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5日淩晨三點,兵工廠技術部的燈光依然亮如白晝。陳樾麵前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圖紙和手稿,他的眼睛布滿血絲,卻還在奮筆疾書。
"老陳,你這是一宿沒睡啊?"趙廠長推門進來,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陳樾頭也不抬:"快了快了,再給我兩個小時。"他的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正在繪製一套複雜的彈道計算圖表。
趙廠長好奇地湊近一看,發現桌上攤開的不僅有火炮設計圖,還有《炮兵戰術基礎》《現代炮兵指揮學》等手寫教材,甚至還有幾個精巧的教學模型。
"你這是要"趙廠長突然明白了什麼,"辦學校?"
"培訓班。"陳樾終於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咱們造了這麼多新式火炮,可前線會用的沒幾個啊!"
他拿起一個自製的火炮仰角演示器,輕輕轉動齒輪:"你看,同樣的火炮,在不同仰角下射程能差一倍。可咱們的炮兵現在還在用'大拇指測距法'"
趙廠長拿起一本手寫教材翻了翻,越看越心驚。裡麵不僅有詳細的彈道計算表,還有各種地形條件下的火力覆蓋方案,甚至連氣象對射擊精度的影響都有專門章節。
"這些都是你寫的?"
陳樾笑而不答,又從櫃子裡搬出一個木箱:"這是教具,包括簡易測距儀、風速計、彈道計算尺"
趙廠長拿起一個銅製的計算尺,上麵密密麻麻刻著各種函數刻度,精巧得令人咋舌。
"明天我就向上麵打報告。"趙廠長鄭重地說,"這事太重要了!"
6月16日上午,這份特殊的報告就擺在了軍區首長的辦公桌上。不到兩小時,三輛吉普車就風馳電掣地開進了兵工廠。
"陳樾同誌,這些教材都是你編寫的?"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首長仔細翻看著《現代炮兵戰術》。
陳樾點點頭:"主要是整理總結,有些參考了國外的先進經驗。"
"這可不是簡單整理啊。"首長指著書中的火力覆蓋計算公式,"這套算法,毛熊的炮兵學院都未必有!"
會議室裡,陳樾詳細闡述了他的構想:不僅要教授火炮操作,更要培養懂得現代炮兵戰術的指揮人才。他特彆強調要建立"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還建議開設專門的觀測兵、計算兵等專業課程。
"陳樾同誌,"首長突然問道,"你願意擔任這個學校的校長嗎?"
陳樾卻搖了搖頭:"我是個工程師,更適合在兵工廠搞研發。教學的事,應該交給更專業的人。"
見首長麵露失望,陳樾趕緊補充:"但我可以負責前期的課程設計和教材編寫,還會定期去講課。"
6月17日,一場關於籌建炮兵學院的特彆會議在軍區召開。陳樾帶著兩大箱教材和教具參會,現場演示了如何用簡易工具進行彈道計算,讓在場的將領們大開眼界。
"用這個計算尺,普通戰士也能在30秒內完成過去需要數學專家才能算的彈道問題!"一位老炮兵激動地說。
會議決定立即籌建北方炮兵學院,並采納了陳樾提出的"三三製"教學方案:三分之一時間學理論,三分之一時間實彈訓練,三分之一時間戰術演練。
6月18日,籌建工作全麵展開。陳樾忙得腳不沾地,既要完善教材,又要指導製作教具,還要麵試抽調來的教員。
"這個拋物線演示器不對。"陳樾在木工車間指著一個教學模型說,"實際彈道受空氣阻力影響,末端會更陡峭。"他拿起鉛筆,直接在木板上畫出修正曲線。
最困難的是選拔理論教員。當時全國懂高等數學的人鳳毛麟角,陳樾不得不降低標準:"不會微積分沒關係,但至少要精通三角函數!"
有個從北大數學係抽調來的年輕助教壯著膽子問:"陳總工,炮兵真的需要這麼多數學知識嗎?"
陳樾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帶他來到試驗場。在一門107火箭炮前,陳樾給出一個射擊任務:"目標距離6500米,風速8米秒,東南方向,海拔高差120米,計算射擊諸元。"
年輕助教算了二十分鐘還沒結果,陳樾卻用自製計算尺三分鐘就得出了答案。實彈射擊後,炮彈果然準確命中目標。
"明白了嗎?"陳樾拍拍目瞪口呆的年輕人,"戰場上沒有時間讓你慢慢推導公式。我們要教的,是怎麼把複雜的數學變成戰士手中的'殺敵本領'!"
6月20日,第一批300名學員報到。他們大多是各部隊選拔的炮兵骨乾,有些甚至是文盲。陳樾見狀,立即調整教學方案。
"文化課從認刻度盤開始!"他連夜編寫了《炮兵識字課本》,用火炮零件當教具,"這是方向機,這是高低機先認字,再學用!"
實彈訓練場上,陳樾的設計更是彆出心裁。他用石灰在地上畫出巨大的計算表格,讓戰士們用腳步"丈量"射程:"一步代表100米,走63步就是6300米射程需要的裝藥量!"
這種"土法教學"效果出奇地好。老炮兵們很快就掌握了新式火炮的操作要領,甚至能進行簡單的彈道計算。
6月22日,一個意外驚喜降臨——毛熊軍事顧問團來訪。當他們看到簡陋但功能齊全的教學設施時,起初不以為然。但當陳樾演示用自製的"土法彈道計算機"快速解算射擊諸元時,顧問團團長驚訝得眼鏡都滑到了鼻尖上。
"這這不符合規範!"毛熊專家看著那個用算盤和函數表組裝起來的奇怪裝置。
陳樾笑著反問:"那在前線沒有精密計算器時,您的炮兵怎麼作戰?"
毛熊團長啞口無言,臨走時偷偷要了一套教材帶回去研究。
6月23日,教學進入高潮階段。陳樾組織了一場彆開生麵的"炮兵對抗賽":紅藍雙方各指揮一個炮兵連,用空包彈和激光模擬器進行實兵對抗。
"報告!藍軍炮兵陣地已鎖定!"觀測兵用陳樾改進的測距儀快速報出坐標。
紅軍的計算兵立刻用計算尺求解,不到一分鐘就完成了火力諸元計算。隨著模擬炮擊開始,導演部判定藍軍陣地被準確覆蓋。
"好!"觀戰的軍區首長拍案叫絕,"這才是現代炮兵!"
6月25日,北方炮兵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在簡樸而隆重的開學典禮上,陳樾卻缺席了——他正在試驗場指導學員們進行107火箭炮的齊射訓練。
"記住!火箭炮不是打固定靶的!"陳樾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大聲講解,"要打時間差,第一輪射擊後立即轉移陣地!"
當十二門火箭炮同時怒吼時,整個山穀都在顫抖。新學員們被這壯觀的場景震撼得說不出話來,而陳樾的眼中卻閃著思索的光芒——他知道,這些戰士很快就要在真正的戰場上檢驗所學了。
典禮結束後,新任院長——一位從延邊抗大調來的老教育工作者找到陳樾:"陳總工,這些教材和教具"
"都留給學院。"陳樾拍拍裝滿手稿的木箱,"我還會繼續編寫更深入的課程。"
老院長突然鄭重地向陳樾敬了個軍禮:"我替未來的炮兵戰士們謝謝你!"
陳樾連忙回禮,卻說道:"該說謝謝的是我。看到這些年輕人學得這麼快,我就知道咱們的炮兵有希望了。"
當天晚上,陳樾又在燈下伏案工作。這次他編寫的是《炮兵偵察兵專業教材》。窗外,新學員們正在月光下背誦射表口訣,那整齊的聲音像一首特殊的搖籃曲,伴隨著陳樾的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
他知道,這些今天還在笨拙地使用計算尺的年輕人,很快就會成長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爭之神"。而他要做的,就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把那些來自未來的知識,變成他們手中最鋒利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