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布局世界(1 / 1)

推荐阅读:

此刻,紫禁城深處,乾清宮東暖閣內,燭火通明,映照著滿案的奏章文牘。與外間朝臣們的忙碌奔波不同,剛剛頒布了諸多“仁政”與新政的少年天子朱由校,卻顯得格外悠閒。

書案之後,他身姿筆直地坐著,手指輕輕點在一份剛剛送抵的加急密報上,神態沉靜,甚至算得上從容。案頭堆積如山的章奏文書,被分門彆類,整齊地碼放在幾個碩大的檀木文函中。

自從京城晉商的家產陸續入庫以來,他便借係統之力,悄然從係統翰林院訓練了數名才具學識皆為當世頂尖的中樞閣部大員,組成了專屬自己的精英輔政團隊。

他們或許名不見經傳,或許尚未得授實職,卻擁有了經世濟民、刑名律法、錢糧賦稅等最頂尖、最務實的政務處理能力,直接對朱由校負責,專司輔佐處理龐雜政務。

這些“係統出身的官員”們擁有令人驚駭的效率,精通各類文書格式與律例條文,能將海量的奏章依錢糧、刑名、工程、吏事等,以及緊急、重要程度迅速分級批注。

凡屬常規流程、不涉重大人事國本的日常瑣務,他們以其超越時代的眼光和效率,直接就能給出最優的處理建議或擬定好執行方案;偶有疑難需斟酌的,亦會附上數條明晰可行的備選提議;

唯有真正關乎國策走向、宗藩大計、或觸及核心權力層麵的“紅頭文件”,才會被鄭重其事地挑選出來,單獨放置於禦案左手邊那隻帶銅鎖的朱漆匣內,由天子親自裁斷。

此刻,禦案上幾乎已空。朱由校的目光,正從容地掃過麵前攤開的這份由秘書記錄、梳理的“政務摘要”。

寥寥數頁,筆跡工整,用詞精準,提綱挈領地彙總了過去幾天內朝廷各部院的重要動向、地方督撫的奏報要點、以及‘秘書團’對所有已處理事務的扼要概述和後續跟進建議。所有流程,都隻待他用朱筆在最後一行做出最終的鉤批確認。

閣內溫暖如春,靜謐無聲。年輕的皇帝放下朱筆,端起手邊溫度恰好的參茶,輕輕抿了一口。

窗外,是京師歲暮的嚴寒與隱約的市井喧囂;窗內,帝國的心臟在高效而無聲地搏動著。朝堂上的紛繁忙碌,仿佛成了襯托這份掌控力的背景音。

術業有專攻,朱由校深諳此理。他將繁瑣的日常政務托付給這支精乾的秘書團隊,得以從案牘勞形中解脫出來。

而自己則是專注於研究係統的布局和安排,以及剛剛從山西晉商處查抄、正源源不斷運抵京師的巨額財富。這筆潑天的財富,如同一塊巨大的、尚未雕琢的璞玉,正等待著他這位帝國掌舵人去規劃、去布局。

他心中默念:“係統”

【叮】

【帝國時代:亞洲王朝係統】

宿主:朱由校

年齡:15

身份:大明帝國皇帝

時代:堡壘時代

黃金:200萬

白銀:5150萬

人口上限:1070060萬

城鎮中心:中國(14)可生產農民製造費用5兩:基礎單位。

建造建築:皇家軍事學院1010;大型兵工廠66;大型村鎮1010;大型船塢510;領事館(11);鑄炮廠25;鑄幣廠55;

特殊建築:翰林院11;寺廟(11);商場25;紡織廠020;鋼鐵廠03;

擁有村民:23000人

裝備:山文甲一萬八千領,魚鱗甲六萬五千領,鑲鐵棉甲十二萬四千領、雁翎刀二十萬把,精鐵長槍三十五萬根,弓三萬張,箭三千一百二十萬支;

燧發槍一萬八千杆;刺刀三萬柄;虎蹲炮x2500門;佛朗機炮x1200門;前膛野戰炮x800門;紅夷大炮x300門;萬人敵10萬枚;

軍隊:龍驤軍:步兵:17500人,騎兵:8500人,支援:9000人(3千胸甲騎兵、3千擲彈兵、60門長炮),大明帝國陸軍天策軍25000人;錦衣衛4762人,蒙古騎兵4531人;

物資:糧560萬石、羊54000餘頭、雞鴨30萬餘隻、漁獲20噸日

看著這華麗的麵板數據,朱由校心中也是豪氣萬丈,隨著這一次從山西晉商、牽連的官員、查抄的現銀陸續押送到庫,他的腰包又一次前所未有的鼓了起來;

加之係統升級後,每月通過漁獲、木材、糧食貿易及內務府盈利帶來的穩定百萬兩收入,他已然擁有了布局未來的雄厚資本。

國內改革如同烹小鮮,急不得。朱由校深知,每一次急功近利都可能引發動蕩,最終受苦的還是底層黎民。

他計劃在未來三年內,穩步推進國內初級改革,同時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係統賦予的額外三座城鎮中心,便是他撬動世界的支點。

要知道新的城鎮中心也是可以建造一定數量的村鎮和兵營進行訓練的,這就是天然的後勤基地,更是未來帝國力量投射的核心節點。隻要將三個城鎮中心發展起來,他就可以以一己之力征伐諸國,重建大明天朝的宗藩體係。

看著5150萬餘額的白銀,他心中也是開始衡量,首先將空餘的三座城鎮中心訓練出來,但是具體的部署位置確實讓他犯了難;

目光落在巨大的大明疆域圖上最西邊的哈密衛,“嘉靖六年‘封疆之獄’,桂萼、張璁之流鼠目寸光,致使哈密衛淪喪,我大明西陲門戶洞開,河西走廊暴露於吐魯番鐵蹄之下,煌煌絲綢之路就此斷絕!”朱由校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此地乃帝國西出之咽喉!奪回中亞故土,震懾青藏諸部,非以此為根基不可!在此設立城鎮中心,將為王師西征提供源源不斷的糧秣補給,重鑄漢唐西域都護之榮光;畢竟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固有領土。”

至於東南地區就定在廈門,“廈門,天賜良港!水深港闊,可泊巨艦,扼守台海之咽喉,控馭南洋之門戶!以此為基,向東可撫台灣、琉球,向南可通呂宋、馬六甲,乃連接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海上鎖鑰’!”

掌控‘閩南—台灣—呂宋’貿易圈,以絲綢、瓷器換取滾滾白銀。未來,大明艦隊將以此為母港,揚帆遠航,重掌馬六甲,經略爪哇,構建‘據點—航線—貿易’三位一體之大明海洋帝國!再現三寶太監下西洋之盛景,令日月所照,皆為明帆!”

西南地區則選擇位於雲南的騰衝衛,此地位於高黎貢山以西,東接保山(滇西軍政中心),西臨緬甸克欽邦,向南經隴川、瑞麗通往緬甸八莫,向北連接西藏察隅,是“中國—緬甸—印度”三角地帶的陸路樞紐。

從騰衝由此西進,可直抵緬甸腹心,掌控伊洛瓦底江航運命脈;南下,可懾服中南半島諸邦;北上,可固我藏南疆土;在此設點,既可彈壓西南土司,又能為未來經略西南亞大陸奠定基石。”

至此,一幅清晰的帝國戰略藍圖在朱由校心中成型:以京師為核心,坐鎮中樞;以嘉峪關為西進堡壘,經略中亞,收複故土,拱衛河西;以廈門為海上利劍,開拓南洋,貫通海貿,建立海上霸權;以騰衝衛為西南鎖鑰,震懾土司,連通緬印,進取南亞大陸。

“一主三輔,經略四方!”朱由校的目光掃過地圖上這四處關鍵節點,胸中激蕩著前所未有的雄心壯誌。

這潑天的財富,這強大的係統,這精乾的班底,都將化作他手中最鋒利的刻刀,在這幅名為“天下”的巨幅畫卷上,刻下屬於大明、屬於他朱由校的——不朽篇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