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運轉的帝國機器(1 / 1)

推荐阅读:

調撥糧秣軍械,火速運往遼東文華殿內,文牘往來,命令頻傳。

一隊隊信使手持令箭、勘合,從宮門飛馳而出,奔向通州倉場、武庫、盔甲廠、漕運碼頭……

整個帝國的戰爭機器,在皇帝密旨和內閣重臣的強力推動下,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

無數的糧袋被扛上漕船,沉重的火炮被裝上大車,成箱的火藥鉛彈由精兵押運。

錦衣衛和東廠在各個關口嚴加盤查,防止有人中飽私囊,貪墨糧餉。

通往遼東的官道上,車馬轔轔,煙塵漸起。帝國的糧秣與軍械,正源源不斷地湧向那座被十萬建虜大軍圍困的孤城。

而此刻,無人知曉,那支被寄予厚望、決定勝負的五千鐵甲重騎,已經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大勝,正在沈陽以北的大地上追殺建虜。

暖閣內,朱由校的目光並未離開熊廷弼那份字字千鈞的密奏,嘴角卻勾起一絲帶著鐵血豪情的弧度。

“熊蠻子……當真是熊心豹子膽!”他低聲感歎,指節輕輕敲在奏報上,

“朕予他五千鐵騎,他便敢謀劃這傾國之計,欲畢其功於一役!若朕予他三萬龍驤精銳,他豈不要踏平赫圖阿拉,為大明拓土千裡?”

這份膽魄與兵略,讓他激賞之餘,心中那股重振武備的火焰燃燒得更加熾烈。

遼東需熊廷弼,而帝輦之側,更需要一支如臂使指、絕對忠誠且能戰的鐵軍。

心思流轉,他轉向侍立一旁的劉若愚:“朝堂之上,可還安穩?”

“回皇爺,”劉若愚恭謹應答,“在內閣諸位輔臣彈壓疏導之下,各部堂皆全力協理,糧秣轉運、軍械督造皆已開動,戶部、兵部、工部衙門依然開始準備。其他雖有雜音微詞,然無礙大局運轉。”

朱由校微微頷首,心下一舒。在他的威壓與引導下,大明這架龐大的機器,終是在這場危機中艱難地咬合轉動起來。

雖然齒輪間尚顯滯澀,遠未達到令行禁止的境地,但已非過去那等暮氣沉沉、推諉扯皮的模樣了。

心中輕喚一聲係統

他心中默念:“係統”

【叮】

【帝國時代:亞洲王朝係統】

宿主:朱由校

年齡:15

身份:大明帝國皇帝

時代:殖民時代

黃金:40萬

白銀:332萬

人口上限:73700113228

城鎮中心:中國(完成成就可以選擇其他國家)可生產農民製造費用5兩:基礎單位。

建造建築:兵營(1010)兵工廠(33)村鎮(55)船塢(55)領事館(11)

擁有村民:15000人

裝備:山文甲八千領,魚鱗甲兩萬五千領,鑲鐵棉甲五萬四千領、雁翎刀九萬把,精鐵長槍十五萬根,弓六千張,箭一百二十萬支。

軍隊:步兵:21800人,騎:11300人,支援:3000人(1千胸甲騎兵、1千擲彈兵、20門長炮),錦衣衛5000人,蒙古騎兵5000人

物資:糧97萬石、羊5000餘頭、雞鴨30000餘隻、漁獲20噸日

看著充實的係統界麵,朱由校的心裡不由的一陣踏實,按照這個速度下來,這個月結束,他就能夠擁有,帝國精銳步兵36000人、帝國騎兵18000人,到那時候才算得上是金口玉言,言出法隨。

而且隨著這幾日西山煤礦的罰沒、成國公的家財、以及勳貴的投資,原本減少到危險係數的存款有開始富裕起來了。

不過這遠遠不夠,隨著後續京營和親軍的整頓,不僅武器缺口、精銳士兵的缺口也是一個大數字,還是缺錢啊!看來,得催促一下許顯純和吳蒼快點行動了。

“糧秣軍需,朕從未隻寄望於朝堂。”朱由校回過神來,輕聲說:

劉若愚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低聲接道:“皇爺聖心燭照。

遵前日密諭,龍驤軍遊擊將軍黃梓倫,已率三千精銳,押運內帑所撥糧十萬石、銀二十萬兩,由天津水師戰船護送,直發遼東蓋州衛,此刻應已揚帆出海!”

朱由校眼中閃過一絲滿意,這便是他埋下的後手,來自龍驤軍體係的絕對執行力。

朝廷那套運輸,權作考校改革成效。若成,可壯熊廷弼軍威;若緩,有黃梓倫之糧兜底。

橫豎遼東後續經略與開發,耗費海量,運去多少都填得下。

如此看來,至少大明還有救,還能救!

朱由校心情頓時大好,既然朝臣如此努力,他也不能閒著,正好借著遼東急報這件事吸引住朝堂的火力,正是他整頓京營和親軍之時。

自上次檢閱南海子龍驤軍歸來,朱由校便埋首於浩如煙海的兵部故牘與內庫塵封舊檔,試圖厘清大明中樞武力,尤其是所謂“天子親軍”的真實麵目。

一番梳理,簡直令他觸目驚心。

大明軍製,尤以京營與親軍為重。太祖高皇帝立國,設五軍都督府統領天下衛所。京師設“三大營”:五軍營、神樞營(嘉靖皇帝改的,不是我)、神機營,戍守帝畿。

此外還設有天子親軍,非詔不得調動。

明朝親軍的發展曆程較為複雜。其發端於龍鳳十年(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時,當時設侍衛上直親軍拱衛司,隸屬於都督府。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設帳前總製親軍都指揮司統領侍衛親軍。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罷廢親軍都尉府和儀鑾司,設置錦衣衛,並正式設置護衛親軍十二衛,包括錦衣衛、旗手衛等,這些親軍負責護駕左右、護衛宮禁。

永樂朝時,朱棣將“北平三護衛”升為親軍,改為金吾左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又將“北平都司七衛”升為親軍,親軍得到擴充。

宣德八年(1433年),將神武前衛及親軍各衛養馬軍士整編為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至此親軍合計為二十六衛。

然而,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親軍二十六衛的大半精銳部隊隨明英宗出征,幾乎全軍覆滅。

此後,除錦衣衛與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外,親軍二十六衛的其餘各衛逐漸混同於京營普通部隊,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親自指揮的禁衛軍。

如今,名義上仍有“二十六衛親軍”編製,實則皇帝真正能直接調動、稍具規模的,僅餘騰驤四衛及部分由內官操練的“內操軍”。

前者尚能充儀仗、彈壓街市;後者被士林鄙為“閹兵”,戰力存疑。至於缺額嚴重、形同虛設的其他“親軍衛”,已淪為文臣武將安置親信、吃空餉的淵藪。

那永樂年間二十二親軍衛拱衛京畿之盛況,宣德所設騰驤四衛專選精銳之旨意,在他心中激起了狂瀾!

想到這裡,朱由校不由的怦然心動:他要以“重建親軍二十六衛”之名,以龍驤軍體係為脊骨,以陳策、戚金等沙場悍將練新卒,以騰驤四衛及內操軍之可用兵員為補充,打碎舊製,重新熔鑄一支真正直屬於天子、兵精械銳的新親軍!

“劉大伴!”朱由校的聲音陡然變得斬釘截鐵。

“奴婢在!”

“陳策、戚金、沈有容、曹文詔等諸將,可已抵京?”

“回皇爺,諸將前日已奉詔抵京,現於驛館候召!”

“宣!即刻入宮覲見!”朱由校霍然起身,眼中光芒銳利如劍。稍作停頓,補充道:

“一並傳旨:宣龍驤軍副總兵王英卓、皇城禁衛軍千戶王忠義、孫鐵、周明遠速至乾清宮!”

這三人皆是皇城禁衛軍的基層悍將、潛力新銳,這段時間整頓宮內有功,正好拿來整頓親軍。

看著劉若愚匆匆領命而去的背影,朱由校緩緩踱至巨大的《大明輿地總圖》前,心潮澎湃。

成國公的案子,如同快刀斬斷了勳貴伸向京營的觸須;遼東驟起的烽煙,如同巨幕遮蔽了文官投來的猜疑目光。

他征召的將領既有陳策、戚金等沙場老將,也有沈有容這種精通海疆防禦的能臣,更有王英卓、王忠義等係統征召的精銳骨乾,此刻皆齊聚於紫禁城下!

這就是他苦心孤詣等來的、不容錯過的天賜之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