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28日淩晨四點,天邊剛泛起魚肚白,陳樾就輕手輕腳地摸進了1號槍械分廠的後門。夜班工人們正忙著趕製最後一批步槍零件,誰也沒注意到這個穿著普通工裝、戴著口罩的身影。
"老張師傅,這批槍栓怎麼看著不太一樣?"陳樾蹲在裝配線旁,壓低聲音問一個兩鬢斑白的老工人。
老張頭也不抬,手上的銼刀繼續在零件上打磨:"可不嘛,3號車床的王麻子手藝糙,公差大得很。不過能湊合用,咱們打仗要緊"
陳樾眉頭一皺,從工裝口袋裡掏出個自製的遊標卡尺,隨手量了幾個標著"標準件"的槍栓,臉色越來越難看。同樣標注"標準件"的零件,尺寸能差出半毫米去。
"這要上了戰場"陳樾沒往下說,轉身就往外走。接下來的三天,他像個幽靈一樣穿梭在各個分廠之間。白天混在工人堆裡乾活,晚上就著煤油燈記錄問題。從槍械到火炮,從彈藥到車輛,每個車間的生產情況都被他摸了個底朝天。
7月30日一大早,技術部的門被"砰"地一聲推開。頂著兩個黑眼圈的陳樾抱著一大包零件闖進來,嘩啦一聲全倒在會議桌上。
"都來看看!"他聲音沙啞得厲害,"這是我從各分廠隨機抽的'標準件'!"
技術員們圍上來一看,全都倒吸一口涼氣——同樣叫"紅星60炮炮閂",大小能差出一個指甲蓋;標注一樣的槍管,內徑參差不齊;就連最簡單的螺絲,螺紋都對不上號。老李工程師拿起兩個看似相同的炮彈引信,試著互相替換,結果一個太鬆一個太緊。
"這"老李的手有些發抖,"這要是在戰場上,戰士怎麼互換零件?"
"問題就在這兒!"陳樾一拍桌子,震得零件嘩啦作響,"從今天起,成立質量部!我親自抓!"
當天下午,兵工廠最偏僻的3號倉庫被緊急改造成了"質量檢測中心"。陳樾帶著幾個技術骨乾,用繳獲的精密機床和自製工具,連夜趕製了幾十種專用量具——遊標卡尺、螺紋規、塞規、環規最絕的是那個"三用檢測台",能同時測量零件的長、寬、高三個維度的公差。
"老陳,你這卡尺比咱們從毛熊進口的還精密啊!"趙廠長擺弄著新做的量具,嘖嘖稱奇。
陳樾擦了把汗,指著卡尺上的刻度:"咱們自己淬火的合金鋼,硬度夠。關鍵是這個刻度——"他掏出一個顯微鏡,"我用這個來劃線,誤差不超過001毫米。"
7月31日上午,一場特彆的會議在兵工廠大禮堂召開。技術部和新建的質量部全員到齊,連炊事班的老王都跑來旁聽。陳樾站在台上,麵前擺著兩把嶄新的"紅星"半自動步槍。
"同誌們,看好了。"陳樾"哢嚓"一聲卸下第一把槍的擊針,然後裝到第二把槍上——嚴絲合縫!台下頓時一片驚歎。
"這就是標準化的威力!"陳樾提高嗓門,"在戰場上,這把槍的零件可以跟任何一把同型號槍互換!"
他接著演示了更震撼的——炮彈引信互換、火炮炮閂互換、甚至連汽車變速箱齒輪都能互換!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但是!"陳樾突然話鋒一轉,舉起兩個外形相似卻無法互換的零件,"這就是我們現在麵臨的問題!"
質量部新上任的劉部長站起來表態:"陳總工放心!我們一定把好關,不合格的零件一件也不放過!"
陳樾卻搖搖頭:"光卡住不合格品不夠,要從根子上解決。"他轉身在黑板上畫了個詳細的流程圖,"我們要建立全套標準體係——設計標準、工藝標準、檢驗標準、包裝標準,甚至包括原材料的采購標準!"
接下來的演示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陳樾展示了自製的"公差配合表",上麵用不同顏色標注了每個零件的允許誤差範圍;還有"工藝卡片",連車刀轉速、進給量都規定得清清楚楚;更有一本厚厚的"標準作業指導書",把每個工序的操作規範都畫成了連環畫式的示意圖。
"這是"老李工程師翻看著足有五斤重的標準手冊,手都在發抖。
"我們的'兵器法典'!"陳樾眼睛發亮,"從今往後,每個零件都必須按這個來!"
會議結束後,陳樾立即帶著質量部的人馬殺回各個車間。他們在每台機床旁都貼上了醒目的"工藝標準圖",給每個工人發了"公差速查卡",甚至建立了"首件檢驗"製度——每天開工前做的第一個零件必須經過嚴格檢測才能繼續生產。
"陳總工,這也太嚴了吧?"一個年輕車工看著被退回的零件,委屈地說,"就差頭發絲那麼點"
陳樾沒說話,隻是拿起兩個幾乎看不出區彆的齒輪。一個輕鬆吻合,另一個卻怎麼也對不上。他拍拍小夥子的肩:"戰場上,可能就是這'頭發絲'要了戰友的命啊。"
8月1日建軍節這天,第一批完全按新標準生產的"紅星"步槍下線。陳樾當著全廠上千名職工的麵,把十把槍的零件全部拆散混在一起,然後隨機組裝——把把都能正常擊發!工人們自發地鼓起掌來,掌聲經久不息。
更讓人驚喜的是,標準化生產後,效率反而大幅提高了。因為零件完全通用,流水線運轉更加順暢;因為公差控製嚴格,裝配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一;甚至廢品率都下降了一半多。趙廠長看著最新的生產報表,笑得合不攏嘴:"老陳,你這套法子神了!產量漲了三成,質量還更好了!"
但陳樾卻盯著剛送來的東北邊防報告出神。上麵寫著,邊境局勢日趨緊張,美軍飛機頻繁越境偵察他摸著口袋裡自製的精密卡尺,喃喃自語:"還得再快些"
夜深了,陳樾還伏在案頭,完善著更細致的標準文件。窗外,新成立的質量部依然燈火通明,檢測員們正在用那些自製量具嚴格把關每一批出廠零件。遊標卡尺的金屬光澤在燈光下閃爍,千分表指針微微顫動,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精度的誓言——為了即將奔赴前線的戰友,必須做到分毫不差!
而在遙遠的鴨綠江畔,第一批邊防戰士已經接到了換裝新式武器的命令。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武器上的每一個零件,都凝聚著兵工廠工人們無數個不眠之夜的心血,都經過那些自製量具的嚴格檢驗。當戰士們熟練地拆裝保養這些武器時,他們或許會驚訝於零件的嚴絲合縫,卻不會知道,這背後是一整套正在成型的軍工標準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