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放映:現代生活震撼古人! > 第82章 中文到底有多強?那些你不知道的漢語力量!

第82章 中文到底有多強?那些你不知道的漢語力量!(1 / 1)

推荐阅读:

吃著飯的劉斌打開手機。

刷起了短視頻。

【龍舟翻船剪輯,北方人果然不善水戰!】

【視頻中放出了各種龍舟翻船剪輯,有的還沒開劃第一時間就全員沉船;

有的在水麵上原地轉了三圈後,最終因無法控製平衡翻船了;

還有一些眼看就要奪冠衝線,卻因為要救掉入河裡的鼓手,而導致龍舟重量失衡,全員翻船。

還有一些龍舟,原本在江麵上劃的好好的,結果突然之間就控製不住方向,朝著旁邊的船隻撞了過去,把敵船撞入了水裡,這也就算了,更過分的是他還逃逸了……】

評論區:

「曹操果然說的沒錯,北方人不善水戰,北方龍舟主打的就是一個搞笑!」

「屈原:我隻是想讓你們來紀念我,不是想讓你們來陪我。」

「他們為什麼不走直線呢?是因為不喜歡嗎?(狗頭)」

「龍舟龍舟,你見過龍走直線的嗎?」

「合情合理,有理有據。」

「反正第1艘航母叫遼寧號,愛咋咋地吧。(哭)」

「是因為不會水性,所以才弄了個大船吧?(滑稽)」

「遼寧省的龍舟比賽為啥沒有大連隊?是瞧不起我們嗎?(怒)」

「大連隊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他開頭就沉船了。(笑死了)」

「大連好歹是海濱城市真丟人。(笑哭)」

「你就說沈陽隊厲害不厲害吧,彆人撞我我不翻,我連攔兩船還是不翻!」

「這要是放在三國,妥妥的水戰精銳了。」

「今年我山東隊得了個第二,好歹算是欣慰了一次。」

「我有一計,為什麼不試著把龍舟用鐵鎖鎖起來,然後上麵鋪上木板呢?這樣子就可以如履平地不用擔心翻船了。」

「曹操:這我熟。」

「也就五分熟吧。」

「哈哈哈,真是個地獄笑話。」

「論劃龍舟還得看廣東人【廣東人劃龍舟主打的就是一個快。】」

有人艾特出了一條視頻,劉斌點進去看了看。

畫麵中,一艘艘排列整齊的龍舟蓄勢待發,在有節奏的鑼鼓中,迅速朝著終點劃去,速度之快,望塵莫及!

在遇到拐彎時,順暢的更是如同開了逮蝦戶一般,漂移過彎!

萬朝古人都看得驚了。

龍舟居然還能劃得這麼快!?

怕不是路過的魚都得掀兩巴掌吧?

三國。

“”

曹操麵皮抽搐。

自己隻不過是安安靜靜的看個劃龍舟而已,怎麼突然間就有人提起赤壁之戰了。

還趁機諷刺了他一番。

心裡滿不是滋味。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重大的轉折點,在赤壁之戰前,天下局勢對他而言可謂是形勢大好,那時的他是有統一天下的可能的。

可惜赤壁之戰慘敗。

使得他的實力受損嚴重,導致他始終沒能完成大一統。

究其原因,都是因為自己當初的輕敵大意,使用了那個該死的鐵鎖連環計!

每每想起都恨的牙癢癢。

曹操:“倘若當年我的水軍有南方水兵的一半實力,赤壁之戰,何愁不勝!”

大唐,李隆基望著天幕,品鑒著美酒,想起了他們唐朝人自己創辦的龍舟賽事。

他們的龍舟劃的速度雖然不如視頻中的南方人那般迅速,但也沒有像北方人那般難堪,有競技,有團結,有合作可觀賞性還是有不少的。

除此之外,他們在端午競渡時還會佩戴艾葉、香草之類的香囊,吃美味的粽子,喝雄黃酒,穿戴五彩絲線,也不知道後世的後人除了龍舟以外還有沒有留存這些其他習俗?

正當李隆基這麼想著的時候,光幕上發生了變化:【南北方的朋友們,你們吃的粽子都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個問答帖在征求網友們分享自己吃粽子的經曆。

很快就有人曬了出來。

「呐,這是我自創的吃粽子法,首先燒一鍋糖漿,然後將一顆粽子解開,用筷子串好,放入糖漿裡,裹均勻,做成冰糖肉粽,點醬油,撒辣椒粉,蘸花椒,芝麻醬=好吃。」

「???」

「無論是喜甜還是喜辣的人,看到都想直接殺人好吧。」

「給你們看看我的。(動圖:擺好粽葉,放入糯米,然後再加入一整隻青蛙做餡料)」

「你這算什麼?我這裡還有黃辣丁口味的粽子呢。(圖片:一條熟透了的黃辣丁出現在粽子裡)」

「看來我的香菜折耳根口味的米粽也未嘗不可一戰!」

「拿走拿走,快給我拿走!」

「誒!我有一計!

把五仁餡包湯圓裡,再把湯圓包粽子裡用餃子皮代替粽葉,放到臘八粥裡麵去煮,這樣端午節包的粽子,元宵節、中秋節、春節、臘八都可以吃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食物應該叫什麼名字呢?」

「群英薈萃。」

「地球已經容不下你了,趕緊飛升吧。」

「跟你們相比,我的“廣西惠靈頓豬排”都顯得有些拿不出手了。」

「看得我都開始懷疑我在疫情的時候是否真的活下來了?」

“……”

萬朝古人沉默無語。

包括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怎麼讀過書,以前看視頻,看到後人把《論語》改編成《掄語》,文言文胡編亂造還不覺得有什麼。

更不懂那些書生為什麼會被氣得滿口“禮崩樂壞”

現在,看著那在端午節為紀念屈原而吃的粽子變成這副模樣,即使是從來沒有讀過書的平民百姓也在這一刻體會了一把什麼叫禮·崩·樂·壞!

雖然勇於創新是值得人讚揚的事情,但是你們這根本就不能叫創新,而叫侮辱食材!

直接看的人生理不適。

特彆是在看到那一整隻蛤蟆放進粽子裡麵被包成餡兒的時候,把他們的腦子都給看宕機了。

……

【中文到底有多強?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漢語力量。】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夏目漱石在給學生上英文課的時候,學生把‘ i love you’翻譯成‘我愛你’,他告訴學生說:‘日本人說話都是很委婉含蓄的,不會這麼講話,不如把這句話翻譯成——今晚月色很美。’”

“當我第1次看到這個小故事的時候,是有被驚豔到的,雖然是簡簡單單的6個字,但是在喜歡的人麵前‘今晚月色很美’卻蘊含了那麼多可愛,卻又沒有辦法直接表達的信息。

美妙是美妙的,但是令我感到不適的是在這樣的內容下麵,湧現了很多這樣的評論‘日本人說話好溫柔啊,漢語就比較生硬啦。’‘日語比較感性,在歌曲跟戲劇方麵,也感覺到更優美一點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明明是一部分人對於自身文化認知的缺失,卻慢慢演繹成了我方文化的某種不足。”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評論我是很生氣的,所以為了想讓一些人了解來自東方大國的文化底蘊,本人做了今天這期視頻。”

“就拿表白來說吧,中文也有很溫柔很含蓄的表白,林黛玉初進榮國府,賈寶玉第一眼就看得失神了,有滿心的歡喜,忍不住要表達,但又怕莽撞嚇到了這個嬌弱的妹妹,於是百轉千回的心意說出口的是:‘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這是賈寶玉是的一見鐘情。”

“關於表達喜歡,梁山伯更是在行,他問祝英台:‘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英台答:‘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梁山伯答曰:‘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梁山伯的意思其實是:你讓我對前程多上點心,可我隻要一想到你,就根本沒法專心了,還能怎麼辦呢?以後我根本就不敢看觀音了,因為隻要看到他,我就會想起你。”】

……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名著硬讀起來都十分的生澀難懂,之所以能夠在中國這片土壤上傳播開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那些翻譯家有足夠的文學底蘊。

比如來自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鬆的詩作《與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中有一句詩: er sniffs the rose er sniffs the rose

直譯過來的話就是:在我心中,猛虎輕嗅薔薇。

而於光中把它翻譯成: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多美呀,短短8個字,就描繪出那些有著忙碌而遠大雄心的人,也會被溫柔和美麗折服,安然感受美好與泰然。」

「中文翻譯的魅力lol玩家都懂的,國服的翻譯水平一直都很高,像一些台詞:

且隨疾風前行,身後亦須留心。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我於殺戮之中盛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

死亡如風,常伴吾身。

長路漫漫,唯劍作伴。

吾之榮耀,離彆已久。

斷劍重鑄之日,騎士歸來之時。」

「趙信的英文台詞:看見沒,這是槍尖,這後麵的是槍。

中文: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

這翻譯,簡直了。」

「厄斐琉斯的5把槍,通碧,斷魄,墜明,熒焰,折鏡,大招清輝夜凝,句句不提月,句句不離月。」

「估計就是有些翻譯過於優美,讓那些人以為國外的文學指造有漢語高。」

「中文確實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

比如我的英國同學,她就覺得“水開了”這三個字好美,好浪漫,短短的三個字,她就能把沸騰的水想象成綻放的花。」

「是啊,我們真的是習慣了才認識不到我們的文化有多麼的優秀,你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成語都有可能插進一個曆史典故、文化傳承。」

「最屌的我覺得還是文言文,簡短的幾個字,表達出來這麼多意思,而且越品越有勁,翻譯過來就沒那味了。」

「以前我覺得文言文苦澀難懂,現在我隻覺得:雅。」

「翻譯裡最絕的我覺得是泰戈爾那個,原文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n leaves。

翻譯過來就成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是真的絕。」

「就是因為中文過於美麗,才導致我現在學英語都覺得英文實在是有些操蛋過頭了。

octan是八邊形

october卻是十月

nonan是九邊形

noveber是十一月

decan是十邊形

deceber是十二月

長得這麼像應該是有關係的吧?那兩位差到哪裡去了……不像中文,江、河、湖、泊、沙、波、浪、汁……隻要是帶三點水的都跟水有關,學起來通俗易懂。」

「確實,但凡英文單詞背起來彼此之間不是差了個十萬八千裡,老美作為一個發達國家識字率也不至於隻有79%。」

……

望著天幕上的文字,老祖宗們有些摸不著頭腦。

一句“今晚月色真美”居然就能把他們給驚豔到了?很浪漫?

不過是含蓄的表達愛情的方式罷了,難道他們這些老祖宗過去含蓄的愛情表達方式不浪漫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些詩句哪一句不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隱晦卻又直白地表達出自己對另一半的深情愛慕?

說不完,道不儘。

特彆是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讀過這詩的人都知道,這是元稹隱喻的對亡妻韋叢深情地表達自己經曆過最美好的愛情(滄海、巫山)之後,世間其他女子(水、雲)再難打動自己,後兩句,更是直白表達了“縱有繁花似錦,我也無心留戀,一半因修道,一半因你。”

……

五代十國時期。

吳越王錢鏐忍不住思念起了自己的結發妻子戴氏,她回家探親,已有月餘。

為何還遲遲不歸?

要不,寫封書信催一下?

想著的吳越王磨墨提筆,然而,筆尖卻停留在紙卷上,遲遲未動。

自己該寫些什麼呢?直接寫想她了,希望她能夠早點回來嗎?如果催得太急的話,她會不會生氣呀?

心中憂慮的吳越王不知如何是好,看向窗外,春意盎然,桃紅柳綠,心中思念越發深沉,於是便寫下了一句——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