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塵埃落定、氣氛詭異之際,一個溫婉中帶著奇異磁性的聲音響起,如同清泉滴落玉盤,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恭喜林編修,少年英才,一步登天,實乃我大胤文壇盛事。本宮觀林編修方才詞作,豪情萬丈,氣吞山河,猶愛那‘須晴日,看江山再造,誰立潮頭’一句,當真是少年意氣,令人心折。”
說話之人,竟是坐在梁太後下首,一直沉默不語的李貴妃!她身著淡雅宮裝,容顏絕美,氣質溫婉嫻靜,此刻卻主動開口,一雙剪水秋瞳含著盈盈笑意,毫不避諱地落在林逸身上,那目光……異常專注,甚至帶著一絲毫不掩飾的欣賞與探究。
林逸心頭又是一跳。李貴妃?這位深居簡出、傳聞中備受皇帝冷落(小皇帝才幾歲?這冷落…意味深長)的貴妃娘娘,為何突然在此刻對他表現出如此明顯的關注?她僅僅是被詩詞所動?還是……另有所圖?
他不敢怠慢,連忙躬身:“貴妃娘娘謬讚,臣惶恐。”
李貴妃嫣然一笑,如春花綻放,更顯容光懾人:“林編修不必過謙。本宮素來愛才,尤喜這昂揚銳氣。陛下,太後,”她轉向禦階,聲音溫婉卻不容拒絕,“林編修初入翰林,想必尚無得用文房。本宮宮中恰有一套前朝製墨大家‘鬆煙道人’所遺的‘滄海月明’墨,色如沉璧,墨蘊鬆濤,置於案頭,或可助林編修文思泉湧,再譜新篇。不知可否賜予林編修,也算本宮為朝廷新銳賀?”
此言一出,又是一陣低低的嘩然!李貴妃竟當眾賜下如此名貴的古墨?這示好之意,未免太過明顯!趙德芳的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梁太後在珠簾後沉默片刻,隨即笑道:“難得愛妃有此心意。林編修,還不快謝過貴妃娘娘?”
林逸隻能再次拜謝:“臣,叩謝貴妃娘娘厚賜!”心中疑竇叢生。這位李貴妃,絕不簡單!她的關注是福是禍?與那神出鬼沒的青蚨會,是否有關?這又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坑!
金殿唱名終於結束。林逸之名,因太後破格提拔,自然未列三甲之中,卻比狀元更引人注目。當他身著嶄新的(臨時趕製的)青色翰林官袍走出奉天殿時,耀眼的陽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宮門巍峨,漢白玉的台階一路向下,延伸向喧囂的宮外世界,也延伸向權力場更深的漩渦。
階下等候的同年、官員們投來的目光複雜難言。林逸目不斜視,穩步向下。就在他走下最後一級台階,踏上宮前廣場堅實的青石板時,一個低眉順眼、毫不起眼的小太監(並非阿七)快步走到他身邊,將一個用明黃錦緞包裹的狹長木盒雙手奉上,細聲道:“林大人,貴妃娘娘賜墨。”
林逸接過,入手微沉,墨香隱隱。那小太監飛快地抬頭看了他一眼,又迅速低下頭,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語速極快地說了一句:“娘娘說,墨是好墨,小心火燭,莫焚了故紙堆,徒惹塵埃。” 說完,立刻退開,消失在往來宮人中。
小心火燭?莫焚故紙堆?徒惹塵埃?
林逸心中警鈴瞬間拉響!這絕不是單純的叮囑!這是警告!是提醒他入值翰林院後,要小心謹慎,尤其是處理那些塵封的檔案故紙時……要小心“火”?有人在打那些故紙的主意?會是什麼?與他有關?與青蚨會有關?還是……與他那份驚世駭俗的策論有關?
他抱著錦盒,走出宮門。平安裡的舊識——錢胖子、老耿、胡老頭等人早已得了消息,激動得熱淚盈眶,簇擁上來。林逸臉上掛著得體的笑容,應付著各色人等,心卻沉甸甸的。
翰林院編修,清貴無雙的。但林逸深知,自己踏入的絕非清池,而是龍潭虎穴。明有趙黨虎視眈眈,欲除之而後快;暗有青蚨會如影隨形,那阿七的身份猶如懸頂之劍;如今更添了一位動機不明、卻示好警告並存的李貴妃!這潭水,深得令人窒息。
當天夜裡,林逸被安排暫住於翰林院附近的官舍。夜深人靜,他打開李貴妃所賜的錦盒。盒內襯著明黃絲綢,一方長方古墨靜靜躺在其中。墨色黝黑深邃,果然隱隱有鬆紋浮現,月光下流轉著內斂的光華,當真是墨中極品“滄海月明”。他小心拿起古墨,入手溫潤,卻在墨塊底部摸到一絲極其微小的、不自然的凹凸感!
借著燭光細看,隻見墨塊底部,極其隱蔽地刻著一個微雕圖案——那線條扭曲詭譎,赫然是一隻振翅欲飛、腹生古篆的異蟲圖騰!
青蚨!
林逸的心臟幾乎停止跳動!李貴妃!她賜下的墨裡,竟然暗藏青蚨會標識!她果然與青蚨會有關!而且關係絕不一般,否則怎會有此等隱秘的傳信之物?她是青蚨會在宮中的高層?還是被青蚨會掌控?那句“小心火燭”的警告,是出自她本人,還是青蚨會的授意?
巨大的懸疑如同冰冷的蛛網,瞬間將他籠罩。李貴妃的關注、阿七的身份、墨中青蚨、那句神秘的警告……千頭萬緒,指向一個更龐大、更危險的謎局。他這枚被太後當作破局利刃的棋子,似乎也落入了另一張無形的巨網之中。
翌日,林逸正式入值翰林院,負責編修前朝實錄,整理浩瀚故紙。他謹記“小心火燭”的警告,格外留意那些塵封的檔案。果然,在整理到“明宗朝漕運總督李牧案”卷宗時,他發現其中幾頁關鍵證供的墨跡似乎有細微差異,像是後來謄抄時有意無意遺漏了什麼。而那位因“貪墨瀆職、致漕糧沉船”而被滿門抄斬的前漕運總督李牧,正是李貴妃的親生父親!
這個發現讓林逸遍體生寒。李貴妃的示好與警告,是否與此有關?她父親當年的案子,是否真有冤屈?是否與趙黨有關?青蚨會卷入其中又是為何?
就在他心神不寧,準備將發現暫時壓下,深入追查之際,入值後的第三日深夜——
“走水啦!走水啦!翰林院藏書閣走水啦!”
淒厲的呼喊撕裂了翰林院的寧靜!林逸猛地從書案前驚起,推開窗戶,隻見位於翰林院深處的藏書閣方向,濃煙滾滾,火光衝天!映紅了半邊夜空!
火!真的來了!
而且,燒的正是存放前朝檔案和部分重要文書的藏書閣西側偏庫!
林逸腦中瞬間閃過李貴妃小太監的那句警告:“小心火燭,莫焚了故紙堆,徒惹塵埃!”
寒意,瞬間浸透骨髓!這不是意外!這是針對!是滅口!他們要燒掉的,就是那些可能隱藏著秘密的故紙!而他林逸,可能才剛剛觸碰到某個巨大秘密的邊緣!
沒有絲毫猶豫,林逸抓起官帽,如同離弦之箭衝出值房,朝著那火光衝天的方向狂奔而去!煙塵撲麵,熱浪灼人,他能感覺到暗處有無數道目光盯著自己。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衝進去!搶在火舌吞噬一切之前,找到那卷關於“李牧案”的原始檔案!這火,是災難,也可能是揭開一切謎團的最後機會!那衝天的火光,映照著他年輕而決絕的臉龐,新貴翰林的錦繡前程,此刻在真相與陰謀的烈焰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風助火勢,烈焰如狂龍,將翰林院藏書閣的西側偏庫吞噬得劈啪作響,濃煙如同猙獰的巨蟒,直衝天際,將漫天星鬥都蒙上了一層不祥的血色。救火的人聲、水桶的碰撞聲、梁木倒塌的轟鳴聲交織成一片末日般的喧囂。
林逸逆著四散奔逃的雜役和低級官員,如同撲火的飛蛾,一頭紮進那灼熱嗆人的煙塵之中。官袍的下擺被飛濺的火星燙出幾個焦黑的洞,他也渾然不覺。李貴妃小太監那句“小心火燭”的警告,此刻如同喪鐘在他腦中瘋狂敲響——這火,是衝著他剛發現的秘密來的!是衝著那塵封的“李牧漕運案”卷宗來的!
“讓開!救書!國之典籍,重於性命!” 林逸嘶吼著,不知哪來的力氣撞開一個抱著水桶發呆的雜役,奪過他手中的濕布捂住口鼻,矮身便衝進了偏庫那已被烈焰燎燒得搖搖欲墜的門洞!
庫內如同煉獄!熱浪翻滾,濃煙幾乎令人窒息,目之所及儘是跳躍狂舞的烈焰和嗆人的黑灰。一排排高聳至頂的巨大楠木書架如同燃燒的火炬,無數承載著曆史的典籍、卷宗在火舌中化為飛舞的黑,帶著點點火星絕望地飄落。倒塌的書架橫七豎八,阻塞了通道,灼熱的灰燼燙得人皮膚生疼。
林逸的心在滴血!這些,都是大胤的曆史,是無數的線索和真相!他強迫自己冷靜,根據記憶,在濃煙中艱難地辨認方向。存放前朝刑部舊檔的區域……在西北角!他貓著腰,避開頭頂不斷墜落的燃燒物,憑著驚人的方向感和求生欲,在火海中艱難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