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6,600萬年前至今天:新生代。
複蘇,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開始逐漸崛起。
約6,600萬年前,今鳥類幸存。
恐龍的末裔。
約6,200萬年,冠恐鳥。
約6,000萬年前,泰坦巨蟒。
蛇類體型的巔峰,體長約達14米,重一噸多。】
視頻之中,出現了一條蜿蜒在湖底的巨蟒。
即使知道那隻是一個視頻,並非真實畫麵卻仍舊今萬朝古人心生畏懼。
大漢,劉邦:“14米長的大蛇?不是吧?這是吃了什麼長得這麼大?”
劉邦暗自慶幸,幸虧當初咱遇到的不是這條大蛇,否則可就沒有大漢盛世了。
【約5,550萬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又稱第一次新世極熱事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5c~8c。
約5,500萬年前,真靈長類出現。
約5,000萬年前,遊走鯨。
鯨魚的祖先開始下海,此時的它們已經開始通過上下搖擺尾巴進行遊泳,但仍舊保存著四肢。
約5,600萬至3,390萬年前:始新世崛起。
物種重新繁衍生息。
約5,400萬年前,奇蹄類與偶蹄類出現。
現今馬、羊、鹿、牛、驢等帶蹄生物的祖先。
約4,800萬年前,安氏獸。
約4,300萬年前,始祖象。
此時的始祖像象,四肢短小,鼻子也僅有後世的一半長,主要以水草為食。
約4,300萬年前,大角雷獸。
又稱雷犀,與犀牛相似,但親緣關係較遠。
約4,100萬年前,鬣齒獸。
約4,000萬年前,龍王鯨。
約4,000萬年前,矛齒鯨。
約4,000萬年前,爪獸。
約3,400萬年前:始新世漸新世滅絕事件。
約3400萬至3,200萬年前:漸新世起源。
約2,700萬年前,巨犀。
約2,300萬年前至260萬年前:新近紀傳奇。
約2,500萬年前,須鯨逐漸分化。
約2,500萬年前至18萬年前,冰河世紀。
全球變冷,冰期改變了全球氣候帶的分布,導致許多喜溫性動植物滅絕。
約2,500萬年前,劍齒虎亞科。
約2,100萬年前,隨著大陸板塊的不斷移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常年處於勢均力敵難分勝負的狀態,從而使海床沿著2500公裡的縫合線,向上隆起,最終形成了如今宏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以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約1,700萬年前,大地獺。
約1,600萬年前,巨齒鯊。
當時的兩大頂級海洋掠食者之一。
約990萬年前,梅爾維爾利維坦鯨。
當時的兩大頂級海洋掠食者之一。】
「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天堂。」
「看到這裡我好感動,從第1個生命出現開始,無論經過多少次的滅絕事件,無論是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地幔柱爆發,冰河世紀或是行星撞擊,都沒有一次災難能夠消滅生命,哪怕隻剩百分之一,生命依然能夠占滿地球。」
「現在我可算是明白了丁院長所說的,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生命自會尋找到出路。——《自然傳奇》」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物霜天競自由!」
而隨著視頻的不斷播放,越來越多熟悉的生物出現在古人的麵前。
他們發現這些處於新生代的生物和現代的生物已經開始長得十分相像了。
特彆是那“始祖象”和“大雷角獸”明顯能看出與現代的大象和犀牛模樣相似。
所有人都開始對進化這個詞語有了概念。
並且開始期待,人類,又會是從什麼生物進化而來的呢?
【約580萬年前,地猿進化。
受板塊張裂影響,東非高原隆起水氣受地形阻礙難以抵達,缺少雨水的熱帶雨林逐漸變為變為稀樹的草原,始祖地猿被迫在地麵上尋找食物,他們擁有像手一樣的腳掌,但在陸地上行動遲緩。
約440萬年前,南方古猿出現。
地猿中的一支演化為南方古猿,並進化出腳掌更加適應地麵生活,擅長群體合作,抵製掠食者。
約240萬年前,能人嘗試使用石器。
能人在一次使用石頭敲碎骨骼食用骨髓時,發現了鋒利的石片可以將肉體劃傷。
於是便開始了使用石器。
約180萬年前,直立人出現。
能人進化為直立人,直立人類善於奔跑,並學會了主動狩獵,一躍從食腐動物變成捕食者。
約1,70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用火。
火的使用改變了人類的飲食結構,熟食減少了胃的消化時間,促進大腦的進化。
約80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
人類曾多次走出非洲,這隻是其中一次。】
「新生代霸主!」
「剛從樹上爬到地麵時的南方古猿過得是真的慘,到處都是危機四伏的野獸,大家都隻能通過撿拾野果或者其他食肉動物的殘羹盛宴存活。」
「是啊,本來古猿都是吃果子的,但是隨著森林的減少都不得不吃腐肉了。」
「雜食動物的胃酸酸性平均h值為29;食肉動物的是22,食腐動物的是13;而人類的胃酸酸性h值約為15,比一般的食肉動物還酸,接近食腐動物。
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同為人科的黑猩猩,胃酸都隻有30。」
巨大的信息量,伴隨著天幕上不斷刷過的“新生代霸主”一同接入萬朝古人的腦海中,久久無法回過神來。
大秦。
嬴政指著天幕的手略微顫抖:
“這個……從樹上爬下來的猴子,就是人類的祖先?”
看著南方古猿虎口奪食,
能人製作石器,
直立人奔跑,
再使用火焰烹飪食物,
儘管嬴政很不願意相信,但這一幕幕發生的景象又令嬴政不得不去接受。
讓他不由的想起了那些從三皇五帝時期口口相傳的曆史記載,萬年以前的人類確實是有過一段居住在山洞裡麵,茹毛飲血的時期。
即使是在商周時期,也還存在著一部分野人過著和視頻裡一樣的生活。
與野獸爭奪食物,製作石矛狩獵,使用火焰燒製肉食……如果這視頻上麵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那麼人類的老祖宗……恐怕就真是那些渾身長滿毛發的……
……猿猴!?
嬴政的世界觀,已經被徹底顛覆。
大明。
“人類竟然是誕生於非洲的?”
朱棣低頭沉思。
看向鄭和:“鄭愛卿,朕記得你曾跟朕談論過一些你在海上的所見所聞,其中就有關於野人的生存方式吧?”
被問起話,鄭和立即談起了自己曾經在非洲的所見所聞:“是的,陛下,臣六下西洋,曾經確實到過那個名為非洲的地方。”
“那裡的原住民捕獵的方式多以追逐獵物或圍堵成一團,用長矛進行貫穿,合作狩獵,與視頻中所展示的內容,一模一樣。”
“隻是……他們的皮膚是烏黑的,並不像視頻中的直立人那般健壯且膚白。”
聽到這些的朱棣眉頭皺了皺。
這都幾十萬年過去了,從非洲離開的華夏人在亞洲都已經脫離了追逐打獵、茹毛飲血的時光,發展出文明了,怎麼生活在本土的非洲原住民卻還活在幾十萬年前呢?
難道說人類進化的時候沒有帶上他們嗎?
……
三國,陳登大驚:“人類的大腦進化是因為吃上了熟食!?”
“多吃熟食能讓人變聰明?竟然是這樣!”
“看來自己以後得少吃點生魚膾了,還是吃清蒸魚比較好。”
【約4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進入歐洲。
走出非洲的一部分直立人進化為了海德堡人,後來又在非洲進化為了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身體強壯,行動迅速。
約20萬年前,智人出現。
留在非洲的直立人進化為了智人,並率先經曆了認知革命,傳說、神話應運而生。
約4萬年前,智人開始馴化狼,狗從此成為了人類相依相伴的生物。
約22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消亡。
贏弱的智人也對工具進行了優化和改造,最終戰勝了強大的尼安德特人。但研究有表明,現代人大約擁有2%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意味著我們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混合的結晶。
約18萬年前,冰河世紀結束。
約129萬年∽117萬年前,新仙女木事件。
發生在距今約12900年到11700年,持續約1200多年。在短短幾十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可能下降了6c8c,兩極和高山冰蓋擴張,許多動植物死亡。然後約11700年前,氣溫又在短時間內迅速回升,標誌著寒冷期結束。
約12萬年前,農業革命。
冰川期後,西亞地區發現了一種神奇植物,小麥。
它的出現使得智人開啟了農業革命,生產物資可以養活更多的人,族群開始聚集,形成了部落。
約6,000年前,地球上誕生了第1個人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1765年,第1次工業革命。
哈格裡夫斯在1765年發明了珍妮紡紗機,這被認為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
1903年,第1架飛機誕生於萊特兄弟之手。
1961年,人類首次登上太空。
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起飛,繞地球一周後安全返回,曆時1小時48分鐘。
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世界上第1個登上月球的人類。
自此,人類文明便不斷向太空探索,從未停歇……】
「地球這樣的行星,是產生不了重元素的,你身體裡的鐵,來自璀璨的超新星爆炸
血液裡的鋅,源自兩次中子星對撞後噴射向宇宙的塵埃
那微量的銅,更是需要見證一顆白矮星的死亡,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鈷,也源自幾十億光年外的星雲
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對星空懷有好奇,是正常的。
渴望見證星河大海的極限,因為我們本就是星辰之子。」
「從原始生命到細胞核出現,用了16億年,再到第1根神經出現,用了10億年,之後神經節、脊椎、使用火、吃熟食促使大腦進化等等這一切都是要經過幾億年的篩選和強化,在機緣巧合之下才能夠完成的,人類文明的出現是必然,但也隻是偶然,隻能說智慧來之不易,也非一日突然得到。」
「基因工程:如何調節才能創造更好的生物結構呢?
大自然:窮舉法!
人類:窮舉法時間複雜度太高了。
大自然:你跟我說時間,我都覺得好笑。」
「哈哈哈大自然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了,每個物種都試試,不行就發生事件滅絕一下。」
「還總有人覺得人類破壞地球環境,實在是可惡,說什麼人類應該滅絕的,可實際上對於地球母親來說,人類可是好不容易抽到的ssr卡,寶貝還來不及呢。」
「越細想越覺得人類這個生物好逆天啊,縱使生來一無所有,但智慧卻可以創造一切!
沒有獵豹的速度,就發明了火車;沒有雄鷹的翅膀,就發明了飛機;潛不進深海裡,就發明了潛艇,相信在過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有可能生活在太空裡。」
「智慧與自私並存,愚蠢與無私兼具,複雜而又神奇的人類。」
「從古至今,好像隻有人類才是走腦袋的進化路線吧?體重不變的情況下腦容量翻了三倍,看古生物基本進化都是漲體型,體型大了抗風險能力差了,遇到生物大滅絕世界能活下來的好像都是體型小且適應力極強的。」
「蟑螂:“你在說我?”」
「我一拖鞋!(怒)」
……
大秦。
嬴政歎著氣:“縱觀曆史長河,方覺自身渺小……億萬年的過去時光裡竟然出現過這麼多的生物,又都被滅絕了。”
“而人類的文明誕生距今也不過才幾千年……”
“那……人類是不是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滅絕呢?”
嬴政頭望天幕,對未來充滿了擔憂。
劉邦的心態倒是挺開朗。
他捋著胡須,得意笑道:“嗬嗬,天命之子果然還是得看咱的子孫啊。”
“其他動物,特彆是那些恐龍,都進化了幾億年居然都沒能進化出一個文明來,還不如咱的後代僅僅隻用了百餘年就飛出了地球去往了其他行星。”
說話之時,特意瞄了一眼宴席上的烤雞。
大清。
光緒全程目瞪口呆。
作為一個近現代人,他卻比那些曆史更為久遠的古人更為震驚!
因為眼前的視頻,不由得讓他想起了在幾年前在西方發布的一篇科學巨著,名字叫做《物種起源》。
是一個叫達爾文的生物學家所著。
書中,他提出的觀點認為生物在自然條件下,通過生存鬥爭,適應環境的個體得以生存和繁衍,不適應的則被淘汰;
生物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某些有利特征會遺傳給後代,推動物種演化;
不同物種可能有共同祖先在演化過程中逐漸分化。
起初,這些觀點的出現使得這本書在西方受到了廣泛熱議,對當時的西方宗教教義上的“上帝造人說”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受到了不少宗教學家的批判和指責。
光緒曾有幸讀過。
對裡麵的內容嗤之以鼻。
而從現在的結果來看,那裡麵記載的內容分明就是真的!
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上帝造人,女媧捏人。
人類,真的是由猴子變成的!
“那……按照《物種起源》的理論,人類會不會還在進化之中呢?”
光緒不由得引起了一份好奇,既然生物是根據環境而變化的,那這千百年來,人類的生活習性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人類的模樣是不是也會因此而改變?
後人說過,未來的人類很可能會居住在太空中。
想到這一點,光緒抬頭望天
“生活在太空中的人類……是不是應該會有一個新的名稱呢?”
“太空人?”