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您可算醒啦!” 丫鬟端著銅盆,風風火火地衝進來,鬢邊銀飾叮當作響,“寧王殿下在書房都等了半個時辰啦,” 林宇腦袋 “嗡” 地一下,隻覺五雷轟頂,扶著雕花床柱,緩緩坐下。作為研究明史多年的考古學者,他瞬間反應過來,自己這是穿越了,還魂穿成了寧王次子,時間點更是要命 —— 崇禎三年!“我去…… 崇禎三年……” 他低聲嘟囔著,額頭瞬間布滿冷汗,“這時候明朝內憂外患,都快病入膏肓了,我咋就這麼倒黴,穿越到這亂世,成了其中一員啊!”
林宇坐在床邊,眉頭擰成了麻花,滿腦子的明末曆史知識瘋狂刷屏。陝北那邊,早在天啟末年就已民不聊生,旱災、蝗災接踵而至,百姓食不果腹。王嘉胤本是一介草民,在這絕境之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聚眾起義。其麾下隊伍迅速壯大,四處攻城略地,所到之處,明朝官軍疲於應對,那勢頭恰似燎原大火,從陝北一路蔓延,根本壓不住。李自成彼時雖隻是個小卒,但憑借著自身的果敢與謀略,過不了多久也將投身這反明的洶湧浪潮,成為其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關外,皇太極一接手後金,就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模式。整頓吏治、搞科舉招人才,朝堂瞬間煥然一新。經濟上,鼓勵農耕、修水利,後金的糧倉很快就鼓起來了。與此同時,皇太極還狠抓軍備。後金的八旗鐵騎那可都是在白山黑水間玩著騎射長大的,身體素質杠杠的,騎術箭術更是一流,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精英,戰鬥力爆表。再加上皇太極精心打造的軍事訓練體係,八旗鐵騎簡直如虎添翼。在皇太極的帶領下,後金軍隊就像一頭瘋狂發育的猛獸,不斷擴張勢力範圍,有事沒事就去明朝邊境搞點事情。每次出征,八旗軍旗上繡的金龍就像要活過來似的,在北風中呼呼作響。後金的將士們一個個眼睛冒光,死死盯著大明江山,活脫脫一群餓狼盯著獵物,就等著找個機會揮師南下,給內憂外患、搖搖欲墜的明朝來個致命一擊。
再瞅瞅明朝朝堂,那局勢,簡直亂成一鍋粥。東林黨自封清流,開口閉口改革弊政,喊著救國救民的口號,乍一聽,好家夥,還挺像那麼回事兒。但跟閹黨這一掐起來,直接就上頭了,徹底陷進黨爭的大泥坑,拔都拔不出來。為了攬權,各種手段都用上了,之前吹的理想、喊的抱負,全拋到九霄雲外。閹黨呢,魏忠賢倒台後,雖說被揍得夠嗆,可殘兵敗將還在呢,對東林黨那叫一個恨得牙癢癢,兩邊你死我活地鬥,朝堂被攪得烏煙瘴氣,正常工作根本沒法開展,國家機器都快停擺了。還有溫體仁那貨,心胸窄得跟針鼻兒似的,滿肚子壞水兒,天天琢磨崇禎帝心思,就盼著靠這往上爬。這會兒,正躲在朝堂旮旯裡,眼睛滴溜亂轉,心裡盤算著怎麼把彆人擠下去,好進內閣大權獨攬。要是讓他得逞,以他那尿性,指定任人唯親,把官場變成自家後花園,到時候官場還不得黑透了,底層老百姓可就真沒活路了,本就艱難的日子,得雪上加霜。“我去,曆史課本上那些乾巴巴的字,居然成了我現在要麵對的現實,太刺激了!” 林宇忍不住小聲嘀咕,臉上寫滿了震驚和無奈。緊接著,他握緊拳頭,手背上青筋都爆出來了,心裡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直往上躥,“我可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明就這麼涼了。當務之急,得先在這兒站穩腳跟,再慢慢想辦法,找條救國的路子。” 林宇心裡門兒清,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這一腦袋現代知識。可一想到馬上要麵對朝堂那亂麻似的局勢,心跳瞬間狂飆,緊張感 “唰” 地就把他給淹沒了。要扭轉這危險局麵,第一步就得在朝堂站穩腳跟,隻有這樣,才有機會大展身手,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入宮見皇帝哪有那麼容易,方案要是被否,彆說改變現狀了,小命都可能搭進去。可都走到這一步了,退路早就沒了。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入宮麵聖的時候,給皇帝整出一套靠譜的改革方案。林宇一番深思熟慮,覺得必須從教育和經濟這兩大關鍵領域 “開刀”,才能慢慢扭轉當下這糟糕的局麵。教育這塊,傳統科舉就盯著四書五經,培養出來的文人都被困在八股文裡,肚子裡墨水不少,可一遇到實際問題就 “抓瞎”,完全不懂經世致用。林宇心裡門兒清,現在國家最缺的就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大神”。所以,得把重點放在培養實用型人才上,趕緊開設算學、格物、水利這些實用學科,讓學子們都去學真正有用的學問,給國家儲備一批能辦實事的人才。經濟方麵,明朝的稅製簡直亂成一鍋粥,土地兼並嚴重得不像話,大量田產都被豪門收入囊中,普通老百姓被賦稅壓得快要窒息,可國庫卻窮得叮當響。林宇決定搞一場稅製改革,推行類似 “攤丁入畝” 的政策,按田畝征稅,給老百姓減負。同時,大力扶持商業發展,開放海禁,和海外貿易,讓國庫收入蹭蹭上漲,國家財政直接 “盆滿缽滿”,國力自然就起來了。隻有這麼乾,才能在這亂糟糟的亂世裡,給大明找到一條活路。他先是仔仔細細梳理了一遍教育改革的細節,從課程設置到師資選拔,每個環節都在腦海裡過了一遍,確保沒有漏洞。又在心裡反複琢磨經濟改革的步驟,想著怎麼巧妙平衡各方利益,讓新政策順利推行,不至於一開始就因為阻力太大而夭折。畢竟,這兩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差池,就可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更彆說拯救大明於水火之中了。 林宇心裡門兒清,自己即將踏入的,是一個波譎雲詭的政治棋局,每一步都關乎生死存亡。他必須小心謀劃,從教育和經濟這兩個關鍵領域入手,慢慢推進。教育改革,是為了給大明培養未來的頂梁柱,打破傳統科舉的束縛,讓學子們掌握實用的學問。經濟改革,則是要讓國庫充實起來,減輕百姓的賦稅壓力,穩固大明的根基。隻有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在這亂世之中,為大明尋得一線生機。 林宇知道,這兩項改革一旦推行,肯定會動了眾多既得利益者的 “蛋糕”,遇到的阻力肯定大得像山一樣。可他也清楚,不冒險一試,大明就隻能在這風雨飄搖中一步步走向覆滅。他必須想儘辦法,把改革方案打磨得更完善,每一處細節都要反複斟酌,既要達成改革目的,又得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儘可能減少推行過程中的阻礙。 在教育改革方麵,林宇打算編寫全新的教材,摒棄八股文的陳腐內容,融入物理、化學等現代學科知識,讓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真正實用的學問。對於經濟改革,他計劃深入蜀地基層,實地考察土地分配和商業運營情況,根據實際製定最貼合民眾需求的新稅製,讓改革方案落地有聲。 可這改革之路,那真叫一個荊棘密布,每個環節都像在懸崖邊玩極限挑戰,步步驚心。教育改革想打破傳統科舉的緊箍咒,談何容易?那些靠四書五經、八股文走上人生巔峰的文人,怎麼可能輕易讓出既得利益這塊肥肉?經濟改革更是動了豪門大戶的 “奶酪”,他們肯定會想儘辦法來攪局。但林宇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他在心裡瘋狂給自己打氣: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為了深陷泥沼的大明,為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也要咬著牙衝過去!
現實的困難就像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在他麵前。就拿教育改革來說,要編寫全新教材,可合適的編寫人才上哪兒找?那些傳統文人對新學科一竅不通,而現代知識淵博的人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存在。經濟改革更是麻煩,豪門大戶的勢力盤根錯節,想動他們的利益,簡直比登天還難,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他們瘋狂反撲,直接把改革的小火苗給掐滅。
教育改革方麵,他計劃先選拔一批對新學科感興趣、頭腦靈活的年輕學子,親自給他們 “開小灶”,傳授現代知識,讓他們成為編寫新教材的主力軍。經濟改革上,他打算暗中聯絡蜀地有影響力、渴望改變現狀的中小商戶,爭取他們的支持,來對抗豪門大戶的阻撓。但這些計劃,每一步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必須小心再小心,稍有差錯,就可能滿盤皆輸。
想到這兒,林宇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心裡不停地念叨: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他知道,要實現這些宏偉目標,簡直比徒手登天還難,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走一步都得像走鋼絲一樣小心翼翼。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局勢複雜得像一團亂麻,隨便一個決策,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改變曆史走向。而他,已經被 “架” 在這兒了,身處這個陌生又危機四伏的時代,隻能鼓足勇氣,朝著心裡認定的方向衝。他要在這重重困境中,蹚出一條屬於自己,也屬於大明的 “救贖之路”,哪怕前方荊棘叢生,充滿未知和挑戰,他也絕不退縮!他仔細回想著自己熟知的曆史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扭轉乾坤的關鍵節點,腦海中不斷推演著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的策略。儘管心中滿是對未知前路的忐忑,但一想到自己肩負的使命,林宇便又燃起了鬥誌,眼神逐漸堅定起來,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新天地,讓大明的命運迎來轉機!就在這時,房門 “篤篤篤” 地被敲響了,這敲門聲跟摩斯密碼似的,好像在瘋狂暗示林宇:“快開門,你的穿越副本馬上就要加載新劇情啦!” 林宇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心裡想著:“來都來了,管它前方是刀山火海,還是富貴溫柔鄉,這波我必須在這亂世裡,打出自己的一片天,開啟我的改革大業!奧利給!” 他站起身,順手扯了扯身上的月白錦袍,裝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眼睛盯著窗外被雲層遮住一半的天空,眼神堅定得仿佛能射出激光,低聲嘟囔:“不管接下來有啥幺蛾子,既然穿越了,那我可不能浪費這逆天改命的機會。這大明的命運,就從我這一步開始改寫,衝就完事兒!” 說完,他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朝房門走去,準備迎接這充滿未知的挑戰,那架勢,就像是要去單挑大 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