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的一個清晨,陳樾裹緊棉大衣,頂著刺骨的寒風登上了前往四九城的專列。車窗外的華北平原覆蓋著一層薄雪,鐵軌兩旁的電線杆像列隊的士兵般快速後退。
"陳工,喝口熱水暖暖身子。"隨行的小王遞過來一個軍用水壺,"這次會議聽說很重要?"
陳樾接過水壺,呼出一口白氣:"能不重要嗎?全國工廠都快斷糧了。"他望著窗外掠過的工廠煙囪,眉頭緊鎖。這半年來,各地新建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但隨之而來的原材料短缺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列車駛入四九城站時,站台上已經站滿了接站的乾部。陳樾剛下車,就被一位穿中山裝的中年男子攔住:"是奉天兵工廠的陳樾同誌吧?請跟我來,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
汽車穿過積雪的街道,最終停在一棟不起眼的灰色建築前。門口站著荷槍實彈的衛兵,檢查過證件後才放行。會議室裡已經坐了二十多人,煙霧繚繞中,陳樾認出了幾個部委的領導。
"同誌們,情況很嚴峻。"主持會議的工業部王部長開門見山,"上個月,全國有37家工廠因為缺乏橡膠停產,石油庫存隻夠維持兩個月了。"
一位戴眼鏡的乾部站起來彙報:"我們嘗試從東南亞進口,但外彙儲備太少,換不來多少物資。毛熊那邊的報價又太高"
陳樾悄悄翻開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數據。他注意到,橡膠缺口高達1200噸,石油缺口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5萬噸。
"陳樾同誌,"王部長突然點名,"你們兵工廠的'紅星重卡'生產線是不是也受影響?"
全場的目光一下子集中過來。陳樾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確實如此。我們上個月隻完成了計劃產量的60,就是因為輪胎橡膠供應不上。"
會議室裡響起一片歎息聲。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鏡:"我建議縮減工業規模,優先保障軍工和重工業。"
"不行!"陳樾脫口而出,隨即意識到自己失態了,連忙補充道:"我的意思是,現在退縮就前功儘棄了。我們應該想辦法開源,而不是節流。"
老教授冷笑一聲:"陳工說得輕巧。怎麼開源?難道天上會掉石油下來?"
陳樾不慌不忙地翻開筆記本:"我有三點建議。第一,在東南亞邊境搞軍事演習,展示我們的'翼龍'無人機和新型坦克"
會場頓時一片嘩然。外貿部的同誌打斷道:"這不是威脅鄰國嗎?影響多不好!"
"這不是威脅,是展示實力。"陳樾解釋道,"東南亞各國現在都在觀望,我們要讓他們看到,和我們做生意比跟西方人更有利可圖。"
他繼續道:"第二,我會設計更多輕工業產品,增加出口品類。比如新型紡織機、自行車、收音機"
"就憑這些能換多少外彙?"老教授不以為然。
陳樾微微一笑,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精致的鐵皮玩具車:"這是我設計的樣品,成本不到一元,在國際市場上至少能賣五美元。"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眾人傳看著這個做工精良的玩具車。車身上的紅五星閃閃發亮,車門還能開關,方向盤可以轉動。
"第三,"陳樾趁熱打鐵,"趁著現在和毛熊關係好,從西伯利亞修一條輸油管道到東北。這樣不僅能解決石油短缺,還能為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打下基礎。"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王部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個想法很大膽但工程量會不會太大?"
"長痛不如短痛。"陳樾堅定地說,"現在不修,五年後我們還得麵對同樣的問題。"
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當陳樾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招待所時,已經是淩晨兩點。他剛躺下,房門就被敲響了。
"陳工,打擾了。"門外站著白天的王部長,"領導們想請你詳細說說輸油管道的構想。"
陳樾一個激靈爬起來,睡意全無。在接下來的一周裡,他幾乎住在了會議室,和各方麵的專家反複論證每一個細節。
1955年1月3日,最終決策會議召開。陳樾的方案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也遇到了尖銳的質疑。
"陳工,你說要增加輕工業品出口,"那位老教授還是不依不饒,"可我們現在的產品質量能競爭得過洋貨嗎?"
陳樾早有準備,他讓人搬進來一台嶄新的縫紉機:"這是我們廠最新設計的'飛鴿牌'縫紉機,比進口的勝家縫紉機輕30,價格隻有一半。"
說著,他當場演示起來。隻見布料在針腳下流暢移動,轉眼間就縫好了一條直線。更令人驚訝的是,機器運轉時幾乎沒有噪音。
"這"老教授驚訝地摸著縫紉機光滑的外殼,"真是你們自己造的?"
"千真萬確。"陳樾自豪地說,"而且這隻是開始。接下來我們還要推出自行車、收音機、電風扇"
會議結束時,王部長宣布了決定:立即啟動對東南亞的貿易攻勢,同時著手規劃夏毛輸油管道項目。陳樾被任命為輕工業產品研發小組組長,負責開發出口創彙產品。
回到奉天後,陳樾立即投入工作。設計室裡,各種圖紙和樣品堆成了小山。他白天指導工程師們改進生產線,晚上就在科技係統中搜尋適合五十年代技術水平的產品設計。
"陳工,這個玩具火車的外殼用鐵皮太浪費了。"一天,年輕的技術員小李提出意見。
陳樾眼睛一亮:"你說得對!可以用塑料代替,外麵鍍一層薄金屬"
就這樣,在集思廣益下,一個個既節省材料又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設計陸續出爐。到了月底,第一批樣品已經準備就緒:鐵皮玩具、簡易收音機、折疊自行車
與此同時,南方的邊境線上,一場精心策劃的軍事演習也拉開了帷幕。陳樾設計的"翼龍"無人機在演習中大放異彩,引得周邊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嘖嘖稱奇。
"陳工,好消息!"二月初的一天,趙廠長興衝衝地闖進設計室,"緬甸和越南已經同意用橡膠換我們的縫紉機和玩具了!"
陳樾長舒一口氣,但很快又皺起眉頭:"這隻是開始。石油問題還沒解決呢"
二月中旬,陳樾再次被召到四九城。這次是在外交部的一間小會議室裡,幾位穿著考究的男子正在等他。
"陳樾同誌,毛熊方麵原則上同意修建輸油管道了。"一位外交官說,"但他們提出了一個條件"
原來,毛熊要求夏方提供一種特殊的高強度鋼管技術,用於西伯利亞凍土帶的管道建設。
"這個"工業部的同誌麵露難色,"我們的鋼鐵技術還達不到要求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陳樾。他沉思片刻,突然問道:"毛熊人給的參數要求是多少?"
外交官遞過一份文件。陳樾快速瀏覽著那些專業參數,眼睛越來越亮:"這個標準我們可以做到!"
"真的?"在場的人都站了起來。
陳樾肯定地點頭:"我在鷹醬呃,我是說,我在資料上看到過類似的技術。給我兩個月時間,一定能研製出來。"
回到奉天後,陳樾立即組織了一支精乾的研發團隊。他們日夜不停地試驗各種合金配方,測試不同熱處理工藝的效果。科技係統中的相關資料被反複調取研究,每一爐鋼水都傾注了所有人的心血。
三月初的一天深夜,鋼鐵廠的試驗車間裡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陳樾舉著一根銀光閃閃的鋼管,激動地宣布:"抗拉強度達到每平方毫米65公斤!完全符合毛熊人的要求!"
這根看似普通的鋼管,能夠在零下50度的極寒環境中保持韌性,承受巨大的內部壓力。工人們輪流撫摸著這根"寶貝",臉上寫滿了自豪。
"立即小批量生產,送毛熊檢驗!"陳樾下令道。
就在鋼管樣品空運莫斯科的同一天,南方傳來捷報:東南亞各國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第一批用橡膠支付的貨款已經到賬。
四九城的領導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王部長特意給陳樾打來電話:"老陳啊,你這次可立了大功了!不過"
"不過什麼?"陳樾心裡一緊。
"毛熊人又提出了新要求,他們想要你的'翼龍'無人機技術"
陳樾握緊了話筒。他知道,一場新的博弈又要開始了。但這一次,他胸有成竹——因為在他腦海中,科技係統裡還藏著無數足以改變世界的技術,正等待著合適的時機一一展現
窗外,春雪消融,奉天城外的田野裡,新一年的播種已經開始了。而在遙遠的北方邊境,第一批勘測隊員正頂著寒風,為夏毛輸油管道標定路線。這條鋼鐵巨龍一旦建成,將徹底改變這個新生國家的能源格局。
陳樾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遠處工廠林立的煙囪。他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但至少現在,他們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家,正在一代人的奮鬥中,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而他,很榮幸能夠成為這一偉大曆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