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陽光照在掛在晾衣繩上的衣服,隨著微風,輕輕飄揚。
方言對著鏡子,穿好西裝,打好領帶,“今天我可能要很晚才能回來,晚上就不用等我了。”
龔樰好奇不已,忍不住地問起今日兩國交流團的日程安排。
“早上會首先跟俳優座劇團開一個話劇交流座談會。”
方言說,一整天分成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讓日本俳優座劇團表演新劇,下半場再輪到華夏話劇界推出的劇目,總之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台,這期間還會舉辦首演交流研討會,分享經驗,交流心得。
“你和萬先生他們合寫的那個以全聚德為原型的話劇,會在什麼時候首演?”
龔樰語氣裡透著一絲期待。
“就在今天下午。”
方言留意她的神色,嘿然一笑,“怎麼樣,想不想去現場看看?”
龔樰又驚又喜:“可以嘛!”
“這有什麼不可以的,我給你寫張便條,到時候你早點去人藝,把這個交給於院長。”
方言相信於師之不會不賣自己一個麵子。
“那敢情太好了,我還真很想看你寫的《天下第一樓》!”
龔樰滿心歡喜地和方言出了門,然後順路地開車去了一趟郵局,把裝著《三體》第一部初稿的包裹,隨信一同寄往科幻世界出版社,接著把車開到文化部門大樓的門口。
“那我們就下午人藝見。”
“好,我先走啦!”
“路上注意安全。”
跟方言揮手告彆,龔樰從先前的副駕駛座改坐在駕駛座上,而後平平穩穩地駛向北電。
一如往常一樣去上課,再過不久,自己在北電導演係的進修之旅就要告一段落。
但在畢業之前,整個進修班的學生必須組隊完成一部符合校方要求的電影短片。
當然,龔樰完全可以把六一兒童節上映過的《寶貝智多星》,當做是自己的畢業作品,畢竟再怎麼說自己也是出過力的副導演,但是她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參與其中,跟葉大英等人商量拍攝題材。
時間不知不覺地到了中午,吃過午飯後,龔樰便匆匆地來到人藝劇院。
門衛大爺確認她是方言的愛人,立馬放行,主動帶她去找於師之。
走廊的一側是一間間化妝室,出演《天下第一樓》的人藝演員該化妝的化妝,該換戲服的換戲服,該排練的排練,忙得熱火朝天,甚至能見到為了排戲而忘了吃飯的人,被一提醒才想了起來。
“剛那位就是林連昆老師,演這出戲裡的‘常貴’。”
門衛大爺邊走,邊熟練地給龔樰做起介紹。
龔樰訝異不已,林連昆可是跟藍天夜、於師之等話劇大能齊名的老前輩,連他也隻能演個配角。
“您留步,於院長就在這屋裡。”
門衛大爺伸手一指,就見於師之這個《茶館》裡的“王掌櫃”,這回演起了“盧孟實”。
於師之沒有架子,笑盈盈道:“龔樰同誌,歡迎歡迎!”
龔樰簡單地道明來意,然後把方言寫的便條遞了過來,“真的是讓您多費心了。”
“哪兒的話,客氣了不是。”
於師之揚揚手,“今兒人藝上演的這出大戲,真得多虧了你家先生。”
“您千萬彆這麼說。”
龔樰說:“岩子跟我說,《天下第一樓》是大家夥的心血,他不過是儘了些綿薄之力,整台戲在創作過程中,受到了您、藍老師、萬先生他們給與的多方指導,要不然不可能寫成這樣的大戲。”
此話一出,笑聲一片,屋內外頓時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於師之說有一批座位是專門留給人藝的職工,然後喊來王姬,讓她帶龔樰去觀眾席。
座位比較靠後,往前幾排和往後幾排都是給新聞媒體、話劇單位、文藝機構等預留的位置。
好巧不巧,就在前排不遠處,蘇雅和魯曉威、鄭小龍作為燕京電視藝術中心的代表,出席參加。
“小雅,你怎麼也來啦?”
“這話說的,我怎麼能不來呢!”
蘇雅說,燕京電視藝術中心可是要拍《天下第一樓》的電視劇,自然要從話劇裡汲取靈感。
“你們啊,胃口真的是越來越大的。”
龔樰搖頭失笑道:“《大宋提刑官》電視劇還沒一撇呢,又開始惦記上《天下第一樓》。”
“嘿嘿,不瞞你說,《大宋提刑官》的資金已經要到位了。”
蘇雅說:“現在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你和朱菻可以準備準備,再過不久就能進組拍戲了。”
龔樰幽幽道:“我也好久沒見到朱菻了……”
就在兩人閒聊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觀眾湧了進來,不一會兒,大堂裡就人山人海,格外熱鬨。
倒是前麵的兩排,依舊是空空如也,顯然最重磅的嘉賓們還沒有登場。
“光聽這名字,今兒就算來對了!天下第一樓,到底是什麼的劇才擔得起‘天下第一樓’!”
“聽說這出戲是方老師和萬先生合寫的是嗎?”
“可不是嘛,我就是衝著這個,才求爺爺告奶奶,想方設法地弄到這個首演觀看的門票!”
“………”
“也不能這麼講,我聽人藝的人說,《天下第一樓》跟《商鞅》還不一樣,《商鞅》是萬先生主筆,方老師參與其中,而這次恰恰是反過來,方老師主筆《天下第一樓》,萬先生提供指導意見。”
“嘶,方老師主筆?我記得沒錯的話,方老師好像很少創作話劇吧?”
“照你們這麼說,那我可就更期待了!”
“絕對值得期待,據說人藝內部聯排時,萬公、汪老、丁老他們連看了四五遍呢!”
眾人議論紛紛,但很快就戛然而止,因為日本交流團在萬佳寶等人的帶領下,陸陸續續地步入大堂,方言走在隊伍靠前的位置,前頭就是慈眉善目的汪曾其,兩人邊走,邊偷偷地說著悄悄話。
“岩子,你呀總是給我們整出點新花樣,《天下第一樓》到底是怎麼寫出的?”
“自然是用筆寫出來的。”
“好你個小滑頭啊。”
汪曾其咧嘴發笑,“你瞧你這麼年輕,哪裡來的這麼些滄桑。”
“有的人看著麵相老,有的是看著年輕心已經老了,而我呢,恰恰就是少年老成。”
方言半開玩笑地問,“您覺得這《天下第一樓》怎麼樣?”
“好啊!沒想到你這個歲數,竟然能把一座樓的興衰寫得這般好!”
汪曾其嘖嘖稱奇,說自己當初在看聯排的時候,一時恍惚,仿佛看到了《茶館》的幾分影子。
方言道:“您過獎了,拿老舍先生跟我比,真的是太抬舉我了。”
“你嘴上這麼說,心裡其實已經樂開了花了吧?”
汪曾其道:“不過不管怎麼說,你這全聚德是沒白去,這烤鴨是沒白吃,要不然,也寫不出這麼京味十足、歲月滄桑的《天下第一樓》。”接著玩味說,晚上安排日本交流團去全聚德吃烤鴨。
“那可得多準備點,否則就這麼一點夠誰吃啊,讓隔壁日本人看見了,還以為咱們吃不起呢!”
方言忍不住打趣道:“怎麼著也得再拿一隻,最好一人一隻!”
汪曾其哈哈大笑起來:“你啊你,這麼吃也不嫌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