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第二百九十六章 蘋果產業的出路是文冠果

第二百九十六章 蘋果產業的出路是文冠果(1 / 1)

推荐阅读:

方曉章的t項目介紹很成功,讓一眾人都記住了嘉禾生化的年輕總裁。

開了一上午的會,郭陽也大致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事情由蘋果產業引起,慶陽和平涼等地出現了砍伐蘋果樹種文冠果的現象。

這兩地和天水是蘋果的優勢產區。

天水的‘牛’;靜寧的‘平涼金果’、‘隴原紅’;慶陽的‘赤城’都是知名的蘋果品牌。

曆年來售價一直居國內最高。

其中,天水是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第一批蘋果生產基地,被農業、商務、財政多部委列入全國優質蘋果出口創彙基地。

天水的‘牛’也是第一個打開國門走向國際市場的蘋果品牌。

經過50多年的培育,天水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元帥係蘋果生產基地。

慶陽和平涼是從70年代開始規模化發展蘋果產業,30多年的時間裡,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漸提高。

但價格都有一個平衡點,平衡一旦被打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陝西蘋果曾經賣過五六塊錢一斤,最後導致陝西蘋果賣到幾分錢一斤,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

1997年時,國內蘋果產業到達上一個頂峰,種植麵積達到4700萬畝,市場開始急速反轉。

幾分錢一斤還賣不出去的蘋果市場來了。

大量果園廢棄,果農砍樹。

幾年時間,4700萬畝蘋果麵積減少到了隻剩2600萬畝,這讓蘋果市場在2007年迎來了一輪新牛市。

陝省延安洛川有一戶果農11畝蘋果園當年賣了106000元,在業內為人津津樂道。

又一次刺激果農大量種樹。

蘋果苗木在一年時間裡從1~2元株,上漲到了6~10元株。

結果又一頭栽進了金融危機裡,蘋果爛市,價跌滯銷,收了還打白條。

追漲殺跌的農戶氣急之下,又開始擺爛,才栽下去的蘋果園疏於管護。

今年地方力推文冠果項目後,又出現了拔苗毀園,甚至砍伐成齡蘋果樹的情況。

這讓了解到情況的馬鋒旺極為痛心疾首。

蘋果麵積已經降不下去了,市場反轉近在咫尺,這時候砍樹,和在牛市來臨前割肉有什麼區彆?

於是馬鋒旺四處奔走,但地方政府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很曖昧。

隴省蘋果種植麵積420萬畝,居全國第四,僅次於陝、魯、冀;

產量居全國第七,低於魯、陝、豫、冀、晉、遼六省。

但產值多少呢?

僅有29億。

而嘉禾對文冠果產業的期望呢,這是一個百億產業,乃至於千億產業!

對地方來說,這是一個很好做的選擇題,用腳投票都能投出同樣的結果。

馬鋒旺認為地方政府被嘉禾忽悠瘸了腿。

於是開始往上層發力。

農業部和嘉禾是一丘之貉,那就隻能從科技口、林業口發力,恰好這兩年國內生物能源產業接連受挫。

對嘉禾的逆流而上,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早就充滿了困惑。

最終聯合在一起有了這次會議。

“從國家政策角度看,發展能源作物的一大前提就是不能與糧爭地。”

“甜高粱就是我們能源中心主推的作物,其被稱為高效率的“太陽能轉換器”,乾旱和鹽堿地區也能種……”

會議已經接近尾聲,可以看出,已經有點偏題了。

能源中心的景海春和國家林業局生物質能源處知道阻止嘉禾沒戲後,重心就變成了推薦現有的成果。

馬鋒旺隻能複雜的看著。

而郭陽也已經開始走神,甜高粱的確好,但嘉禾已經選擇了木本油料方向。

有省裡和市裡支持,就憑眼前這些人,想叫停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也不能完全不理,聽一聽還是可以的。

嘉禾明年還想繼續發展文冠果和麻風樹呢!

如果能借著這次機會,把文冠果和麻風樹再次大規模推向全國,對嘉禾就是戰略性勝利。

聽景海春和劉公社長篇大論的說了一陣,郭陽見時間差不多了,便說道:

“一個成熟的能源作物是種出來的,種草的就說草好,種樹的就說樹好,搞藻類的又說藻類前途無量……

各有各的說法,但真正用它去搞能源開發時,又發現大規模的種植和加工都沒有。

所以,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當今世界三大前沿技術,生物技術上我們已經落後了。

再按部就班去育種中試積累數據推廣,差距不會縮小隻會拉大,嘉禾願意去賭一把,相信自己的品種。”

說到這裡,郭陽目光和省領導,以及酒泉、慶陽、平涼的代表等人對視了一眼。

“省裡願意和嘉禾一起搏一把,也是相信嘉禾的品種會再次成功。”

省領導帶頭鼓起了掌。

秦立軍、慶陽和平涼的領導人也跟著鼓掌,掌聲越來越熱烈。

對秦立軍等人來說,在嘉禾的身上見證了太多的奇跡。

從苜禾1號改良鹽堿地開始,到天玉1號開創了玉米新時代,戈壁灘也變成了綠洲。

河西走廊這片土地上也誕生了數個百億乃至千億級的產業。

再從零打造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雖然艱難,但也因為是從零開始,一旦成功,未來的想象力何其廣闊。

部委的肖樂等人也不禁被這種氣氛所感染,紛紛鼓起掌來。

郭陽笑了笑,站起了身,“走吧,各位領導,嘉禾在戈壁的小廣場上備了簡餐。”

“走,早就聽說嘉禾廚師的手藝是一絕,今天可有機會嘗嘗了。”

第一次來嘉禾的肖樂表現得積極,動作迅速的收起了筆記本。

秦立軍說道:“嘉禾是勝在食材一流,連調料品也是外界買不到的。”

肖樂笑道:“說得我迫不及待了。”

另一位領導打趣道:“好啊,肖樂,開會的時候一聲不吭,一說吃的,反倒來勁了。”

在方曉章和張競的帶領下,一群人說笑著向外走去。

馬鋒旺緩慢的落在了最後,“郭總,嘉禾真有信心能把文冠果產業做成?”

郭陽沉吟道:“會上我說的很清楚了。”

“其實能成是好事。”馬鋒旺笑道:“西部脫貧的手段太少了,1997年4700萬畝的蘋果麵積,現在還讓人不寒而栗。”

“那馬教授可得提前準備好調整蘋果產業區域規劃。”

“這次回去就要準備了。”

4700萬畝蘋果,那是未來十幾年都不曾達到的高度。

但郭陽也知道就是這兩年,蘋果產業又進入了癲狂的牛市狀態,在七八年內,蘋果麵積衝到了3500萬畝。

供過於求再次出現。

這是市場規律,國內果業也一直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

他又想起了一個關於海升集團的故事。

由於產能不能得到全部釋放,已經做到濃縮蘋果汁全球銷量第一的海升集團開始大規模投資種植領域。

引進了世界先進的種植模式,在全國蘋果各大產區興建了數萬畝看起來非常高大上的蘋果基地。

果樹攀著支架長、機械順著行間走、水肥沿著管道滴……讓吃瓜群眾看得目瞪口呆。第一次親眼見到這種基地的郭陽也驚為天人。

當時郭陽和海升一樣認為,憑借機械化部隊,應該能很輕鬆的打敗‘土八路’的傳統種植模式。

專家們也普遍也認同這種觀點。

專家們還認為,低海拔的蘋果適宜區會被高海拔的蘋果優生區所淘汰。

但現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由於缺乏更好的謀生手段,大多數農民不願意接受專家給他們家蘋果設定的命運。

一位陝西禮泉的老農在接受采訪時說:“五分錢一斤都絕對不砍樹!”

因為在他那裡,沒有其它東西可以種。

與海升的機械化低勞力相比,農民自身勞動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更何況還有前期高昂的建園成本與機械購置、維修成本,人員管理成本。

也許是看到了老農的決心,也許是海升想起了‘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那句話。

海升暫停了擴種步伐。

但最後也改變不了長期拖欠員工工資的結局。

正是因為熟悉海升集團的發展過程,郭陽才不願意大麵積投資果樹種植基地。

馬鋒旺說文冠果能成是一件好事,郭陽相信他是真心的。

痛心農民砍樹於是找嘉禾麻煩;

被嘉禾強行說服後,又能很快的認識和承認文冠果產業的作用。

馬鋒旺這人並不壞,他隻是在儘自己蘋果產業首席專家的責任。

文冠果成功不僅能帶動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也能打破國內蘋果產業無序種植的市場。

“聽說嘉禾的蘋果園今年要掛果了?”

“對。”郭陽笑道:“堅持走綠色路線,以後會認證有機食品。”

“有機蘋果在全世界的生產量都非常小,需求量卻非常大。”

馬鋒旺說道:“陝西認證了300多萬畝綠色蘋果基地,有機的基地也很少。”

郭陽也不忘為全王打廣告,“嘉禾的生物農藥、天敵昆蟲和有機肥,用在有機基地認證上事半功倍,教授可以試試。”

“嗯,我會的。”

馬鋒旺點頭,“哪天我也去嘉禾的蘋果基地看看,算是為這次的事道歉。”

“沒那麼麻煩,教授也是好心。”

“需要的。”

馬鋒旺對自己的技術很自信。

他是魯省人,從小和蘋果打交道,一輩子也都在研究蘋果,基本上每到一處,都有人邀請他去指導產業的規劃、果園的生產。

這次主動去嘉禾的果園指導,也算是給足了麵子。

但郭陽也很自信,他可是站在前世那麼多基地的經驗上。

嘉禾的柑橘和蘋果基地建園標準,都是這個時代國內所沒有的。

雖然海升最終被汪洋大海似的人民戰爭打敗了,但種植模式的先進性毋庸置疑。

時代也不同,現在是蘋果產業即將走出低穀的上升期。

產能並不飽和。

說不得得給馬教授一點小小的震撼了。

郭陽和馬鋒旺這位蘋果產業首席專家又交流了一會兒,才往樓下走。

等兩人到樓下時,其餘人已經三三兩兩的走進了去戈壁小廣場的小路。

不過,有一人也落在了後麵,郭陽回憶了下,這是華夏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的陳誌研究員。

看到兩人,陳誌湊了上來。

“郭總,農經雜誌有個采訪邀約,想請你出席一下。”

見郭陽疑惑,陳誌又解釋道:“農經就是原來的華夏星火,今年改版了,第一期內容想寫一篇關於嘉禾的文章。

或者郭總有時間和精力,《農經》也想向你約稿。”

郭陽這才明白過來。

《華夏星火》現在叫《農經》是科技部主管,農村科技開發中心主辦的雜誌,創刊於1990年。

以關注解決華夏農業中的重大問題為使命。

麵向的是‘大農業資本’階層。

如科技、財政、農業、商務、發改等多部wei,國家糧食zong局、質檢zong局等。

以及各省和農業相關的頭目,各市一二把手及農業官員,企業家、精英分子。

bu委很多重要官員本身就是農經雜誌的重要特約作者。

在所麵向的高端農業財經領域內,《農經》具備“唯一”和“第一”兩大特性。

其在官方層麵的影響力極其強大。

以往華夏星火也發出過采訪邀約,不過郭陽都拒絕了。

這次他不打算再拒絕,而是想借助這個機會談一談生物能源。

對木本能源作物,國內這兩年已經風聲鶴唳,普遍都不看好。

他偏要唱反調。

乃至於紅旗河的設想,他也想通過這個平台表達出來。

借此吸引國內整個農業界的目光。

一旦嘉禾的能源項目取得巨大成功,紅旗河階段性的工程就可以啟動了。

在腦海裡迅速的思考了會兒,郭陽說道:“最近有時間,采訪邀約和供稿我都可以。”

“太好了。”

陳誌頗為興奮,“此前還是華夏星火時,雜誌社就想出一篇關於國內和國際糧商的文章。”

郭陽笑了笑,他希望《農經》的主編識趣點,彆老盯著糧商那點事。

中午的簡餐可謂賓主儘歡。

嘉禾的食材也從未讓人失望過。

吃完飯,一夥人圍坐在一起聊了一會兒,又出發前往文冠果種植現場。

期間路過了一處苜蓿基地。

正是草長鶯飛之時,一望無際的苜蓿草場翻卷著紫雲碧浪,鮮爛漫。

從事羊草分子育種研究的劉公社萬分感慨。

“能見到這樣一個品種,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運。”

“當然是幸運。”景海春不假思索,“翁教授和苜禾農業,在天然草地恢複、人工草地建設上帶領國內前進了一大步。

現在國內的草學研究與應用,已經走到了世界頂尖。”

劉公社點頭,“嘉禾在育種方麵,確實獨樹一幟!”

新建的文冠果基地也沒讓人失望,遠遠望去,樹苗整齊劃一,羽狀的葉在清風徐徐下微微顫動。

不由讓人幻想當千萬畝文冠果漫山遍野時,又是何等繁華似錦。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