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毛熊想要殲1(1 / 1)

推荐阅读:

1951年11月的奉天,第一場雪已經悄然落下。陳樾裹著軍大衣快步走向機庫,呼出的白氣在眼鏡上結了一層薄霜。他跺了跺腳上的積雪,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心想這樣的天氣對飛機維護可不是什麼好事。

"陳總工!"地勤班長王師傅老遠就喊了起來,"您來得正好,3號機的液壓係統又出問題了!"

陳樾三步並作兩步走進機庫,撲麵而來的是機油和金屬混合的氣味。六架銀灰色的殲1戰機整齊地停放在機庫中央,地勤人員正圍著其中一架忙碌著。

"什麼情況?"陳樾蹲下身,看著王師傅指著的部位。

"就是這個液壓閥,低溫下老是漏油。"王師傅用滿是油汙的手套擦了擦額頭的汗,"昨晚上零下十五度,今早檢查時就發現漏了一地。"

陳樾接過扳手,親自檢查起來。金屬部件凍得紮手,他不得不摘掉手套,手指很快就被凍得通紅。"這個密封圈材質不行,得換耐低溫的。"他轉頭對跟在身後的技術員說,"去倉庫把新到的那批丁腈橡膠圈拿來試試。"

遠處傳來發動機的轟鳴聲,試飛員老劉駕駛著07號殲1正在跑道上滑行。陳樾走到機庫門口,看著這架加裝了新型增程油箱的戰機騰空而起,機翼上的紅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五顆,代表擊落了五架敵機。

"陳總工!陳總工!"老周氣喘籲籲地跑來,軍棉帽都跑歪了,"緊急通知,首長們都在會議室等您呢!說是毛熊那邊來人了,陣仗不小"

會議室裡的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陳樾推門進去時,滿屋的煙霧嗆得他咳嗽了兩聲。幾位首長麵色嚴肅地圍坐在長桌旁,對麵是兩個穿著毛熊軍裝的高大男子,其中一個正用蹩腳的中文說著什麼。

"陳樾同誌,"李部長招手示意他坐下,"這位是毛熊遠東軍區副司令彼得羅夫同誌,這位是航空專家伊萬諾夫同誌。"李部長頓了頓,壓低聲音,"他們對我們的殲1很感興趣,想談技術交流的事。"

彼得羅夫操著生硬的中文開門見山:"陳同誌,你們的戰鬥機,比米格好很多。我們想技術交流。"他說完就直勾勾地盯著陳樾,那雙灰藍色的眼睛裡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陳樾心頭一跳。他注意到伊萬諾夫的眼睛一直盯著自己隨身攜帶的圖紙夾,那裡麵正裝著殲1最新改進型的設計圖。這位毛熊專家的手指不停地敲打著桌麵,顯得迫不及待。

會後,李部長把陳樾單獨留了下來。窗外,又一架殲1呼嘯著掠過天空,銀灰色的機身在雲層間時隱時現。

"陳樾啊,"李部長歎了口氣,從兜裡掏出一包"大前門",遞給陳樾一支,"前線戰報你也看到了,咱們的殲1確實打出了威風。但毛熊那邊畢竟現在是我們最大的援助方"

陳樾接過煙,卻沒有點燃,隻是拿在手裡把玩著:"部長,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殲1的技術比米格15領先至少五年,就這麼交出去"

"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李部長壓低聲音,湊近了些,"如果用技術換東西,你覺得咱們最缺什麼?說實話,上級也很為難。"

陳樾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前幾天查看軍工生產報表時注意到的一個細節:"部長,咱們欠毛熊的軍事貸款,現在有多少了?"

李部長苦笑一聲,從公文包裡掏出一本厚厚的賬冊:"天文數字啊。光是這半年的彈藥和油料,就夠咱們還上十年"他翻開其中一頁,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物資的數量和折算金額。

"第一個條件,"陳樾豎起一根手指,"抵扣軍事貸款。能抵多少抵多少。"

"這個自然。"李部長點頭,在筆記本上記下,"還有呢?"

陳樾走到牆上的巨幅地圖前,手指沿著中蘇邊境線滑動,最後停在了圖們江入海口處:"第二,給我們換個出海口。"

"什麼?"李部長驚得站了起來,椅子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音,"你再說一遍?"

"您看,"陳樾的手指在地圖上畫了個圈,"圖們江入海口現在被毛熊和北棒卡著,咱們的船出不去。如果能要回這15公裡江段和兩岸20公裡領土"

"這這太異想天開了!"李部長直搖頭,在屋裡來回踱步,"毛熊怎麼可能割讓領土?自打沙皇時代起,他們就隻進不出啊!"

陳樾笑了,從兜裡掏出火柴,終於點上了那支煙:"談判嘛,總要開高價。先要海參崴,實在不行再談圖們江。"他吐出一個煙圈,"殲1的技術值這個價。您想啊,有了出海口,東北的物資可以直接走倭海,不用再繞道大連"

三天後,一場秘密談判在奉天郊外的一棟彆墅裡舉行。這棟俄式建築據說是當年俄國人建的,現在成了接待重要外賓的場所。毛熊代表團由彼得羅夫帶隊,兔子方麵則由李部長和陳樾出席。

會議室裡燒著暖爐,但氣氛卻冷得像冰窖。彼得羅夫聽完翻譯的話,眉頭皺成了疙瘩:"殲1的全套技術?這要請示莫斯科"他掏出手帕擦了擦光亮的額頭,顯然壓力不小。

"當然,"陳樾不緊不慢地翻開資料冊,"這是殲1與米格15的性能對比數據。"他將一份表格推到桌子中央,"最大速度、爬升率、作戰半徑每一項都領先30以上。特彆是這個跨音速區間的穩定性"

伊萬諾夫迫不及待地搶過資料,眼睛越瞪越大:"這個後掠角設計還有這個發動機進氣口天才!"他用俄語快速地對彼得羅夫說著什麼,語速快得連翻譯都跟不上。

彼得羅夫輕咳一聲,伊萬諾夫才戀戀不舍地放下資料,但手指還在輕輕摩挲著紙麵上的曲線圖。

"那麼,"彼得羅夫搓著手,臉上的表情終於鬆動了一些,"貴方的條件是?"

李部長按照事先商定的方案開口:"第一,免除我方全部軍事貸款;第二,歸還海參崴及周邊地區。"

會議室內瞬間安靜得能聽見針掉在地上的聲音。彼得羅夫的臉漲得通紅,猛地站起身:"這不可能!海參崴是我們遠東最重要的軍港!"他的拳頭砸在桌上,震得茶杯都跳了起來。

談判陷入僵局。陳樾適時地提出休會,雙方約定三天後再談。走出會議室時,他注意到伊萬諾夫的目光一直追隨著他手中的資料夾。

"陳總工,你這招真絕了。"回到駐地,李部長忍不住笑道,給自己倒了杯熱茶,"看彼得羅夫那表情,跟生吞了個檸檬似的。"

陳樾卻皺起眉頭,從公文包裡掏出一本發黃的舊書:"部長,我查了曆史資料。圖們江出海口的問題,其實1860年的《四九城條約》就規定我們有權通航,隻是被毛熊實際控製了"

"你的意思是"

"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重點爭取圖們江通航權。"陳樾指著地圖說,"隻要拿回這15公裡江段和兩岸緩衝帶,東北就多了一個出海口!雖然冬天會結冰,但總比沒有強。"

第二次談判時,兔子方麵調整了策略。陳樾特意讓人把殲1的全尺寸模型搬到了彆墅的院子裡,還展示了部分設計圖紙,但關鍵數據都做了模糊處理。

"彼得羅夫同誌,"陳樾指著模型機翼,寒風把他的臉吹得通紅,"這個氣動布局可以降低30的跨音速阻力,而米格15在這個速度區間會劇烈抖振"他故意留了個話頭。

伊萬諾夫聽得兩眼放光,不停地做著筆記,連手套都顧不上戴,手指凍得發紫也不在乎。他突然用俄語快速說了什麼,翻譯猶豫了一下才轉述:"伊萬諾夫同誌問這個翼型設計是不是參考了德國戰時的資料?"

陳樾笑而不答,反而問道:"伊萬諾夫同誌,你們圖16的導航係統,用的是不是類似德國戰時的那種陀螺儀?"

兩人相視一笑,都明白對方在套話,卻又都對這種技術交流樂在其中。彼得羅夫站在一旁,臉色陰晴不定。

經過一周的拉鋸戰,雙方終於達成初步協議:

1 兔子向毛熊提供殲1全套生產技術

2 毛熊免除兔子50的軍事貸款

3 毛熊同意歸還圖們江下遊15公裡江段主權,並劃出兩岸各20公裡非軍事區

4 毛熊提供圖16轟炸機全套技術資料

協議草案需要送往莫斯科和四九城最後審批。等待期間,陳樾被安排帶毛熊代表團參觀奉天飛機製造廠。

工廠裡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組裝新的殲1。伊萬諾夫像進了糖果店的孩子,每台設備都要湊近看個仔細。

"陳同誌,"伊萬諾夫在參觀發動機車間時悄悄拉住陳樾,"你們那個發動機渦輪葉片是怎麼解決高溫問題的?我們試過很多材料都會變形"

陳樾指了指正在運轉的一台測試台架:"加了內部冷卻通道,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處理。"他故意說得很含糊,但伊萬諾夫已經如獲至寶地記了下來。

12月20日,最終協議正式簽署。簽字儀式在奉天市政府舉行,雙方代表在厚厚的協議書上簽下名字,交換文本。簽字筆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在安靜的會場裡格外清晰。

儀式後的小型酒會上,彼得羅夫舉著香檳對陳樾說:"陳同誌,你們要那個出海口做什麼?那裡冬天會結冰的。"他語氣輕鬆,但眼神裡帶著探究。

陳樾抿了一口酒,這種毛熊產的香檳甜得發膩:"彼得羅夫同誌,海參崴冬天也會結冰,你們不還是建了破冰船?"他晃了晃酒杯,"有了出海口,我們東北的木材、煤炭就能直接運出去了。"

一個月後,第一批毛熊專家進駐奉天飛機廠,開始技術交接。陳樾每天都要應付各種技術問題,常常工作到深夜。

"陳總工,這是今天第三杯咖啡了。"老周端著熱氣騰騰的杯子走進辦公室,"您得注意身體啊。"

陳樾揉了揉發酸的眼睛:"沒辦法,伊萬諾夫那幫人問題太多了。"他喝了口咖啡,苦澀的味道讓他清醒了些,"不過也好,他們問得越多,說明越重視這筆交易。"

與此同時,測繪隊也進駐了圖們江口,開始劃定新的邊界。據回來的戰士說,江邊的毛熊哨所已經陸續撤走,隻留下空蕩蕩的營房。

在最後一次技術交接會議上,伊萬諾夫忍不住問出了所有毛熊專家心中的疑問:"陳同誌,這些設計真的是你們獨立完成的嗎?那個翼型設計,簡直像是來自未來"

陳樾望著窗外正在試飛的新型戰機——那是在殲1基礎上改進的殲2原型機,意味深長地說:"伊萬諾夫同誌,科學技術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當春天的第一縷暖風吹過圖們江時,一艘掛著兔子國旗的小貨輪緩緩駛出江口,這是幾十年來第一艘從東北直航倭海的兔子商船。而在奉天飛機廠,陳樾的辦公桌上已經鋪開了新一代戰機的設計草圖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