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此處,朱由校轉而看向兩人,目光炯炯:
“朕近日思來想去,一直在想能不能既保住考成法的精義,又能消除他的弊端?這樣就能使我大明錢糧有序,兵備無虞,百姓不苦,江山不搖。”
李邦華與方從哲聞言,麵麵相覷,竟是麵色微變。二人俱是滿朝才俊,自認博通典章、精通吏治,為官數十年,也未能洞察出考成法這等深弊。此刻被皇帝一語道破,心頭皆是又慚又敬。
方從哲連忙躬身,語帶欽佩:“陛下洞若觀火,實非常人所及。臣方才隻顧考成之利,未察其流弊,慚愧至極。”
李邦華亦拱手稱是,眉宇間仍帶幾分驚訝:“陛下所言,直中利弊之本。臣等方覺考成法雖嚴,然若為數字所役,豈不失其本心?幸賴陛下高見,方得醒悟。”
這就是眼界的問題了,朱由校在後世飽經流量之毒,每天都有一群人試圖教他掌控天下風雲,掌握天下百藝,這張居正的考成法在後世不知道被翻來覆去研究多少次。
“兩位愛卿謙虛了,朕也是偶有所得,”朕擬了一個《大明官員考核製度》,也就是新的考成法,說罷,就拿起禦案上的一份文書,讓劉若愚遞給二人。
方從哲與李邦華小心接過,翻看片刻,皆是神色肅然。
“第一,考成雖不可免,但不宜拘泥死板。可按戶部、都察院各部院所議,設三等九級之考成:上功者賞賜、遷升;中者保任;下者誡勉。凡政務有違,視其輕重,先行申飭、再行黜革,以緩和地方官之懼、激勵其上進之心。”
“第二,可增設實地巡按與田畝清丈官,不單憑紙麵報表、吏員自報,而是令各巡撫、按察使輪流巡察地方,隨機抽點查驗。真偽立見,自可遏製虛報冒領之風。”
“第三,戶部可設‘實征簿冊’,定期由地方造冊、巡按複核、京察抽查。此三重核查,不使數字空轉,務必見諸實效。”
“第四,尤為要者,乃是體恤民生。陛下可明令,凡考成之中,民生疾苦當居首要。若催科逼征、加派重役,雖政績輝煌,亦列劣等;反之,若能撫恤安民、息訟解紛,雖歲額未滿,亦可從寬議處。此以正‘政績’之風,扶‘民生’之本。”
方從哲率先低聲道:“陛下此製,真可謂洞徹時弊,既守綱紀,又不失仁政,實乃社稷安穩、萬民之福也!”
李邦華亦由衷感歎:“陛下以聖明之心,成此良法,臣等必當竭誠輔佐,使之儘善儘美。”
朱由校點頭,神情莊重:“善。然此法初定,尚未頒行,尚需卿等與內閣同議,廣集群策,使其既合時宜,又能避虛浮之弊。之後現在京師和北直隸試行,三個月之後推向全國,朕也會讓錦衣衛和東廠不定時巡查核實。”
一番奏對,君臣和諧,兩人隻覺得陛下雖然年少,但是對於政事見解獨到,每每能讓兩人恍然大悟,不由的心生敬佩!
想到當今朝廷遇到缺乏官員的問題,方從哲主動奏請:“陛下,自神宗皇帝以來,朝廷各部缺員嚴重,再加上這次貪汙大案,罷黜官員甚眾,朝廷急需補充官員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確實得給提拔補充一些官員了,不然彆說改革了,連基本的運轉都實現不了,而且乘機將自己熟知的那些有才華的官員提拔上來,一改朝堂之風氣。
“當前朝廷當務之急是要穩定遼東局勢,朕打算加熊廷弼兵部左侍郎兼遼東經略,賜尚方寶劍,總理遼東軍政,原遼東巡撫周永春在任期間,固後勤以穩軍心,繪險要以利邊防,退強敵以護桑梓,特旨奪情,加封兵部左侍郎,負責遼東民政後勤,遇戰守分歧則“經略主決,巡撫協辦。
右僉都禦史袁可立升右都禦史兼登萊巡撫,調度遼東後勤,命原薊鎮東路副總兵沈有容為登萊總兵,整頓登萊水師,查抄海上走私。幾位愛卿以為如何?”
如今朝廷缺乏官員,所以朱由校就將自己內心中意的官員提了出來,這些人,已經在曆史上證明了他們,有他們在必然能保證遼東不失。
方從哲和李邦華回想了一下上麵幾位官員的履曆,互視片刻,皆點頭稱是,心中暗自欽服,陛下所擢用之人,俱是能臣乾吏,且多在地方或軍中積累功績。
朱由校見二人默契,微微頷首,隨即沉聲道:“另外,關於朝堂之上,內閣空員。朕意欲首輔方卿加文華殿大學士,李尚書入閣加武英殿大學士,另補周嘉謨進閣加東閣大學士,三閣齊力,以拱中樞。”
二人聞言,忙起身拱手,齊聲謝恩:“臣等謹遵聖命,必當竭忠竭力,輔佐陛下。”
這就是投桃報李了,特彆是李邦華聽到自己的任命也不由一喜,他也曾想過入閣輔政,可是這麼多年的生涯,早就磨平了他的期望,現在陛下,讓他有一種君視我為國士,我必以死報之的激動。
“另外升原太仆寺卿畢自嚴為戶部尚書、李長庚為戶部左侍郎;
原刑部侍郎王之寀(cài)起複為刑部左侍郎,刑部員外郎洪承疇升刑部右侍郎。
兵部左侍郎王在晉升任吏部尚書、大理寺少卿楊應聘升吏部左侍郎、巡按淮揚禦史崔呈秀升吏部右侍郎。
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原宣大總督崔景榮為兵部左侍郎,右僉都禦史張鶴鳴升兵部右侍郎。河南永城知縣孫傳庭升兵部武選司主事,河南洛陽知縣陳奇瑜升職方司主事。”
原兵部左侍郎徐光啟升工部尚書,升右僉都禦史袁應泰升工部左侍郎,整修全國水利。李之藻升工部右侍郎舉人孫元化賜同進士出身升南海子大營兵工廠主事,從五品;原遼東右參議王化貞有外交之才,調為鴻臚寺卿。
另外太常寺少卿王三善剛正不阿,升為督察院左都禦史,負責整頓督察院,刑部侍郎王命璿為督察院右都禦史。
隨著一連串的任命如洪流奔湧而出,方從哲和李邦華對視片刻,皆見對方眼底的震撼與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