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鋒藏青雲:上岸先斬白月光 > 第41章 晨光裡的聽證之聲

第41章 晨光裡的聽證之聲(1 / 1)

推荐阅读:

清晨的鎮政府大院還沾著露水,肖鋒的皮鞋剛踏過門檻,手機就炸響起來。

空氣裡彌漫著泥土與草葉混合的清新,晨光從東邊的瓦簷斜斜灑下,照亮了他眼下的青黑。

是信訪辦王科長的電話,聲音裡裹著股子不耐煩:“肖科員,你們鎮的聽證申請批了。九點整來取文件,彆讓我等。”話筒裡還夾雜著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和遠處打印機嗡嗡的響動。

肖鋒捏著手機的指節微微發緊,掌心沁出一層薄汗。

他昨夜守在辦公室改了七版聽證流程,眼下眼底還泛著青,聽見“批複”二字時,喉結動了動——這通電話比預計早了半小時。

他深吸一口氣,能聞到辦公室門口那盆茉莉花殘留的香氣,混合著昨夜熬夜泡的濃茶味。

他快步走向信訪辦,路過公告欄時瞥見老趙正踮腳往公示欄上貼紅紙條。

紙角被風掀起,露出“聽證時間:今日十一點”的字樣。

晨風拂過紙麵,發出輕微的“嘩啦”聲。

“小肖!”老趙聽見腳步聲回頭,手裡的漿糊刷子還滴著白膠,空氣中頓時多了股濃重的膠水味。

老人的藍布衫前襟沾著星星點點的漿糊,像撒了把碎雲,“我剛去張奶奶家,她把存折擦了三遍,說要親眼看著錢到賬。”

肖鋒笑著點頭,掌心觸到口袋裡皺巴巴的《聽證指南》——這是他連夜找廣告公司印的,封皮邊角還帶著裁切的毛邊,摸上去有些紮手。

他能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不是緊張,是一種近乎灼燒的期待。

八年前在律所被客戶指著鼻子罵“書呆子”時,他沒掉過淚;被周梅說“你這種軟蛋永遠成不了事”時,他沒紅過眼;可此刻,當老趙眼裡的光比晨露還亮時,他突然喉嚨發哽,像是有什麼溫熱的東西堵在胸口。

九點整,信訪辦的文件準時遞到肖鋒手裡。

王科長把公章往桌上一墩,油光水滑的分頭跟著顫:“我可把醜話說在前頭,這聽證要是鬨起來,你們鎮的年度考核——”

“謝謝王科長。”肖鋒打斷他的話,手指輕輕撫過文件上的紅章,指尖感受到那層油墨微微凸起的質感,“我們準備了三方評估報告,還有南嶺村的對比視頻。”他從公文包裡抽出一遝資料,最上麵是張奶奶數錢的照片,“村民要的是理,不是鬨。”

王科長的話梗在喉嚨裡,盯著照片裡老太太的笑,突然泄了氣似的揮揮手:“去吧去吧。”

回到鎮政府時,大禮堂的門已經敞開。

陽光從高高的窗戶斜照進來,塵埃在光束中緩緩飄浮。

李娟正踮腳調試投影儀,幕布上投著“西溝村征地補償聽證會”的標題,每個字都帶著金邊,反射出柔和的光暈。

張律師抱著一摞法律條文走進來,黑框眼鏡反著光:“肖科員,村民代表名單我核對過了,老趙是主申請人,另外還有七戶,都是上次上訪的核心。”

“辛苦。”肖鋒接過名單,目光掃過“趙建國”三個字——這是老趙身份證上的名字,他從前隻知道老人叫“老趙”。

禮堂後排傳來響動,他轉頭,看見老趙帶著六個村民魚貫而入。

老人們都換了乾淨衣裳,有穿洗得發白的中山裝的,有套著兒女淘汰的夾克的,每個人手裡都攥著皺巴巴的筆記本,像小學生開學第一天。

“都坐前排。”肖鋒走過去,幫最年長的劉大爺搬椅子。

劉大爺的手背上爬滿老年斑,摸到椅子扶手時縮了縮:“這地兒,咱以前可隻敢趴窗戶看。”他說話時,肖鋒聞到了老人身上淡淡的樟腦味,那是老棉衣裡殘留的氣息。

十一點整,大禮堂的掛鐘敲響。

鐘聲清脆,回蕩在禮堂高高的穹頂下。

肖鋒站在台前,能聽見自己吞咽的聲音。

他按下遙控器,幕布上出現南嶺村的畫麵:聽證前的土坯房歪歪扭扭,牆上寫著“還我耕地”的紅漆大字;聽證後的新房白牆青瓦,張奶奶坐在院門口,手裡捏著存折,笑出滿臉褶子。

“這是三個月前,隔壁鎮南嶺村的聽證現場。”肖鋒的聲音比他預想的還穩,“他們的補償款從每畝三萬二提到了四萬五,流程全寫在《聽證指南》裡。”他舉起那本藍封皮的小冊子,“今天,西溝村的補償方案,由你們定。”

台下響起窸窸窣窣的翻頁聲,紙張摩擦的聲音像風吹過麥田。

老趙突然站起來,手裡的本子嘩啦掉在地上。

他彎腰去撿,肖鋒也蹲下去,兩人的手在地上碰了個正著。

老人的手像塊老樹皮,糙得硌人:“小肖,我……我能說說嗎?”

“您說。”肖鋒把本子遞還給他,退後兩步。

老趙清了清嗓子,聲音抖得像秋風裡的樹葉:“我兒子十年前去城裡打工,去年回來跟我說,‘爹,咱村的地賣便宜了’。我不信,帶著人去鎮政府鬨,被保安推搡著摔了一跤——”他撩起褲腿,膝蓋上有塊暗紅的疤,“可今天,我坐這兒說話,沒人推我,沒人罵我。”他抹了把眼睛,“這比多要五千塊錢,強。”

禮堂裡靜得能聽見鐘表走動的滴答聲。

張律師翻開法律條文:“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聽證申請。”他推了推眼鏡,“肖科員的流程,沒問題。”

肖鋒打開投影儀的下一頁,是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測算表,紅筆圈著“青苗補償”“地上附著物”等條目:“這是我們找省農科院做的評估,您看,桃樹每棵補償三百二,比之前方案多了八十。”

劉大爺湊到台前,老花鏡幾乎貼在屏幕上:“我家那五棵老桃樹,樹齡二十年,能算成‘特殊經濟作物’嗎?”

“能。”肖鋒調出另一頁報告,“評估機構說,樹齡超過十五年的果樹,補償標準上浮20。”他拿起筆在測算表上畫了道線,“我讓農辦今天下午就去您家量樹圍,明天把調整後的方案貼到公告欄。”

老趙突然一拍大腿:“我提個事兒!”他的眼睛亮得驚人,“村東頭那口老井,是咱西溝村的根兒,能不能在補償方案裡寫清楚,占井的地錢單算?”

“可以。”肖鋒立刻點頭,“我讓國土所把老井的曆史資料調出來,算進‘文化遺跡’補償項裡。”

台下響起零星的掌聲,逐漸連成一片。

王嬸子抹著眼淚喊:“小肖,我們信你!”

次日下午,鎮政府門口的公告欄前圍了裡三層外三層。

肖鋒站在二樓辦公室往下看,老趙正舉著擴音器喊:“都看仔細嘍!青苗費、果樹錢、老井補償,一項一項寫得明明白白!”陽光照在他臉上,皺紋裡都是笑。

傍晚,肖鋒剛要下班,辦公室的門被敲響。

老趙帶著六個村民站在門口,手裡捧著個紅布包。

老人掀開布,露出封皮泛黃的信紙:“我們湊了半宿,寫了這封感謝信。”他的手哆哆嗦嗦,“以前我們不懂法,隻會鬨。這次聽證讓我們明白,講理比喊口號更有用。”

肖鋒接過信,信紙還帶著墨香。

他看見最後一句歪歪扭扭的字:“肖乾部,你是咱西溝村的亮燈人。”

“趙叔,這是你們自己的光。”肖鋒說。

他聽見窗外傳來劈啪的鞭炮聲,透過窗戶望出去,村頭的老槐樹下堆著紅紙屑,幾個孩子舉著小鞭跑過,笑聲撞在牆上,又彈得很遠。

深夜十一點,鎮政府的燈還亮著。

肖鋒坐在電腦前,屏幕上是《關於在全鎮推廣聽證製度的實施方案(草案)》。

他揉了揉發澀的眼睛,想起白天老趙遞信時,掌心的溫度——那是被土地磨出來的溫度,帶著莊稼的腥甜。

窗外的月光漫進來,落在桌上的感謝信上。

肖鋒伸手摸了摸信紙上的折痕,突然聽見樓下傳來汽車碾過碎石路的聲響。

他探頭望去,隻能看見車燈在院牆上投下兩道白影,像兩把出鞘的劍。

“叮——”

手機震動,是蘇綰的消息:“省廳明天有位領導下來調研,可能會去西溝村。”

肖鋒關掉電腦,把方案稿收進抽屜。

月光裡,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投在牆上,像株紮根很深的樹。

夜色深沉,鎮政府的燈火依舊明亮。

一場風暴悄然平息,而另一場更大的變革,正悄然拉開序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