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殺的秋意似乎也被擋在了乾清宮威嚴的金頂紅牆之外。
暖閣內熏籠散發著淡淡的檀香,試圖驅散殿中那若有似無的、來自午門廣場的血腥氣。
年輕的天啟皇帝朱由校斜倚在鋪著明黃錦墊的龍榻上,手中拿著一份奏疏,神情專注,仿佛方才午門前那場人頭落地的喧囂從未發生。
紀檢府秉筆太監、提督東廠的魏忠賢低眉順目,靜立一旁,像個沉默的影子,全然不見片刻前的張狂。
殿中,首輔方從哲、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東閣大學士周嘉漠、戶部尚書畢自嚴、兵部尚書孫承宗,以及吏部、工部的主事官員分列兩側,個個眼觀鼻、鼻觀心,殿內落針可聞,隻有金獸香爐吐納的細微嘶嘶聲。
首輔方從哲雙手捧著那份染血的捷報文書,聲音帶著難以壓抑的激動,朗聲道:“臣等恭賀陛下,遼東大捷!此乃陛下洪福齊天,知人善任之果!”
這簡短的話語,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間打破了凝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透著血腥與戰火的文書上,連看似認真批閱奏疏的朱由校也抬起了眼,坐直了身體。
魏忠賢立刻上前接過沾著血的報捷文書,小心地轉呈到禦前。
朱由校展開文書,目光迅速掃過那署名——那是遼東巡撫周應春、熊廷弼等人聯名上奏。
“捷報馳聞!伏乞聖鑒!遼東經略熊廷弼、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巡撫周應春、總兵賀世賢、周敦吉、參將何靖川、元威等,頓首泣血拜表!
薩爾滸慘敗後,臣等臨危受命,嚴整軍紀,堅壁清野,督建城防,扼守要衝。建虜奴酋努爾哈赤,狡詐凶頑,窺我遼東久矣!十月初一,彼竟中我誘敵深入之計。”
“賴陛下運籌帷幄,聖斷如神。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密聯遼東經略熊廷弼,定下‘東州鋤奸’之策,以糧秣為餌,誘建虜分兵兩路:”
“一路由賊酋阿敏率鑲藍旗主力,猛攻東州堡。”“另一路由奴酋努爾哈赤親率正黃、鑲黃精銳,自撫順南下,直撲沈陽!賊勢洶洶,意在我沈陽重城。”
“熊經略洞悉賊情,臨危不懼。急遣沈陽總兵賀世賢,重甲參將何靖川、元威二將,統禦陛下親訓之五千玄甲重騎,星夜馳援東州。”
“東州堡下,賀世賢、何、元三將率鐵騎如牆而進。玄甲所向,摧枯拉朽,大破阿敏鑲藍旗於城下!陣斬其甲喇額真三員,牛錄額真七員!斃傷虜兵五千餘級!陣斬建虜偽貝勒阿敏,鑲藍旗近乎全軍覆沒!”
“同日,奴酋努爾哈赤趁虛猛攻沈陽,熊廷弼督率軍民,浴血堅守,城垣搖搖欲墜之際——賀世賢、何靖川、元威三人,破東州之敵後,未及休整,率五千鐵騎銜枚疾走,百裡回援。如天外雷霆,直搗奴酋努爾哈赤本陣!”
“鐵騎衝陣,五千玄甲,挾大勝之威,貫陣而入!奴酋本陣大亂!正黃旗固山額真額亦都力戰被斬,鑲黃旗精兵潰散!努爾哈赤見大勢已去,肝膽俱裂,率殘部狼狽北遁!”
“熊經略當機立斷,命諸軍乘勝追擊!旬日之間,連複開原、鐵嶺、撫順等故地!焚其積聚,毀其營壘,正竭力修繕邊牆,以固疆圉!”
“是役!賴陛下天威,將士用命:陣斬建虜鑲藍旗、正黃旗、鑲黃旗甲喇額真以上將佐十一員!牛錄額真二十七員!斃傷建虜披甲精兵逾萬級!焚毀糧秣輜重無算!光複遼東重鎮開原、鐵嶺、撫順!我軍忠勇將士,亦有八千餘傷亡,然忠魂不泯,氣壯山河!”
“奴酋經此重創,精銳折損,膽氣已喪。兼有陛下神兵鐵騎虎視在側,料其今冬不敢複行南窺!遼東暫安!”
“此皆陛下聖明燭照,親訓神兵之力。熊廷弼、周應春、駱思恭等仰承廟算,調度有方!賀世賢、何靖川、元威、張名世、周敦吉、冉躍龍、尤世功等將士浴血鏖戰,功勳卓著!”
“臣等謹奏捷聞,伏望陛下稍慰聖懷!然士卒疲敝,邊牆待修,糧秣軍械亟需補充,伏乞聖裁!”
文書末尾,是熊廷弼為部將、士卒請功的名單,以及陣亡將士名冊的節略。
“好!熊卿不負朕望!”朱由校眉宇間的鬱色一掃而空,擊節讚道。
他初登基不久,深居皇宮,但也知道遼東局勢崩壞至此,能穩住腳跟已是大功,此番重創建虜、收複失地,更屬驚天之功。
“大伴,念給諸位臣工聽聽關鍵。”魏忠賢躬身應諾,聲音洪亮,將捷報關鍵內容誦讀了一遍,殿內氣氛頓時為之一振。
縱然午門的腥風血雨猶在眼前,但這份來自關外的鐵血戰功,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喜訊,驅散了部分陰霾。
朱由校放下文書,目光炯炯地掃視階下群臣,聲音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銳氣:
“遼東將士浴血奮戰,立此不世奇功,當重賞!不僅要賞,更要賞得天下皆知!”
“讓世人明白,隻要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朝廷不吝爵祿,榮華富貴,皆可得之!首輔、各位輔臣、戶部、兵部,你們議議,該如何封賞?尤其是熊卿與賀卿,功勳卓著,當如何酬其功?”
皇帝這番話,明確表達了要重賞、破格賞、並以此樹立標杆激勵天下武人的意圖,殿內氣氛瞬間變得更加微妙。
封賞不當,輕則寒將士之心,重則誘發驕悍,更關乎後續遼東是穩是亂。
方從哲作為首輔,深知其中分量,謹慎開口:“陛下聖明。熊經略力挽狂瀾,功在社稷,賀總兵勇冠三軍,彪炳史冊,重賞自不待言。”
“熊廷弼原以兵部左侍郎銜總督遼事,今功勳卓著,臣以為當晉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太保銜,仍總督遼東各處軍務,特賜‘承製封拜’之權,遼東五品以下文武,準其先行升調黜陟,事後具奏。再賜蟒袍玉帶,金銀厚賞。此已足顯陛下恩榮。”
他頓了頓,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繼續道:“至於沈陽總兵賀世賢,陣斬偽貝勒阿敏,破鑲藍旗,回援沈陽,直搗奴酋禦營,其功當世無二!”
“臣以為,可擢升其為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實授遼東總兵官,並恩封‘靖虜伯’,以彰其殊勳!此爵雖為流爵,然亦足令天下武人豔羨,奮死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