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冷槍冷炮階段(1 / 1)

推荐阅读:

1951年10月15日,棒子半島的清晨籠罩在刺骨的寒霧中。三團二連的狙擊手王鐵柱趴在精心構築的狙擊陣位裡,呼出的白氣在濃密的胡茬上結了一層細密的霜晶。他輕輕撫摸著手中的紅星2型狙擊槍,槍托上刻著的七道劃痕在晨光中若隱若現——每道都代表一個戰果。

"柱子,九點鐘方向,有動靜沒?"觀察員小李壓低聲音問道,手裡舉著繳獲的鷹醬19望遠鏡,鏡片上凝結的水珠被他用袖口小心擦去。

"噓"王鐵柱突然繃緊了身體,粗糙的食指輕輕搭在冰冷的扳機上。透過3倍瞄準鏡,他看到800米外的敵軍陣地上,一個鋼盔正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從戰壕邊緣探出來,在晨霧中若隱若現。

砰!

清脆的槍聲在山穀間回蕩。鋼盔應聲飛起,後麵爆出一團猩紅的血霧,在灰白的晨霧中顯得格外刺眼。

"第七個!"小李興奮地在皺巴巴的筆記本上又添上一筆,凍得通紅的手指微微發抖,"這槍真他娘的神了!八百米外說打左眼不打右眼!"

這樣的場景在整條戰線上不斷上演。隨著戰線陷入僵持,雙方默契地進入了被戰士們稱為"冷槍冷炮"的奇特階段——大規模進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狙擊手之間的致命對決和小規模炮擊的相互試探。兔子軍將穿插戰術發揮到極致,107火箭炮和紅星狙擊槍成了最令敵軍聞風喪膽的"死神組合"。

"陳總工!前線急電!"老周氣喘籲籲地撞開設計室的門,手裡揮舞著一張被汗水浸濕邊緣的電報紙,軍大衣上還帶著室外零下十五度的寒氣。

陳樾放下手中正在調試的遊標卡尺,接過那張皺巴巴的電報。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紅星狙擊槍在極端低溫環境下暴露的問題:槍機偶爾複進不到位,瞄準鏡在零下30度時會出現水汽凝結,甚至有戰士反映在連續射擊後槍管會發生輕微變形。

"果然還是沒挺住"陳樾的眉頭擰成一個疙瘩,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工作台,"棒子這鬼天氣,比西伯利亞還邪乎。"

他立即拉響緊急集合鈴,技術骨乾們頂著風雪從各個車間趕來。不到二十分鐘,會議室的黑板上就貼滿了前線傳回來的故障報告和戰士們用凍傷的手寫下的改進建議。屋裡的鐵皮爐子燒得通紅,卻依然驅不散從門縫鑽進來的刺骨寒氣。

"張師傅,槍機複進簧的材質必須換,要那種毛熊坦克上用的耐低溫合金。"陳樾指著最上麵一份報告說,呼出的白氣在鏡片上結了一層薄霜,"李工,瞄準鏡的密封性要加強,最好能加裝電熱防霧裝置,就像咱們給飛機座艙設計的那種。"

就在這時,孫團長帶著一個滿身硝煙味的年輕軍官闖了進來,帶進一股刺骨的寒風和戰場特有的硫磺味。

"陳總工,這是前線神槍手連的趙連長,他有重要情況彙報!"孫團長的聲音沙啞得厲害,顯然剛從炮火連天的前線回來。

趙連長敬了個標準的軍禮,凍得發青的手指顫抖著從懷裡掏出個油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麵是五顆明顯變形的子彈,彈頭上還沾著暗紅色的血跡。

"這是零下25度時打的,"趙連長指著子彈底部的擊發痕跡,"同樣的瞄準點,彈著點能差出兩米多。我們炊事班老班長說,可能是發射藥受溫度影響"

陳樾拿起子彈對著燈光仔細端詳,又對照著前線的射擊記錄表,突然猛地一拍桌子:"我明白了!低溫影響發射藥燃燒速度,導致初速不穩定!這不是槍的問題,是彈藥的問題!"

接下來的半個月,兵工廠進入了近乎瘋狂的工作狀態。陳樾親自帶隊改良,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時。最終定型的紅星3型狙擊槍主要改進包括:

1 采用新型鎳鉻鉬合金複進簧,經測試在零下40度仍能保持彈性係數

2 瞄準鏡增加氮氣密封係統和微型電熱防霧裝置,由特製鋰電池供電

3 槍托改用新型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徹底解決低溫開裂問題

4 配套研發的低溫專用彈藥采用新型緩燃發射藥,裝藥工藝精確到毫克

11月5日淩晨,第一批30把紅星3型頂著暴風雪緊急送往前線。與此同時,107火箭炮也完成了冬季適應性改裝——增加了低溫點火裝置,改進了折疊尾翼的設計,還在發射架上加裝了簡易保溫層。

前線的反饋來得比預期還要快。11月8日清晨,王鐵柱用紅星3型在零下28度的嚴寒中,創造了1200米的超遠距離狙殺記錄!戰報裡詳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敵軍一個觀察員正在用望遠鏡偵察,子彈精準地從望遠鏡目鏡射入,將整個顱骨後部掀飛。

"那槍簡直神了!"王鐵柱在戰報附件中寫道,字跡因為激動而略顯潦草,"電熱瞄準鏡一點霧氣都沒有,連續射擊二十發都沒出現任何故障!就是電池續航有點短,要是能堅持八小時就更好了"

但敵軍很快也調整了戰術。他們調來了更多經驗豐富的狙擊手,裝備著最新式的anas5型主動紅外夜視器材,開始在夜間頻繁活動。兔子軍的哨兵接連遭遇冷槍,短短一周就有十七名戰士犧牲,士氣受到不小影響。

"必須想辦法反製"陳樾在12月的一個深夜召開緊急會議,桌上的煤油燈將他的影子投在牆上,顯得格外高大。技術部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給紅星3型加裝簡易紅外瞄準具!

"可是咱們沒有現成的紅外技術儲備啊?"年輕的李技術員提出質疑,聲音因為連軸轉的工作而嘶啞。

陳樾卻突然笑了,笑容在跳動的燈光下顯得有些神秘:"記得上個月繳獲的那些敵軍夜視器材嗎?拆幾個研究研究!我聽說三團倉庫裡還躺著兩套完好的。"

在係統的逆向工程輔助下,兵工廠的能工巧匠們很快仿製出了簡易的紅外瞄準裝置。雖然體積比原版大了三分之一,重量多了兩公斤,但在實戰中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1月20日深夜,趙連長帶領狙擊小組,借助這種土法上馬的紅外瞄準具,在零下二十度的嚴寒中潛伏六個小時,一舉端掉了敵軍三個狙擊點,還繳獲了兩套完整的anas5夜視設備。

"陳總工,您猜怎麼著?"趙連長在電話裡興奮地大喊,背景音裡還能聽到戰士們的歡呼聲,"那些鷹醬狙擊手到死都不明白咱們是怎麼在漆黑一片的夜裡瞄得那麼準的!有個家夥的記事本上還寫著'夏國人不可能有夜視設備'呢!"

隨著冬季深入,雙方的冷槍冷炮較量逐漸演變成一場高科技與土辦法相結合的奇特戰爭。兔子軍的狙擊手們創造了許多堪稱經典的戰例:

王鐵柱小組用三把狙擊槍采取交替射擊戰術,成功封鎖敵軍一個關鍵補給點三天三夜,迫使敵軍放棄該據點

趙連長帶領三名戰士在齊膝深的雪地裡潛伏28小時,最終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擊斃敵軍炮兵觀察員,導致敵軍一個重炮連失去戰鬥力

神槍手連的新兵張大山創造性地將107火箭炮當作"巨型狙擊槍"使用,單發精確命中敵軍機槍碉堡的射擊孔

但敵軍也不甘示弱,不僅調來了更多105榴彈炮和4a3e8坦克,還開始使用新型的聲波定位技術來反製狙擊手。前線的傷亡數字每天都在增加,野戰醫院的擔架隊忙得腳不沾地。

12月7日清晨,陳樾正在分析最新戰報時,孫團長帶著滿身硝煙闖了進來,臉上的表情讓陳樾的心一下子沉到了穀底。

"王鐵柱犧牲了。"孫團長摘下軍帽,聲音低沉得幾乎聽不見,"昨天傍晚,他在掩護戰友撤退時,被敵軍炮火覆蓋找到的時候,還保持著射擊姿勢,身下護著那把紅星3型"

陳樾的手不受控製地顫抖起來,眼前浮現出那個總是憨笑著喊他"陳老師"的樸實漢子。孫團長遞過一個血跡斑斑的筆記本,封麵上還用鉛筆寫著"狙擊數據"四個工整的字。

陳樾顫抖著翻開筆記本,裡麵密密麻麻記錄著紅星狙擊槍在不同溫度、濕度、海拔條件下的彈道數據,還有十幾頁字跡工整的改進建議。最後一頁寫著:"這把槍真好用,要是能再輕半公斤,在轉移陣地時就更快了另建議給槍管加個簡易保溫套"

三天後,陳樾帶著全新設計的紅星3型改進版來到王鐵柱生前所在的連隊。這把槍比原來輕了整整06公斤,槍托上刻著一行小字:"贈最可愛的神槍手們——一個軍工的敬意"。改進之處完全按照王鐵柱筆記中的建議,甚至加上了他沒想到的槍口製退器冬季防結冰設計。

"同誌們,"陳樾紅著眼睛對滿屋子的狙擊手說,聲音哽咽得幾乎說不下去,"這把槍凝聚著王鐵柱同誌的心血用它多消滅幾個敵人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當晚,趙連長帶著這把特殊的狙擊槍,趁著月色潛入敵軍陣地前沿。新型紅外瞄準具中,敵軍哨兵點煙的火光如同黑夜中的燈塔般醒目。瞄準鏡裡的十字線穩穩地壓在那點火光上,趙連長仿佛聽見王鐵柱在耳邊說:"穩住呼吸扣扳機要像摸大姑娘的手一樣輕"

砰!

清脆的槍聲劃破寂靜的夜空,宣告著這場冷槍冷炮的生死較量遠未結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紅星狙擊槍和107火箭炮將繼續在前線譜寫一個個傳奇,而奉天兵工廠的燈光也將長明不熄,為那些"最可愛的人"打造更多克敵製勝的神兵利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