沒有一一講來的必要。”

這時朱標也提醒道:“父皇,之前鐘鳴報時,到用午膳的時間了。”

朱元璋發現聽劉寬講了一上午泰昌、天啟、崇禎三朝的事,在此期間對朱棣一頓嘲諷加批評,他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心裡屬實想再聽劉寬多講一講明末之事——叫上朱棣一起聽的那種。

他於是道:“劉寬,咱準你一日假,可否多講一講?”

劉寬徹底無語了。

見老朱期待的樣子,他忽然心中一動,道:“陛下,不如這樣,微臣那裡有一部講述崇禎年間之事的電影,因涉及靖難,不好放給其他人看,不如趁著燕王殿下在,便放來給陛下看看?”

“至於崇禎年間的其他事,微臣就不細講了。”

聽到有電影看,還是明末背景的,朱元璋立馬來了興趣,道:“也行——標兒,安排可靠之人去劉府拿平板電腦來。順便告訴蕙蘭,劉寬中午在宮中陪咱一起用膳。”

“是!”

朱標立馬去安排了。

對於看明末背景的電影他也是頗為期待的。

唯有朱棣既期待又忐忑——他擔心看電影的時候又挨罵,甚至挨揍。

劉寬此時感覺很肚餓,便道:“陛下,不如咱們先吃飯,吃完了再看電影?”

從奉先殿到劉府一來一去要花不少時間,如果考慮到護送平板需謹慎,那花的時間必然更多。

念及此處,朱元璋點頭,“行。”

隨即便帶著朱標、朱棣、劉寬移步大善殿。

膳房早就準備好了,等幾人到大善殿落座,各色膳食便一一送了上來。

說不上豐盛,但味道還不錯,最主要的是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或許是因為沒馬皇後在,四個男人都是默默的吃飯,竟然才一刻多鐘就吃完了。

這時平板電腦也被送了過來。

平板電腦裝在一個帶鎖的合金盒子裡麵,並且附帶了八位數的密碼鎖,足以確保運送過程中不會被什麼人直接觸碰到。

劉寬拿出平板,很快從裡麵找到了一部電影。

隨即就將平板放在準備好的桌子上,觸屏播放。

朱元璋、朱標、朱棣呈三角形坐著,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

隻見片頭過去,屏幕上先在黑色背景下顯示出一段說明文字——

“1642年,距離明朝覆滅還有兩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包圍開封,明朝大廈將傾。”

接著就出現三個遒勁的白色大字——大明劫!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