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放映:現代生活震撼古人! > 第83章 中文的優勢到底是什麼?

第83章 中文的優勢到底是什麼?(1 / 1)

推荐阅读:

【“上麵的兩個例子隻是中文的冰山一角而已。”

“中文的優勢到底是什麼?中文到底有什麼力量?”

“我們接著往下看。”

“實際上要論內涵和意境,這個世界上漢字要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因為漢語是世界上現存唯一的語素文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表意文字,重點就是它每一個元素都有豐富的含義。”

“比如‘白’這個字,可以是白色,可以是空白,也可以是動詞,白他一眼表示不屑,更可以是副詞白嫖,當然了,我本人並不希望你們白嫖我。

總之每個字都能代入到一定的情境裡去,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種文字的優勢,我用英語來做個比較。”

“create,

created,

creation,

creative,

creatively,這裡麵每個詞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每個詞的後綴又不一樣,用法就更不一樣了,你上學的時候有沒有被英語的語法和時態繞暈過?”

“會繞暈就是因為詞綴詞根的作用會使單詞變得很複雜,比如:neuonoultraicrosicsilivolcanoniosis。

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就叫‘矽肺病’,意思是由火山灰引起的疾病。”

“同樣的意思,在中文裡隻需要三個字就可以表明,而其他語言會變得很長。”

“所以其他語言想要描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意境時,往往需要用到更多的元素,極度缺乏精煉的美感,這也是為什麼詩詞歌賦這種東西隻能在漢語的土壤裡發揚光大。”】

……

……

……

「中國語言的簡潔是其他文字所沒有的,而成語就是一個巨大的壓縮包!

我是做翻譯官的,最害怕的就是客戶說話的時候突然在句子裡麵插一個成語,客戶:我們對手產品的質量遠越我們,要怎麼做才好呢?

老板:田忌賽馬。

我都不知道怎麼翻譯,隻能給他講了半分鐘的故事。」

「1→3(x)

2→1(√)

3→2(√)」

「哈哈哈,你這個也太簡潔了吧。」

「媽的,談起田忌賽馬就讓我想起了小學時的不好回憶。

三年級的時候和同學打了一架,我叫來了六年級的哥哥,他把他初二的哥哥叫來了,我也把高一的表哥叫來了,結果他叫來了他上高三的哥!這時候我以為我們必輸無疑,好在那時候表哥已經學會了田忌賽馬的課文,最後由我對戰他高三的哥。」

「一番微操,把對手從三年級換成了高三。(笑死我了)」

「高一的哥哥:“弟弟可以掛,團戰必須贏!”」

「本來以為自己是田忌,結果自己是馬,還是下等馬。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在中國做翻譯官最害怕的就是遇到一句話:中國有句古話……

比這句話更可怕的是:在中國有一個成語……」

「中國成語能讓中國人在說話或者寫作的時候隨時插入超鏈接。」

「引經據典,此之謂也。」

「我懸梁刺股,終於金榜題名,卻無法適應爾虞我詐的職場,最終丟盔卸甲,倦鳥知還。

這個信息量,能讓外國有人發瘋。」

「中國很多的詩詞本來都是雅信達,可如果由文化底蘊不好的翻譯官去翻譯的話就會變成信、達、不雅。」

「《去朋友家》

朋友殺隻雞,請我過去吃。

村邊有些樹,牆外還有山。

開窗喝著酒,再聊家常事。

吃完這一頓,重陽還來吃。」

「媽的,直接讓我對詩詞歌賦去魅好吧。」

……

【“而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中文這種獨特的表意優勢還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語言風景?”

“首先,你們知道外國人在學漢語時最難的是什麼嗎?

不是寫,不是拚音,不是含義,而是音調。

在漢語裡,同音不同字是非常常見的例子,而這個特點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同音不同字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有趣的藝術作品。”

“比如,張若虛號稱擁有著孤篇壓全唐作品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

“首先這首詩的韻律美感,就是巔峰中的巔峰了,全詩36句,每4句就會換一次的韻腳一共換了9次。

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彆起䪨,我們讀起來了就會有高低錯落的效果,再往細了看,拚音也各有不同,比如‘悠’和‘樓’讀起來的洪亮程度就不一樣,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運用,所以讀起來就洪亮——柔和——飽滿——洪亮——柔和的整體效果。

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一唱三歎,前呼後應,既回環往複,又層出不窮。”

“當然了,6萬多首唐詩宋詞裡優秀的詩作實在是太多太多,你可能是從另外一首詩開始感受到古詩詞的美妙的,你也可以把它發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但有時候我也會很好奇,這些經驗是否永久地停留在曆史和古人身上,現在的我們真的已經墮落到一個‘今晚月色真美’就能夠征服所有中國網友的地步了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找到了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的一幕,我們央視的解說員當時在解說日本選手羽生結弦時是這麼說的:

‘容顏如玉,身姿如鬆,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他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幸得識卿桃花麵,從此阡陌多暖春,我們非常慶幸能夠在羽生結弦最美好的年紀遇到了他。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會老去,但是我們的記憶裡永遠會為羽生結弦留一個位置。”

“羽生結弦,用櫻花綻放式的決絕一次次傲然挺立在國際賽場。’”

“這段解說被傳給日本,日本網友是這樣評價的:‘中國人不隻知道很多這種優美詞句,還用另一種很高的造詣把賀卡語句裡麵的字用對方名字裡麵的同音字替換,也就是說把對方的名字插進特地找來的優美語句中,這也是和美國人完全不同的一種讚美文化。’

‘中國人的語言實在是美麗,隻能說中國實在是個語言之國了,這麼美妙的語言,這麼美妙的表達方式,是因為漫長的曆史沉澱起了作用吧。’

‘漢語的話怎麼說呢?的確是優美流暢的修辭,以高級的教養,不分國籍的對擁有努力、實力和美的對象加以稱讚表示敬意。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讀了這些評論,所以我覺得哪怕今天距離唐朝已有1400多年了,但隻要是用心在學習傳承和發揚漢語的人,如今依然能以絕對的語言藝術,讓全世界對我們抱有欣賞和敬佩。”】

「《春江花月夜》能夠被譽為孤篇壓全唐可不單單隻是因為它的韻律,更因為詩中張若虛用四季、花季、晝夜代表短暫的時間更替。

而不停向前翻湧的江河和夜夜升落的月則像是見證過萬世光陰的眼睛。

代表的是無限的宇宙,他們把過去幾萬年的時間都帶到了此刻,讓人類得以窺見永恒。

最可貴的是感受到這的張若虛並沒有對人生的短暫與人類的渺小感到悲哀,他在詩裡傳遞出來的情感是窺見真理的快意與坦然。」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詩句,小時候隻覺得朗朗上口,長大體會到它是用來描繪邊塞極寒天氣驟至,戍邊將士生存環境之劣時,與字麵意思行成的巨大反差,這其中蘊藏了詩人多少浪漫主義,試問其他語言能做到嗎?」

「我更最喜歡的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有一種孤獨又高深莫測的感覺,很像世外高人一樣。非常符合我的氣質。」

「孤寡的氣質嗎?」

「看完博主的視頻,讓我對語言有了一種新的了解,同時腦海裡也慢慢湧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文字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文化和知識的傳承。

初中七年級裡有一篇課文叫《最後一課》,講的是:普法戰爭裡,法國一個叫阿爾薩斯的城市淪陷後,被強製學習德語。

阿爾薩市一所鄉下小學裡上的最後一節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最後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彆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隻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這篇課文我小時候也讀過,當初讀的時候還覺得這篇課文裡都說到了法語是最美的語言,說到了法蘭西萬歲,居然還會放進我們的教材裡?簡直匪夷所思。

但當我長大了,發現全世界都在學習英語時,再回頭來看這篇課文,我才明白他的深刻意義。

那是我們文化的傳承啊。」

「中國的文字真的是越品越有美感,特彆是文言文剛開始讀的時候艱澀難懂,越讀越苦儘甘來,越嚼越他媽有味,後勁真t大。」

「而且越是精短,就越是重大。比如:黃帝崩,葬橋山。

史書僅僅用了6個字記錄黃帝的離場,何等的宏偉壯大,令人浮想聯翩。」

……

望著天幕上,後人對於漢字文辭華美,精簡方便的誇讚以及外國人的認同,老祖宗們都欣慰的笑了。

其實所謂的成語,說白了就曆史罷了。

華夏古代,自三皇五帝以來就有記史的習慣,一開始,大家對於曆史都是口口相傳,可後來發現這樣子記載的曆史很容易出現以訛傳訛,一傅眾咻的情況。

為了防止曆史信息被一再傳錯。

倉頡就發明了文字,將它刻印在龜甲和獸骨之上用於代代相傳。

由於獸骨、龜甲不易獲得,極其昂貴,所以古人隻能將文字儘可能的精簡字數,讓一塊龜甲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

到了後世,進入信息化時代的他們已經沒有了這個限製,但語言早已成形,這是他們的文化,更是他們的曆史。

能被傳承,祖宗們都很欣慰。

……

民國。

幾名宣揚新文化運動的學生們圍聚在一起。

場麵有些尷尬。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的他們接受著舊封建社會截然不同的教育,都曾覺得漢字繁瑣,阻礙教育普及導致了華夏落後,因此曾不止一次宣揚過廢除漢字,改用他國語言。

然而百年之後的後人,卻在用事實告訴了他們,他們當初的想法是多麼幼稚。

一名學生開口:“我們的路……是不是走錯了?”

“……不完全錯。”

另一名學生抬手,指著天幕上的那一條條評論。

“漢字繁瑣,難以書寫普及是不爭的事實,你們看上麵後人所使用的文字,每一個都筆法簡單,精簡乾練,與我們現在所學的文字大有不同。”

“我想後人也應該是清楚繁體字的書寫難度是有多麼的困難,所以才選擇了將漢字精簡化來普及教育!”

“我們現在要做的並不再是廢除漢字,而是將它精簡化繼續保留他原本的深度,方便普及教育。”

周圍的學生們聽了後頓時茅塞頓開,將原本宣揚的廢除漢字口號換成了簡化漢字。

……

“春江花月夜……”

李白輕念著春江花月夜的詩句。

聲音中帶著些許的微顫。

他上一次被一首詩詞震撼是在什麼時候了?

啊,想起來了,是初上黃鶴樓時,讀到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想我李白,一生狂妄灑脫,所作詩詞歌賦,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每一首都是經典佳作。

被人冠以詩仙之名。

然而,今日得見這首《春江花月夜》卻被壓得自慚形穢。

難怪能夠擁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就是不知道這個名為張若虛的人究竟是生於唐朝的哪個時空?

倘若能是和自己生在同一個時代就好了,真想見見他,與他把酒言歡一番,暢談人間理想。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