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六甲祈禱秘法》乃我上清派獨門秘籍,外人怎可借去。雖有天師授意也不行。不過......少俠是想自己看麼?”王大法師問。
道一連連點頭。王大法師又問有什麼要看。
道一說:“在下在北方曾受太一教耶律尚明道長傳授太一六甲之法,耶律道長早已去世,在下對此法尚有不明之處。聽說上清六甲之術與太一六甲淵源頗深,因此想來請教。”
王大法師聽了臉色稍寬。“確實如此。天下六甲之術皆出自九天神女所授黃帝秘法。不過分道已久,區彆很大,少俠看了未必有益......
不過嘛,少俠曾為我上清派鏟除茅山邪術立下大功,讓少俠看看也不妨。隻是少俠可以看,但千萬不可帶走。”
道一連聲說是,並表示感謝。
王大法師又微笑道:“對於上清六甲之法,貧道可以介紹一人與少俠交流。嗬嗬,說起來他也與少俠相熟。”
道一連忙問是誰。王大法師笑而不語,隻是起身讓他跟著走。於是道一跟著王大法師離開小客堂,來到標著震雷堂牌子的道房。
道一一愣,這裡自己以前來過呀。不等他細想,王大法師已將他引入一間屋子。道一抬頭一看,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道士正在伏案苦讀。道士聞聲抬頭,見到道一,立刻臉上欣喜。
“原來是毛少俠!”
“梁道長!”
道一也認出了眼前的人,就是他頭一次來茅山時認識的道士梁柱,而梁柱的哥哥正是氣死許大法師的梁棟。道一上回見到梁柱還是幾年前到江南尋找箐兒,如今兩人再次相見,彼此都高興不已。
王大法師讓兩人好好談,並說明了道一的來意。梁柱連連點頭。王大法師走後,兩人先談起了家常。道一詢問梁棟的近況。梁柱說哥哥仍在建康教書。
“家兄自數年前險遭大禍,便再也不亂說亂動了。”
道一忙問怎麼回事。梁柱說了哥哥在大茅峰提詩,被許大法師告到官府的事。這些道一早已知道,不過他還是津津有味地聽了一遍。梁柱接著又反問道一。
“少俠已有幾個兒子?夫人可安康?”
道一臉上發笑。“我還沒成親呢。哪來兒子。”
梁柱十分驚訝。”不會吧?記得那位馬姑娘說少俠已經成親。“
聽了這話,道一才想起馬家小姐以為他已經娶了箐兒,傷心之下,就是在茅山梁柱這裡打算和那位楊少莊主拜堂成親的事。於是道一連忙否認,並立即將話題轉到了正事上頭。
梁柱聽道一說要和他交流六甲之術,連連搖頭。
”這個我也不懂。少俠若要問《黃庭經》,隻管開口。不過,《上清六甲祈禱秘法》那本書我知道在何處,少俠自己看便是。“
道一大喜。於是梁柱帶著他離開道房,來到上清派的藏經閣。隻見藏經閣周圍處處有上清弟子持劍守衛,旁邊還立了望樓,防止有人用輕功飛到藏經閣頂上去。
第(1/3)頁
第(2/3)頁
道一見了很驚訝,問這裡為何防護如此嚴密。
梁柱歎口氣說:”從前並非如此。去年許大法師仙去之時,交接匆忙,元符宮起了亂子。有人乘虛而入,不僅偷去不少經書,連龍仙芝也偷走了。“
“龍仙芝!”道一又大吃一驚。當初他為了給馬家小姐治病,夜入天師府,要偷的正是龍仙芝。
隻見梁柱點點頭。“龍仙芝乃茅山第一神藥。上清派搜遍茅山數十年,不過搜得兩支。許大法師曾獻了其中一支給龍虎山張天師,茅山隻剩一支,不料這支也給賊人偷走了。”
歎息間兩人已經進了藏經閣。梁柱在元符宮已是數一數二的高道。他要帶人入內,無人敢問。到了閣內,梁柱很快找到那本《上清六甲祈禱秘法》,讓道一自己看。道一便當場看了起來。
其實他對上清派的六甲之術並沒有興趣。蕭真人讓他來是想把這本書借回去。蕭真人要研究其中包含的六丁之術。上清派既然不讓帶書走。道一隻好先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麼。
很快,他一本書從頭看到底,發覺講的都是六甲,隻有寥寥數十行提到六丁。道一心想,蕭真人明確說過,隻要研究書裡的六丁。原來隻有這麼一點,不如乾脆背下來轉告蕭真人便是。
道一拿定主意,很快背熟了那幾十行字,又裝模做樣的繼續看上清六甲。梁柱讓他慢慢看,自己去看彆的書了。
就這樣,道一在藏經閣待了一整天。那幾十行關於六丁的文字已經熟到想忘記都不行了,他這才和梁柱離開了藏經閣。
兩人談笑著回到道房。道一在那裡借宿一夜後,去向王大法師道謝,說已經和梁柱交流完畢。王大法師熱情地招待了他一頓飯,道一當天便告辭離去。
......
他下了山,又去乘船。小船在江南蛛網般的河道中慢慢行駛,載著他順利到達東邊二百裡外的蘇州。道一幾次來江南,經過這裡時都沒有停留,這回也不能過多久留,他還要趕去龍虎山。
進了蘇州城,他按照小天師說的地址,來到望信橋一帶打聽。鄭先生似乎是這裡的名人,道一很快得知鄭先生的確切所在,便直接來到他的寓所。到了那裡,卻見寓所前有不少人在議論紛紛。
道一大驚,以為出了什麼大事。誰知一問之下,才知道鄭先生的老朋友,宋室後人趙孟府從濟南休假回鄉,幾次想來拜見鄭先生。鄭先生都拒而不見。今天趙孟府又來了。鄭先生還是不見。趙孟府剛才隻好走了。
聽到趙孟府的名字,道一不由暗自歎氣。他隱約記得鄭先生確實是認得這位大名人的,不知為何卻不肯相見。道一信步來到鄭先生的門前,剛一敲門,裡麵便傳出怒吼聲。
“趙孟府,你背主求榮,枉為宋室之後。你我早已絕交,你便是再來一千回,我也不會見你!”
道一愕然,隻好立即報上自己的名字。裡麵沉默了片刻,隨即房門開啟,出現在道一麵前的是個年近六旬的老頭。
道一從前隻和鄭先生匆匆見過兩回,已經不記得他長什麼模樣。鄭先生卻一眼認出了道一。
“啊!真的是毛少俠,快請進來。”
道一連忙行禮入內。鄭先生的寓所狹小又寒酸,卻堆滿了書。
鄭先生一邊清出一片空地讓道一坐,一邊笑著說道:“多年不見,少俠風采依舊,這回怎有空上老朽這裡來?”
道一有話直說:“在下從大都來,小天師,哦,不,現任張天師讓在下帶給先生一樣東西。”
第(2/3)頁
第(3/3)頁
說著,他從懷中取出那本《丹陽秘法》上冊。
“天師說此書屬於先生,他早已有意物歸原主。”
“多謝天師美意。”鄭先生微笑道,“我早已練完,已不用看此書。”
道一啊了一聲。“原來如此,恭喜先生。不過,先生還是收下吧。”
鄭先生點點頭,收下了書,然後忽然眉頭又一皺。
“天師為何在大都?”
道一說:“年初天師繼位後,皇帝立即將他召到大都,卻不知為何,一直不許他回山。因此天師一直在大都。”
鄭先生沉著臉道:“天師不得久離龍虎山,此乃千年教規......”
“是啊。”道一接口說,“天師也是這麼告訴我的,可皇帝就是不許他走,這怎麼辦?”
鄭先生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那麼如今若有人去龍虎山拜謁,由誰來接待?“
”應當是天師之弟吧。“道一說,”不瞞先生,我拜會先生後就要去龍虎山。“
鄭先生聽後想了想,忽然說道:”既然如此,不知少俠是否肯帶老朽一同前往?“
道一點點頭。”好啊,先生想去就去吧。“
於是,等鄭先生收拾好行裝,又安排好一切後,兩人便踏上去龍虎山的行程。
他們沒有用腳走路,而是坐小船返回建康,又轉船沿江而上,一直走水路進入江西。此時已是早春二月,鄱陽湖雖不像夏季那麼廣闊,船隻已經可以通行。
兩人一直坐到離龍虎山幾十裡遠,才登岸步行。彆看鄭先生年老,走起路來,絲毫不慢。兩人很快來到龍虎山腳下的天師府前。
道一報上名字,說從大都帶來天師的家信,要給天師的弟弟。門人通報進去,很快,門人回來,讓道一把信交給他便是。
道一臉上發呆,這麼行?不進去我怎麼可以替你哥辦那件事,難道非要我再次夜入天師府?這個張與材也太不像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