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朝代評分。(1 / 1)

推荐阅读:

【華夏朝代評分。】

“朝代?評分?”

嬴政對眼前新出現的視頻標題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這次的視頻是關於後人對華夏曆朝曆代的評價嗎?”

“正好寡人也想看看,我大秦與其他朝代相比,孰強孰弱。”

期待的看向天幕。

而很快,天幕上就播放出了第1個朝代評分。

……

【元謀人:94。】(評分取自虎撲)

「這也算?」

「北京人:不是你元謀人掛我畫像乾什麼?」

「你來自雲南元謀,我來自北京周口,我牽起你毛茸茸的雙手,是愛情,讓我們學會了直立行走。」

「北京人生活在70~2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170萬年前這倆怎麼著也不可能遇到一起吧?」

「注:元謀人不是我們的祖先,是在競爭中被我們祖先淘汰的古人類。」

「不重要,元謀人的骨骼發現對考古界最至關重要的意義是他直接證明了人類的起源並不單單隻有非洲。」

「是的,從非洲走出的那部分直立人,最終應該隻走到了南亞,是白種人的祖先,被青藏高原隔絕了,黃種人的祖先應該是在亞洲本土。」

「元謀人生活在170萬年以前,這至少說明了在170萬年以前亞洲就有人類這個物種了。比首次離開非洲的人類時間可早多了。」

「媽的,初中的曆史還在追我。」

光幕前,萬朝古人眨了眨眼睛,經過先前的地球演化史視頻,他們已經知道了人類這個物種是從猿猴進化而來。

所以對視頻中出現的那張原始人圖片見怪不怪。

反倒指指點點的討論了起來。

“北京人?元謀人?這指的應該是兩個不同時期的人種吧?像直立人和智人一樣。”

“嗯,應該是,他們一個生活在70萬年前,一個生活在170萬年前。”

“那時候的人類還保存著一些猴子的特征啊,尖嘴猴腮披頭散發的。”

大明。

“哦,原來是這樣。”

朱棣恍然大悟。

“我說怎麼那麼奇怪呢。”

“華夏人都已經發展出航海文明了,可非洲的土著卻還生活在幾十萬年前,茹毛飲血,居無定所。”

“原來跟咱們不是同一個祖先啊。”

…………

【三皇五帝:97。】

「開服老版本。」

「測試服,人均超模。」

「上古真神!」

「三皇: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人皇神農氏。(媧皇女媧)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舜。」

「天皇燧人氏?他的功績這麼大嗎?」

「燧人氏是三皇之首的概念不用置疑。

火對於遠古人而言不但是工具,更是武器,它讓人變得更加強健和自信,更重要的是鑽木取火是人類第1次成功地支配一種自然力量,這是人類曆史上一次決定性的裡程碑,各種文明都把第1個取火者奉為英雄,因為沒有火就永遠無法點燃文明,所以隻此一項功績,就讓燧人氏的名字永遠留在了華夏文明裡。」

「燧人氏(對著普羅米修斯):“菜,就多練。”」

「燧人大帝著實厲害,不過這份傳承現在是我的了桀桀桀桀桀。」

「伏羲用圓規和矩尺算出一年三百六十天和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耕。後來天時亂了,糧食顆粒無收,造成巨大災難,女媧計算天時增加了閏月,修正了天時,這一巨大貢獻被稱之為——補天。

四時有序,農耕順利,才有了文明的發展,後羿射日中除去九日是減去九天,同樣是修正天時,嫦娥奔月是陰數,與後羿代表的陽數互相印證。

誇父逐日講的是圭表測影……那時候沒有文字,也沒有紙張,曆史隻能靠口口相傳,所以古人善用形象的比喻來傳承天道。」

「老祖宗不斷試錯,更改記年和天時,隻為順應自然規律繁衍生息,讓族群延續下去……這不就是萬年曆嗎!?」

「壞了,這是真正迷人的老祖宗!」

看著後人的評論。

所有人都不自覺的點著頭。

三皇五帝在他們心目中本來就是猶如神一般的人物,能被人如此誇獎完全合情合理。

就連秦始皇也不自覺的點著頭,畢竟三皇五帝的功績確實太大,就連他都隻敢自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不敢說“功蓋三皇,德兼五帝。”

……

【夏朝:96。】

「夢開始的地方。」

「堯舜禪讓是千古美談,結果被啟破壞了。」

「就是可惜,夏朝至今都沒有挖出證明他存在的東西來,使得夏朝在曆史上一直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

「不但沒有找到存在物,甚至連口口相傳的曆史記載都比三皇五帝時期的少,也不知道為什麼。」

「現在考古界最尷尬的是挖出來的東西越來越接近三皇五帝時期的山海經,卻一直挖不到夏朝的。

二裡頭的時間雖然對應,但是二裡頭不把自己叫夏。」

夏朝不存在???

古人們看著評論區裡的討論,個個頭冒問號。

難以理解。

夏朝的曆史不就一直記載在那嗎?我們這些後人都開始懷疑起自己先人的曆史來了?

對於曆史,他們這些古人可是很嚴謹的好不好!?

寧可不記,也不能夠胡編亂寫!

就好比曆史上很出名的“崔杼弑君”。

崔杼為改曆史,連殺四名史官,但史官依舊不從,秉承著“史家敘事直書,一字不改”的節氣慷慨赴死。

主打的就是一個頭可斷,血可流,唯有曆史不能改!

怎麼到了後世他們反而開始質疑起曆史的真實性來了?

……

【商朝:86。】

「當最後一位人皇,至鹿台誓死不降,以屍骨築的高牆,不過是筆下兩行。」

「從此之後,再無人皇,隻有天子!」

「紂王隻有兩個妃子,兩個兒子,卻被說成荒淫無道。」

「帝辛禁止人祭,改了許多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任用能人不用那些酒囊飯袋的世家子弟,侵害了他們的利益導致他們扶持西域姬昌。」

「他從沒禁止人祭,隻是改為周祭,使人祭數量減少而已。」

「商朝二十七王,你們就記住了一位帝辛啊。(捂臉)」

「沒辦法,他確實出名,商朝其他稍微有點名氣的,也就隻有商湯和盤庚。」

看著大家的評價嬴政眉頭微皺,麵露不解:“這商紂王堂堂一代暴君,怎麼在後世的評價會如此之高?”

嬴政很不解,帝辛在他們古代可是暴君的典範,自商末到秦都已經被罵了近千年。

怎麼到了後世反而被平反了呢?

嬴政不解,更想不明白。

……

【周朝:79。】

「周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江山八百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曆史長就是好啊,無論世界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夠從曆史上找到相應的案例。周朝的分封製很明顯就是如今美國的聯邦製。」

「所以我支持美聯邦趕緊分裂,乾掉周懂王,宣告獨立。(吃瓜)」

「獨立宣言20版本。」

「此,合乎周禮否?」

嬴政:“?美利堅?那個五常之一是個效仿周朝分封製的國家嗎?”

“這樣的國家真的能走得久遠嗎?”

嬴政作為秦朝的開創者,可是很清楚周朝是如何滅亡的。

周王室為了能開疆擴土和有兵守家而分封諸侯,導致了擁有合法征討能力的諸侯們越來越不滿足於現狀,互相征伐,最後連周王氏都不放在眼裡。

讓他們秦國脫穎而出,不僅滅了周王室,還橫掃六國,建立了大秦。

那麼那個美利堅國是不是也這樣呢?

聽後人們的討論,貌似已經有諸侯王開始反他們的天子了?

……

【春秋·戰國:94。】

「一個令人心神向往的時代,百家爭鳴,中國學術巔峰,領先世界2000年。」

「道家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道家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唯一 。

儒家孔子:仁、義、禮、智、信、勇、恕、誠、忠、孝、悌;有教無類。

儒家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之初,性本善。

儒家荀子:人之初,性本惡。

墨家墨子:尚賢、節用、兼愛、非攻。

法家管仲:富國強兵,反對空談。

法家韓非子:君主集權;以法治國;法不阿貴;以法為教。

兵家孫武:以攻為主;孫子兵法。

縱橫家鬼穀子:或合眾弱以攻一強,或以一強以攻諸弱。

陰陽家鄒衍:五行相生相克,萬物流轉始終。

農家許行:地澤萬物,神農不死。

名家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名家公孫龍:白馬非馬。」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難以想象孔子經曆的那些苦難與挫折,被後人僅僅用四個字就描述出來了——周遊列國。」

「那個時期的文化交流,簡直能堪比西方的文藝複興。」

「戰國時期確實是華夏思想的巔峰,即使是後來的民國也比不過。」

「這些思想我們一直都用到了現在,如今的華夏是用法家治國;儒家教育,倡導有教無類;墨家主張民主、平等、博愛,崇尚科技熱愛和平;農家就更不用說了,養活14億人口的根本。其他思想也在社會中隨處可見。」

「比如白馬非馬這個理論,我發現非常適合奶酪悖論唉,奶酪越大,奶酪孔越大,奶酪孔越大,奶酪越少,所以奶酪越大,奶酪越少。」

「你擱這擱這呢?」

「明明是2000多年前的封建思想,可如今讀來,卻仍舊覺得好有道理。」

「突然間想起了一句詩: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見過古時候的人,但是我們現在卻在用著古人的智慧。

先輩們的光照在了我們身上。」

「昔日諸子百家言,今日已成聖賢。」

……

一句“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令天下儒生,無不在這一刻昂起了頭顱。

挺起了胸膛。

其他先秦諸子同樣如此。

看著後人的評論,他們已經知道自己主張的思想,不但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厚積薄發,甚至一直流傳到了2000多年後。

一直都被後世之人所使用,所讚譽。

此刻,他們都感到一種雖死無憾的欣慰。

……

「我發現思想的爆發都是在動亂時期才會大規模爆發,戰國如此,民國也如此。」

「那是因為戰國和民國思想爆發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管束了。」

「亂世出英雄。」

「大一統王朝的弊端就在這,統一的王朝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維持穩定去了,不允許有人有超脫自然的思想,妨礙統治。」

「幸好,人類之所以進步,就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

大秦。

嬴政看著後人們談論著戰國時期的百家思想。

前麵還很認同的點點頭,那個時期確實是各種思想萌發的璀璨時期。

各國諸侯都采用不同的思想來治國,他們秦國就是通過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使得秦國的國力日漸增強,最終在自己這一代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壯舉。

但他萬萬沒想到,原來大統一的王朝並非真的百利而無一害。

大一統王朝雖然統一了文字和度量。

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可也因此限製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導致軍事實力強盛而文化思想卻脆弱不堪。

“寡人……統一六國難道做錯了?”

嬴政忽然有此一問。

但很快,他就立即否定道:“不,寡人沒錯!”

“百家思想的爆發本來就是為了治國安邦!”

“如今,我秦一統六國,諸國之間已然沒有了戰亂,這不正是那些天下萬民所追求的嗎?既然寡人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

“又有何錯!”

嬴政目光堅定,抬頭繼續看向天幕。

期待之後朝代的評分。

很好奇,他們秦朝在後人的眼裡會是什麼樣的?

正在他期待著的時候,屏幕中劉斌小手劃過,上麵顯示出了現代人對於秦朝的評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