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第三百七十章 高豐公司劉亞烈(感謝大佬們的投票!)

第三百七十章 高豐公司劉亞烈(感謝大佬們的投票!)(1 / 1)

推荐阅读:

通過改變種植模式來提高單產,加速推廣,這對郭陽來說不難。

但對普通的技術人員來說,貿然改變種植模式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

照本宣科才是常態。

他也不清楚前世火龍果產業是怎麼突圍的,但現在嘉禾必須得先改變。

郭陽問:“對了,剛才提到的高豐公司,他們的火龍果品種也是玫瑰蜜香嗎?”

“有一部分是。”黃恩回道:“高豐是02年就開始建園,03年出苗,05年市場上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火龍果,但08年的雪災讓高豐的園子損失慘重,火龍果樹一棵棵死去。

那時劉亞烈才找到了這裡,引進了一批玫瑰蜜香。”

說起那場雪災,黃恩和紀會兵依然心有餘悸。

還好那時嘉禾做了充足的準備,灌水覆草,搭棚覆膜,一番折騰才保下了樹。

那次防凍防災恰好也是董事長格外強調的指示。

所以,兩人對於郭陽提出的兩項新技術的探索,抵觸心理並不強。

郭陽說:“高豐的果園是在欽州吧,來都來了,我也去那邊轉一轉。”

欽州是平陸運河的重要節點,也是後續麻風樹能源林發展的重要基地。

在找到火龍果推廣慢的原因後,他也沒有耽擱,直接就往南出發。

這等風風火火的速度,讓瞿陽有點訝然,“問題這就解決了?”

“解決了。”

“這麼快啊。”

“不然呢,這種事隻要勘破迷霧,處理起來就很簡單。”

簡單嗎?

對種植基地的人來說,這是困擾了好幾年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火龍果畝產量都不高,畝產2000斤已經算是高產。

而剛才老板在基地停留的時間絕對不超過15分鐘。

“老板,你如果搞研究,絕對也是這個。”瞿陽比了比大拇指。

“我也一直在做育種,明天再去趟南繁吧。”郭陽嗬嗬笑道,其實他更願意每天和土地打交道。

火龍果基地。

黃恩望著離去的車隊,有些出神,“老紀,董事長說的種植方法真能增產嗎?”

“單雙聯排模式和夜間補光,從火龍果的生物特性上說得通,增產沒問題,具體就看能增產多少。”

這技術淺顯易懂,會者不難,也就是一層窗戶紙的問題。

十來分鐘的時間,紀會兵已經認可了這兩樣技術。

“董事長還真是讓人出乎意料。”

黃恩點了點頭,“感覺比我還更懂種植管理。”

紀會兵瞥了他一眼,心想,彆說你了,就連我這個在果業摸滾打爬幾十年的老油條,也一時驚為天人。

隻見了一麵,郭陽就給基地的人留下了一個深刻印象:懂行!

汽車繞了一段路過後,才到了平塘江口,這是平陸運河的。

運河沿線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有丘陵山地,也有河穀平原。

蔥綠的果樹層出不窮。

時而在丘陵山地上也能看到麻風樹的種植痕跡,麻風樹苗圃外也停滿了來運苗的貨車。

更引人注意的是,沿線多了不少衝著能源林來投資的企業。

各種正在進行土地整理的工地上停滿了各種各樣的工程機械,陣勢不小。

頗有資本下鄉的味道。

一路沒有停留的到了陸屋鎮。

這裡是進入欽江乾流的節點,順著乾流南下就能抵達北部灣欽州港。

過了陸屋,沒過多久,就看到了一個位於半山坡的火龍果園。

依然是單株種植的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間,讓每株火龍果都能獲得足夠的陽光、養分和生長空間,是生產高品質火龍果的不二法寶。

單株產量也很高。

但密度太低,一畝隻有400~500株,總體產量有限,同時單株種植會大幅增加土地和勞動力成本。

加大了火龍果的推廣難度,讓其難以走向千家萬戶。

而單聯排一畝能達到800株,雙聯排能達到2200株,總產量的差距巨大。

劉亞烈,一個馬來西亞人,其是第一個將紅心火龍果帶到國內的人。

也應該是在國內商業化種植火龍果的第一人。

郭陽在園區入口處見到了劉亞烈。

隻見其身形單薄,個子不高,穿著一件黑色薄外套,身邊還站著一個穿著黑紅斑點狀衣服的中年婦人。

“劉總,冒昧來訪,多有打擾。”

“郭總這話就客氣了,歡迎還來不及呢,嘉禾的玫瑰蜜香可是難得一見的極品品種,極其受市場喜歡。”

劉亞烈笑了笑,跟著介紹了其太太錢雨。

錢雨笑道:“郭總,玫瑰蜜香是我吃過最好的火龍果。”

“哈哈,謝謝。”

“郭總,你可能不知,我非常喜歡吃火龍果,各地的火龍果都品嘗過,玫瑰蜜香的口感最好最出眾。”

錢雨讚不絕口,兩口子的普通話也說得很好,比本地人的方言普通話聽起來順耳多了。

郭陽道:“你謬讚了。”

“這可是肺腑之言。”劉亞烈說:“郭總,你可能不知道,我原來在馬來是從事油棕種植和棕油生產的,規模也不小。

那時我太太就特彆喜歡吃火龍果,但在馬來西亞,能買到的都是進口的白肉火龍果,口感非常不好。

所以,我就給我太太說,我種給你吃吧。”

錢雨附和道:“剛開始以為隻是一句玩笑話,但沒想到他那麼認真。又是查資料,又是引種,還真讓他在馬來試種起來了。”

兩人有秀恩愛的嫌疑,讓郭陽心裡有點發酸,早知道就把林可青帶上了。

“怎麼不繼續在馬來種呢?”

“馬來西亞的土地不適合規模化種植火龍果,那時候,大概隻能滿足我太太的胃口。”

劉亞烈說:“火龍果是歐洲人眼中‘口服的化妝品’,枝條和朵也有諸多價值,但國內卻大部分是進口,全國能吃上火龍果的人還不到3,市場潛力巨大。

於是考察後,就來欽州投資建園,曆儘磨難,才從最初的400畝,拓展到現在的8500畝。”

錢雨拉了拉劉亞烈肩膀,“哎呀,儘扯這些,趕緊帶郭總進屋坐,嘗嘗果子。”

“對,你看我,郭總,快請。”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

郭陽一邊走,一邊打量著果園的布局。

和嘉禾的果園鋪滿淺淺的綠肥不同,高豐的基地打理得一塵不染,果園裡看不到草的身影。

但其它方麵又都很符合綠色有機的生產方法,想必也走的高端路線。“郭總,彆看果子醜,但味道一級棒。”

劉亞烈拿出幾個相貌平平的果實,切開,露出血紅的果肉,很是誘人。

郭陽接過一小半,剝開外皮,輕咬了一口,入口即化,清甜湧心。

“不錯。”

“和嘉禾的口感還是有不小差距,賣相也沒嘉禾的好。”

郭陽沉吟了下,“高豐其實也可以試試生草栽培,劉總看過嘉禾的園子吧?”

“看過,生草栽培優缺點都很明顯,高豐暫時還沒這打算。”

劉亞烈有點不以為然,在他想來,嘉禾的火龍果口感更好,主要原因還是在品種上,和生草栽培有一定關係,但缺點大於優點。

以桂省的氣候條件,想控製好雜草生長,耗費的時間太長,再說,草太多,蟲害也就更多。

果子賣相不好,就是因為被蟲啃了。

郭陽也不再多說,高豐公司的確追求品質,但又沒追求極致品質,商人本質顯露無疑。

不過劉亞烈確實對火龍果的推廣做出了貢獻。

就高豐這種賣相一般的果子,基地反而越做越大,第一步市場開拓就是一道檻。

據劉亞烈說,其產果的第一年,就因為賣相不好,市場沒有銷量,而積壓了五六噸果子。

最後隻能壯士斷腕,將五六噸果子免費贈送給商戶品嘗。

在他焦急萬分的計算要虧多少時,奇跡發生了,火龍果優質的口感征服了客戶,訂單紛至遝來。

“所以,羨慕嘉禾啊。”

劉亞烈沉吟道:“不僅口感一絕,果子也種的漂亮,不愁市場銷路。”

郭陽笑道:“高豐也可以,嘉禾的生物農藥也一直對外開放。”

“我還是覺得不用農藥為好。”

“呃……”

郭陽明白了,但反而更不得勁,從聊天中得知,劉亞烈也是農學出身,但依然對生物農藥持有偏見。

羨慕歸羨慕,但就是要標榜與眾不同,一丁點和農藥相關的都不用。

其實絕大多數消費者應該都對農藥有偏見,即使是生物農藥,生物農藥就不是農藥了?

一句話就能讓人無法反駁。

然而,消費者在買果時,又會用腳投票,更傾向於賣相好的果子,有多少人喜歡吃被蟲咬過了的果子?

郭陽說:“那也可以試試天敵昆蟲。”

“嗯,今年會試試。”

言外之意就是此前沒用過,郭陽突然感覺基層推廣的難度並不小。

天敵昆蟲的銷量其實也不低。

但從報表上看,隻能看到一堆冷冰冰的數字。

數據的結果是好的,不過放大到全國市場,依然是‘冷門’領域。

聊到最後,郭陽也提了提嘉禾即將探索的新技術:單聯排種植和夜間補光。

劉亞烈不是很感興趣,稱這和品質路線不搭。

離開果園上了車後,聽了一路的瞿陽吐槽道:“這高豐公司估計要走下坡路,往上比不過嘉禾,往下以後也可能擋不住低價產品的衝擊。”

“你猜劉亞烈為什麼會堅持?”

“因為過往他成功了。”

“所以種植業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郭陽笑道:“關鍵是要找準路,堅持下去。”

其實他挺佩服劉亞烈,把路給蹚出來了,和嘉禾的理念不同,也隻是因為利益。

嘉禾對大型果園基地沒有興趣,又累風險又高,不如賣苗,前期利潤高,後期細水長流。

現如今黃恩等人對玫瑰蜜香的定價是12元株,一畝400~500株,能收入4800~6000元。

一旦單雙聯排種植模式推廣開,即使單價下降,利潤也更為可觀。

說好聽點,也能讓更多的人品嘗到火龍果的滋味。

汽車抵達了欽州灣,港灣裡停滿了貨運船。

郭陽去嘉禾的碼頭看了看,還在建設中,泊位的噸位有點大,在集團內部也有不少人詬病。

因為去年嘉禾國際的穀物調運量沒達到預期,隻有1000萬噸,其中大半還是阿根廷羅薩裡奧港貢獻的。

國內貿易量肉眼可見的下滑。

今年國內的休耕麵積再次擴大,等北部灣的泊位建設好後,可能還要去攬業務。

“這次港口投資可能要栽了。”

“老板也不是神,不可能一點錯誤不犯。”

“當初提過建議,唉,可惜嘍。”

類似這樣的議論聲,在嘉禾內部並不少,比如當初持反對意見的高德等人。

夕陽映襯著海平麵,霞光漫天,郭陽看著建設中的碼頭怔怔出神。

“其實老板不用在意,去年大豆也全麵自給了,再差也不可能有去年差了。”瞿陽說。

“你是會安慰人的。”

“那不然去洗腳按摩?”

郭陽沒好氣的的說:“以前也沒見你這麼積極,現在是專門來挑事嗎?”

“以前你也不去啊,現在有伴了,就試試,試試,哎哎,彆打……彆打,以後不嘴賤了。”

郭陽也就玩笑似的拍了兩下。

他也知道瞿陽是在逗樂,純粹樂子人,但這事挺嚴肅的。

林可青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現在關注他的人可不少。

尤其嘉禾今年營收達到了兩千億,超過了國糧集團。

在互聯網企業業績還沒大爆炸的年代,嘉禾這個成績極其耀眼。

這還沒有把微光納入在內。

所以,明裡暗裡不知道有多少隻眼睛在盯著他,總之一切還是走正道,做個正經人。

玩鬨了一陣,郭陽問:“南繁基地你要去嗎?”

“不去了。”瞿陽沉吟道:“春耕馬上到,今年要加把勁,不能再走下坡路了。”

“煥發第二春嗎?”

“哈哈,這個說法好,天禾今年就是要煥發第二春!”

郭陽笑道:“我看是你瞿陽想要第二春。”

“這可不興說,8個老婆已經夠多了,再傳下去,那群孫子得傳成16個。”

瞿陽擺了擺手,說:“我是說真的,我有預感,天禾今年一定能止住頹勢,甚至再創新高!”

國內是存量市場,海外時間短,又沒有種子商店的加持,郭陽一時有點訝然瞿陽的自信。

“行,我拭目以待。”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