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澈把凍得發脆的《修士境界詳解》往膝蓋上磕了磕,書頁間夾著的半截青禾稈掉出來,在滿是凍瘡的手心裡滾了滾。這書的前主人大概是個愛畫畫的,在“鍛體境一階”旁邊畫了隻歪頭的小雞,用紅鉛筆塗了雞冠,此刻被他補法器時蹭的青禾膠粘住,倒像給小雞戴了頂綠帽子。他摸出半截鉛筆——筆杆是雲淮川用冰棍棍削的,纏了三圈藍布條防滑,筆尖在凍瘡裂開的指縫裡卡了卡,才在書頁空白處寫下:
鍛體境(九階)
“就像揉過冬的麵團。一階是剛從缸裡舀出來的麵,冰碴子還沒化透,指尖一按一個白印,得哈著氣慢慢焐;二階能捏出個圓疙瘩,卻軟得立不住,像蘇曉曉測靈盤上總晃的針;三階得把麵團往案板上摔,‘砰砰’響著讓麵筋纏上——林心怡剁白菜時,菜刀與菜板撞出的‘咚咚’聲,大概就是這階的調子,力道得勻,不然菜餡濺得灶台上都是,還得挨她媽罵。”
筆尖在紙上頓了頓,洇出個淺灰的點。他想起上周去林心怡家修柴刀,看見她家廚房案板上的剁痕,深淺竟差不多,像用尺子量過。那時她媽正往灶膛添柴,說:“我們心怡練劈柴跟剁白菜一個樣,街坊都愛找她幫忙醃酸菜,說她剁的餡勻實,醃出來不夾生。”
“四到六階,麵團該醒透了,能拉出細筋。我補過王屠戶家的砍刀,刃口得在青石上磨九遍,每遍力道加一分,才能讓鐵筋纏得更緊——林心怡右手虎口有塊繭,比我補三年法器磨的還厚,她說是練崩拳時,拳頭與木樁撞出的‘鐵筋’。七階往後,麵團能隨你心意變,想搓成條就不粘手,想摁成餅就不塌陷。上周見她用銅徽章劃冰,在結凍的水缸上寫‘弟’字,筆畫勻得像用尺子量過,大概這就是九階的意思:力道收放自如,像揉麵時想讓它圓就圓,想讓它扁就扁。”
他抬頭時,正撞見林心怡往這邊看。她的課本攤在膝蓋上,封皮用透明膠帶貼了三層,邊角還是卷得像朵喇叭花。課本空白處寫著“鍛體三階:剁白菜時手腕要像春芽,往下紮時帶點彎”,字跡被橡皮擦得發毛,露出底下淺淺的“靈銀”二字——大概是她以前記靈銀徽章保養方法時寫的,現在被新的字跡蓋了去。
聚氣境(九階)
“像燒著濕柴火的灶膛。一階是火星剛舔上柴,‘劈啪’響著冒白煙,風一吹就縮成個小紅點,像雲淮川雜貨鋪裡總熄的煤爐,得用破蒲扇使勁扇;二階能燃出片橘紅,卻隻能烤熱半拉饅頭,他總說‘等我到聚氣境,就讓我家爐子燒得旺旺的,賣熱乎的糖包’;三階火勢能穩住,藍火苗貼著鍋底轉,能燒開一壺帶冰碴的水——我補過聚氣境的鐵壺,壺底的紋路是螺旋形的,像灶膛裡盤旋的火苗,亂了就隻能燒熱壺底,壺嘴總冒不出熱氣。”
窗外傳來“哐當”一聲,雲淮川正用斷了頭的塑料直尺敲他的聚氣境習題冊,尺子上的橡皮渣掉了他一課本:“喂!聚氣境三階是不是能讓靈氣順著尺子走?我這破尺要是能引靈氣,肯定比張昊的靈木劍厲害——至少能打草稿不打滑!”他家裡的雜貨鋪冬天總賒賬,有次雲澈去修爐子,看見賬本上記著“張屠戶欠熱包子三個”,字歪歪扭扭,倒像用聚氣境的力道寫的。
“四到六階得學會添柴,不能一股腦往灶膛裡塞。我見過靈植園周叔練聚氣境,他給青禾澆水時,手指縫漏下的水珠能順著葉片的紋路走,一滴不灑——周欣說這叫‘靈氣如水流’,她爸總罵她‘澆水像潑瓢,聚氣境肯定練不成’。七階往後,火勢能自己續上,就像老柴火燒起來,不用總扒拉,能燜熟一鍋紅薯。上周張昊在操場揮靈木劍,劍風卷著雪粒子轉,大概就是這階,隻是我們凡鐵器物經不起這麼旺的火,能燒開一鍋給母親熬藥的水,就夠了。”
周欣抱著她的掉漆保溫杯湊過來,杯蓋上的橡皮被熱氣熏得發漲,像塊發麵饅頭。她指著雲澈寫的“灶膛火”,突然笑出聲,杯裡的熱水晃出來,在書頁上燙出個淺黃的印:“我爸說聚氣境是‘靈氣繞指柔’,你這寫的倒像我家那口漏風的鐵鍋!”她棉襖口袋裡總揣著塊烤紅薯,說是給練到聚氣境的自己留的,現在卻總塞給雲澈,“你補法器費腦子,比我更需要熱乎的。”
凝元境及以後(前、中、後、大圓滿)
“像用凡鐵酒壺釀米酒。前期得把聚氣境攢的‘柴火’(靈氣)封進壺裡,不能漏——王師傅說這叫‘窖藏’,他那把傳了三代的凡鐵壺,壺蓋縫裡塞著青禾葉,說是能鎖住氣;中期酒液開始發甜,卻帶著點生澀,像蘇曉曉測靈盤剛修好時,指針總往錯的方向偏;後期能醉人,壺口一掀,滿屋子都是香——李老師說這叫‘真元初成’,隻是他的茶杯總裂,大概是凝元境的‘酒勁’太烈,凡瓷受不住。”
蘇曉曉的測靈盤“哐當”掉在地上,這次縫衣針沒晃,穩穩指著“凝元境前期”那行字,盤底的鐵鏽在凍硬的水泥地上蹭出道褐色的痕。“我爺爺說凝元境是‘針能立盤中’,”她慌忙撿起盤來,凍瘡的手指在盤麵上抹了又抹,“你看!它現在能穩住了!是不是快到大圓滿了?”她爺爺以前是補鍋的,臨終前給她留了這盤,說“凡鐵也能測靈氣,就看你有沒有耐心等指針穩”。
“大圓滿是酒漿沉底,看著清透,實則最烈。但釀酒得有糧有缸,我們這些揣著凡鐵器物的,不如先把柴火燒旺、把麵團揉好。上周去醫院給母親送藥,看見修協的人來檢查設備,他們的凝元境法器閃著光,卻測不出醫院那口熬藥的砂鍋——砂鍋上的靈氣,早跟著藥香鑽進病人骨頭裡了。”
林心怡突然把自己的課本推過來,銅徽章的邊角在書頁上硌出個小印。她的課本裡夾著片乾白菜葉,葉脈像極了凝元境的真元紋路,上麵用鉛筆寫著:“我爸說,他年輕時扛著一百斤菜走五裡地,氣不喘,那就是他的‘凝元大圓滿’;現在他拄著拐杖慢慢走,懂得惜力,也是大圓滿——境界不是往上衝,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停。”她爸摔傷後總說“以前是愣頭青,以為力氣大就厲害,現在才知道能穩穩當當走回家,比啥都強”。
筆尖在紙上戳出個小洞,雲澈低頭時,看見林心怡的手正往他這邊伸,凍瘡的指腹上沾著點灶膛灰,像抹了層淡墨。她悄悄把自己寫的“走路騎車論”撕下來,往他課本裡塞,指尖碰到他補法器時留下的青禾膠硬殼,突然縮了縮,耳尖紅得像被灶膛火烤過:“我這寫得不好……但我媽說,路是一步步走的,急不得。”
窗外的雪停了,陽光透過結了冰花的玻璃照進來,在“凝元境”三個字上投下碎金似的光。張昊還在操場揮靈木劍,劍光閃閃,像條遊動的金蛇;雲淮川用他的破直尺在雪地上畫聚氣境的紋路,畫著畫著突然喊:“快看!靈氣真的跟著尺子走了!”其實是風吹著雪粒子動,卻引得周欣和蘇曉曉都跑過去看,笑聲驚飛了屋簷下的麻雀。
林心怡收拾課本時,銅徽章在陽光下泛著暖光,像塊剛從灶膛裡夾出來的熱炭。她課本裡的白菜葉被壓得平平整整,旁邊還多了片青禾葉——是雲澈偷偷塞進去的,葉片上用指甲刻著個小小的“順”字,像他補法器時總說的“順紋而行”。
雲澈把寫滿字的書頁折了個角,鉛筆頭在“大圓滿”三個字旁邊畫了個小太陽,和前主人畫的那個擠在一起。他忽然覺得,這些境界其實就是過日子:有人用靈材當料,燉著山珍海味;有人用凡物作引,熬著粗茶淡飯。但隻要灶膛裡有火,鍋裡有熱乎的,身邊有笑出聲的人,哪種日子,不是“大圓滿”呢?
下課鈴響時,蘇曉曉的測靈盤突然“叮”地響了聲,縫衣針在“鍛體境一階”和“聚氣境一階”之間轉了個圈,最後穩穩停在中間——像在說,不管走哪條路,往前挪的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